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新高考学考/选考报名启动!白岩松说:高考改革后,高中生选择太难、压力更大!

2017-09-13 高中生学习

回复“约吗”,送您一份见面礼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本号!

更多提分宝典 即将陆续推出

作为新高考试点省份,浙江省2017下半年高中学考和高考选考报名正式开始。

网上报名时间

2017年9月11日-19日


报名网站

浙江省教育考试网(www.zjzs.net)


@浙江省高二高三的同学和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的高一同学,关于学考选考报名和考试,这些干货绝对值得你了解!

报名对象及报考流程


学考报名对象为本省普通高中在校生;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


选考报名对象为参加本省普通高考招生的高中在校生和符合高考报考条件的相关社会人员。


学考选考报名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环节。


学考选考及时间安排


学考考试


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学考成绩是你高中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同时学考成绩纳入“三位一体招生和高职提前招生”的选拔要求。


选考考试


科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学生要在7门科目里面选3门参加考试,考试范围主要是选修加一部分必修中比较难的部分。每门科目有两次选考机会,选考成绩记入高考总分,成绩两年内有效。


浙江省各科目具体考试时间见下表:(其他省份可以参考)


本次还有外语科目考试


外语科目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题。根据浙江省试点方案,外语科目实行一年两考,一考两用,卷面满分均为150分。


一年两考:一次与高考语文、数学同步安排,仅限当年高考考生参加;另一次在下半年与其他学考科目同步安排。


一考两用:每次外语考试都兼具学考和高考两个功用。作学考用,其报考资格、考试日期、划等比例方法均与和其他学考科目相同;作高考用,其成绩与语文数学一样以卷面实际得分计入高考总分。两次考试的学考等级和计入高考的卷面得分均由学生选择一次使用。


等级赋分


学考成绩等级赋分


把参加学考选考的考生试卷全部拿出来,按照15%、30%、30%、25%这样的比例确定学业水平考试的等级,分ABCDE五等,这是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



选考成绩等级赋分


把只参加选考的考生试卷拿出来,除掉在学考考试中成绩不合格的试卷,在剩下的试卷中进行等级赋分。


先给予每个人合格分40分,剩下的60分我们分20个等级,最前1%最高一级,刚好对应的等级赋分为100分;如果你是前2%,对应的成绩是97分,按照这样的规律,三分一档往下降,共20个等级。但是,你不要忘记哦,还要加上前面水平一合格的40分,这样一共是21个等级。



提醒高中生们:


从今年9月开始,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开启新一轮高考招生改革,今年新上高一的同学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时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而剩下的3+X的X变成3,由学生从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技术中自由选择三门来考。


2018年加上广东、江西、重庆等十多个省市,到2019年全国全覆盖(2019年全国得高一新生在2022年高考时将全部按新高考方案),这是高考改革中最大的一次变化。它意味着什么?将出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它真有助于我们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吗?


作为此次招生制度改革的先行试点,浙江省内高中三年前已全部取消文理分科。高一学期末,学生需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七门课中,任选三门参加高考,剩余的四门则作为高中学业考试科目。因为不同类型考试的授课大纲、难度并不相同,浙大附中在三年前开始组织不同班级、选择相同科目的同学,走班到一起上课。


下午第一节课,浙江大学附属中学高二(12)班的48名同学,要分散到7个学科教室,去开展5门功课,分别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


这一天,高二(12)班学生汤燕茹要上的8门课,都在不同教室进行。早晨第一节,她在二楼的6班上语文课,第二节课跑到楼下10班上数学课,第三节,又回到6班上英语课。由于走班后,除早晚自习和午休时段,所有教室都成为公共教室,学生不再拥有固定课桌存放学习资料,汤燕茹需要课间到专门的书包柜里,更换课本。尽管语文、数学、外语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但学校也会根据学生成绩和适合的难度,开设不同教学班,分层次教学。


汤燕茹

数学之前在A班,其实相对来说有点累,上课的时候老师在讲话,认真听的时候不一定很快能消化理解,就先放下,因为否则下一段我又接不上。一直在想我这个点还没有记住怎么办,我这个点还没有在错题本上抄过怎么办。我这次数学肯定完蛋了。现在相对来说,到了B班,反正知识点都记住了,错题也全都整理上去了,现在就会更加自信一点,也没有这么焦躁。

7门课中,我选择物理、化学和政治作为高考科目。她说自己从小就对科学着迷,物理、化学是擅长且割舍不下的科目。虽然很喜欢生物,但考虑全部选择理科,思维量、备考压力比较大,所以挑一门文科调剂。这样不仅大学能就读心仪的理工科,即便转向文科,也有一定基础。


毛哲华

我未来想从事传感器研究,虽然这是一门物理应用学科,但选择化学、技术和地理,同样允许报考。我选的是我比较感兴趣的这几门,首先从学习上来讲我会感到更快乐。如果在老高考里我的选择是理科,而我的物理和生物成绩不是很高,所以我可能并不能选到很好的关于理科的一些大学专业,所以我在新高考里选择了地理、技术这样一些我的优势学科,让我的总分能上升,而我因为选择了化学,所以在那些理科的专业中同样有了选择的权利。


申屠永庆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高考改革,它坚持追求的一个很基本的理念就是选择性教育,就让孩子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每人一课表很好地体现学生选择。有时候我们学生选的可能只有10来个人。最后我们10来个人也组成班级,助他能在这种选择下能够很好地学习和发展。

学生有了选择的权利,我们也尊重选择机会和权利,但是学生现在缺乏选择的能力,所以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我们怎么样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作为一个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或者说我觉得可能是现在中国基础教育里面十分关键的内容。


“7选3”后,部分理科科目弱项的学生,也能通过适当科目搭配,考入医学、工学等传统意义上的理科专业。而在文理分科年代,作为必考科目的物理,如果成绩稍弱,基本宣告与竞争激烈的理科院校无缘,因此转入文科的考生,也不在少数。但“7选3”丰富学生选择的同时,也给高中管理带来不少难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排课,如果完全满足学生意愿,可能会出现35种组合,远远超出人工能力范畴。


事实上,面对这场改革,无论学校实力强弱,都是不小挑战。有些高中根据优势科目,只允许5到10种选择,很难说清,这是应试思维作祟,还是现实办学条件所限。走班还意味着需求更多教室,而盘活、改造现有资源,却非一日之功。同时,不少学校都出现理科老师富余,文科老师短缺的问题,在某高中,一位地理老师一周竟要上20多节课。更迫切的是,“7选3”后,专业划分更加精细,对于未来,高一新生做决定的时间提前了。如果不做好生涯规划,很难保证,“7选3”得到的不是一个盲目的结果。 


9月1日起,北京、山东、天津、海南4个省市,将启动新高考改革,而先行试点的浙江和上海,已经迎来了新高考后第一批大学新生。不论是浙江实行的分段专业平行志愿录取,还是上海实行的院校专业组志愿录取,最终录取结果都较为平稳。经历了第一轮新高考改革的学生坦言,考试压力并没有减少,同时,增加考试机会、填报平行志愿,反而对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高考在6月,而浙江的学考选考被安排在每年的4月和10月,取两次最高分,这就意味着从高二起就已经进入了高考状态。北京等地虽然没有增加考试次数,但英语听力也独立出来,有两次考试机会。机会增加,焦虑也在增加。


郑晗

(浙江大学大一学生、杭州高级中学毕业生)

老高考志愿填报是按学校来填,新高考是我们要填80个志愿,是80个平行志愿,就是细化到每个学校的每个专业。所以你在填专业之前就要对每个专业要有一定的了解,包括选课的时候,如果你要知道你两年以后要选这个专业的话,你在高一的时候肯定要有一定了解的。


张明珉

(浙江大学大一学生、杭州高级中学毕业生)

我就是个人认为两次高考对于学生的学业负担,其实是加重了的,因为我在这一次,我已经很用心的比如说背完了历史的六本书,但是我下一次考试的时候,我还要重新再把他们全部背完,就相当于没有考完,考完一门扔一门的,那个只是对极少数的,就是一次就能拿高分的那种同学才适用的。


从改革初衷看,新高考是为了全面扩大学生的权利,但是在落地时,还是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以浙江为例,一些学校强行替学生选择,依然沿袭了文理分班,对师资力量最强的科目集中强化训练;两次选考机会,导致很多学生在高一时就开始同时准备,到最终高考前,共要经历21次大考,战线越拉越长,疲惫不堪;而大学“三位一体”招生对“全A”的要求,把本来只是毕业考试的科目,变成了硬杠杠,催生了大量培训班……新高考被严重功利化。


在这次高考改革中,除去最受人们关注的3+X变成3+3,以及这后3可自由排列组合选择之外,其实有一个指挥棒的调整容易被大家忽略,那就是不仅看高考分数,还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也就是会考的成绩。


钟秉林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评价的方式更多元一点、评价内容更丰富一点。更加全面地考察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但是具体的做法也不是一刀切的。比如说,上海搞这种631:统考成绩60%,还有学校自主测试的成绩占30%,还有10%是根据他高中阶段的学业考试的成绩。 但是这一切都要放到阳光之下进行。


另外,大学招生不光看分,更要看人,大学招生自主权增加,不再被分数牢牢捆住。这也正是这次新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今年的高考录取中,浙大等42所高校以及复旦等24所上海高校已采用“两依据、一参考”的方式招生,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后者包括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


打破唯分数论,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综合素质,必然要求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除了参加社团活动和文体活动,更需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美国,不仅科技馆、博物馆对学生开放,不少社会企业、科研院所也向学生敞开大门。我们的教育要想不只育分,更要育人,除了大学、高校的努力,相应机构场所是否已做好准备?全社会能成为育人的场所吗?

高考改革,考试改革是一部分,但更重要是高校的真正改革,能从行政化中走出来,更自主的招生,有更多元的选择标准和考核体系,用更有活力,更自主的高校改革来倒逼我们的初高中教育真正变革,由应试变向素质。改考试方式只是治标,离治本还远,还是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但是治本我们准备开始走了吗,能走多远?


声明 内容来源:央视《新闻周刊》、浙考一点通。本文由高中生学习(ID:sszzbg)重新编辑整理,转载请标明准确出处。


投稿邮箱 / 536241253@qq.com

商务合作QQ  / 5426727


↓↓点击 "阅读原文",最适合你的学习资料在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