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版景区疫情防控指南”出台,国内景区迎来春天

Cici & Yangqi 品橙旅游 2023-01-23


【品橙旅游】3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发布《关于印发<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1年3月修订版)>的通知》(以下简称《指南》),提出新形势下旅游景区防控的“常态、科学、精准”六字方针。


从2020年2月25日首版《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到2020年4月13日印发《关于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2020年7月15日发布《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再到2020年9月《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0年9月修订版)》,加上这次《指南》,多个政策让景区疫后防控标准不断升级完善,直观呈现了疫后景区市场的一众变化。



01

《指南》新在哪?


《指南》从景区开放总体要求、加强景区员工健康监测和管理、做好景区公共卫生和场所防控、强化景区游览管理、及时有效处置异常情况等五大方面出发,涵盖了十八条小项。


其中,在景区开放总体要求中,《指南》特意提到,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对旅游景区开放承载量和接待能力进行全面评估。……旅游景区游客接待上限由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形势确定,不搞“一刀切”。


这意味着,景区将不再统一按照75%的疫情防控限制规定游客流量。


《指南》中也明确,继续面向公众主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预约旅游、厉行节约等宣传引导,强化公众疫情防控意识,培育文明旅游、预约旅游和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指南》不仅是限流的改变,其意味着疫情防控常态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新的阶段一定会有新的指导性文件。预约、错峰等政策的重提都是对之前政策的总结调整,又在之前景区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加了一些更加详细的内容,包括防控精准化、垃圾分类等,这不局限于疫情防控,而是从疫情常态化之后,景区该如何更好地管理的角度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助理李彬说。


《指南》中还指出,强化景区游览管理,要严格落实门票预约制度,有效采取智慧引导等手段,科学分流疏导游客,做好游客流量关口前置管控;鼓励景区积极利用大数据和智慧手段,做好游客信息动态监测;鼓励景区采取互联网售票、二维码验票等方式有效减少人员接触。


在《指南》推出两天前,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刚解除对剧院等演出场所、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接待消费者人数比例的统一限制,引发网民和新闻媒体讨论,微博#低风险地区娱乐场所不再统一限制人数#等相关话题阅读量近一亿,大部分网民对该利好消息持正面态度。


这正说明,消费者对疫后休闲旅游市场的期待从未停滞,微博#景区游客接待上限不搞一刀切#的话题阅读量也正快速攀升。截至发稿时,阅读量已近50万。


“未来的旅游景区不仅是自然空间和历史遗址,也是生活空间和当代场景,为推进景区高质量发展,既要考虑强制和推荐性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更要考虑企业标准。”中国旅游研究院管理学博士战冬梅说。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印发《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1年3月修订版)》的通知


02

政策优势显现


从2020年初景区全部关闭再到景区游客接待上限不搞“一刀切”,景区走过近一年的时间。这一年时间里,文化和旅游部曾相继发布通知,要求景区将接待游客总量控制在景区承载量的30%、50%、75%。


伴随疫情防控常态化,景区从一开始的门可罗雀到人满为患,又到“一刀切”的严格监管,走过了一条曲折的路。


2020年4月初,安徽黄山市29家景区对安徽籍游客免费开放14天,之后短短一天时间就将黄山景区送上了热搜。据悉,黄山景区在免费开放后第一天的早十点半就发布公告称景区进山人数已达到游客流量限制两万人,停止售票。在免费开放后第二天早7:48就已经停止游客入园,入园的游客甚至要排队3小时才能进入景区,全网对此议论纷纷。


之后在4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要求疫情期间景区接待量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的30%。


政策推出后,很多景区严格限制游客流量,采取分时预约制度,有效减少景区瞬时拥堵情况,但也引起景区对于效益下跌的忧虑。


2020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景区继续贯彻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接待游客量由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的30%调至50%。在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旅游景区室内场所。


2020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推出《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0年9月修订版)》,要求景区科学合理设置承载量,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


这一措施极大促进了旅游回暖。2020年国庆节、中秋节八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与端午节假期相比,恢复进度分别提高了28个和39个百分点。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预测,此次新指南的发布,将进一步推进国内游市场的复苏。


多次上调景区最大承载量一方面证明了中国对新冠疫情的防控已经得到成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游客日益高涨的外出旅游需求,监督景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逐步开放景区。而在各大景区严控规定的景区最大承载量的条件下,“无预约不旅行”成为旅游新趋势。


其实,景区线上预约不仅是疫情防控的特殊要求,更是景区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2020年3月,总书记杭州调研时指出,预约旅游是一个国家治理水平的体现。而为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式,全国景区正全面推进预约旅游以提升旅游便利度和规范化。


2020年11月,文旅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国有旅游景区应于2021年底前全部提供在线预约预订服务。


多个数据报告也呈现出当下国内景区预约实施的现状。《5A景区数字文旅发展水平调研报告》显示,旅游景区在线预约比例大幅度提升,5A级景区在线预约比例已达94%。


《中国景区预约旅游便利度指数(TCI)报告》中显示,国内景区预约TCI平均得分79.5。显著领先于4A景区的78.2分和一级博物馆的77.9分。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明确要求各地推动旅游景区按照“能约尽约”的要求,除老人等特殊群体外,要严格控制现场售票和领票数量,全面扩大预约制度实施的覆盖面。同时要求各地加快建设完善省级预约管理平台,引导旅游景区积极通过自建平台、利用第三方平台等方式,拓宽门票预约渠道。


©摄图网


03

未来的景区


要想做到常态、科学、精准,离不开智慧旅游技术。《指南》中所列出的“加强流量管理”、“优化设置游览线路”等要求都需要智慧旅游来实现。


未来景区智慧化管理是数据决策驱动的景区管理流程线上化的精细管理,景区基于游客数据、用户浏览行为、消费等数据的精准营销;从单一满足基本游客需求,到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在旅游过程中植入人文关怀和文化内涵传递功能的智慧化人性化服务。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戴俊骋认为,未来景区预约要重点向智能化、系统化、便捷化、适老化方向改进。智能化是最新发布的“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中提到的,利用大数据和智慧手段,但不仅是做好游客信息动态监测,更重要是可以提升游客的游憩体验;系统化是加速把预约系统与现有景区以及上位各级政府现有的各类旅游信息系统平台进行整合;便捷化是不断优化预约系统,提高游客预约体验;适老化是针对老年人及其他对信息系统操作有障碍的人群提供相应预案。


目前,国内旅游市场回暖形势一片大好,飞猪报告显示,五一假期跨省长线游热情高涨,五一机票平均预订周期提前至55天左右,预订量也较2019同期增长超100%。


奥伦布坎景区总经理李健透露,随着大量散客通过线上预订的形式自主进入景区,不再需要旅行社的中间环节,这就意味着景区要承担以往旅行社的部分工作,如资源整合、产品线路都需要由景区设计、并上传到各大平台供游客挑选,也给景区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李彬认为,疫情推动了消费者主动或者被动采用预约的形式,很好地培养了消费者习惯,同时也加快了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发展速度。对于企业来说,未来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把服务做得更加完善,除了标准化的产品以外,可以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定制化服务,当然这需要技术平台的支撑,所以预约制对于旅游科技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对于政府来说,要提升疫情常态化后对旅游市场的监管、企业的监督,那就需要将“预约”作为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去推广,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手段提升治理能力。


一系列积极信号让旅游业为之一振,国内游形势一片大好,出入境游也在逐步推进中,旅游业柳暗花明的那一天,近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