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匠心育人——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叶云汉专访

2017-05-25 浙江教育资讯一点通

△ 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叶云汉


校长介绍:

中学高级教师、高级电工考评员、省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省优秀教师、省名师培养对象。1990年浙江农技师专毕业分配至缙云职业中专任教,先后担任教研组长、教务主任、副校长,2012年8月至今担任学校党总支书记兼校长。


学校简介:

浙江省缙云县职业中专创办于1983年,原名缙云县农业技术学校;1986年5月,经丽水行署批准为高级职业中学;1988年5月,更名为缙云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997年5月经浙江省计经委、省教育厅批准在举办中等专业教育,更名为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访谈 实录

       主持人:叶云汉校长,您好!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

  叶云汉: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1983年5月,现有校园面积257亩,校舍建筑面积70827平方米。76个教学班,在校生3599人,教职工269人,其中专任教师231人,专业课教师118人,“双师型”教师114人。

  专业开设完备。学校积极构建以机电类专业为主体、经贸服务类专业为两翼的专业体系,开设了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会计电算化、旅游服务与管理等12个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国家级示范专业,数控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维修等3个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

  实训设备完善。学校拥有数控实训中心、电子实训中心、电子商务实训中心等11个实训中心,配置了多媒体机房、PLC机房等83个实训室,仪器设备价值3600余万元。

  办学成绩突出。办学34年来,共向社会输送了20000余名中、初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向高等院校输送新生5000余名,社会培训达38000余人次。先后被授予“国家级重点职校”、“国家1000所改革发展示范建设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指导先进单位”、“浙江中职校30强”、“浙江省德育先进单位”、“浙江省课程改革试点学校”等荣誉。

  主持人:我校在专业建设上有哪些好的方法?

  叶云汉:我校立足办学基础和改革发展实际,以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构建起了“做学教评一体、产学研训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引领专业改革,激发专业活力。学校聚焦带锯床和荧光灯、汽摩配等县级传统支柱产业,首先强化优势专业,打好“老牌”:机械、电子等省级、国家级示范专业,主动与市场“零距离”接轨开展教学工作。其次,贴合产业转型升级,出好“新牌”:围绕浙江省“机器换人、电商换市”的产业发展新趋势,机电专业积极创建市机器人实训基地,与上海交大共建机器人实训室,开设机器人专业。配合“缙云烧饼”品牌创建,开设“缙云烧饼经理人班”,开发“缙云特色小吃制作”教材,在培养烧饼的制作者、品牌推广者的同时,更培养缙云特色饮食文化的继承者。

  以“选择性”思想引领课程改革,提升专业魅力。为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积极实行“三选六段”选择性课程改革。所谓“三选六段”既学生在第1、2、4学期结束后进行专业方向和就业升学的三次选择,实施“专业认识”“专业验证”“专业实训”“校内生产”“校外见习”“顶岗实习”等六个阶段专业成长,实现“专业—产业”互通共融,使学生从自然人走向职业人。同时通过挖掘教师兴趣特长,成立了茶艺、书画、国学、摄影、心理等教师社团11个,不但陶冶情操,同时也为选修课积累了师资,从而形成了“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乐学善学”的良好局面。

  以“理实一体”为切入点引领教学改革,增强专业实力。一是改基建。近年来,学校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凿墙开洞”打破原有实训室建设标准,构建理实一体的数字化车间,真正实现了“所见即所得”,颠覆了“黑板上开机器,口头上讲原理”的传统教学模式。二是改方法。通过专业教师到车间办公,与企业互换技术人员等方式,把教师“赶”到车间、“放”到企业,推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课内外双线培养等措施,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三是改教材。围绕“夯实职业素养,提高知识水平,优化专业技能”的原则,结合区域产业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54本(出版27本),其中省获奖9本。四是改评价。实验实训中突出过程性评价,变“成绩说话”为“能力鉴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发反思,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以项目式教学引领文化课改革,拓展专业潜力。以项目需求为导向,以破解问题为着眼点,将文化课深度融合到专业教学中。如数学课走进车间用三角函数的知识解决某个工件的制作,而不是在黑板上演练三角函数。让职校的文化课真正为专业课服务。

  主持人:针对您说的这些专业,在校企合作和师徒制教学上具体如何实施?有哪些收获?

  叶云汉:学校努力构建以现代学徒制引领专业人才孵化模式改革,拉动专业弹力。作为浙江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我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工作。2015年5月,学校联合浙江锯力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固驰电子有限公司共同申报《校企共建“产学一体、学岗直通”现代学徒制职教新模式》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目前,试点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校企联合招生42名学生,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企联合招生40名学生。制订并落实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方案。

  同时缙云县锯床等特色机械装备的发展,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缙云县带锯床协会联合办学,举办“晨龙班”、“锯力煌班”、“天喜班”等“鼎匠传承人班”,实行订单培养,定向为企业培养所需技能型人才。现代学徒制使学校的学习与就业联系更加的紧密,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节约了成本,也节省了招聘的麻烦。而学生有相当长的时间从事实践,积累了的经验,毕业后成为一定等级的技术工人,就业前景也更加明朗,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是教育和企业需求提早的、更专业的、更基础的结合。

  主持人:我校很多特色专业都培育出了不少人才,请介绍下我们的优秀毕业生。

  叶云汉:30多年来已向社会输送了20000多名中初级技术人才,向高校输送了5000余名新生,使缙云县的苦力型劳务输出实现了向技术型劳务输出的转变。广大毕业生活跃在省内、外、或科技兴农、或打工办厂、或市场经商、或继续深造,各显自己才智,创造业绩,拥有一方属于自己的蓝天。他们中有的圆了经理梦、有的成了企业家,有的被誉为电器“神医”……

  例如被誉为“电梯神医”的01级毕业生潘贵平。机修钳工高级技师、电梯安装维修工技师、电梯机械技术支持中级工程师,同时也是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电梯评估专家,被评为“杭州工匠”。

  2.97机电班毕业生陈浪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市场二处处长,主要为各种运载火箭、飞船、卫星提供产品,现在是单位核心管理人才,享受核心人才补贴,多次获得公司特殊贡献奖,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他们脱颖而出,成为了经济建设的领头雁,为家乡的建设、祖国的昌盛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主持人:面对现在国家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学校会怎样来迎接这个挑战?

  叶云汉: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职业学校层面来说,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课程设置上的改革,二是师资队伍建设上的改革。

  学校以“选择性”为思想引领专业课程改革,提升专业魅力。学校按照即有利于强化技能训练又注重学生终身发展的原则,体现“个性化”培养,实行“三选六段”选择性课程改革。学生在第1、2、4学期结束后进行专业方向和就业升学的三次选择,实施“专业认识”、“专业验证”“专业实训”、“校内生产”、“校外见习”“顶岗实习”等六个阶段专业成长,使学生真正从“自然人向职业人”转型,实现“专业——产业”互通共融。通过挖掘教师自身兴趣特长,成立茶艺、书画、国学、摄影、心理等教师社团11个,为选修课积累师资的同时陶冶情操,形成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乐学善学的良好局面。

  同时,我们请名家名企的技术骨干跟学校共同开发课程。他们就在学校办公,跟老师一起研讨课程的开发,进行课堂教学,组织专业实训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也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跟名家大师结对,先当助教,再当主教。由此,我们能够将学到的新技术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师资力量。这就是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和师资队伍建设上的供给侧改革。

  主持人:请您说一下我校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前景如何?

  叶云汉: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21世纪初的滑坡和之后几年的扩张,已趋稳定,基本达到了半壁江山的办学规模,发展态势逐渐稳健。从各方面的信息综合判断,职业教育已经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入“质量提升”,“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成为时代主旋律。

  办学如铸鼎,而鼎的三足象征着学校的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今后,学校将继续围绕以“鼎文化”内涵建设为核心,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学校的跨越性发展。不断创新,大胆实践,提升质量,为打响丽水职教品牌,为助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新浪浙江教育频道

监制:毛亚明

编辑:吕新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