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招报名材料造假?小心你被教育部“盯上”!或被直接取消高考资格
| 政策 • 信息 • 考点 • 试题 • 方法 |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高中生学习
2017年试点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已经开始,为维护自主招生公平公正,近日,教育部下发文件,进一步严格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工作,严厉打击自主招生中的专利、论文买卖和造假等行为。文件提出“五严格”工作要求。
一是严格报名条件。
要求考生提交的发明、专利、论文等申请材料,须要求由考生本人原创,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二是严格材料审查。
要求试点高校组织校内外专家严格审核考生提交的证书、发明、专利、论文等申请材料,以及有关学校、单位或专家提供的推荐材料,仔细甄别其真实性、可信度和考生参与度。
三是严格学校考核。
要求试点高校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对报名审查通过的全部考生开展科学、规范的深度考核,重点考核考生是否具备申请材料呈现的学科能力、创新潜能、学术潜质,实际水平是否达到应有的程度,不得以任何条件免予考核。
四是严格监督制约。
要求试点高校完善校内监督和社会监督机制,严防自主招生权力寻租。要求中学、试点高校、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认真执行自主招生信息十公开要求,畅通考生举报渠道,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五是严格惩处造假。
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试点高校和中学对查实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考生,依据相关规定取消其自主招生资格和高考相应资格。对违规违纪的学校、单位和个人,依据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对严重违规违纪的高校,暂停或取消自主招生资格。
论文缘何与自招挂钩?
人们不禁要问:从何时起,论文买卖市场开始盯上了“自主招生”的低龄人群?“自招选拔”为何会与“发文章”挂钩?
时间追溯至2015年,“自主招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教育部规定自招试点高校招生由原来的校荐或校长推荐转化为学生“自荐”,“发文章”开始成为资格条件。
各大学在报名条件设置上动了一番脑筋,尤其是在面向文科招收的专业,不少高校在自主招生简章中提到“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或论文”者优先。当年如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在报名条件中要求发论文,就曾引发了讨论,有人就曾质疑自主招生或将被“发论文”绑架,变得“不自主”,加剧“论文买卖”的恶性循环。
2017年自招的“论文门槛”与往年基本持平,小部分院校甚至有升高之势,有些大学越来越趋于强调在国家级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要求,个别的工科院校甚至提出“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发表过论文”的资格条件。
1000元即可在省级刊物发表文章,不造假才怪!
90所自招试点高校已发布的招生章程里,有近半的大学将“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或论文”列为自主招生报名资格条件之一。论文买卖市场“盯上”了自主招生人群,有高中生不惜花上千元买省级刊物版面,甚至还雇人代笔。这块自主招生的“敲门砖”,沦为奇特的论文买卖产业链一环。
在百度贴吧和各类高考升学网站里发现,自主招生相关话题下,有高中生和家长咨询如何发论文的相关帖子,而这些学生自称高一或高二者居多。“为能拿到自主招生的初审资格,突击发表文章的学生不在少数。”一位不具姓名的某重点高中文科班老师坦言,“自主招生初衷是好的,只是在实施过程中走了样。”
“发表论文”自招政策带来的庞大需求,早已融汇到论文买卖的市场产业链条,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论文代理机构,机构工作人员声称每年光顾的高中生不止几百人。
学生顾客在不插队的情况下,大约等2个月发篇论文,价码基本在千元以上,代笔服务费另算,一般在500元左右。文学类的省级刊物2000字符要价900元,财经类的省级刊物稍贵,2500字符1100元,若再花上500元,还可以提供论文代笔。当记者问这些杂志是否正规并受高校认可时,机构工作人员应道:“只要是正规期刊,文章被知网收录,学校都会认可。每个学校没有指定的期刊。”
高校称:评审专家将严格审核论文
记者以学生家长名义,电话咨询北京某所著名大学招生办公室。该校今年自主招生简章里就明确写道:“曾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刊物发表文学创作或文学评论类作品,或曾在省级以上(含省级)文史类知识竞赛中获奖者优先考虑。”
招办人员介绍,发表论文确实是参加自主招生资格的一项条件,但不是唯一资格,也不是硬性要求。“学生提供的论文等证明材料,是上传到我们报名系统,其实,家长一买版面,内行的专家组一眼就能知道是买的,毕竟是能掂量含金量的。” 工作人员还表示,提交相关材料之后会有专家评审组对论文及其内容进行审查,杜绝投机取巧。
造假重灾区:“专家”“学者”推荐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绝大多数高校并未强制要求考生提供推荐材料,但超六成过审考生都有自己的推荐人或推荐单位。这些推荐人中,除以往经常出现的考生所在中学校长、老师外,还多了不少来自中国社科院、北大、人大、清华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甚至还有官员。
尽管高校都已提前告知推荐者“学校有权公开他们的姓名和社会身份,接受社会监督”,但这个公开并不足以让公众得知考生是通过何等渠道获取到官员、专家的支持。
当然,理论上讲,推荐信在招生过程中,起到的顶多是旁白的作用,学生自身的素质才是学校应该重视的核心。可谁能保证,推荐信所附带的其他信息,就不会对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起到扰乱作用呢?
另外,还有一些“推荐信”更赤裸裸地显示出无信用可言的现状。有媒体早前报道,只要付钱,自荐信推荐信服务机构可以一条龙服务,按照项目收费价格从300元起步不等,最高收费达到1500元。
在专家多如牛毛、官员遍地开花、服务机构无孔不入的当下,高校自主招生中想屏退“闲杂人等”着实不易。但应让考生自己用真本事说话。虽然无法标本兼治,但至少可以在招录过程中减少些无谓的混乱。
自主招生,作为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按分数录取的一种补充,原旨为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也就是所谓的“偏才怪才”,面对当今“论文买卖”“专家收钱推荐”等鱼龙混杂的现状,自主招生所设的“门槛”究竟能否挖掘到好苗子?确实值得商榷。
真心希望每所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能严格按照教育部的“五严格”工作要求,对提交材料的高中生发表的论文或推荐信谨慎对待,严格审核学生提供的材料,认真评估学生的写作和思考能力,让文学或学术的好苗子能脱颖而出。不希望“拼论文”最终可能会变成“拼家长”,因为这对农村生源和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
声 明 本文由高中生学习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投稿邮箱 / 536241253@qq.com
商务合作QQ / 5426727
↓↓点击 "阅读原文",最适合你的学习资料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