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蚌埠丨盐粮立市
倪嗣冲推行清末官督商运的“引岸制”,在蚌埠设皖北盐务局,把昔日的私盐集散地变成官盐集散地。规定皖北21县、豫东19县的食盐,运至蚌埠后,到盐务局登记、纳税、折价,存入官盐仓库备售;盐务局根据地方需要,再批发给盐商到指定地点销售。
淮盐在蚌引岸,与淮河流域的农副产品互市,形成蚌埠盐粮市场。运河之都淮阴逐渐沉寂,千里长淮的临淮关与正阳关盐粮市场,转移蚌埠。老大街粮行应运而生,各地粮商竞相沓至,历史上的蚌埠乡集转变为粮食市场。粮油贸易的发展,促使粮油加工业的兴起,最早的一家面粉作坊日产达到1600多斤。德国商人在华昌街开办的麻油制造公司,设堆栈收购芝麻,就地加工麻油,日产10余担。
老大街旧址
老大街市场从北向南顺延,越过二马路、大马路,通往连接凤阳、寿县、怀远的产稻区。商贩多以驴载马驮,成帮结队,顺着蚌寿路和蚌怀路上市。长不足一里路的老大街南端,变为盛极一时的盐粮市场。因家家开米坊,无户不卖粮,又被市民称为“米坊街”。
老大街南端米坊街旧址
盐粮百货码头转运催生着蚌埠货栈金融业,出现了“安徽第一栈”和皖北金融中心。货物堆栈中规模最大的公记堆栈,连接小站台与新船塘之间,占据了经一路半条街。铺设铁路专用线两条,旺日一天吞吐量在5000吨以上,号称“安徽第一堆栈”。上海银行堆栈,规模仅次于公记堆栈。另有大陆、聚安、中国银行、大通、九大、集生、元益、中记、裕成、同丰泰、光华、永泰昌、大生、隆兴永、仁裕、商记、仁兴、宏源泰、和丰、天丰、广大茶麻等30多家堆栈,物流行业规模空前。
商贸业促进物资和货币流量激增,皖北金融中心在蚌埠形成。1930年后各家银行、钱庄、银号、保险机构在蚌争相开业,仅银行和钱庄达27家,常年存放款达到五、六百万银元。中央、中国、交通、上海几家银行,分别在徐州、板浦、宿县、明光、临淮关、正阳关、淮南、合肥等地设立分支机构,随着商品流转、吸进游资,放出贷款,办理汇总,调节供应货币,使蚌埠成为信贷投放和现金回笼“大码头”、金银买卖的大市场。
蚌埠金融业务覆盖范围
来源:蚌埠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