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疆兵团煤矿业的前世今生

史玉江 霍新锋 兵团新闻网 2021-10-21
女神节价到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兵团新闻网”,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收到最新资讯了,完全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在蓝天雪山的映衬下,茫茫戈壁上一座翠绿的城镇分外显眼。


第十师煤矿的“沧海桑田”。(老矿井与新建的矿井)。


走进新疆屯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职工花园,林立的高楼映入眼帘,楼宇间绿树成荫……


煤矿早期照片。(资料图)



该公司隶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原农十师),紧靠奎北铁路,217国道从矿区穿过,南距克拉玛依150公里、北距北屯市180公里。是新疆建立最早的煤矿之一。



“66年前,这里开始建煤矿。当时只有6名战士和一头牛,戈壁滩上连住处都没有……”日前,95岁老兵马群生在接受采访时回首往事,思绪万千。

 

谈起部队当初为何要建煤矿时,老人说,是为了解决部队的燃料供给。


1984年简陋的煤炭运输栈桥。


“6人1牛”开启建矿历程


第十师北屯市党委给老战士马群生颁发纪念章。






马群生曾于1949年9月25日随陶峙岳将军和平起义,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378部队公安团1连。


1959年1月,马群生在农十师煤矿成立时调到此工作,1986年离休,至今仍生活在这片他依恋的土地上。






60多年来,马群生见证了农十师煤矿的创立和发展。如今,已进入古稀之年的他始终难忘那段岁月。“这段历史应该让后人知道。”


1988年的采煤工作面。


史料记载,1955年4月15日,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十八团派曹继祖等6名战士在准葛尔盆地的戈壁滩中勘察煤炭资源。最终选定和布克赛尔县的查斯托洛盖为建矿地点。


为拉水方便,部队送来一头牛。在戈壁滩中, 6名战士用石头垒起4间四处漏风的房子。自此,“6人1牛”开启了煤矿建设的艰辛历程。


石头房和“地窝子”


1956年,二十八团抽调30余人到查斯托洛盖建矿。战士开始盖“地窝子”解决住宿问题。


在坚硬的戈壁滩上,战士们挥动十字镐破石沙,用铁锨挖出一个2米深、宽4余米、长6余米的大坑,坑里铺上木棍,木棍上铺满芨芨草,然后涂抹泥巴,最后从坑里往地面修台阶。


上世纪60年代的老矿井。图为天津知青合影。


“地窝子”盖好后,战士们用石头垒成“床”,铺上用柳条编织的“床垫”,从而结束了戈壁滩上的风餐露宿。

 

1959年1月,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7师19团组建成立农十师,该煤矿更名为农十师矿区。


斗转星移,随着转业军人、各地知青等到煤矿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地窝子”数量与日俱增。“地窝子”由原来一排12家,发展到三排36家。


王申应一家9人的“地窝子”生活


“一个地窝子从中间隔开,住着两家职工。”72岁的王申应说,他就是在这样的“地窝子”里长大的。

 

早上,王申应背上书包走出“地窝子”,“我会紧闭一会眼睛,以免光线刺激。”然后向学校跑去。


煤矿早期照片。(资料图)


王申应一家9人都住在 “地窝子”里。“我母亲从大通铺起来做早饭,经常吃的是玉米糊糊和玉米馍馍。”


王申应父亲“享受”最多的口粮,因为他是采煤一线的工人。那时,采煤工人每月口粮53市斤,办公室工作的29市斤,食用油每人每月250克。


做饭时,在用水煮熟的一锅白菜里滴两滴油,一家人的午饭就做好了。后来,他们开荒种菜,在“地窝子”旁养鸡鸭,逐步改善生活。


“浓墨重彩”的丁香莲


那时,男工女工一样下煤井,下班升井走上地面,除了牙齿是白的,浑身“浓墨重彩”。


上世纪六十年代,丁香莲选择当一名女矿工时还是一位妙龄少女,在工作中没有喊过苦,因为她和到新疆兵团的所有人一样,是为了响应祖国号召建设边疆而来,而且一干就是18年。


煤矿早期照片。(资料图) 


众所周知,戈壁滩上水资源严重匮乏。矿工们的生活用水,是用扁担从距离煤矿3公里外的小河挑来的。


一路挑回住地,两桶水变成一桶,而一桶水是丁香莲一天的生活用水。


洗澡成最大奢望


冬季的河面都是冰。男性工人把河面的冰敲碎,丁香莲把冰块装在自制的爬犁子里,手拽着绳子一步一步拉回“地窝子”,放入铁锅,用炉火融化后倒进脸盆。


丁香莲先洗手后洗脸,再用毛巾蘸着热水擦身子,最后用小半盆漆黑的水洗脚,睡前的洗漱就这样有“仪式感”地结束了。


那个年代生活条件非常简陋。夏季井下闷热,因长时间没水洗澡,丁香莲身上长了虱子。眼睛哭肿的丁香莲,慢慢适应了这种生活。


洪水咆哮着冲进“地窝子”


1983年,一场罕见的暴雨“袭击”矿区,洪水冲进“地窝子”,工人连财物都来不及收拾,就匆忙爬出。“地窝子”里漂浮着各种生活用品。


那场自然灾害,结束了矿工27年的“地窝子”生活,从此迎来改善住房条件新历程。2000年以来,煤矿发展越来越好,工人们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变。


近年来,新疆兵团的煤矿综合配套设置应有尽有,工人们都住进楼房,可以天天冲澡,饮食丰富多样。


60年后兵团煤矿企业迈入现代化


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19年12月31日,新疆兵团有11家年生产能力超过60万吨的高标准规范化煤矿企业。其中,库尔勒金川矿业有限公司塔什店二井田煤矿 180(万吨/年)、塔什店联合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125(万吨/年)、昌吉州呼图壁县白杨河矿区106团煤矿120(万吨/年)排在前三位。


矿井下现代化采煤工作面 。


随着2020年8月15日兵团首个煤矿智能化工作面——新疆金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金川二井田煤矿E8202智能化工作面成功试采,标志着兵团煤矿企业已逐步迈入现代化。


近年来,新疆兵团从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结构性优产能,从以退为主转向进退并重,促进产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区间,破立结合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矿井下现代化采煤工作面 。


时至今日,60多年前的往事逐渐尘封在新疆兵团人的记忆中,但老军垦们艰苦创业的精神仍在代代相传。


作者 | 史玉江 霍新锋


来源 / 兵团新闻网

监制/ 闫文陆

编辑 / 袁晶

关注【兵团新闻网】了解戍边故事电话:0991-8556479
往期推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