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迎接第二曲线,拥抱AR/VR新时代

黑毛警长008 AR圈 2022-05-30

一、   第二曲线

《第二曲线》是英国管理学家与哲学家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的著作。汉迪指出,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有机体,无论是动物、人或是由人所创造的企业或产业,最终都难逃生命周期,都会经历从诞生、成长、衰退,到最后结束的过程。如果将这个生命周期图形化,就是下图中的“西格玛曲线”(简称S曲线)


西格玛曲线,图源:黑毛警长008

 

S曲线包括学习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败期四个阶段。以企业为例,在企业“学习”的初期,快速成长,但随着“学习”的深入,难度增加,发展的速度反而会下降。如果企业能够坚持不断积累,一旦熬过学习期的低谷,就能够进入成长期,这一段时期是企业成长最快的时期。当企业发展到成熟期,发展的速度随之下降。在达到成熟期的顶点之后,企业进入衰败期。

 

Handy认为,若要摆脱终究会下滑的结果,最好的方法是在个人或组织还未达到顶峰前,即在各方面的状况都显示良好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另一个可以带动个人或组织成长的力量(即第二条S曲线)。这也就是著名的“第二曲线”理论

 

CharlesHandy与第二曲线,右图来自黑毛警长008

 

"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就开始增长,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资源(金钱、时间和精力)承受在第二曲线投入期最初的下降,如果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并已经掉头向下后才开始第二曲线,那无论是在纸上还是在现实中就都行不通了,因为第二曲线无法增长得足够高,它无法依靠第一曲线的资源来度过投入期。"

 

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就开始增长,图源: 黑毛警长008

 

二、   手机产业的S曲线

1981年,第一代个人移动通信系统诞生。经过40年的发展,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已经走到了第五代,5G的信息传输速率是1G的4亿倍!


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图源: 黑毛警长008

 

虽然移动通信网络经历了5代的发展,而个人移动终端却只有一个明显的分界线,那就是功能机与智能机。功能机时代的终端只能打电话收短信,功能无法扩展。而智能机通过操作系统+APP实现了功能可扩展。

 

功能机与智能机全球发货量,图源: 黑毛警长008

 

警长整理了从2001年到2020年的功能机和智能机发货量数据,从上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出两个时代的交替。

 

2001年到2006年功能机依然处于S曲线的成长期,6年时间里年发货量从4亿台增长到10亿台以上。从2007年起,功能机进入成熟期并逐渐衰退,虽然2011年出现了一年的“回光返照”,但挡不住曲线趋势一路向下。有趣的是,功能机实际上并没有消亡,20年过去了,每年依然有4亿台的发货量,恰好与20年前的发货量平齐。要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近10亿的贫穷人口,功能机虽然进入衰退期,但可以想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依然会有市场。

 

我们再来看看智能机,虽然业界普遍认为苹果iPhone是智能机时代到来的标志,但实际上iPhone之前,诺基亚等公司就已经推出了智能机,而且也有着不错的销量。2007年,智能手机年发货量达到1.28亿台。从2007年到2014年,经过8年时间的发展,智能机发货量增长10倍,达到13亿台(2014年)。而后产业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从2014年到2020年这7年时间里,一直在13~14亿台之间徘徊。

 

从智能机发货量这条曲线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智能手机产业,已经处于Sigmoid曲线的成熟期阶段

 

而苹果,作为智能机时代的代表,我们当然有必要单独拿出来看看。2007年苹果发布第一代iPhone,发布当年就销售了139万台。2008年,销量突破千万,在2009~2012这随后的4年中,每年都实现了80%左右的高增长率。iPhone成长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智能机产业的发展,在2010~2013年期间,整个智能机产业的年增长率也达到了40%~76%。在iPhone高增长期之后,在2013~2015年这3年中,增长率下降到了20%左右。从2016年开始,iPhone的年发货量始终徘徊在2亿台左右。我们看到,即使是苹果,一样难逃“S曲线”的周期魔咒,iPhone同样也处于S曲线的成熟阶段。

 

全球iPhone发货量,图源:黑毛警长008

 

可以想见,正像功能机所经历的历史一样,智能手机时代并没有结束。智能机依然可以通过折叠屏、MicroLED、AI成像、液态镜头等等新技术的迭代,长期的走下去。但在智能手机发展了15年之后,在产业明显的进入S曲线成熟期之际,对于消费电子领域的投资人来说,是时候回答“谁才是智能机之后的第二曲线?”这个问题了

 

三、   智能手机之后的 “第二曲线”

如下图所示,虽然手机、平板等终端的分辨率已经达到并超过了视网膜能够识别的分辨率,但是手机终端的FOV(视场角,Field of View)实际上只有20~40度,而人眼能够看到的视场角超过100度。

图源:DigitalOptical Elements and Technologies (EDO19): Applications to AR/VR/MR

 

也就是说,即使屏幕可以折叠,但手机形态的终端,也不能全覆盖人类视场,无法实现“沉浸式”的观看效果。如果要实现100度以上的沉浸式视觉,近眼显示的AR/VR成为了唯一的可能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个人终端的发展动力来自于人类对信息量无止境的追求,也就说是终端要能够在单位时间输出更多的信息量。

 

如今的5G已经可以达到1Gbps,但由于手机屏幕的限制,5G的速度实际上对于手机来说,已经“富余”。这也是很多人觉得5G似乎相比4G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的原因。这个现象在3G时代早期也曾经出现过,在iPhone出现之前,欧洲的3G网络已经建设多年,但3G用户数却增长缓慢。因为当时用户手中的诺基亚手机,即使是其智能机,也没有足够大的屏幕和足够好的体验需要使用到3G的高网速。在iPhone,特别是iPhone3Gs上市后,3G网络的高网速才得以真正应用。

 

当前智能机的屏幕,即使再增加4倍,也不足以发挥5G网络的高速率和低时延价值。而只有AR/VR才能体现出5G网络的优势并满足消费者对沉浸式视觉的需求。

 

对AR/VR体验至关重要的两项参数是分辨率和刷新率。由FOV的扩大,手机的分辨率已经难以满足视觉要求,2k以下的VR分辨率都会产生纱窗效应。而刷新率决定了是否会导致眩晕感。要实现基本无纱窗及无眩晕,分辨率需要达到4K,刷新率需要达到90Hz。而要实现彻底无纱窗和无眩晕,分辨率和刷新率分别需要达到16K和 120Hz。反过来说,正因为AR/VR的信息量输出量远超手机,所以更能够满足人类对信息量追求。

 

图源:互联网

 

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曾经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打败马车的,不是更快的马车;同样,打败智能手机的,不是更快的智能手机。AR/VR将接棒手机,成为下一代个人终端。

 

四、   AR/VR的春天到了吗

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接受了《纽约时报》专访。在采访中,库克透露了苹果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谈到增强现实(AR)时,库克虽没谈论具体产品形态,但用“criticallyimportant”(极其重要)来形容AR对苹果未来的布局。

 

对于VR的定位,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在2019年世界VR产业大会上这样说到:打造好AR/VR的高速公路,从终端引擎,管道,到云端计算,支撑整体产业的繁荣,把AR/VR打造成下一个智能手机产业。

 

Facebook研发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设备的团队规模已经接近1万人。这不单纯只是一个巨大的数量,1万人已经占据Facebook全球员工总数的五分之一,代表着数十亿美元的投资。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在接受 The Information 播客采访时,阐述了VR和AR领域的下个十年。扎克伯格表示,在未来五到十年,手机仍将是主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AR、VR平台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的主要选择

 

幸运的是,警长并不孤单,无论是苹果、华为还是Facebook,都非常明确的将AR/VR视作智能手机时代之后的“第二曲线”。那么在重量级玩家的表态之外,AR/VR产业到底处于什么阶段呢?警长整理了2014年~2020年的VR发货量数据。

全球VR发货量,图源:黑毛警长008

 

2014年VR产业开始萌芽,2016年,VR大爆发,当年发货量超过了900万台。但在爆发的背后潜藏着诸多问题,比如发货量中大部分为盒子VR,小部分为PC VR,一体机的数量微乎其微。当年尝鲜的用户不少,但是盒子VR 和PC VR糟糕的硬件体验以及当时泛善可陈的VR应用,让体验者很快冷静下来,随后两年VR的发货量大幅下跌。如果我们用S曲线来描述的话,2016年是S曲线 “学习期”的早期阶段。2017~2019年期间,产业在冷静的“学习”中不断前进,虽然发货量不大,但是一体机的比例在大幅上升,硬件体验和软件生态都在不断的完善。2019年,随着Facebook Quest的上市,好评不断,VR一体机的比例突破了40%。而2020年,随着Quest2的上市及多款爆款应用的出现,一体机的比例突破75%,VR产业发货量也在2016年之后第一次出现了上涨。有趣的是,VR产业的发货量数据,与2019年华为在VR大会上发布的一张预测图(下图),几乎惊人的一致。

 

华为预测VR产业将在2019年复苏,图源:华为在2019年世界VR大会的发言

 

作为VR一体机的现象级产品,Facebook Quest 2在发布后的当季(2020年4季度),就实现了约240~300万台的出货量。在Facebook公布2020年财报后,业界普遍预测Quest 2能在2021年实现800~1000万台的出货量。而根据警长的调研,2021年1季度Quest 2实现了约150~200万台的出货量。一季度是消费电子的淡季,通常一季度消费电子产品的销量占全年总出货量10%~20%之间。从1季度的出货量推算,Quest 2在2021年可以轻松实现800万台的出货量。如果考虑到下半年Facebook即将推出的下一代产品将具有更加优秀的体验,那么单Facebook一家就能在2021年实现超过千万的VR出货量。

 

本文前文提到过,“2007年苹果发布第一代iPhone,发布当年就销售了139万台。2008年,销量突破千万,在2009~2012这随后的4年,每年都实现了80%左右的高增长率。iPhone成长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智能机产业的发展,在2010~2013年期间,整个智能机产业的年增长率也达到了40%~76%”。2008年iPhone实现超过一千万的发货量,是一个标志性事件,随后包括苹果在内的整个智能机产业,进入了为期5年的高速增长期。

 

“巧的是”,扎克伯格在最近的访谈中多次表示,“我们一直相信当活跃用户到大约一千万时,使用VR的人们的市场就足够大了”。扎克伯格认为,1000万活跃用户是VRC端市场的“门槛”。他表示,随着越来越接近这一门槛,生态也会越来越繁荣

 

警长相信,2021年VR市场发货量将超千万,VR的软硬件生态步入正循环。千万级出货量也预示着VR产业正式越过S曲线的“学习期”低谷,迈入“成长期”。而与智能机的成长期初期一样,VR产业在成长期的最初5年内也将实现50%~100%的年增长率,Facebook、Sony和苹果等企业的VR产品,可能实现超过100%的年增长率。

 

相比于VR,AR由于具备光学See Through的特点,必然将比VR具有更大的价值和市场。同时AR的技术复杂度更高,实现难度更大,警长相信AR还处于S曲线的学习期中期阶段,预计2023~2025年将进入成长期。


五、   AR/VR的市场空间

在说市场空间之前,我们先看看美股中几个AR/VR相关公司的市值变化。

美股ARVR概念股已于2020年中启动,图源:黑毛警长008

警长通过上图呈现MicroVision、Vuzix和Kopin三家公司的市值变化。第一家公司MicroVision为微软HoloLens 2眼镜的光引擎的供应商(警长前年的文章曾有介绍,链接:https://xueqiu.com/8552745795/140221634),该公司市值最近一年时间上涨了近100倍。第二家公司Vuzix为著名的AR眼镜厂商,该公司曾经获得过Intel的投资,公司市值最近一年上涨了27倍。第三家公司Kopin曾经获得歌尔股份的规模投资,为VR/AR核心组件供应商,该公司为多家消费电子品牌及美军提供AR/VR显示芯片,公司市值在最近一年上涨29倍。

 

Kopin为松下VR眼镜提供显示芯片,图源:twitter

上面几家公司实际上前几年股价默默无闻,由于最近一年其收入利润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其股价的暴涨,这至少给了我们一些直观的启示,也许A股AR/VR的风,也快来了。

 

下面我们来算算AR/VR的整体市场空间。作为下一代个人终端,AR/VR的市场空间可以比照智能手机来估算。警长认为,由于AR的See Through特点,将会最终成为替代手机的终端形态。而VR,虽然无法实现纯光学的See Through,但由于其天然比AR具备更好的沉浸体验,未来的定位将更类似于如今的平板电脑。那么,AR/VR的成熟市场空间至少可以达到手机/平板的峰值,也就是年发货量14亿/2.4亿台。

 

与智能机产业一样,AR/VR的产业链很长。警长这里仅对自己比较熟悉的产业链中游(硬件制造)进行个大致的估值。以ASP 2000元计算,AR/VR产业的年收入空间将达到(14+2.4)*2000=3.28万亿元。设净利润率为6%,则年净利润为1968亿元,以30倍PE估值,相关中游公司的市值总量将为5.9万亿元。即使有10家公司分食,平均每家的市值也将近6千亿元。可以想见,由于马太效应,其中的龙头公司单凭AR/VR产业,市值即可轻松超万亿。

 

六、   选择

马云曾经说过: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而一位长者也曾语重心长的说过: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智能手机时代已步入成熟期,对于正疾步而来AR/VR时代,到底是视而不见,还是勇敢拥抱,你,会如何选择?

图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