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义务巡边20年!“守在这里心里踏实”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兵团新闻网”,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收到最新资讯了,完全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原标题:义务护边员托哈达尔·叶门哈力的坚守


1月28日,历时1个多小时,2021年“新春走基层”胡杨网五师采访组记者从新疆博州博乐,来到阿拉套山脚下红山沟的牧场。这里靠近中哈边境,五师八十四团八连职工托哈达尔·叶门哈力在这里义务巡边20年。

我们心怀敬意,期待着与他的见面。

记者组人员推车。五师双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沈志君 摄


一路上,车子在看不到尽头的雪海里前行。途中,因为路滑雪厚,记者乘坐的皮卡车被石头卡住,车轮陷入雪坑里,大家赶忙下车铲雪、推车。

快到目的地,只见一人骑马扬鞭迎向我们。随行人员说,骑马人就是55岁的托哈达尔·叶门哈力。

“辛苦啦!欢迎你们来到我的家,快请进!”托哈达尔·叶门哈力说。

记者组采访托哈达尔·叶门哈力(左三)。五师双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沈志君 摄

进屋后,大家像家人一样围坐在炕上聊天。

“我们待的这个地方路远,从这里到团部,冬天一般只能骑马,来回要8个小时。你们真幸运,还能开车进来。”托哈达尔·叶门哈力惊讶地说,“我们这里嘛,手机通讯信号不好,与外面不好沟通。冬天嘛,邻居都搬走了,夏天才回来。不过嘛,现在孩子们放假了,家里挺热闹的。”

作为一名护边员,托哈达尔·叶门哈力的任务是每天在边境线上来回巡逻,一天要骑马翻山10公里。小伤小痛难免,偶遇狼群也屡见不鲜,每一个困难他都能勇敢应对。这些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确保了边境的安全。说起守边巡边的辛苦,托哈达尔·叶门哈力似乎觉得不值一提。

在这远离城市、远离人海的地方,寂寞之处可想而知,面临的困难难以想象。既要完成巡边护边的神圣职责,还要生活下去,其中的辛苦是我们常人无法感受到的。

托哈达尔·叶门哈力养的羊。胡杨网记者 宋春晓 摄


哈萨克族牧民的生活对于来自城市的我们而言是神秘又陌生的。住在大山里,吃不到新鲜蔬菜,手机很难找到满格信号,出行周期长,条件不方便……

“长年累月在这过日子,苦不苦?”记者问。

“我喜欢这里,守在这里心里踏实!”托哈达尔·叶门哈力答。

2000年10月,托哈达尔·叶门哈力一家从八十四团畜牧公司分场搬到红山沟的牧场。初到时,红山沟还是荒凉的“无人区”,他和家人用勤劳的双手搭建起了温暖的小家,从最初帮别人代牧到现在有了自己的羊群、马群。

记者看到,他家房前屋后有牛、马、羊、鸡、狗的圈舍,还有杨树、苹果树、杏树等。

胡杨网记者和托哈达尔·叶门哈力(中)交流。 胡杨网记者 蒋龙珍 摄


善于学习的托哈达尔·叶门哈力通过电视新闻了解到人们现在喜欢“绿色食品”,于是他将自家种的水果蔬菜拿到集市上去卖,还买回小鸡苗在山上放养,待小鸡长大再卖掉补贴家用。

“团里的领导嘛,对我们一家人很关照。缺菜时有人送,我巡边受伤了,也有人及时带着我去看医生,我真的嘛很感动。”托哈达尔·叶门哈力说。

马背上的托哈达尔·叶门哈力。胡杨网记者 赵凯 摄


托哈达尔·叶门哈力始终怀揣感恩的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向团场捐了2000元钱用于疫情防控,还为八十四团中学3名困难家庭学生捐去3000元爱心助学金。

托哈达尔·叶门哈力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希望我的一点心意能帮到孩子们,希望他们能努力学习。”目前,他的两个女儿在上大学,小儿子在团场的小学寄宿学习。

托哈达尔·叶门哈力和妻子合唱哈萨克族民歌。 胡杨网记者 宋春晓 摄


屋内不时传出欢声笑语。托哈达尔·叶门哈力拿出“冬不拉”,和妻子一起吟唱哈萨克族民歌,为大家助兴。歌声唱出了他们对巡边护边的坚定信念,也唱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参与采访:胡杨网记者蒋龙珍、宋春晓、赵凯 五师双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沈志君 八十四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王忠发)


来源 / 胡杨网

监制/ 闫文

编辑 / 史玉江




关注【兵团新闻网】了解戍边故事电话:0991-8556479
往期推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