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立足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天府发布 2023-05-19

本篇文章约1792字,阅读需要5分钟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如何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成为了当前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3月27日,2022天府碳中和论坛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本次论坛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四川天府新区管理委员会指导,天府永兴实验室主办,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协办。


△天府永兴实验室 摄影:周勇良


会议聚焦双碳目标下的重点行业和领域低碳关键核心技术,积极探索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新路径。论坛邀请17位院士与相关学者共同探讨国内外前沿技术,聚焦科学问题,探索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模式,促进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1

立足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聚焦双碳目标下的机遇与挑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双碳目标下,我国不断探索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的新路径。以此为前提,城市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都将迎来一系列绿色变革与挑战,在这绿色变革的洪流之中,机遇也相应而生。在此关键节点上,如何从容不迫的应对挑战,同时把握时代机遇成为了现场焦点。


△会议现场


科技引领发展,创新改变世界。中国工程院院士、天府永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表示:“围绕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市场机制融碳的‘五碳’并举的领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未来我们要在关键技术进行创新,同时应对气候变化,进一步凝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共识。”


△会议现场


现场,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天府永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黄晶与哈佛大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爱尔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麦克尔罗伊(Michael B McElroy)分别针对“我国碳中和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展望”、Charting the Path to a Zero Carbon Future作主旨报告。黄晶提出,低碳要注重技术、政策、市场的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技术的创新,颠覆性技术的源头,从而真正实现变科学技术不可能为可能。




我们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甲烷类气体的燃烧……”麦克尔罗伊表示,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找替代性的能源,像风能、太阳能、风能等,同时更加注重城市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多方面进行更多努力。


在随后的圆桌论坛上,政府、专家、企业相约,共同围绕“碳中和技术与绿色低碳发展”进行讨论。


2

落子碳中和

助推城市绿色发展转型


去年12月23日,天府永兴实验室在四川天府新区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四川省碳达峰碳中和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为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提供了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撑。


△天府永兴实验室 摄影:马骥(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揭牌短短一年,天府永兴实验室脚步坚定。自揭牌以来,实验室在组织架构和队伍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据天府永兴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实验室已完成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组建,学术委员会汇聚15位院士、5位专家;专家委员会由双碳领域53名院士专家组成。实验室广泛开展“蓉漂人才日-揭岗挂帅”、“四川海科会-全球青年学者论坛”、“成都人才-城市直播间”、“美丽四川 创业天府 2023年春季知名高校四川人才活动周”、“海外优青”引才等各类人才招引活动,通过媒体、高校、招聘网站等多种渠道发布招聘岗位,截止目前,共引进全职人员38人,其中含国家火炬计划人才1人、四川省青城计划人才1人、知名高校博士20人。


△会议现场


据悉,实验室瞄准国际前沿、四川特色、低碳产业,由北京大学张远航院士任主任、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汇聚全国碳中和领域60余位院士专家学者,依托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四川省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规划科学研究院等重点单位共同建设,打造碳中和人才汇聚高地、科技创新先锋、产业发展引擎。


下一步,实验室将持续深入探索新型举国体制,通过“核心+基地+网络”的运行模式,打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创新全链条,促进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书写四川答卷、打造四川样本,为应对气候变化输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



▸天府机场和双流机场怎么分工?成都赶飞机十问十答


▸这项专项整治,继续


▸多地警方预警:收到就赶紧扔

记者:刘倩婷

摄影:刘倩婷

编辑:朱孟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