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破解物理压轴题的“秘笈”,掌握了,你也是物理学霸!

2017-12-17 高立峰 高中生学习


高中生学习学习助手/得力参谋/家教顾问关注

高考物理计算压轴题在高考中担当区分、选拔人才的角色,具有对阅读理解、综合分析、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等多项能力的考查功能。高考物理的压轴题呈的特点是考查能力 落脚点物理方法思维和数学能力应用。立足于数学方法,解题就是建立起与未知数数量相等 的方程个数,然后求解。怎样建立方程呢?方程蕴含在物理过程中以及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存在于状态或状态变化之中;隐藏在约束关系之中。


而无论多难的题基本特性就是单体和多体的选择、单一过程和多过程的选 择。实际上考生在解答试题的过程就是通过对题设情景的分析进行程序建模拆题的过程,具体程序要求如下:


第一步:全面想象题目给定的物理过程每一道物理题目都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物理图景,解题就是去探索这个物理过程的规律和结果。可是,不论在现实中,还是在题中给出的物理过程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因而解题首先要根据题意,通过想象,弄清全部的物理过程,勾画出一幅完整的物理图景。


绘制草图对我们正确分析、想象物理过程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对那些复杂的物理过程, 如能抓住其关键形象,并草图表达(如物体运动轨迹草图、实验装置示意图、电路图等等), 这对于进一步分析将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步:准确地抓住研究对象 在完成了钥匙的第一步,刑弄清了题目给定的全部物理过程后,就要准确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物理过程。


第三步:挖掘隐蔽条件。


具有一定难度的物理题目,往往含有隐蔽条件,这些隐蔽条件可隐蔽在题目的已知条件 中、要求中、物理过程中、物理图象中和定律应用范围中及答案中,如果能及时挖掘这些隐 蔽条件,应能够越过“思维陷井”,突破解题障碍,提高解题速度。


(1)抓住题中关键词语


在审题时漏掉一些已知条件或关键词语,可能会造成对物理过程或物理情景无法理解,或导致解题思路错误,或因为缺少条件而不能得到终解.审题过程要抓住题中关键词语,如表示极限情况的“刚好”、“恰能”、“至多”、“至少”等;对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理想化处理的“不 计空气阻力”、“不考虑碰撞中的机械能损失”等;容易误解的表示物理量的变化情况的“变化 量”与“变化率”、“增加了多少”与“增加到多少”等。


(2)挖掘隐含条件

 

①从物理模型的理想化条件中挖掘隐含条件物理模型的基本形式有“对象模型”和“过 程模型”。


“对象模型”是实际物体在某种条件下的近似与抽象,如质点、点电荷、理想电表 等;“过程模型”是理想化了的物理现象或过程,如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 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有些题目所设物理模型是不清晰的,不宜直接处理,但只要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恰当的将复杂的对象或过程向隐含的理想化模型转化,就能使问题得以解决。


②从物理过程的分析中挖掘隐含条件物理过程的分析是解题中的重要一环。


物理过程是由多个变化的物理状态相衔接而成的,物理状态的变化过程有简单、有复杂,有单一过程的延伸,又有不同物理过程的交叉。通过物理过程的分析,分析时,要冷静分析、判断各阶 段的特点,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可找出问题中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必备条件,从而找 出问题中的隐含条件。


③从物理常识中挖掘隐含条件。


有些题目,题中明确给出的已知条件较少,某些条件由于是人们的常识而没在题中给出,造成所求量与条件之间一种比较隐蔽的关系。这就要求考生根据题意多角度分析,展开联想,努力挖掘相关的知识,在“条件似少”的情况下,根据一 些常识,假设适当的条件和数据,以弥补题中明确给出的已知条件的不足。


④从题解可能的结论中挖掘隐含条件。


有些题目,在已知线索的背后潜藏着多个可能 的结论,若分析不周,便会使答案不完备,解题时要全面分析物理现象,采取“顺藤摸瓜” 的方法,把题设“明线”和“暗线”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完整求解。


⑤从题给图形、图象、表格中挖掘隐含条件。


有些物理题的部分条件隐含于题目所给出的图形或图象中,审题应当特别注意题图的作用,要善于结合题设条件分析图形、图象, 从图中挖掘隐含条件,寻出解题途径。


⑥条件隐含在关键用语中物理题是用一定的文字、示意图等形式给予描述的,根据表达题意的需要,常用一些关键用语,如:“最多”、“至少”、“刚好”、“缓慢”、“瞬间”等。审题时要以阅读题目为基础,边读边想,扣住关键用语,挖掘隐含条件。

 

⑦条件隐含于数学关系中所谓数学关系,指的是纯数学规律的反映,它是相对物理条件而言的。


数学关系包括代数关系和几何关系。寻找并建立几何关系的关键是要正确分析物 理过程,建立清楚的物理图景(常常要画出示意图),然后从物理过程和物理图景中寻找关 系。而代数关系的寻找往往是根据题目要求,直接从已有方程中寻找。数学关系的寻找常要借助于数学定理或数学方法。


第四步  :建立运动模型

 

(1)分析和分解物理过程,确定不同过程的初、末状态,将状态量与过程量对应起来;

 

(2)画出关联整个物理过程的思维导图,对于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过程,直接画出 运动过程草图;


(3)在图上标出物理过程和对应的物理量,建立情景链接和条件关联,完成情景模型。


第五步:恰当选取规律


解决力学问题或力电综合问题的两条基本思路:


(1)动力学观点,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结 合运动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功能观点,利用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定律或功能关系解 决实际问题.


当所研究的问题涉及一段或几段运动过程的位移和初、末速度时,应优先选用 功和能的观点.当所研究的问题涉及一段或几段运动过程的加速度时,应选用动力学观点解答.由于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力的瞬间作用效果,所以在研究某些状态(例如竖直面圆周运动的最高点或最低点)的瞬时性问题时,也应选用动力学观点解答。


声明 本文作者高立峰,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由高中生学习公众号(ID:gzsxuexige)编辑整理。

学习哥团队尊重版权,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联系(QQ):536241253

▶欢迎大家投稿,投稿邮箱:536241253@qq.com


投稿邮箱 / 536241253@qq.com

商务合作QQ  / 5426727


↓↓点击 "阅读原文",最适合你的学习资料在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