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奇花异草篇 | 广西博物旅行记

天冬ASP 野风集
2024-09-05
 植物·旅行·文艺
天冬大叔、万能小飞和少女栗子的野风集

◆ ◆ ◆ ◆


今天是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正好又是花朝节,是时候分享一些这次广西之旅中拍摄的、虽然可能有些貌不惊人、但我觉得有意思的植物了(也有藻类什么的……)!

猫尾木  Markhamia stipulata
先给大家看一个名字有意思的。猫尾木是一种开大黄花的乔木,因为果实细长,具有黄褐色茸毛,形如猫尾,所以得名。说实话,我觉得不怎么像猫尾,不过也就凑合了吧,要依着我,这植物可以改名叫“长了猫没夹断的猫屎·木”。
混在林间的猫尾木植株,有果实
在崇左的山脚下,远远看见了野生植株,可惜无法靠近,只能用长焦凑合拍照。周围乱糟糟的,我想要拍干净一点的照片,却怎么也拍不好。转念一想,它所生长的环境就是这样,记录下这样的环境,也有意义吧。
后来在南宁植物园,我拍到了开花的植株。
原本《中国植物志》里记载的猫尾木属几个物种,比如西南猫尾木。如今猫尾木和西南猫尾木归并了,挺好。但在如今的猫尾木之下,还有个变种毛叶猫尾木,我不太会区分,就没搭理这个变种的事。
在防城港,还看到了花冠喉部红色比较明显的个体。

龙州凤仙花 Impatiens morsei
在广西崇左的山路上随便溜达的时候,草丛里遇见一种凤仙花。见到了花色近白色和淡粉色的不同个体。按照记载,这个物种在我国仅见于广西,此外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广西龙州,因此中文名是用龙州来命名的。
按照植物志的记载,龙州凤仙花生于山谷水旁密林下阴湿处。确实挺阴湿,拍照的时候光线总感觉不足,环境又比较杂乱。结果照片拍了一堆,统统成了图鉴照,只能看一看这个物种长什么样而已。让我觉得与众不同的,是这个凤仙花的叶脉,感觉主脉有明显的浅色纹,侧脉也略有些浅色,像是某种观叶植物。
据说桂林植物园引种了这个凤仙花,看网图,植物园里栽种的个体,和野外所见的个体,形态上还多少有些差别,或许是人工栽种环境有别,导致了形态上的不同。听说南宁也有引种了,我还有点好奇,南宁的栽培植株,是偏向于野生型,还是和桂林植物园的近似。

木棉  Bombax ceiba
看多了木棉开花时满树灿红,无花的木棉树,却也别有韵味。在崇左的弄岗村,有数株高大的木棉树,挂着牌子,写着保护信息,大约是古树吧。在我们住的屯子外,路边就有这么一棵大木棉。从它的脚下路过了许多次,偶尔抬头,就会感受得到它的厚重与深沉。
晴日里这棵木棉树的样子
在树下仰望
这棵树的脚下,生有一点点板状根。热带树木生有板根,这我一直都是知晓的,只是不知道木棉的老树也有。
这两张,是有雾的清晨,同一棵树,展现出不同的姿态。在晨雾之中,木棉树像是栖息着别样的生灵。阳光照射过来,那些生灵就隐匿了身形,沉沉睡去。只有夜晚与白昼的交界时分,只有雾气弥漫的刹那,那些生灵在树梢上,窥探人间。我一个人在夜色的末尾,行走于雾中,远望木棉树,心里生出许多不安分地抖动着的想法。
这是屯子中的另一棵木棉树,黄昏的光照耀在树梢,感觉温暖。其实我们居住的房前,也有一棵大木棉,只是被房子和其他矮树遮挡,照片拍不好。冬末,树下能捡拾到掉落在地的花蕾,橄榄一般,剖开来,是尚未成熟的一点点花瓣,以及几乎成型的花心。继而我在其他木棉树下,也见了类似的花蕾,不多,却总能发现两三枚。
倘使花开时节,这些木棉树应当又是一番景象吧。

某种谷精草 
某种谷精草,之前按广西植物志鉴定,我给定成云南谷精草(Eriocaulon brownianum)。照片是在广西拍的,后来经广西的几位师友指点,更偏向于越南谷精草(Eriocaulon tonkinense)。
谷精草属我其实根本不会鉴定,只能对着植物志,猜着来。按照FOC的处理,云南谷精草其实并不分布于广西,类似形态的,可能是越南谷精草了。是花序较大的一类,植株生于溪流中,看起来像是水面之上聚集的散漫星光。
其实谷精草属要想更准确地鉴定,最好把苞片的形态记录下来。当然萼片和花瓣也应该细看,但如果不去解剖花序,萼片和花瓣不那么容易看得出。总之,拍照的时候我根本没有余力去顾及这些鉴定所需的特征了,当时穿着长筒雨靴,站在溪流中间,俯身拍照的时候,屁股时不常就会感觉凉爽而湿润...早知道穿水裤了好不好啊!
另一个头疼,是这些谷精草都生在水中,花序挺立出水,但叶片沉于水下。不采标本的话,仅从照片是看不到叶片形态的。所以定种什么的,我就随便一猜,就好了。如果哪位确然对谷精草属有研究,还请多予指教。

某种水石衣  Hydrobryum sp.
某种水石衣(Hydrobryum sp.),也许就是水石衣本种也说不定,总之是我拍到的第一种川苔草科植物。川苔草科作为激流植物,其中大多数物种都生长在快速流水冲击的环境内,常附着于水中的石头上。
植株附着于石上的形态
我国分布的川苔草科植物,有不少物种都是冬季开花。这次广西之行,见了三种川苔草科,另外两种或是无花无果,或是只剩果实了,只有这个水石衣恰好在花期。

雌蕊柱头

雄蕊

大约是丝状体
去找水石衣的时候,恰好在下雨和下雨的间歇。刚刚拍了一点点照片,雨就再度降临,加上溪流的溅水,以及水裤和冲锋衣的不透气性,导致出汗不能蒸发掉,总之我是里里外外都变得潮湿起来。原本想要好好布光,拍一点精致的照片,最后也只能草草了事,记录一下而已。也好,以后有机会可以再来仔细拍。


海生束藻  Symploca hydnoides
某种束藻,很可能是海生束藻(Symploca hydnoides),繁体中文地区称之为藓状束藻。从生物类群来说,是一种蓝菌。从分布和生境来说,是一种潮间带的海藻。

大概是有生之年系列了...2017年在垦丁拍了这么个奇怪的玩意儿,起初以为是海绵或者类似的动物,然而怎么查也查不到,说是海藻吧,查海藻图鉴也没看到。稍微找人请教了一下,没什么结果,也就扔下来,以为就一直存疑了。
然后这不是为了做涠洲岛潮间带生物的视频嘛,最近又搬出一堆资料来翻看。台版《海洋博物志》其中一册里,恰好有一些束藻属的图,我一看,原来是它呀!对照着台湾生物名录,看了看有记载的几种束藻,应该最接近这种,就姑且先定个名。
这海藻长得也太怪了!怪石都能改张飞了!

两种喜盐草
作为海生高等植物,作为海草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喜盐草属还是很可爱的类群。大多数海草的叶片都是狭长的,而喜盐草的叶片是胖乎乎的。入秋之后,喜盐草们开始生长,花期就在冬季,所以这个时候正是观察喜盐草的好时节。

贝克喜盐草
之前我也拍过喜盐草本草,在沙质的潮间带,蚂蚁森林的喜盐草那幅图也是我拍的,用水下相机。这回是泥沙混合的环境,退潮足够深,但不适合拍水下。即使手拿防水相机,也只是戳到底泥里头,扬起一些流沙。加上天色已晚,一直下雨,只能凑合拍一些记录图了。

这里的贝克喜盐草(Halophila beccarii),叶片很小,只有四分之一手指甲盖那么小,但放大看来,叶片上有明显的斑纹。


喜盐草
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本草也可以叫卵叶喜盐草,这个稍大一点,一个指甲盖,或者更大些,叶脉清晰,像个站立着的石鳖。

过去我一直没见过贝克喜盐草,这回总算看到了,可谓了却一桩心愿,不枉费我穿着水裤,冒着雨,打着手电,趟着烂泥,走了一大圈。行了,我国记载的三种喜盐草,我都拍过照片了,感觉功德完满。

竹芋  Maranta arundinacea
最后是广西菜市场上比较有特色的食材之一,就是这个“玉竹”。虽然名叫“玉竹”,但并不是植物学里天门冬科(过去在百合科)黄精属那个玉竹,而是竹芋科竹芋属的植物,而且就是竹芋(Maranta arundinacea),竹芋本芋。
除了“玉竹”,俗称也叫冬薯、冬笋、冬粉薯,是种季节性食材,只有冬季才比较常见。当地人说,可以拿来炖汤,我们把它切片炒了,像茭白,又像蕉芋,又像芋头和笋的结合体,纤维略有点粗,但口感黏滑,很是独到。苏东坡说,诗酒趁黏滑,吃玉竹,当浮三大白。
加工后的“玉竹”
就像我在《花与鸭嘴兽》中所说的,很多其貌不扬的植物,并不太会被人关注,但总有像我这样的人,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去拍摄它们,各种遇见,都值得珍藏和记录吧。
我家的广西博物旅行记,慢慢填坑ing。以下是预告flag们:

广西博物旅行记

南方菜鸟篇(小飞)

弄岗观鸟篇(小飞)

北海近代建筑篇(小飞)

冷门古迹篇(小飞)

路上的博物馆篇(小飞)

……

涠洲岛观鲸篇(栗子/小飞)

潮间带生物篇(栗子/天冬

红树林生物篇(栗子/天冬)

奇怪植物篇(天冬)

……


◆ ◆ ◆ ◆
野风集是由讲植物的天冬大叔、
什么都想玩的小飞、
以及爱画画的栗子小妹
一家三口轮流撰稿的公号
敬请关注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野风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