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量化历史研究】农奴制的废除与俄罗斯帝国的兴起

2017-12-12 金靖壹 量化历史研究

本文为“量化历史研究”第 200 篇推送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什么原因导致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为何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铩羽而归?大家脑海中不由闪现出三个字“农奴制”,自1649年颁布法律(Sobornoye Ulozhenie)开始,截至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农奴制作为正式制度在俄国延续了长达212年。那么,农奴制的废除有没有推动“帝国崛起”?

这是奴隶制与经济发展的经典问题。既有文献对美洲(海地、美国南方奴隶制庄园等)奴隶制效率进行过广泛研究,也不乏研究对俄国废除农奴制这一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很多区域性的案例为“农奴制是维持相当增长的效率安排”提供了一些佐证,同时也认为俄国经济落后的根源不在于农奴制。因为废除农奴制后,俄国依旧没改变落后农业国的本质。但是,仅通过案例角度难以完整系统地评价一个历史事件的影响。俄国废除农奴制真的没有积极作用,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Andrei Markevich和Ekaterina Zhuravskaya两位作者即将在AER发表的论文“The Economic Effects of the Abolition of Serfdom: Evidence from the Russian Empire”对俄罗斯帝国废除农奴制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提供了新的系统证据。


作者巧妙的讲述了一个有关激励的故事。在传统农奴制下,主要的生产要素为土地和劳动力,地主在某种程度上和农奴达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地主难以完整有效对农奴进行监督,如果没有指定合理的赋税和劳役以及拥有可信的承诺的话,农奴作为代理人并不会重视土地投资和自身健康,对于下一代的健康状况也并不在意。不能有效激发实际的潜在生产能力,使得实际生产效率随之降低,称之为“棘轮效应”。

俄国的农奴改革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于对农奴人身依附的解除,并且通过“土地赎金”使得农奴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第二阶段则是进行了土地改革,建立以集体产权为代表的农民公社,定期对农村土地进行重新分配。为了进行分析,作者构建了俄罗斯帝国欧洲部分(不包括波兰王国和芬兰王国)18至19世纪4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工具变量、双向固定效应、反事实推断等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废除农奴制显著推动了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农业生产率以粮食生产率(粮食产量与种子产量的比值)来衡量。如图一所示,废除农奴制使得各省份粮食产量平均增长16.5%。19世纪俄罗斯的粮食生产率平均每10年提高4%,这一增长的规模相当于39年总发展规模。

图一  俄国粮食生产率变动图。蓝色线代表粮食生产率,红色线为农奴制改革,左侧为改革前,右侧为改革后

其次,作者分解了废除农奴制的不同效应,与Gerschenkron(1965)的论点相符。如图二所示,第一阶段的解放农奴终止了“棘轮效应”,对“新农民”产生有效的激励,提高了粮食生产率;而第二阶段土地改革成立了农民公社,定期重新划分土地,抑制了农民对土地的追加投资,削弱了解放农奴带来的净效应。

图二  粮食生产率的变动趋势。蓝色线代表粮食生产率,红色线为农奴制改革,左侧为改革前,右侧为改革后

第三,作者发现废除农奴制大大提高了前农奴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对儿童早期营养有很大的影响,作者用应征入伍者的身高来进行测度。从图三可以看出,在农奴解放后出生的应征者身高比解放前出生的更高,平均高出1.35厘米,农奴解放后第一批出生的人是最早的受益者。

图三  应征入伍者身高的变动趋势,蓝色线代表身高趋势,红色线为农奴制改革,左侧为改革前,右侧为改革后

最后,废除农奴制对工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从图四可以看出,各省份的工业产出平均增长了48%,而在土地稀缺的省份增长率是这一数字的2.8倍。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方面废除农奴制打破了存在于农村工业中的“棘轮效应”;另一方面则是农民的自由流动为城市工业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但与粮食生产率的变动趋势相似,农奴制改革第二阶段成立的农村公社对人口流动的限制阻碍了农民向城市地区的迁移,使得农奴解放对于工业发展的净效应被削弱。

图四,工业产出的变动趋势,蓝色线代表工业产出趋势,红色线为农奴制改革,左侧为改革前,右侧为改革后


总的来说,废除农奴制对19世纪俄国的农业生产力、农民生活水平和工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使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18%。作者的证据表明,解放农奴使得占俄国农村人口43%的农奴的激励结构发生变化,推动了俄国农业和工业的发展;而农民公社定期重新分配土地,则是土地改革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机制;如果土地改革把土地所有权转让给农民而不是公社,那么废除农奴制会为俄国带来更快的发展。

作者还运用反事实法推断出,如果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时间由1861提前到1820年,那么到1913年,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水平会比实际发展水平要高出50%,农奴制废除的早晚或许是西欧、东欧发展分流的重要原因。


文章来源:A Markevich, E Zhuravskaya,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the Abolition of Serfdom: Evidence from the Russian Empir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Forthcoming.


原文链接: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量化历史研究”公众号由陈志武(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香港大学冯氏基金讲席教授)和龙登高(清华大学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及其团队负责。以严肃而又不失活泼的方式,向广大学界和业界朋友,定期推送有关七大洲五大洋的量化历史研究经典文献和前沿文献。本账户同时作为“量化历史讲习班”信息交流平台,向大家及时发送讲习班的最新信息和进展。喜欢我们的朋友请搜寻公众号:QuantitativeHistory,或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

关注订阅号的同时,我们也诚邀八方学人发送电邮建言献策。“量化历史研究”旨在凝聚一批对历史研究有激情、有热情的朋友,共同推动以量化的方法研究经济史,金融史、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等各类历史题材,分享观点,共享资料。我们的邮箱:lianghualishi@sina.com。期待您的声音!


轮值主编:何石军      责任编辑:彭雪梅

点击“读原文”查看英文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