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神秘”大学的实力和就业率超乎你想象!民族类院校揭秘及报考注意事项

2017-03-09 学习哥 高中生学习

| 政策 • 信息 • 考点 • 试题 • 方法 |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高中生学习



每当我们听到“民族院校”几个字的时候,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一定是那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的确,民族类院校的学生拥有很多其他学生难以体会的幸福。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你每天都可以吃到各民族的风味小吃,你甚至可以学会用十几种语言学会说“我爱你”……


我国的民族类院校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比较多的地方以及一些民族自治区。很多家长和考生也会想当然地认为:民族类院校设置的专业都跟“民族”挂钩,只能是少数民族学生报考,毕业后必须要回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或者说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在少数民族地区。


这些实际上都是误解。从近年来民族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以看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外语类、应用技术类、财经等专业需求增长较快,而对民族语言类各专业的需求是不稳定的。对民族学诸学科、专业表现出量少质高的需求趋势。很多民族类院校的专业设置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至于就业,众所周知,现在的毕业生找工作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也就是说,工作去向的选择权是掌握在毕业生自己手中的。不过,话虽如此,民族院校的毕业生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也可以说是民族地区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后备力量。


因此,各地区不仅出台各种优惠政策“诱惑”民族类院校毕业生献身少数民族地区,而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要求: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事业单位在招收人员时,要优先招收少数民族人员;上级国家机关隶属的在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事业单位,在招收人员时,应当优先招收当地的少数民族人员。



中国的民族类院校目前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一超”是指中央民族大学,“多强”包括西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国家民委直属的老牌院校,还有大连民族学院等后起之秀。地方性的民族类院校也不甘示弱,如云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还有最近才升级的青海民族大学等,也呈现出咄咄逼人的追赶之势。



它的前身是延安民族学院,不用说它是全国民族类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大学,也不用搬出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吴泽霖、耿世民、张公瑾、牟钟鉴、胡振华这些学界翘楚,单是看看她头顶上那面“中央”大旗,就足以感觉到她那难以撼动的王者之气。



中央民大,英文缩写CUN,简称村儿。村儿里最厉害当数以下四大家族:


一为民族学系。民族学的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实地调查,该系在河北省易县、孟村县、内蒙古锡林郭勒、四川凉山等地开辟了多块“田野”,为学生创造了很多实践机会,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很吃香。


二为艺术类院系。据说民大音乐、美术、舞蹈三系在北京均可以排入前三,学费居高不下。其民族民间舞蹈,无论是课堂教学、剧目创作还是舞台表演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该系培养出来的精英如宋祖英、杨丽萍、三宝、金海心、胡静、刘媛媛、才旦卓玛为民大增色不少。


三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该系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是我国创办时间最早、语种最多、研究领域最广、规模和专业覆盖面最大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教学与科研中心。该院的学生不仅术有专攻,而且都是多面高手。

如朝鲜语言文学系的学生会朝鲜语、汉语、日语、英语四门语言(难怪它是该校就业率最高的院系);

维吾尔语言文学系下设有维英汉三语班;

哈萨克语言文学系下设有哈俄汉三语班;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的状泰语族语言文化和彝缅语族语言文化专业不仅精通汉语和他们自己专业的语言,而且对南方少数民族以及泰国、老挝或是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语言文化。

此外,民大还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工作现代化技能,包括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和处理、民族文字编辑出版等方面的技能,以及具有一定的语言翻译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应用性人才自然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也难怪中央民大的语言类专业的就业率高达90%以上,而且就业质量也好得让人眼红。


四为历史系。就凭北大接受民大保送研究生只要历史系这一点,就足够证明其实力之强悍了。


其他的如哲学、文传虽也在全国排得上号,但比起这四大家族,在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上还稍有欠缺。


【特殊招生专业】


1.中央民大的民族学(藏学)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各专业——蒙古语、朝鲜语(中韩经贸翻译方向除外)、维吾尔语、哈萨克语都免学费,但只招收文史类、使用相应少数民族语言答卷的考生。


2.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基地班):这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专业之一,班级主要为国家的学术研究机构培养后备人才,国家投入的研究经费较多。“基地班”学生大部分直接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各种奖学金也比其他专业高。


3.藏学与行政管理双学位班:该专业招生只招文史类考生,不限民族。学生不仅可免交全部的学费、住宿费以及教材费,还可享受每月200元、一年10个月的助学金。相应的,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到西藏工作,工作年限15年。



传统的民族类院校主要以文科为主,应用性不强是限制它发展的最大软肋。因此,在保持民族学科等传统学科优势的同时,实现文理渗透,提高各类专业的应用性是最近几年各民族类院校的共同夙愿。


互联网时代,计算机上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处理是研究热门。为彝文插上翅膀的正是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沙马拉毅教授。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就开始研制彝文输入法,1986年研制成功后被王选定名为“沙马拉毅输入法”。西南民大雄厚的彝学研究加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用,使让传统的“彝学”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2002年该校还开设了彝英双语专业。



此外,西南民大的艺术学院也很值得推荐,拥有心韵、神韵、舞韵、琴韵四幢教学大楼,现代化的艺术教育设施及实习实践设备一应俱全,单就一个动画系就拥有影视动画制作机房8间,300多台联想品牌机;苹果机房1间,10台品牌苹果机,里面装有国际最先进的动画设计软件,在西部乃至国内都属领先水平。


西南民大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三个专业免收学费。其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一般只招收有相应少数民族语言基础的考生,招生范围一般有四川、云南、青海等省市,学生还可享受民族专业奖学金;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招生范围面向全国,不限民族,学生可享受农林专业奖学金。



西北民大设有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中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实验室,还设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藏文信息技术,其汉语言文学、哲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兽医学等专业都值得选择。



中南民大更是NB,在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应用等学科领域拥有一批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建国以来,民族院校为民族地区输送过大批党政干部、师资;但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发生较大变化。民族学、民族史等传统民族专业的毕业生已经饱和,而外语、文秘、新闻、经济类专业的需求则比较旺盛。一些院校正是抓住这一机遇,实现了自己的突破。



提到广西民大的金字招牌,当然非小语种莫属。该校是全国开设非通用语种外语本科专业最多的高校之一,作为中国—东南亚的通道,东盟10国的官方语言英语、印尼语、马来语、泰语、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缅甸语已开设齐全。


广西民大的文学院对本二分数线上的考生是个很好的选择。目前设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编辑出版、壮语言文学4个本科专业。这些专业都按大类招生,大二分为对外汉语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包括对泰和对越两个方向,录取前需要经过学院老师的面试,要求一定的英语水平。



云南民大相继开设了泰国语、缅甸语、越南语、老挝语和柬埔寨语5个本科专业,如今不仅拥有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点,就连省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培养基地也设在这里。



内蒙古民大最厉害的传统学科当数民族医学,全国排名第二,主要侧重于蒙医学。



贵州民院是一个二本院校,法学比较强,美术系也很历害的,贵州四大美术巨人,该校占了三个。另外,该校经济管理学院的一些专业也可以考虑。



与老牌的民族类院校相比,年轻一辈的民族类院校在资历、积淀上似乎“嫩”了点。但是,她们有着自己的后发优势(譬如沿海、处于经济开发区、地方重点支持),加上自身一往向前的勇气和魄力,不断用新思想武装自己,硬是开辟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崭新途径,短短十几年间,它们就在民族类院校中占领了一席之地,煞是风光。



大连民院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但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两个“唯一”的特殊地位:国家唯一设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的民族类院校,全国唯一以工科和应用学科为主的民族类院校。其外语学院尤其是日语专业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据说,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大致可以被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经挑好公司的,一种是还在几个公司之间挑来挑去的,绝大部分毕业生的面试都是一次性通过,这其中就不乏有索尼、惠普、松下这样的国际知名大公司。除了日语专业外,该校的会计学、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电子信息都已经实现了一本招生。


大连民院对优秀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度。设有综合奖学金、单项奖学金、新生入学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从200元到6000元不同,获奖学生比例近50%。



北方民大原名西北第二民族学院,该校计算机系的就业率是全校最高的, 最强的应该是文旅系的旅游专业,老师都是博士或以上学历的。



青海民大的藏语言文学、民族学、藏医药学专业,在国内外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西藏民院的如民族学、藏学研究就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1.民族限制


大多数民族类院校都是面向包括汉族在内的56个民族招生的,但是部分院校会在招生章程里设定汉族和少数民族考生的招生比例,如西南民大、西北民族大学招生章程中就注明,各专业(除艺术类外)招生,少数民族考生比例约占65%。


2.加分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多有分布于老少边穷地区者,教育水平整体相对较低,所以民族考生在高考中有5-20分不等的加分政策,在投档中几乎所有的院校还是承认民族加分的,但分配专业的时候是否把加分计算在内则视不同学校章程而定。


3.预科班


少数民族预科班是国家为了照顾少数民族而设立的一种形式,只招收少数民族考生,政策上是只要在所报考的学校的预科分数线下的80分以内都可以填报,但是他招生有一定的人数限制,降分降到一定程度录满员了就不再招收其他考生了。


考生先在民族院校或普通院校学习一年或两年后,经考试合格直接进入高校本科或专科学习。如果你所在地区的预科班是在定向计划内招生的话那么你毕业后就要回生源地就业,不过对于能否考研它是没有限制的,一旦你考研成功,那么你的定向就自动作废了,毕业后就可以不必回生源地就业。


声  明 本文由高中生学习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投稿邮箱 / 536241253@qq.com

商务合作QQ  / 5426727

点击 阅读原文▼查看往日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