2022年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十件大事发布
一、全面部署推进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
召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对加快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作出全面部署,持续推动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地落实。打好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战,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纵深推进农业农村、财政金融、要素市场化配置、“放管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把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探索县域民营经济改革试点。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实施开放平台提能工程,深化拓展外国来川设领和国际友城交往,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
二、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获批
党的二十大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进行部署,省委将其明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总牵引。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示范区总体方案。制定出台示范区建设五年行动计划,谋划推动具有支撑性引领性的重大改革举措,在公园城市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聚焦产业建圈强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系统谋划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成功争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推动重点片区和项目集群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智慧蓉城。全国首个跨省域管辖的法院-成渝金融法院正式揭牌,有力助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三、支持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决定,支持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为全省实现共同富裕探索路子。出台《关于支持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意见》,聚焦落实“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主攻方向作出系统安排。提出到2025年,攀枝花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就,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四、围绕稳住经济大盘纵深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自觉担负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政治责任,有效发挥投资对稳增长关键作用,畅通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以“一机制一流程一系统”为抓手,纵深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建立重大项目分级协调机制,实行专题会议协调制度,推动落实要素保障、行业管理、属地政府、综合协调等部门责任。优化项目审批流程,通过创新方式,减少环节,进一步缩减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建成项目审批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项目审批全过程调度、全周期公开、全流程监管,高效服务并联审批、极速审批,促进审批业务协同,推动审批效率提升。经验做法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推广(发改办投资〔2022〕977号)。
五、完善高能级创新平台和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建设机制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西部第一个国家实验室挂牌设立,高能级创新平台获批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打造大科学装置集群取得新进展,高水平推进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确立加快建设创新人才集聚高地目标,研究提出构建成都头雁引领,绵阳、宜宾-泸州、南充-达州三翼驱动,其他市(州)多点支撑的“1+3+N”人才发展雁阵格局。制定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推出卓越工程师培养等专项政策。依托重大人才计划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全面推行“天府英才卡”制度,开展第三届“四川杰出人才奖”评选表彰。
六、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面推进田长制改革
坚决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以体系、制度、平台建设为着力点,纵深推进耕地保护田长制改革。出台《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的意见》,明确守住耕地数量底线、巩固提升耕地质量、加强耕地监测监管等五大任务,部署推动田长制改革;明确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各级田长。目前全省已初步设立省市县乡村级田长3万余人,五级田长责任体系已基本建立。建立“空、天、地”一体化全覆盖耕地动态监测机制,基本建成田长制信息管理平台,推动实现全程在线监督管理,提升耕地保护智能化水平。
七、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成立省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坚持省级主导、市级主抓、县级主攻,推进中医药强省、强市、强县“三强联动”体系建设。召开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工作会,出台《四川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联动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发展,夯实科技和人才“两个支撑”,实施中医药区域协调发展、中医中药协同发展“两大工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打造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努力把示范区建成全国中医药创新改革策源地。
八、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
成立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筹备建立四川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快规划编制,形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科学规划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深化长江上游文物考古发掘,统筹推进长江流域文物保护,联动重庆加快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优化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旅品牌,加快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努力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打造成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重要支撑。
九、若尔盖国家公园获批创建
获准开展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拟建若尔盖国家公园总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其中四川片区8336平方公里、占60.28%。坚持“一盘棋”思想,出台创建工作推进方案,加强协同联动,建立跨区域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加快实施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多措并举构建全面保护体系,科学推进减畜降牧,逐步实现人草畜动态平衡,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十、系统集成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聚焦县乡两级纪检监察机构,全面推进强化组织、能力、主业、保障“四强行动”。183个县级纪委监委机关及派驻(出)机构干部动态配备率均超90%,执纪执法人员力量占比均超50%,3101个乡镇(街道)全面实现纪检监察干部“两专三兼”配备。建立乡案县审、片区协作、村(社区)党风政风监督员等工作机制,制发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规程、工作手册,持续强化业务培训和实战练兵,基层监督能力水平和工作质效得到显著提升。全省县、乡两级全年共立案3.1万件,同比增长22.9%,人民群众在全面加强基层监督中有更多获得感。
来源 | 四川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