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正式公布!亳州16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项目名单

点击上方蓝字,记得关注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通知,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47项,其中新入选项目131项、扩展项目16项)。我市16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亳州市隋氏唢呐、锣鼓棚子入选传统音乐项目;雄风狮子舞入选传统舞蹈项目;五马琴书、涡河憨腔入选曲艺项目;亳州木雕、涡阳剪纸(扩展项目)入选传统美术项目;菊花心曲制作技 艺、怀养堂药膳制作技艺、绿能粉皮制作技艺、亳州李记烧驴肉制作技艺、杨氏勒木厨具制作技艺、冷家笙制作技艺入选传统技艺项目、承庆堂传统中药制剂、华佗救心丸制作技艺入选 传统医药项目;亳州药市入选民俗项目。  截至目前,亳州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计六批54项。


隋氏唢呐

 亳州隋氏唢呐已有近200年的历史,音量洪亮有力,音色高亢明亮。常用的领奏乐器有大小唢呐、把攥子、毛脸筒、闷子、哈筒等。这些唢呐系列的乐器,或深情,或嘹亮,或粗犷,在表达喜怒哀乐上,各有所长。再加上别具一格的“吐、捂、遮、攥”等演奏技巧,使唢呐在塑造生旦净末戏剧形象,营造欢乐、深情、悲哀的艺术氛围上惟妙惟肖。

      隋氏唢呐的代表性乐曲更是繁多,既有独具亳州特色的民间乐曲《凡字调》《五子开门》《天下同》《八板》《百鸟朝凤》《龙花》等,也有戏曲类的梆子戏、曲剧、泗州戏、二夹弦、皮影戏等,又有说唱类的淮北花鼓、四句推子戏、扬琴调、坠子等。



锣鼓棚子     

       锣鼓棚子是一种古典音乐形式,属十番锣鼓体系。进一步说,其实就是十番锣鼓借着锣鼓棚的形式进行演出活动,由于人们说法的习惯,就约定俗成把十番锣鼓叫做锣鼓棚了。蒙城锣鼓棚子属于“丝竹锣鼓”中的“笛吹锣鼓”和“笙吹锣鼓”相结合的演奏形式,属蒙城所独有。蒙城十番锣鼓使用的乐器多达十几种,主要有板鼓、堂鼓、大罗、汤锣、手罗、云锣、大钹、小钹、笙、笛、二胡等乐器,吹打曲牌不下几十种,打击牌有十番子、双绞丝、闹元宵、蛤蟆啣泥、水老鸹洗澡、倒脱靴、四边静、单点等;吹奏曲牌有八板、水龙吟、朝天子、满江红、苏武牧羊、将军令、大开门、小开门、双叠翠、下盘棋、夜落金钱、凌霄衣、梅花三弄、小桃红等。
     蒙城十番锣鼓集民俗与传统音乐于一身,是淮北地区传统民间音乐的集大成者,对于地方乐曲、文化、历史有重要研究价值;蒙城十番锣鼓规模宏大,曲牌完整,这些乐曲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雅动听、具有很好的欣赏价值。


雄风狮子舞

     涡阳县雄风狮子舞以北狮为主,而北狮又是以武狮为主要特色,由引狮人手握秀球,配以吉祥喜庆的锣鼓引领狮子表演翻腾、扒跌、跳跃、登高、朝拜、穿桌子、梅花桩踩青、踩球等高难度动作。在群众中具有极强的观赏性。

     涡阳雄风狮子舞体现了皖北人民丰富的文化创造力和艺术想象力,是涡河人民独特的文化现象、审美情趣和民风民俗。作为民间传统舞蹈创作,丰富了民间传统舞蹈宝库,又可资以艺术欣赏。涡阳县雄风狮子舞蹈属于民间舞蹈,融入了民族的文化,丰富了表现形式,在地方民间舞蹈中占有重要位置。


五马琴书


     源于民间的亳州谯城区的五马琴书艺术,是民族传统戏曲中的一朵奇葩,五马琴书唱腔是低头闭目的表演方式,四句一翻的传统唱法。新中国成立后,艺人解除了原来的束缚,对传统唱法、表演形式不断大胆创新。五马琴书的说唱艺术汲取了豫剧、二夹弦的唱腔,融入了徐州琴书、山东琴书、河南坠子、三弦书、柳琴戏等唱腔,大大丰富了五马琴书的唱腔,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本土艺术形式。


涡河憨腔

     涡河憨腔(暨琴书),是发展于涡河两岸的独特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种,杂糅传统泗州戏的婉转动听,结合传统琴书的韵律,再加以陕西老腔的浑厚有力,唱腔悠扬。

     涡河憨腔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它借鉴了大鼓书、琴书、坠子、泗州戏等民间曲艺小调,吸收多种唱法,自成一体,非常接地气。


亳州木雕

     亳州木雕是汲取了徽州木雕与山陕木雕的精华而开创的一个新的木雕派系。徽州木雕做出的人物马匹、祥麟瑞兽都是威武雄壮的姿态;而山陕木雕与前者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做出的木雕作品添加了粗犷豪放的手法。

     清康熙年间,山西省洪洞县的木雕艺人迁移至亳州安居,在亳州,山西木雕艺人接触到了徽州木雕,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汲取二者的精华,最终开创了亳州木雕独有的技法。


涡阳剪纸


      剪纸艺术是一项在全国各地分布广泛、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都喜欢用喜庆的剪纸贴在家中的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表达着美好的祝愿和吉祥的祝福,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尤其是新春佳节,贴上一副窗花,挂上一卷时令生肖,更能烘托出节日的氛围,体现出浓浓的年味。

    涡阳剪纸历经五代传承,在保留前人剪纸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又融入时代内容,创作了大量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深受广大居民的喜爱。



菊花心曲制作技艺

     此曲皮薄心实,表面光滑厚薄一致。内里白亮如玉,成曲中间呈菊黄色花纹,所以称菊花心曲。曲香浓郁,富含氨基酸,在发酵中产生上百种芳香成分,形成金不换与众不同的酒质和风格。绿能粉皮制作技艺

绿豆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可以清热解毒、调和五脏、安养精神、润泽肌肤。其特点是柔软如缎,薄如蝉翠,晶莹剔透,亦食亦菜。因其是纯绿豆所做,具有药用保健作用,常食具有抗早衰、抗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有清热解毒之功能。
怀养堂药膳制作技艺 

      药膳“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得益彰。

      怀养堂药膳的工艺特征,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其甘、药必得其优、材必得其纯、器必得其洁、火必得其温、烹必得其时”。

      怀养堂每一道药膳食材为了发挥其最佳养生作用,均采用相匹配的器具进行炖、焖、煨、蒸、煮、熬、炒、卤、烧、汆、炸等不同的烹饪方法。三大招牌菜分别是“芍花鸡”“曹操鱼头”“华佗十全汤”。


李记烧驴肉制作技艺


      李记烧驴肉采用祖传技艺烧制而成,驴肉肉质鲜美,香而不腻,烂而不散;驴皮晶莹剔透,食之唇齿留香,乃亳州药膳美食的佳品。

      李记烧驴肉采用传统的烧制技艺,总共分为十个步骤:一、选取2~4年驴龄中较肥型驴,用传统手法屠宰;二、分割肉块,清水浸泡,洗净血水以待入锅;三、对锅内百年老汤进行打沫处理;四、处理煮肉的20多种中药材料;五、净肉入锅;六、漂打血沫;七、下材料;八、观煮肉成色;九、闻肉香;十、成肉出锅。



亳州冷家笙制作技艺



     冷家笙制作技艺是皖北地区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冷家笙最早是以监焊笙为主,所谓监焊笙即指修笙,后来慢慢发展为制作笙。制笙最关键的是安装、调试簧片,就是上"点头",没有精湛的手艺很难一次点好,需几次才能调好音准,而冷家艺匠一次就能使音调正符,手法娴熟,技巧高妙。冷家笙在传统十四簧方笙的基础上又开创了木斗十五簧和十七簧方笙,增加了变化音,使吹奏者可以多转换几个把位而不缺字。


杨氏勒木厨具制作技艺

    勒木匠,是专门制作木桶、木蒸子等圆形器具的木匠。

     杨家勒木厨具制作技艺,是杨家数代人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明、积累和传承下来的,具有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它以天然原材料为主,采用传统的手工艺,有完整的工艺流程,蕴含着蒙城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审美意趣,承载着蒙城人生产生活的印记,是蒙城历史文化延续的见证。

承庆堂传统中药制剂



     承庆堂,始创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系中华药都一-亳州现存历史较为悠久的中医药老字号。在2015年全省 “安徽老字号”品牌评定名单中,百年国药老字号“承庆堂”品牌榜上有名,同时也是亳州市医药行业的首家“安徽老字号”。百年老字号“承庆堂”骨病系列外用贴剂产品,以疗效显著、品质优良深得广大医药连锁及消费者的认可和好评。在医药行业,依靠自身产品的独特品质已形成了骨病外用贴剂领域的知名品牌。

华佗救心丸制作技艺


     华佗国药生产的“华佗牌救心丸”,所用的名贵中药材蟾酥从生长3年以上的蟾蜍身上进行提取,三七是云南文山州种植7年以上的。还有“六味地黄丸”里的酒萸肉也都是采自树龄25年以上的,这些道地药材在源头上保证了生产所需药品原材料的质量,这样生产出的药品疗效自然就高。


亳州药市



     亳州是商汤建都之地,曹操、华佗的家乡。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当前不仅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也是全国中医药行业公认的中药材价格形成中心,市场中药材营销品种多达2600余种,围绕市场经营商家逾万户,每日客流量达3—5万人。      亳州中药材贸易也由来已久,其中尤以以明、清为鼎盛时期,泱泱涡水,百舸竞流、千帆云集。长河两岸,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商贾巨富买卖交割于秦楼楚馆、茶楼酒肆;贩夫走卒呼朋引类游走于药栈码头装卸托运。     花子街、小花子街、里仁街在当时是这个时期全国中药材品类最为齐全的汇集之地,商贾云集、药栈林立,日过千相、比肩接踵,其繁荣景象不亚于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之盛景描绘……

END




编辑 | 振杰
审核 | 李鹏


扫码关注我们我攒了好久的温柔和爱等着见面后全部给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