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必知古代文化常识大全Ⅵ | 收藏帖
礼俗
伯(孟)仲叔季
兄弟行辈中长幼的次序。伯是老大(专称嫡长子,庶长子称孟),仲是老二,叔是老三(若兄弟多于四个,叔可以有多个),季是最末。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等。
八字
星相家的一种算命方法。根据古代的历法,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配以天干地支,每项两个字,合称“八字”,据以推算人的命运。八字按年、月、日、时排成四列,故又称四柱。旧俗订婚时须先交换八字帖,亦称庚帖。
三纲五常
泛指封建社会所提倡的主要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有多种说法:一指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二指五伦,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三指仁、义、礼、智、信。
牺牲、三牲
太牢、少牢
牺牲本指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色纯者称牺,体全者称牲。后来意义变化,为动词,舍弃,特指为了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三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俗谓大三牲。后亦以猪、鱼、鸡为三牲,俗谓小三牲。
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也有专指牛为太牢的,只有羊、猪二牲叫少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区别。
稽首、顿首
均为九拜(古代祭祀时的九种礼拜形式)之一。稽首为最恭敬的跪拜礼,叩头至地且有停留;顿首次之,以头叩地随即抬起,不做停留。
稽首后亦指道士举起一手向人行礼。
顿首后通用作下对上的敬礼。常用于书信的起头或末尾,亦有首尾都用的。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丘迟顿首。”
拱手、长揖
拱手指两手抱合于胸前,以示敬意。另有含义与行礼无关:(1)形容轻易。如《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2)犹言束手,表示无能为力。如“拱手就戮”。
长揖为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常用于形容人有傲骨。如《汉书·高帝纪上》:“郦生不拜,长揖。”
坐、跽、箕踞
古人在地上铺席,坐在席上,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即跪坐)。至南北朝时期高型坐具传入中国,人们才开始垂足而坐。
跽意思是长跪,即臀部离开脚跟,腰股伸直,以示庄重。此时看起来身体比坐着时长(高),故称长跪。如《唐雎不辱使命》:“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箕踞亦作“箕倨”,坐时两脚伸直叉开,形似簸箕,为一种轻慢态度。如《史记·刺客列传》:“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座次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面南建筑,前堂后室,中间一道墙隔开,墙上靠东开门与堂相通,靠西开窗。堂上的座位以室的门窗之间面向南的方向为尊,所以古书上常说“南面”。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室内的座位以朝东方向为尊,其余依次为向南、向北、向西。由此看鸿门宴的座次,就会发现大有深意。刘邦和项羽俱受命于楚怀王攻秦,在破秦过程中皆有大功,两人政治地位是平等的,而刘邦年长于项羽且远来是客,项羽理应让刘邦居上座。实际情况却是“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羽自行占了上座,刘邦竟被安排居于项羽的谋臣之下。项羽这种倨傲无礼正表现了他的骄横自大和不能容人,也埋下了他最终失败的伏笔。司马迁通过这样的细节,在史实叙述中生动地刻画出立体的人物形象。
车座
古人乘车以左方为尊(与居室以右为尊不同),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的人叫作骖乘,在兵车上称车右。如《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今有成语“虚左以待”。
兵车情况不同。主帅居中执掌旗鼓,御者在左,另有一人在右保护主帅,叫车右。一般兵车则是御者居中,左边甲士一人持弓,右边甲士一人持矛。
酬酢
本指宴会上主客相互敬酒,主人向客人敬酒称酬,客人回敬主人称酢。泛指与人应酬、交往,也指朋友间诗文唱和。
祖道
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饮宴送行的礼仪。《汉书》载,西汉李广利率军出击匈奴,“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史记·刺客列传》:“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祖”即祖道之意。又《雨霖铃·寒蝉凄切》:“都门帐饮无绪。”此“帐饮”亦有祖道意。
斋戒
古人于祭祀前或举行典礼前沐浴更衣,戒其嗜欲,以示诚敬。
本文来源:《中学生阅读》高考版
·END·
家长的家教顾问 / 老师的得力参谋
↙↙查看往日的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