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话题:彭锋|艺术教育的“四个维度”

黄莎莉编辑 Shirley ART LIFE 2022-10-23

彭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哲学、艺术批评、美学原理、中国古典美学、西方当代美学、中西比较美学。出版学术著作有《美学导论》等。)

(黄莎莉试读2020. 8.4)

2020年3月29日,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各高等学校切实加强美育工作。文件将高校美育工作的重点任务确定为普及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和师范艺术教育[1]。由此可见,美育基本上是通过艺术教育来实施的。..

在我看来,今天的艺术教育至少可以区分为四种形式:艺术专业教育、艺术学术教育、艺术素质教育、教育艺术教育。...通过对艺术教育的不同形式的分析,可以避免混淆和没有必要的争议。

一、艺术专业教育

艺术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自从人类开始从事音乐、舞蹈、诗歌、绘画、雕塑、建筑、戏剧等艺术活动,就有关于它们的教育...今天通行的艺术概念,是于18世纪在欧洲确立起来的...艺术和相应的艺术教育早就存在,只不过没有用今天通行的艺术概念将它们集合起来而已。

这种没有艺术之名的艺术教育是浑然不分,我这里所说的四种形式的艺术教育都包含在内。...这种学院教育在文艺复兴时期有了雏形,在18世纪法国逐步完善起来,随着现代性由西方向其他文化的传播而影响到全球的艺术专业教育 [2 ]1 6 3 - 2 2 7 。我国今天的艺术专业教育也不可避免受到西方的影响,形成了中国艺术专业教育中的西方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之后,随着文化自信的增强,中国艺术专业教育恢复了部分传统艺术教育方法和科目。由此,今天中国的艺术专业教育,实际上是西方模式、苏联模式和传统模式混合的结果。...

...本文不拟讨论这三种模式的优劣,只想指出,尽管艺术专业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核心,但不是艺术教育的全部,甚至不是今天倡导的美育的重心所在。

...艺术是可以教育的,但是成为艺术家的因素比较复杂,既需要技巧和能力,也需要舞台和机会。正因为艺术专业教育培养的大部分人才实际上不能成为艺术家,因此以艺术家为培养目标的艺术专业教育需要拓宽自身的领域,在技巧和能力教育的同时,补充态度教育和知识教育,从而与艺术素质教育和艺术学术教育发生关联,让经过艺术专业教育的学生在未能成为艺术家的情况下,有可能成为艺术学者和艺术公众。

二、艺术学术教育

...艺术专业教育培养艺术家,艺术学术教育培养艺术学者。二者之间的区分是比较明显的。艺术学术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相伴而生。就学科形态的艺术学术教育来说,也是在18世纪欧洲逐步建立起来的,分为研究理论的美学或艺术哲学和研究历史的艺术史。不过,理论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区分在最初并不严格...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人试图将艺术研究独立出来,建立独立的艺术学 [5 ]6 - 14 。...直至今天,国外的艺术学学科仍然非常少见。但是,这并不等于没有艺术研究的学科。美学、美术史、音乐学、舞蹈研究、戏剧研究、电影研究等等,在国外的高等教育中非常发达,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培养了大量人才,发表了大量成果。...我国的艺术学,先是在艺术未独立成为门类之前,作为艺术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设立。...换句话说,艺术学是在现有艺术研究科目之外建立的新学科...从艺术学术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有一种更好的方式进行分类,也就是将全部艺术研究科目归属于艺术学,将全部艺术实践科目归属于艺术。换句话说,将艺术学术教育归属于艺术学,将艺术专业教育归属于艺术。...

艺术学术教育,指的是艺术学理论教育,既包括一般艺术学理论教育,也包括门类艺术学理论教育。艺术学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艺术研究人才。艺术学术教育重在理论研究,艺术专业教育重在创作实践。...艺术专业教育只是艺术学术教育的辅助,就像对于培养艺术家的艺术专业教育来说,艺术学术教育只是辅助一样。...因此,艺术学术教育也需要拓展范围,补充态度教育和技巧教育的内容,从而与艺术专业教育和艺术素质教育发生关联,让经过艺术学术教育的学生在未能成为学者的情况下,有可能成为艺术家或者艺术公众。

三、艺术态度教育

...当然,艺术态度教育离不开艺术专业教育和艺术学术教育,但是它的侧重有所不同。艺术态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鉴赏力、创造力、想象力、感受力等等。通过艺术态度教育培养起来的这些能力,可以用在艺术创作和研究上,也可以用在其他学科的创作发明和知识生产之中,当然更可以用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中。
 
事实上,美学和现代艺术概念之所以在18世纪欧洲确立起来,与艺术的业余爱好者群体兴起有关。...艺术业余爱好者与艺术家不同,艺术家多半局限在某个艺术门类之内。...艺术爱好者不同,他们可以出入不同的艺术门类,发现不同艺术门类的共性,从而将具有共性的艺术门类归结到艺术之中,并且确立研究它们的学问。因此,美学最初是为艺术业余爱好者确立的学问,换句话说是为艺术公众而非艺术家确立的学问 [2 ]1 6 3 - 2 2 7 。 美育也是针对艺术公众的教育。...

18世纪确立起来的美学,其核心概念是无利害性。斯托尔尼茨非常明确地指出:“如果我们不理解‘无利害性’概念,我们就无法理解现代美学。如果有任何一个信念是现代思想的共有之物,这个信念便是,某种类型的关注,对于美的事物的感知是必不可少和独一无二的。......‘无利 害性’是一个相当晚近的观念。在古代思想中没有,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思想中也没有,如果说有的话,也只是粗略和初步的暗示。”[8]131 ...我们在审美时,对对象就是持这种无利害态度。在审美经验中训练起来的这种态度,有助于我们成为道德的人。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美育成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蔡元培说:“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崇高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9]70

美育不仅有助于道德教育,而且有助于知识教育。...于是,借助审美,我们就能够从世俗的、有限的世界中超越出来,洞见那个无限的、超越的世界。即使我们不相信存在超越的、无限的世界,也可以将审美所具有的特殊认识能力运用到其他领域,借助审美来认识我们本来无法认识 的对象,比如借助审美和艺术获得关于人生的知识,预见科学的发展方向。

审美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本来无法认识的对象,而且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并且获得无限且无害的快乐。由于不受对象的存在的束缚,现实的和虚构的事物都可以成为审美对象,因此审美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想象力,让想象力处于快乐的自由游戏之中。...想象的快乐也不同于知性的快乐,想象的快乐比知性的快乐要更加轻松。知性的快乐通常需要苦思冥想、伤神费脑才能获得。总之,通过想象和审美获得的快乐,既是无害的,又是轻松的。

审美不仅能够提供轻松无害的快乐,而且能够激发更有强度的激情。杜博斯就特别推崇审美和艺术所具备的唤起激情的功能。他区分了审美的激情与实际的激情。实际的激情,比如赌博或者酗酒引起的激情,往往会伴有痛苦的后果,我们不值得为了短暂的快乐而承受长期的痛苦。但是,艺术唤起的激情不同。艺术唤起的激情只是虚设的激情,它足可以让生命焕发光彩,又不会引发痛苦的后果③。

艾迪生所说的想象的快乐和杜博斯所说的虚设的激情,尽管与认识和道德没有直接关系,但它们事关我们的生活品质。没有这种快乐和激情,生命就会黯然失色。有了这种快乐和激情,生命才值得一过。显然,这种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或者艺术学者,不是创作艺术作品或者生产关于艺术的知识,而是帮助人们追求美好生活。

四、教育艺术教育
...艺术师范教育属于我这里所说的教育艺术教育,但教育艺术教育不等于艺术师范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艺术学术教育和 艺术态度教育各有侧重不同,艺术师范教育强调三者兼而有之。不过,艺术师范教育还有自己独特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如何将教育当作艺术来实施。艺术师范教育不仅将艺术作为教育的对象,而且要将教育本身作为艺术来看待。

不过,不仅艺术教育需要将教育当作艺术来看待和实施,所有科目的教育都应该将教育当作艺术来看待和实施。这就是所谓的教育美学或者教育艺术,从分类上来看,它应该属于教育学中的教学法的研究领域。

目前的教学法多半注重特定科目的教学效果,对于教育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变化很少做出及时的反应。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不再为少数人垄断,学生有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渠道。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正在过渡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课题。

如果教育的目的不是灌输知识,那么知识灌输是否有效就不成为问题。教育甚至也不只是能力培养,因为能力通常跟具体问题的解决有关。具体问题只有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才会遇到。当然,也可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普遍适用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究竟是否有效很难在教育内部得到检验。更重要的是,学生努力习得的某些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很有可能没有用武之地。

现在的确到了从整体上来思考教育的时候了,因为今天的知识生产模式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模式一的知识生产,只受学术兴趣的指导。在这种模式下生产出来的知识,被认为是一种纯粹的科学知识,跟在这种知识之外的社会不发生任何关系。...相反,模式二的知识生产,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应用目标的生产。在这种模式下的科学,不再具有自律的特性,而是与整个社会密切相关,受到政治、文化、商业利益等方面的限制④。模式二知识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模式一知识以建立理论体系为目标。

由于实际遇到的问题总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模式二知识不像模式一知识那样具有普遍的效力。同时,鉴于当代社会的复杂性,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因此模式二知识生产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形成一种新的知识。这种新获得的知识又会成为获得更新的知识的基础,如此不断推动新的知识的生产。...模式二知识生产具有明显的“事件”的特征。“事件”受 到时空的限制,不能从时空中超越出来成为永恒的知识。...但是,模式二知识生产,挑战我们对知识的传统看法,将知识生产转化为非知识性的事件。

...艺术或者美学,不再用来形容某些特定类型或者效果的教育,而是指当代教育的本质特征。鉴于模式二知识是像艺术一样的事件,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制造事件的人才。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是事件的预演,教师是事件预演的组织者和观察者。...
原标题:艺术教育的四副“面孔”
文章来源:艺见集(仅供学术参考,部分文字删减,文字完整版请查阅原文。侵删。)

购买生活画店《荷花》系列作品请扫二维码

延伸阅读:
话题:张仲年 | 多媒体时代的全新“融合”戏剧观
话题:福柯|摇滚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音乐?——《当代音乐与大众》福柯与布列兹对话
话题:姚云帆|指向超越领域的文本中介(上)
话题:姚云帆|指向超越领域的文本中介(下)

艺述:彭锋 | 双重性与三重性——兼论戏剧类型和写意戏剧的特征

Shirley ART LIFE:关注文艺,持续分享!
shirleyhww@sina.vip.com(投稿与咨询)
@微信shirleyhww入群
声明:本微信公众号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使用部分文字和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并及时处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