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荒”VS“求职难”,40%人才流失率如何填补?
【品橙旅游】进入6月,毕业季来临,数万名旅游人才即将离开校园,走向职场。对现在的旅游市场来说,这是不小的好消息,但这批人才能否真正解决旅游市场人才紧缺的燃眉之急仍是未知。
在“人才紧缺”的背后,“想要更好待遇与工作机会”的职场人与“想要更多成熟经验人才压低用工成本”的旅游企业之间的摩擦还未解决,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更给旅游人才带来了新的挑战。
当“用工荒”与“求职难”同时存在,尽管毕业季即将到来,旅游市场又该如何遏制居高不下的人才流失率?
百亿市场之外,40%人才流失率
3年疫情给旅游业造成的最大损失是什么?在“标答”百亿元的出入境旅游市场之外,人才的流失给旅游市场造成的损失同样不可小觑。
文化和旅游部曾发布《2021年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报告》显示,对比文旅部2019年度发布的数据,疫情这两年,仅到2021年年底,旅行社从业人员就已经减少了13万人左右。在这些流失的人当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离开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如此看来,若算上2022年上半年,疫情导致旅行社人才流失的数量就达到14万以上。
而这流失的14万人,仅是对旅行社行业的统计数据。酒店、航空业、景区、邮轮等行业的人才流失没有包含在内。不过有数据表示,整个行业的人才流失率达到40%以上。
与之相对的,还有部分高校对旅游相关专业的热情与关注减少,有人曾统计梳理2018年—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后发现,疫情后撤销旅游管理类专业的高校显著增加。与此同时,一些旅游类专业的招生人数还在相应减少。
©摄图网
不过,尽管旅游相关专业在疫情影响下遇冷,但旅游市场的发展潜力依然存在。
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WTTC)在2020《经济影响力报告》中指出,2019年,中国旅游业创造了近8000万个就业岗位,占中国总劳动力的10.3%。创造了10.9万亿元产值,占中国经济的11.3%。同时2019年旅游业GDP增长率为3.5%,全球经济GDP增长率仅为2.5%,旅游业已连续第九年超过了全球经济GDP的增长率。
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旅游行业或将在疫情平稳后为中国经济复苏作出重要贡献。
2021年,旅游行业终于出现了复苏迹象,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虽然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59.01亿,但同比增长12.8%;旅游总消费达到2.92万亿,同比增长31.0%;在线旅游交易额达到1.47万亿,同比增长34.9%。
看到了可能到来的“报复式消费”浪潮,在疫情之后入场的旅游企业数量不减反增。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中国旅行社数量从2019年的不到3.9万家,持续增长至2021年的4.24万家,较2020年增长4.3%。
但与之对应的,是旅游行业人才的漏洞越来越大,也折射出了整个旅游市场的问题。
“用人需求”VS“求职需求”
一般来讲,旅游人才空缺大多是旅游行业存在社会地位不高、就业环境整体不佳、相同岗位竞争激烈、行业抗压能力差导致收入不稳定等原因,导致旅游人才从入行到发展,都存在较大阻力,成长空间不足。
而在疫情之后,旅游业受到的打击更大,在以上因素持续加重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矛盾,这种矛盾正是旅游人才在疫情之后迅速流失的根本原因。
品橙旅游曾接触过的一位旅行社经理表示,为在“0收入”的情况下实现节流,旅行社甚至搬出了原本的工作地,选择与其他企业合租一间房间,工作日期间公司只留一位员工值班,让大部分导游、OP在家待业,每个月只发放2000元左右的最低基本工资。
于是在长达3年疫情困扰下,看不到希望的旅游人才只能选择“出走”,甚至离开这个行业。
疫情逐渐平稳之后,很多酒店、旅行社看到了用人空缺,开始招聘旅游人才,但因为业务量下降甚至暂停,给出的薪酬水平低于以往,某些酒店招聘服务员的薪资在2000元左右,管理层的招聘薪资也在4000元-5000元左右,很难吸引酒店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
就算学生或相关从业人员选择进入旅游企业,原本十名员工做的工作量压缩成了五名员工的工作量,薪资再不相应上升,就容易激起旅游从业者的不满。
种种矛盾之下,旅游专业学生的求职需求与求职心理也在发生改变。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和旅游政策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翟向坤教授表示,两年多来,新冠疫情的发生和反复让整个旅游行业面临严峻挑战。作为对环境高度敏感的行业,旅游业已经成为遭受冲击最重、影响最深的产业之一,几乎所有细分领域都无一幸免。
“与疫情前相比,旅游产业链的企业运行压力加大,对人才的需求减少,旅游类毕业生择业的空间被不断挤压,故学生出于未来前景等考量,对选择入职旅游企业会更加谨慎。”翟向坤说。
另一方面,伴随旅游市场数字化进程加快,传统旅游企业岗位需求逐渐减少,复合型旅游相关工作岗位出现。
6月1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18个新职业信息向社会公示并广泛征求意见,其中包括研学旅行指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民宿管家等。其中,人社部对研学旅行指导师的定义为“策划、制订、实施研学旅行方案,组织、指导开展研学体验活动的人员”。
这使得目前旅游市场传统岗位供过于求,而旅游新兴业态所亟需的专业的、细分化的行业人才却严重不足。
转机出现,旅游人才要增添现代化思想
在近期举办的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校园招聘会上,旅游企业对“新媒体运营”“自媒体运营”“电商运营”的职位需求更大,与此同时,旅游企业也开始设置“网络主播”“摄像剪辑”等招聘岗位,可以看出数字化进程对旅游行业的影响,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手段正逐渐成为旅游企业的主流营销方式。
©摄图网
当旅游企业的新需求出现,就需要旅游人才的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旅游相关院校的职业培养也逐渐调整教学内容。
目前很多旅游职业学院均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电子商务等方面知识,还有网站建设维护、服务营销策划、电商商务活动运作、电商运营等实操课程。
“对于学生而言,若要在目前的旅游市场环境下入职旅游企业,首先应进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着重培养自身的职业迁移能力及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旅游产品设计技能培养。”翟向坤说。
其次,在“旅游+”背景下,一些特殊招聘类型岗位也开始出现,这就需要旅游人才要转型成为复合型人才。
翟向坤表示,学生应调整惯常岗位意识与诉求,考虑进入旅游新兴业态,努力提高成为精通策划的私家团策划师、全方位服务的旅行管家、文化修养高的景区讲解员、懂教育的研学策划师等斜杠人才。
另一方面,“实践”是检验人才培养的唯一标准,大多旅游企业也更偏向在疫情之后招聘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员工,不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培养人才。
于是,对旅游人才来说,“实操”的重要性相比起疫情前来说更加重要。
以国家开放大学旅游学院为例,与一般学校不同的是,国开大学旅游学院接受的是成人学生,专注在职旅游人才的学历提升,探索“互联网+”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情况下,国开大学旅游学院更加重视学员实操,开设了一系列实践课程,包括酒店案例解析、民宿运营管理与酒店收益管理的实操等。
国家开放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刘洋介绍,目前旅游学院有30余家学习中心,每家学习中心有1-3个供学生实操的实践基地。
除国开大学旅游学院之外,针对携程内部想自我提升的中层管理人才的携程大学、意图提升平台商合作对象专业性的美团大学的出现让旅游人才的培养开始走向“产教融合”的模式。
不论是哪种模式下的旅游人才培养,旅游人才想要实现自我突破、寻求更多生存机会的目的不变,而在全日制旅游学院与在职人才培养旅游学院的培养下,学员也在逐渐转变思维模式,增加旅游行业经验,成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新旅游人才。
从2019年底到现在,还留在旅游行业的从业者大多是对这个行业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对未来一段时间行业艰难生存的意义有清醒的认识,这将成为行业战胜困难的原动力。而在旅游企业为积极自救,做好在职人工培训、鼓励员工学习新技能的同时,也应当适度提升员工福利,不让旅游从业人员再次寒心。
只有旅游企业与旅游人才互相理解,为了更好的市场未来“拧成一股绳”,旅游企业的“用工荒”和旅游人才的“求职难”才能真正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