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匠心育人——云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董士林专访

2017-05-29 浙江教育资讯一点通

△ 云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董士林


校长介绍:

董士林,中学高级教师,云和县第四届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党代表,第十五届人大代表,第十六届人大代表,丽水市劳动模范,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1988年参加工作,1995年调入县教育局教研室任教研员,2001年调任梅源中学校长,2003年调任云和三中党支部书记,2004年调入教育局任计划财务科科长,2007年至今任云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学校简介:

云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简称云和职技校,是一所集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就业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也是云和县唯一的一所公办中职校。始办于1964年,前身是伏布农林中学。2004年晋升省二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5年晋升省一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晋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6年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改革发展示范校。



访谈 实录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概况?

  董士林:我们学校全称是云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简称云和职技校,是一所集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就业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也是云和县唯一的一所公办中职校。始办于1964年,前身是伏布农林中学,当时学校在一个离县城30来里的山坳里,去学校要走将近15里的山路。1995年,学校搬迁到县城,为后期规模的扩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0年以后是学校发展最快的几年,可以说是一步一个台阶。2004年晋升省二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5年晋升省一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晋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6年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改革发展示范校,短短十几年时间,从丽水市里名不见经传的学校蜕变为一所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学校。

  学校还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星火学校、省农民科技培训基地、省第一批中小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省中等职业教育创业创新课程教学试点学校、省中职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学校、省中职学生创业教育基地、省中职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示范基地、省级新型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省中职学校开放实训中心、省技工人才输送基地、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市特色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县农民素质培训基地、县安全生产培训中心和玩具生产培训中心等。

  目前,占地120余亩,建筑面积30359平方米,班级46个,在校学生1939人,在职在编教师134人。开设了木制玩具设计与制作、电子信息技术、轴承加工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等7个专业。

  办学中,我们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方针,确立了“立足当地,服务社会,以人为本,特色立校”的宗旨,秉承“蓄德修能、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倡导“先学做人,再学做事”的育人理念,实施“做精做细学历教育,做大做强短期培训,做活做特校企合作”的发展战略,并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每年为社会输送了600多名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8%,为云和县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撑。

  学校先后获得了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卫生先进单位、省先进团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优秀学校、市文明单位等综合荣誉称号。2013年度在省财政补助与市县职业教育挂钩考核中荣获一等奖的殊荣。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云和县被命名为中国木制玩具城,云和的木制玩具产业是非常大的,那么我们作为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是如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呢?

  董士林:可能还有很多人对云和县的情况还不是十分了解。下面我就县情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云和县位于浙西南,是一个山区小县,总人口11万左右,素有“九分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但产业特色鲜明,被轻工业部命名为“中国木制玩具城”,木制玩具产业是云和县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去年年产值超过40亿元,几乎占全国木玩产业的半壁江山,浙江省的70%。

  云和县提出要打造“玩具小镇”,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作为全省唯一开设了木制玩具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如何提升区域经济的服务的水平,我们也是任重而道远。这几年我们主要是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创意添智趣,提升木玩产业附加值。我们将木玩与旅游、幼教、动漫、娱乐等元素结合起来,推动云和木玩从订单加工向高附加值转型。积极探索木制玩具与3D打印技术、数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的结合,提高木玩产品的科技含量。推广木制玩具体验,把作品搬到了旅游景点、儿童乐园和各类展会现场,如,先后参加“江浙沪地区职教成果转化研讨会”、“全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对接会议”等等,在引导人们“玩”木玩,玩出创意和智慧的同时,也将木玩作品带出云和、走向全省乃至全国。二是以合作添助力,加快木玩课程群建设。作为全国独一无二的专业,我们的没有现成的课程体系,全部都需要学校自己开发。为此,教师们带着“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同岗位的核心技能有哪些,木玩产业的发展走向如何”等问题与企业老总、技术骨干座谈,了解了企业岗位设置、岗位核心技能和员工考核标准,并据此推出“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构成基础”“木制玩具欣赏”“木制玩具白胚件制作实例教程”“木制玩具设计实例教程”等专业核心课程,以及面向设计、制作和营销方向的各类选修课程,形成了独具云和木玩产业特色的校本课程群。三是以混搭添实力,培养跨界复合型人才。木玩产业是个涉及原材料、设计、加工、销售、市场的全产业链,要培养出能胜任全产业链各岗位生产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就必须打破专业限制,实现交叉培养。于是,我们面向全体高一学生推出“玩具体验”、“玩具设计”、“玩具制作”等木玩选修课,每周二下午都能看到学生快乐玩玩具的场景。这样的跨界培养,使我们的学生既懂玩具的设计、生产和制作,又懂玩具的推广、销售和体验,还能熟练掌握幼儿心理、旅游常识、销售知识。

  当然,我这里举的仅仅是我们木制玩具设计与制作这一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的情况,我们的其他专业也是紧贴地方设置的。如,轴承加工技术专业是为云和县的第二大产业——轴承加工业培养人才的;旅游产业则是云和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本土化的技术服务人才需求量也是很大的;还有,云和县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电子商务百强县”,其中木制玩具网络销售功不可没,为此,我们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就增设了“木制玩具营销”方向,可谓是年年招生爆满。对于学校的专业设置,我个人认为,只有紧扣地方经济脉搏,与企业人才实现无缝对接,做好服务区域的文章,也才能站在发展的制高点上,赢得更多的发展先机。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利用现有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实用技术人才培养等特色培训项目,年非学历培训在2000人次以上,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服务。

  主持人:我们听说我们学校在德育方面的工作是做的非常突出的。2015年的“CCTV三农人物”“信义少年”叶石云就是出自我们学校,同年学校还有一位项海燕同学也被评为“全国励志成长成才典型”,那么,您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您是如何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呢?

  董士林: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做法,可以概括成三个性:理念的适切性;载体的有效性;执行的持久性。一是理念的适切性。早在2007年,我们就提出“先学做人,再学做事”的育人理念。这个理念是我们融合自己的生源特点、培养目标、学校精神等多方面的因素,有的放矢提出来的。根据提出“先学做人,再学做事”育人理念,结合“做人做事”的能力培养目标,我们确定了“做人做事十五字准则”,即“做人”和“做事”各五个方面的要求。“做人”的十五字准则是“守规矩、会宽容、懂感恩、有责任、能吃苦”。“ 守规矩”放在第一位,这个是做人的底线,要求学生在学校守纪律,在企业守制度,在社会守法,再守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等等。第二,“会宽容”,那是一种气度的教育,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心胸有些狭隘,一点小事情要打架,我们教育孩子“吃亏是福”,“ 退一步海阔天空”,“ 有舍才有得”。第三,“懂感恩”,这是传统美德,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第四,“有责任”,责任心是做人成事的基础。第五,“能吃苦”,我们培养的是劳动者,这是劳动者最基本要具备的素质。我们还提出了“做事十五字准则”,即有计划,能坚持,讲方法,求效率,会合作的要求。

  然后提出这样的理念,要让所有的老师和学生认同,需要有一个过程。我们先后开展了主题大讨论,组织教研组活动、所有的老师参与讨论,然后各班级开主题班会,统一这个思想认识,每年的新生来了是我们始业教育的必修课,讲学校办学历史、校训以及育人理念。

  二是载体的有效性。提出理念后,要取得实效,关键一点是要落地,通过有效的、合适的载体得以落实。我们学校德育的主要载体就是“四化德育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已经入选浙江省中职教育35个典型案例之一。“四化德育”的具体实践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德育队伍全员化”,我们主要是通过“德育认辅制”,全员大家访,全员阳光体育晨跑,全员参与野外拉练,还有双班主任制度,基本上全校教职工都是育人工作者。“德育内容生活化”,把德育理念重心放低,从生活化进行落实。比如,寝室管理我们就推出了“小四化”,即净化、美化、文化、绿化。让学生在四化寝室的创建过程中,在高雅的环境熏陶下,让学生得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通过创建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能力。“德育载体的系列化”,我们做人做事的每一个方面都设置了一系列的载体,并不断的加以强化,让他不断的去感悟、去体会、去升华,德育才会有更好的效果。我们设置了一系列的载体,比如说阳光体育晨跑,我们是每天坚持,从2007年坚持到现在,他不仅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吃苦耐劳品质的培养、意志力的磨炼和团队精神的培养。野外拉练每学期去一次,每一次都是翻山越岭带着干粮去的。我们还通过劳动实践勤工助学,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载体系列化里面,我们现在都讲工匠精神,他里面有一种执着,有一种精益求精,他同时还有一种吃苦耐劳。“阳光体育课程化”,我们把体育和德育做很好的结合,把阳光体育进行课程化管理和实施。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集队、跑步、口号都有具体要求和标准。按照课程进行实施和管理,每天安排固定时间,每个班级安排跟跑老师,每天有点评、有反馈,跑的不好的班级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整改。

  三是执行的持久性。找到了载体想要有效果还要持之以恒,坚持才能有成效,执行的持久性是非常关键的。百师访千户的活动我们学校已经坚持了十几年,再远的班级,有温州的,我们学校也是每学期一次家访,大家访全部老师出去,回来以后再写总结交流。老师认辅结对活动,我们也已经坚持了十几年了,这个阳光体育活动从煤渣跑道开始跑,一直跑到现在,成为了全国阳光体育活动先进集体。还有野外拉练,目前,我们已经组织了第十七次野外拉练,从2008年上半年开始,每一次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总结提炼,只有坚持在一个点上去作用,教育才能发挥实效。

  主持人:一般来说,欠发达地区的师资往往是比较薄弱的,但是云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师资力量还是比较好的,特别是近几年发展的也很快,您这边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董士林:确实,这几年我们的师资水平提升的比较快,在教师梯队培养上也是狠下功夫,为教师架设了“多个出口”的成才立交桥,搭起成长的阶梯。结构更加合理,在编在职教职工134人,其中专任教师120人,“双师型”教师53人。实力更加雄厚:高级教师62人,占专任教师的51%,教师在教科研成果、职业大赛、专利发明等方面成绩逐年提高。特别是名师成长迅速:近五年的时间,培养了正高级、省特级教师1名(云和县中小学唯一的一名),省教坛新秀1名,市级名师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4名,市级教坛新秀7人,县级学科带头人7人。我们重点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教师的。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营造人才培养氛围。“打铁还需自身硬”。未来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教师的素质。为此,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各科室间既分工明确,又共同协作。同时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创先争优等活动,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在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上,严把教师的入口关,面向社会招聘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具备相当实践能力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评价制度、专业教师岗位职责考核制度、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等,形成专业发展长效机制,更好地激励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实行中层干部竞聘轮岗,优化顶层设计。我们班子成员通过集体决策,在干部的培养上进行了尝试尝新,推出了中层干部竞聘轮岗制度。全校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每三年一次小调整,六年一次大调整,且不能重复轮岗。竞聘轮岗让教师动起来了,这种动不仅能让教师增强忧患意识和学习意识,学会换位思考,加强团队合作,还能把教师培养成业务和行政的‘多面手’。

  三是学习与评价双管齐下,合力助推教师成长。在我们云和职技校,学习是每一名教师的必修课。我个人觉得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学习甚至比学生还紧要,因为教师的能力直接决定了教育教学及管理。因此,我们学校从校长到中层领导,从骨干教师到普通教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培训机会。每个学期,都会给全体教师送一份礼物——书籍;每一年,学校还会给教师发读书卡。这几年大家读的一些书,如:《赢在执行》、《做最好的老师》、《细节决定成败》……这一本本好书,增长的是知识,培养的是老师们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还积极开展多元化师资培训,通过扎实有序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开展多形式的校本培训,建立进企业挂职实践制度,开展技能服务活动,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同时,为了进一步激励教师进步,开展了十大“师德标兵”、十佳“爱岗敬业标兵”、十佳“事业家庭兼顾型”标兵等评比活动,全方位、多元化考量教师能力。

  主持人:您作为资深的职业教育专家,您也是多年的校长了,那您对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有什么样的体会,在这里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

  董士林:回顾过去,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上,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也取得明显的办学成效,为我们云和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十年的校长经历中,就欠发达地区中职校如何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也有三点体会。

  一是外争政策支持,强化经费保障是基础。除了国家宏观层面上的政策,还有就是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非常重要。可以说,我们云和县委县政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近几年来,在经费投入、校企合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奖励办法——职业教育奖》、《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社会培训收入的85%用于绩效工资外发放》、《现代学徒制试点县实施办法》等。

  在发展高中段教育中,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结构的统筹,在本地生源数量不足的情况下,科学制定招生计划,适当压缩普高招生人数,保持职高和普高本地生源的比例大体相当,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近五年的普职招生比均在1:1.3以上,最高时达1:1.54,这在全省都是罕见的。

  二是提升办学内涵,服务区域经济是关键。作为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学校自身的内涵水平提升非常重要。同时,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关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形式,一定要紧紧围绕服务区域经济来办学,只有培养的人才能够助推地方经济的发展,才能得到外界的支持。这几年,我们在专业建设、德育管理、课程改革等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也形成了自已的特色。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百姓的认可度是保证。尽管国家、省、市、县各层面都重视职业教育,但要改变老百姓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提高他们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这还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我们这几年也是非常注重职业教育办学成果的宣传,不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事实上,我们培养的学生,企业和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都非常高,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家长还是比较信任和放心的,老百姓都非常愿意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来就读。每年的招生,我们差不多用一天的时间就报满了,这一点,是我们老师们感到最欣慰的,也是最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

  展望未来,可以说,我们是有百倍的信心把学校办好。现在国家、省、市、县对职业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为我们的职业教育人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将继续发扬和传承学校“蓄德修能,自强不息”的核心精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办学质量,为办人民满意的职业学校而不懈努力。

 


新浪浙江教育频道

监制:毛亚明

编辑:吕新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