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菊黄正是品蟹时。

2014-11-11 微东台

来自西祠东论畅叙幽情:“秋风响,蟹脚痒”,当又一季的金秋送来菊香,便是大啖美食之时。

不知道世界上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到底是谁,但中国吃蟹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周礼》中便有关于蟹的记载。自魏晋以来,螃蟹某种意义上便成了国人的最爱,无论文人雅士,还是农夫渔樵,少有不爱吃蟹的。历代也留下了无数吟咏螃蟹的诗篇,如赞其味美,东坡发出“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的感叹;夸其神韵,李白写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更有诸多以蟹之形貌托物言志的名句,如皮日休的《咏蟹》诗云“莫道无肠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等等。

我对螃蟹也可谓情有独钟。吃的时候但知美味,不去考虑太多的文化背景。老家是水乡,小时候螃蟹极是常见。记得那时乡里人家走亲访友时,往往会拎些蟹作见面礼。也不需要像样的包装,都是一种草绳扎紧,一只只叠着罗汉,吐出白色的气泡。路人走过,远远地就看出是螃蟹,便凑近一看,哟,这螃蟹不错,壳青肉肥!

这当然是缩略语。好螃蟹的标准是青背、白肚、黄毛、金爪,这是现在流行的评价。不过当时也不管这些,螃蟹不值钱,才一毛多一斤,何况遍地都是,若是嘴馋了,到稻田里随便一捞就是一堆,到家,扔进铁锅,加水放盐切姜,点草烧火,很快就能蒸腾出带着热气的诱人红家伙来。

如今螃蟹金贵。出名的大闸蟹要卖到上百元一斤,比如阳澄湖的。所幸现在养蟹的人多,年年丰收,买普通的蟹,也不过二三十元一斤,这让我辈得以保留一饱口福的机会。挑那二三两一只的,把胸背刷净,放几根香葱一些姜片少许料酒入锅,待到煮熟上盘,首先那红壳绿肴,便给人以充分的视觉享受。

这吃螃蟹的时令,历来多有讲究。所谓“九雌十雄”,讲的是“九月团脐,十月尖”的道理。农历九月,雌蟹卵黄丰腴,十月,雄蟹膏肥脂油。总之寒露霜降这当儿,最是品蟹的好时机,立冬之后蟹因受寒怕冷,大多要埋泥冬眠了,有谚云“立了冬,影无踪”,那时再品,一是价钱变贵,二是口味也不如之前了。

吃蟹的方法简单,最寻常的就是倒一小碗醋,置入姜末,然后将腿肉膏黄直接蘸着就行。天知道这蟹肉遇上姜醋怎么会有那样的化学反应,反正给人感觉就是人间极品,别的东西与之相比都会黯然失色。当然,也有些人喜欢将蟹黄挑出和已经熬制好的猪板油一起下锅文火熬制成蟹油,平常吃面条时或做菜时挑少许拌入其中调味,那种浓郁的蟹味绵长滋润,香味扑鼻,吃起来的感觉真是爽极了。有好多人品尝螃蟹时讨厌的是吃起来总不干净,总觉得有浪费可惜之虞,后来才知道,这食蟹有文吃与武吃之分。

武吃便是如我等大嚼大啖,这文吃则复杂得多,用的是“蟹八件”。所谓蟹八件,是指锤、镦、钳、铲、匙、叉、刮、针,即腰圆锤、小方桌、镊子、长柄斧、调羹、长柄叉、刮片、针,后来更有十二件乃至六十四件之分,功能极是详备。这具体的操作方法,说也说不清楚,动态画面更直观些。

那日看央视节目,主题是比赛谁是螃蟹大王,地点就选在大名鼎鼎的阳澄湖。六位选手,历经捉蟹、捆蟹、估重、品味、创意等多道环节,最后决出冠军。其中就有一道是用蟹八件吃蟹。但见二位小心翼翼,剪、敲、剔、盛等等,忙个不亦乐乎,一只空蟹被处理得又整齐又干净,确是赏心悦目,但也颇费工时,效率并不甚高。

现代人注重生活节奏,这类用蟹八件的风雅之事逢得少了。的确,便是身处江南的笔者,对当年曾流行江浙的这种文吃也一笑置之。品蟹,不必在工具的精巧上下功夫,但求的是氛围。金风送爽,菊黄桂香,以天地为席,以明月为伴,手执蟹壳大快朵颐,那是何等的逍遥——神仙般享受!

虽冷霜渐浓,寒气日生,这蟹菊斗艳的人生快意却是怎么也改变不了的。

“微东台”--东台手机门户,有公众号“wdt13655110705”和“手机客户端”两个平台。我们致力于更诚信、更透明、更公正的独特视角,让您的生活更精彩。关注东台就关注“微东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