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蚌埠又多一寻古好去处

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传来最新消息:

遗址公园首期工程

龙山文化遗存本体、考古研学基地、

遗址博物馆等基本完工

现代公众文旅空间初步形成


  据介绍,龙山文化遗存本体位于禹会村遗址南区,距今4000—4300年,属于龙山文化中晚期,是发现遗迹、遗物最密集的区域。2020年5月18日,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首期工程开工建设。



  记者看到,在龙山文化遗存本体保护修缮项目与北部村庄交界处,有一栋面积约1200平方米的三层建筑。“这处为‘考古学家的院子’,于2021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据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负责人王海军介绍,“院子”二楼设有眺望观景看台,该看台面南靠北,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俯瞰龙山文化遗存—祭祀台基区域的绝佳视角。而周边的田园景观带,也将为“院子”增添浓浓的乡野气息。


  “院子”由考古队驻地和公众开放区域等组成,计划打造成为集考古科研、文物修复、科普研学、互动交流、观光眺望、茶饮休闲、兴趣阅读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公共空间。目前,“院子”室内地砖、院内配套道路路面铺设及外围木栅栏安装已基本完成。


  在龙山文化遗存保护修缮项目二期工程西部,是遗址公园考古研学基地。



该基地由模拟考古探方、研学讲堂、“文物”修复室、卫生间等四部分构成,建筑面积为248平方米。研学基地采用木质加改性混凝土结构建造,风格古朴典雅,较好地展现了淮河流域龙山时期建筑的整体风貌。截至2021年底,研学基地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研学基地已经完成基础建设,初步具备开放条件。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通过遗存展示、研学体验、场景再现等多种阐释手段,打造集考古科普、发掘科研、文化传承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公众文旅空间。”王海军告诉记者,文化唱戏,经济搭台。未来,将积极拓展发掘工具、科普教材等研学周边产品链条,逐步打造禹会村遗址特色研学项目的闪亮品牌,在全面扩大遗址公园综合影响力与吸引力的同时,树立我市乃至皖北地区考古主题研学项目运营的样板与标杆。



  另外,作为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重头戏”,遗址博物馆的布展正在推进中。“第一期龙山文化区域展陈部分,亮点的地方就是博物馆。目前博物馆主体建筑部分已经完成,计划在5月份进行展陈方案的实施,预计6月底博物馆的展陈布展工作基本能完成。”王海军表示,博物馆建成后,游客将在这里看到禹会村遗址考古发掘出的部分文物,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禹会村先民生活的场景。

来源:蚌埠发布


推荐阅读

蚌埠市武术协会“抗疫”志愿者在行动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鹏调研阅读空间、智慧博物馆建设情况

【4·23世界读书日】丨蚌埠市公共图书馆联盟“阅读无疆 文者无界”传统文化答题活动来袭!

【4·23世界读书日】| 2022书香满珠城系列活动安排(一)

【保密宣传公益片】共筑保密防线 公民人人有责

美食带你游安徽 | 养生美食九华黄精石耳母鸡汤

全力备战省运会,市射击队……

蚌埠市赛艇队备战省运#2022年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赛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