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新民村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城边小村,是一个杂草丛生、虫蛇出没的荒凉之地。新民村的老一辈革命者为人民解放事业抗争走过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解放后,村民又为新生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从上世纪90年代十里长街的建成通车,打开了拉动玉林经济发展的西大门,到工业品服装市场的建成运营,带动了上万人从业,更有人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成为致富能手,新民社区在玉林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该社区今天的繁华,凝聚着过去和现在新民人的勇敢、勤劳和智慧,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经济从一片荒地,到建成上世纪广西最大的工业品服装市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各地,勤劳智慧的新民村人抓住机遇,利用地处城区的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村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根据城市规划发展,这里建成了广西最大的工业品服装市场,为新民村人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他们通过做生意、办企业,发展服务业,迅速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
(资料图片)
7月15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玉林市工业品服装市场,每天早上的这个时候,也是工业品市场内交易活跃的时段。在每一个档口,几乎都有2-3名工作人员在与客商进行交流。“我这都是大批量出售的,要几双就不讲价啦。”一个袜帽摊点前,一名摊主一边在出货单上记着一位客户的货量,一边跟前来挑货的人说道。而这样繁忙的场景,在很多摊点都可以看到。
据了解,玉林市工业品市场属广西规模最大的专业市场,于1994年9月动工兴建,1995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目前市场已发展为现在占地300多亩。高峰时期,商铺门店2000多间,有经营户8000多户,从业人员40000多人。日均客流量达5—6万人次。在工业品市场的辐射、带动下,周边相继建成了机电五金市场、电脑城、新民商行、太阳商城、陶瓷商行、运美货运市场、新民菜市场和田丰菜市场等,形成了玉林市大市场群。玉林市工业品市场主营服装鞋帽,床上用品、五金交电、家用电器、视音频产品、化妆洗涤美容用品、文化体育办公用品、水暖洁具器材、厨房用品等应有尽有。商品辐射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河北、贵州、云南等20多个省、市(直辖市),形成了庞大的流通交易市场群体和广泛的名企品牌效应,成为玉林经济的重要支撑之一,成为广西小商品批发中心,也成了玉林与外界联结的金色纽带。
(资料图片)
“工业品市场的投运,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新民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新民社区书记徐玉表示,目前社区内有超过1000人在工业品市场就业,有些经营自己的商铺,有些从事服务业,年轻人很少有外出打工的。此外,几乎每家都有房子出租,很多居民还有自己的铺面出租,每个月的租金收入几乎都能保证一个家庭的正常运转。因为周边商品交易的兴旺,来往的客商很多,市场带动所形成的生活配套也很齐全,居民们的生活更方便了。
社区从城边村落,华丽变身综合型社区
(资料图片)
城市建设呈新貌,政通人和百业兴。随着城市基层体制改革的需要,2003年7月,新民社区在原新民村的基础上挂牌成立,千百年来的农民,变成了城市居民。现在的新民社区和过去的村庄相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个个新型现代化小区错落有致,街道店铺林立,社区内交通四通八达,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日益提高。新民社区南沿南流江,北与垌口社区、南观社区接壤,西至黎湛铁路,东与教育西路为界。居委会下设13个居民小组,居民4005户、13345人。目前,新民社区的人均收入居于玉林市人均年收入的前列。
(资料图片)
记者在新民社区中心看到,整齐、干净的社区中心设施完善。便民服务大厅开设党建服务、社区服务、民政事务、卫生计生、文体教育、社会保障、法律信访、治安管理等服务窗口,为居民提供了办事、咨询、救助“一站式”服务。除了常规的服务功能之外,记者在社区服务大厅对面的一座两层楼房看到,居民日间照料中心功能齐全,不仅设置了书画室、棋牌室、医疗保健室、健身室,还有食堂、休息室等。“日间照料中心是为社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的。”徐玉介绍,社区里的老人不少,一些白天没有去处的老人会来这里消遣、休息等。此外,学生服务中心也设置了四点半课堂、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儿童家园等,为社区的中小学生放学后提供服务。
社区居民在书屋阅览。(资料图片)
“社区各项设施完善很多了,服务功能有了大大提升。”徐玉说,目前社区居委会的功能已由过去的管理型变成了服务型。在更早以前的村委会,所具有的功能单一,村民们要办事,还得来来回回找村干部开证明等,现在有很多业务在社区的服务中心都能一次办清。
“幸福感提升了不少,现在很多事情不用像以前一样‘跑断腿’了。”正在服务大厅为出嫁女儿咨询户口迁移事宜的刘姐表示,要办事要咨询,基本都能在社区里一次性找到答案。办理的事情也会有社区工作人员指引,少走了很多弯路。
居民从一名普通搬运工,到运营商行的带头人
陈忠是新民社区人。他的经历,恰恰反映出了新民社区如何从一个城边小村,变成现在的商贸重地。也可以看出,当地居民是如何靠着勤劳的双手,从一个普通的村民,变成一个生活幸福的城市居民的。
1987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到第十个年头,玉林福绵的服装业正处于萌芽时期。刚刚高中毕业的陈忠在没有本钱创业的情况下,进入贸易公司做零工,同时又给周边的服装厂干搬运活。“搬一车货2元,所能赚到的都是‘血汗钱’。”陈忠说,也是因为这段当搬运工的经历,头脑灵活的他慢慢摸清了其中的门道。第二年,他用攒下的一点点钱,以及全力支持他创业的父亲提供的几千元资金开始做起了商贩。他从外地进回了一些布料,卖给如雨后春笋般建起来的服装厂。随着以福绵为中心的服装行业快速发展,陈忠的生意越做越大。慢慢地,他从一个只能拿小货的小贩,做到了在龙船市场拥有自己铺面的老板。
然而,这对他的从商经历来说,还只是个开端。
“原来这里都是一片水田,没有好走的路可以走。”陈忠说,他和村里的人也曾过着农村人的生活,但是工业品市场的投运,还有十里长街的开通,不仅打开了玉林市区的西大门,也开启了新民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那一年,陈忠和很多村民一样,在工业品市场和周边有了自己的铺面,也有了房屋出租,更多的还是多了很多赚钱的机会。
2004年,在陈忠的统筹下,筹集资金近200万元清偿了新民综合大楼的建设工程欠款,在解决历史问题的基础上,次年又筹资100多万元装修大楼的二楼、三楼,盘活了新民社区的三产物业。依托工业品市场的强大商贸功能,陈忠成立好形象服饰有限公司,通过公司运作自主招商,吸引了100多个商家入驻,将新民商行运营得风生水起,新民社区也有了更多的集体收益。陈忠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勇于尝试,抓住机遇,目前,他由一个早期只经营布料的老板,转型成为了懂运营商行、能接各项工程、涉足多个领域的综合性经商人士。
然而,有了事业的陈忠并没有忘记自己肩上的责任。在他眼里,能带动、帮助更多的人致富才是自己更应该做的。2014年,有着坚定思想信念的陈忠入了党,随后在其负责运营招商的好形象服饰有限公司成立党支部,目前共发展了3名党员。“事业成功了,还是想发挥自己的作用带动更多人创业。”陈忠说,生长在这一片红色的土地,就应该传承老一辈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斗。如今,社区的90后陈嘉文以陈忠为榜样,靠着自己的双手创业成立了公司。2017年,他还作为玉林市玉州区的商界代表,在共青团广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做了发言,作为一个青年创业者,他期待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带动更多的青年人撸起袖子加油干。“革命传统应该薪火相传,青年企业家更应该在创新发展中发挥生力军作用,为家乡、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陈嘉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