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17岁的易烊千玺这样带娃,打了多少中国爸妈的脸?

2017-03-23 版权出品 先生手账

文︱锵锵匠,职业媒体人,一枚健康活泼的元气妇女,写写有意思的文字,看看不一样的电影,带你在声色影像里看真实人生。来源微信公众号:锵锵匠,ID:QiangQiang_Jiang。

编辑刘露霞  出品陈宗鹤先生

整理︱公众号“先生手账”(ID:czhapp)特约授权发布



带娃的易烊千玺,打了谁的脸?


《放开我北鼻》这档真人秀刚放了两集,我这个亲妈就看不下去了。

作为一个两岁半男孩的妈妈,我没法只用一个普通观众的娱乐心态去看节目。因为林更新、于小彤、易烊千玺等小鲜肉与孩子的相处模式,让像我一样的很多妈妈都感到震惊、愤怒和深深的悲哀。



哄骗+羞辱,开启恶魔带娃模式


三位小鲜肉,为我们实力演绎了三种不同的带娃模式。其中,林更新和于小彤成功使用哄骗+羞辱的方式,开启了一段恶魔带娃之旅。

在林更新那里,孩子是可以随意哄骗糊弄的,跟小葱花一见面,就送上一句“你妈不要你了”,直接击中对每个孩子来说都至关重要的安全感建设。



面对小葱花委屈的眼泪和找妈妈的请求,随口回答“你妈妈在车里呢”,“好啊,我带你去找妈妈”,把孩子对自己的信任玩弄于股掌之上,并且一次次使用这个伎俩,直到小葱花从失望到绝望,整个人都没有了一开始的精气神儿。

这种“你妈不要你啦”的二逼玩笑和“你妈一会儿就来”的随意糊弄,一直占据育儿恶评榜首位,被各位亲爹妈深深痛恨。

从最亲密的人那里获得的安全、满足和无条件信任,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各位属熊的围观群众请不要再随意践踏孩子最重要的需求了好吗?

也许有人会把林更新的哄骗糊弄说成是不负责任的玩笑,那么于小彤对待孩子的态度,就真的是让人无语了。

于小彤的教育理念非常简单粗暴,就是“男孩不许哭”,哄没用,严厉才有效。他对自己的“严父”身份颇为满意,打着“严格要求”的幌子,用噗噗给人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羞辱式教育课。

先是毫无尊重的语言暴力。铺床时,噗噗躺在床上,于小彤说——



并且,他对别的孩子模仿自己“训斥”噗噗毫无异议。

接着是鄙视。当节目组让噗噗发动扭蛋机,于小彤和林更新竟然当着噗噗的面吐槽孩子——




这时候,噗噗已经有些在意,明显闷闷不乐了。

后来竟发展成责骂和体罚。噗噗吃饭时出来晚了,没有椅子坐,绕着桌子转了两圈说了至少三遍“我要小椅子” 但是没人理,他委屈地哭了。



此时节目组打出的字幕是“起床气”、“我真的饿了”、“我没有小椅子了”,把这三条作为噗噗哭泣的理由。然而,当妈的都明白,孩子明明就是因为有需求却得不到关注和回应,再加上心里已经积累了一些负面情绪,自然而然就用哭来宣泄了。

于小彤却做出了让人感到万分惊讶的反应。他没有帮噗噗找椅子,也没有安慰他,而是突然发飙,推着噗噗往外走,“别吃了,去罚站”。因为噗噗触碰了他树立的“男孩不许哭”的原则。



这段夹杂着于小彤的训斥和噗噗哭声的对话里,于小彤一直在强调一件事:哭是很丢人的,是让人瞧不起的,不想罚站就别哭。


可怜的噗噗简直被吓傻了,一边哭一边说自己“不哭了”、“不该哭”。



而饭后,噗噗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努力消化着自己的情绪,可是想着想着,忍不住又哭了……



这一段真是看得很心酸。

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会处理负面情绪,哭是孩子在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也是他们宣泄情绪的最正常方式。从功能上来讲,哭和笑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孩子真实情感的流露。

而我们身边却不知有多少人,爱看孩子笑,讨厌孩子哭,在孩子哭闹时软硬兼施,千方百计,只为达到一个目的:制止孩子哭。

没错,是“制止”,而不是接纳和允许。

可负面情绪也是情感的一种,为什么不容许它存在?为什么一定要否定、压抑它?所谓接纳和允许,不过是承认孩子情感的真实性。

不得不承认,我们很多人都是在“不接纳”的环境中长大的,“不接纳”根植于人们意识深处,大家都认为“负面情绪是不好的东西”。

想想我们小时候,当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大人却横眉怒目呵斥我们“不准哭”时,那种咬着牙把泪水吞进肚里的感觉,是多么伤心无助?如果当时我们能有一个宽大的臂膀来依靠,有一个温暖的怀抱来保护,那种被接纳和被理解的力量应该会带给我们无穷的勇气吧?

孩子的理性分析能力还很薄弱,当负面情绪总是被否定、被制止,他们会产生自我怀疑:为什么我常常有这些“不好的东西”?是不是我有问题?这种自我怀疑,将会潜伏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影响孩子漫长的一生。

最揪心的是,就在噗噗为了消化情绪而悄悄哭泣时,于小彤突然出现,再次发飙,当众用“丢人”来怼噗噗。



噗噗试图解释自己为什么哭,但年幼的他真的还讲不清自己的情绪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于小彤继续“严厉家长”作风。



小小的噗噗,在大哥哥手下拼命挣扎,为了不被赶出去,甚至自愿罚站。



节目组打出的字幕充满戏谑,这两行字激怒了很多人。拜托,这不是什么“情感大剧”,这是一个无辜孩子在被抛弃的恐惧下做出的痛苦选择——他宁愿当众罚站,也不要一个人被赶到外面去。

而对于一个孩子如此悲情的选择,节目组竟然称之为“懂事”。



可怕的是“严父”还在不依不饶。



在羞耻感的重压下,噗噗的自尊心完全崩溃了。他开始这样解释自己哭泣的原因。


于小彤也在解释自己生气的原因。



真的看不下去了。你喜欢我,所以我不能哭;为了让你高兴,我不能哭……这到底是什么逻辑?




羞辱一个孩子,会让他进步吗?

生气归生气,但仔细想想,于小彤的话难道不是很耳熟吗?

这种典型的“羞辱性教育”,至今仍是很多大人引以为荣的教育方式。

一个在羞辱下长大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同事姐姐家的女儿,读的是我们这里最好的高中,从小学开始就是级部前三名,初中时年年都是优秀学生,就是那种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春节加班,同事把这个孩子也一起带来了单位,文文静静一个女生,却红肿着眼睛,情绪低落。

同事悄悄告诉我,孩子因为发烧,期末考试发挥失常,只考了级部20多名,瞒着她妈改了成绩单,被发现后直接被她妈赶出了家,连年都没过好。

后来才知道,同事的姐姐是个“虎妈”,从小对孩子就极为严厉。考试考不好,劈头盖脸地训,说孩子废物、没用、将来肯定没出息。在妈妈的高压政策下,孩子拼命学习,虽然成绩一直很好,却一点自信心都没有,老师让她代表优秀学生上台发言她都不敢。

同事说,她姐姐教育孩子的方式,复制的就是她们的父亲教育她们的方式,严厉的指责、苛刻的批评、不允许反驳的论断,让她们从小就没有自信,异常敏感。

孩子在“羞辱性教育”里学会的,是谨小慎微、不敢表达、小心翼翼隐藏自己内心真实的喜好与恐惧。

要一个孩子建立起安全感和自信心,需要很漫长很漫长的过程。然而摧毁这些,却只需要一句话。

孩子们虽然看上去弱小,内心世界却和大人一样丰富,甚至比大人还要敏感。

易烊千玺扮小熊的时候不能吃饭,是噗噗带头把食物递给他;



Jackson要找妈妈时,是5岁的小姐姐跑过去哄他“回去你可以抱妈妈很久”;



三岁半的小葱花想妈妈想得都快崩溃了,在跟妈妈视频确认妈妈没有不要自己后,她一直都没有哭闹,只是见缝插针向林更新表达“我现在就想找妈妈”,睡觉时,她使劲憋着眼泪说:“我再哭,妈妈会病倒……”



相比于大人们的忽略、冷漠甚至暴力,孩子们的天真懂事,让当妈的看得心疼。




幸好还有易烊千玺,虽然他只有17岁 

如果说林更新的育儿方式对孩子无益,于小彤的育儿方式对孩子有害,那易烊千玺的育儿方式就是为人父母最乐于见到的那种。

他是那个愿意蹲下来和孩子交流的人。稍有育儿常识的人都知道,“蹲下来”看似只是个简单动作,却意味着平等与尊重。每当孩子需要帮助时,易烊千玺都会蹲下来,平视孩子的眼睛,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交谈。



他是那个愿意给予孩子真诚鼓励和肯定的人。当噗噗在于小彤那里彻底崩溃,说“自己没有其他的作用”时时,易烊千玺默默走过来说了一句话:“你中午收拾餐具收拾得特别好。”接着,他让噗噗帮自己收拾餐具,又在噗噗劳动时说“噗噗真棒”。



他是那个能够认真听孩子讲话的人。三岁半的小葱花开启迷妹模式时,易烊千玺一点都没有不耐烦,还认认真真跟她讨论跳舞的问题。



他是那个能够和孩子共情的人。晚上,哈琳舍不得哥哥们走,站在门口看着哥哥们的背影哭泣。易烊千玺过去抱起她,并没有转身抱她上楼,而是顺着她的视线,看着离开的小哥哥们,安抚好她的情绪后才抱她回去。



在抱着哈琳上楼时,他听见另外两个女孩在哭,他说:“来,我们找她们一起哭去。”这话看似幼稚,却是真的在接纳孩子哭,让孩子觉得哭没什么大不了的,更不是一件丢人的事。


进入房间,他手里抱着一个,嘴里哄着两个,虽然是哄,但一点没有骗。他说“妈妈今天是不会过来的,你们这两天如果表现好的话,妈妈就会过来”,还说“哥哥也见不到妈妈,哥哥也一个人睡”。

找妈妈的小女孩们,在被充分理解和接纳后,情绪逐渐平复,小哈琳在易烊千玺的怀抱里安静地睡着了。 

和“羞辱式教育”完全不同,易烊千玺的“鼓励式教育”让孩子在尊重中成长,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优点在哪里,因此而变得更好。

我一个好朋友,就有位于小彤一样的父亲,他的成长历程,一直伴随着父亲的高压管制。

初中时候,因为被同学冤枉偷东西,他来不及申辩,就被父亲当众踢了几脚。这几脚踢在他身上,也把他的心远远踢了出去。

大学毕业,他直接申请外派,还选了非洲。和家里没有任何沟通,只是每个月报一次平安。

多少年,心里的坎儿过不去。直到南方下大雪那年,父亲出车祸住院,躺在病床上给他打电话,为当年的事情向他道歉,他在遥远的地球另一边,握着话筒失声痛哭……

心底压抑的委屈终于有了出口,父亲的一个道歉,让他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

在那期节目里,于小彤是唯一跟孩子们说“我爱你们”的人,还说了不止一次。但他表现出的“爱”却让人害怕。

真正的爱,不应该是怕,而是我真的懂你,你永远都不必在我这里感到惶恐。任何时候,我都是你最坚实的臂弯,你随时可以在这里休憩,然后重新出发。

锵锵匠/


若你觉得文章不错

点右上角  分享到朋友圈


先生手账   微信号:czhapp

心理︱职场︱情感︱干货︱知识

刻录每一个平凡人真实的故事

特约授权发布,严禁抄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