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9年4月1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学霸伤人背后--做感育型父母

2016-10-24 马丽俊 汇爱家感育



本文者:马丽俊 ,MOMOKA汇爱家导师,课程策划人。从事教育培训行业超过20年,专注于家庭动力系统及父母的持续发展力。

本文为授权独家发布,欢迎转发,任何媒体如需转载,请务必联系我们,取得授权!

      南京这两天发生了一件事,一个好学校里的初一年级一个好班里的一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另一个同学发生冲突,于是拿出裁纸刀把对方的背给划破了,看报道说缝了50针。


      于是各位父母的神经又给挑动起来了:有的爸爸回去立即说我们家孩子别的辅导班都可以不上,武术之类的一定是要学的,也有的父母回去要给孩子好好上上品德课。据说学校已经找心理辅导老师进驻学校了。


      为什么大家对此事件非常关注呢?


第一,我们自己首先是父母,我们关心孩子在学校的安全问题。


第二,对于很多教育工作者和父母来说恐怕更为关心的是这个看上去家庭健全、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怎么就突然做出如此失控的事情了呢?


      尤其是本文开头提到的一个好学校、好班级、成绩好的学生,在大家看来这么多好凑一起怎么就发生如此可怕的事件了呢?这让大众又开始从新把视角回到孩子的心理品格的培育上。


      今天借此事件,我们来看看我们家庭究竟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


一、人是生命体,不是机械体

      从18世纪中期开启的工业革命将牛顿的经典力学推上学术的顶级殿堂,蒸汽机的发明是现代工业化时代的标志性产物。至此,人类开始进入物质创造极度丰富的时代,大量的新技术被发明,极大的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而牛顿的力学开创的世界认知我们将其称为机械化认知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认为一切都是可以被设计的,事物的发展是可以被控制和预测的,一切结论都可以通过演算推导出来,变化是极微小的。这种对世界的认知导致我们在对待人的培育问题上也是如此,我们的体系制造出了现代的学校,学校的任务就是培育出能够符合社会生产需求的标准化人才,所以我们需要标准化的教材,标准化的人才考评体系,标准化的教学方式。


      在家庭中,父母也极度紧张,对孩子的各种考试评估都不放过,一旦发现孩子在考评标准之外,父母就会产生恐惧焦虑。可是我们发现孩子毕竟是人,不是机器,孩子是一个活的系统,是一个生命系统。和机械系统不同的是变化的,个体化的,有自主意识的生命。人有情感,有情绪,而机器没有。


      当然未来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在人工智能上植入生物功能,是否机器就可以拥有情感我们暂且不论,就从人和机械目前的差别来看,情感是生命体系独有的状态。所以对于一个人的培育来说,那些机械化的运算、记忆、推导的确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出色的标准之一,但是并不是唯一,因为人的情感发展也一样重要,如果缺失,我们就在培养一台机器,而一台机器拿起刀砍向他人是无可指责的,因为机器通过推导觉得这样做是最合适的自我保护。


      什么让我们的孩子变成了一台机器?


      正是我们的父母在造成这一切:当父母在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时,有没有关注到孩子的情感需求,有没有在生活中让孩子感受到温暖、爱,一个内心时常被注入爱和温暖的孩子,内在就会有良知开始发展。如果这个孩子从来被粗暴的对待、冷漠的对待,孩子就会将情感关闭,就会像机器一样生活。会有情绪,但不会管理情绪,而是成为情绪的奴隶。


二、父母教育孩子是最大的误区


      很多父母在家庭中常常“教”孩子。你要做这个,你要做那个,你这个不对,那个不行,父母成为了老师,我们的孩子是没有父母的,我们的孩子在家庭中有的是品德老师、学习老师、生活老师,就是没有父母。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是生命能量的源泉,他在学校有老师,他在家需要的是父母。


      什么是父母?

      ●父母就是让孩子感觉到全世界都会抛弃他,而父母不会。

      ●父母就是无论别人怎么说自己不好,父母永远信任自己的孩子。

      ●父母就是当孩子成长遇到困难时,父母始终在旁边想办法怎么能够帮助到孩子。

      ●父母就是当孩子感受到无力和痛苦时,父母无声的陪伴。


      而我们的父母则是一定要把我们的孩子改造成自己理想的样子,用言语的辱骂、用严肃呆板的表情、用没有人情味的说教式语言、用一种“你妈觉得你冷”的控制来教育孩子。


      其实父母不需要“教”育孩子,父母只需要“感”育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爱、接纳、温暖、谅解、安全、信任、支持,一个孩子就可以遵循自己的生命意志发展自己的人生。


      生命体系科学家在解释生命体的时候用过一个比喻:把一个死的小鸟扔到空中,小鸟会根据投掷的力和方向在空中以一个轨迹坠落,而这个坠落的轨迹是可以计算的,因为这是一个死的小鸟,而一个活的小鸟,当被扔出去时,小鸟不会坠落而是向天空飞,这个时候鸟的轨迹有多个可能,并不能从一开始就确定。这是因为活的小鸟有自己的内在动力,鸟会自己想飞。



      孩子也一样,当父母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或者标准来对待孩子时,孩子会以自己的方式表述自己的诉求:或逃避、或反叛、或停滞不前。这个时候孩子内在力量还没有被很好的运用,就如同一个有天赋的武林高手,在没有经过训练前,他并不知道自己如何运用这种天赋,所以表现出来就如同一个武术白痴。


      孩子也一样,这种内在力量还没有经过实践训练时,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问题”模式。父母越控制,孩子停留在这个模式中时间越长,而一旦当这种控制消失,出现一种陪伴接纳时,孩子就会以自己内在力量为指引开始自己的生命旅程。


      当父母控制孩子时,孩子的情感势必受到伤害,这就会出现一种情况:父母觉得自己已经用尽了洪荒之力,而孩子的感觉则是嫌弃父母用力过度。父母觉得自己费力不讨好,孩子则完全不领情。一方面孩子在父母这里受到了伤害,另一方面孩子在实际生活和人际交往时,又会将父母的这种控制模式显化出来:也试图去控制他人。


      孩子有怎样的表现就说明父母的感育是成功的呢?


       首先,就是孩子能够跟父母表达爱。


      当孩子这样表达时,说明平时在家庭中父母的感育工作做得好,孩子常常能被父母的所作所为感动激发,能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样的家庭成员间的情感常常流动着温暖快乐。现在太多的家庭父母做的事不少,爱的表达太少。


      第二,孩子有很多兴趣爱好,热爱生活。


      当孩子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时,孩子是积极乐观的,也会愿意帮助他人。


      第三,孩子在家庭中是感觉到放松快乐的,这会让孩子的内在生命力成长。


      在MOMOKA汇爱家的家长中,很多父母开始感育自己的孩子时,孩子就开始自律、开始思考、开始对自己的成长有要求。

 

      而能够成为一个感育父母时,父母需要改变自身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习惯,父母需要自己的内在力量成长,父母需要能够打开自己的感情通道。就像有的父母当看到孩子表现不如意时,对待孩子用冷漠、愤怒、暴力方式,往往是因为父母自己就像机器一样长大,所以父母也很难为孩子创造出那种支持性的环境。

 

      据说这个出事学校的班主任受到了处罚,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这件事情真正的责任者在家长,并非在学校。再好的老师教孩子的知识,教书育人,这个育人对于老师的要求极高,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教育体系也很难让这样的老师大量出现,毕竟老师面对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还有一堆的考核任务,怎么能够做到心安一方,专心育人呢?


      是时候家长要担起责任了,做感育型家长,在家庭中少教多创建美好的感觉体验,孩子自然就开始健康成长。




推荐阅读

▶▶MOMOKA汇爱家《家长力》秋季全国报名中

▶▶MOMOKA汇爱家《空中大讲堂》

▶▶孩子最想要怎样的父母




各地学员部分分享





MOMOKA汇爱家家庭教育高于一切


识别二维码,注明“订阅号加群”

教育的基石【科学   艺术  哲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