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活在香港读米塞斯之:理想资本主义

顾家男 读书看电影 2019-01-03



马克思和米塞斯的共同点之一是二人都是书斋里的经济学者,因此两人的模型都是基于自己当时观察到,而不是体验到的情况,基于二手资料而获得的,在这个层面上,两人的制度模型都过于理想,政治经济学不是像物理数学公式一样纯粹,简单,一旦发现便是终结。


人类探究自己行为模式,政治经济生活,制度与个人行为的风起云涌的时代,涌现出许多假说,像托马斯.摩尔的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孟德斯鸠伏尔泰,后世的各种制度建基于这些假说。


在米塞斯看来,理想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因素是有理想又务实的个人,也就是资本家。这些人能够发明创新,或者利用发明创新,发现社会的最大多数人的需求,从而脱颖而出,赚了钱,这些钱变成资本,他们将这些资本再用于革新和发现新的机会,而最大量的普通人因为这些人的努力而坐了直升机,生活水平也跟着提高了,大规模,低成本批量生产是造福全人类的--例如电视机收音机的普及,后来这种普及速度越来越快,人类生活越来越幸福。


在米塞斯看来,大部分普通人是受益者,贡献很小,他举例说,工人还是那个工人,十年前他重复一个操作,拿一定数量的工资,十年后,技术提高了,他重复另一个操作,拿更高的工资,因为技术的提高表现在机器而不是普通工人,所以,在此过程中,普通工人的技能并无提升,但工资提升了。生活水平提升了。普通人的工资取决于边际工资水平,当资本积累速度高于人口诞生速度时,边际工资红利才有可能--这也是人口比较少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水管工,农民,清洁工的工资和科研人员艺术家的工资相差不远的主要原因。在香港,其实资本增长是快过人口增长的,但是如今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资本增长了之后都拿到别的地方投资了,所以留在香港的资本增长是低于人口增长的,没有所谓边际工资红利。人还是过剩。


所谓小政府就是政府用最小的力量维系一个自由市场的运作,不要横加干涉,人类的自然行为,市场的自然行为已经足够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整本《反对资本主义的心境》都在阐述以上论述的反面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荒唐。大部分我都认同,米塞斯认同自由市场至上,言论自由至上,个人自由至上,有了这些自由,人类已经可以从一个繁荣走向另一个繁荣。限制任何一个自由,都会是灾难性的后果。福利国家,社会主义这些,千万别碰,沾上非死即伤。这个我大部分都认同。


米塞斯说反对资本主义的普通人的想法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过去的等级时代,有人天生就是贵族,有人天生就是平民,而大部分人的一生注定平庸,那些平庸的人可以找一个平庸的太太一起心安理得的过平庸的日子--因为我天生又不是贵族,所以注定过这样的生活啊。但是阶层社会被打破,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所有人都机会均等了,于是平庸的太太发现,原来和丈夫一样的『平庸』的人,忽然有一天发现了一门生意,发了财,跻身上流社会,难免会抱怨丈夫,这时的丈夫处境不妙,找不到可以抱怨的理由,忽然有人走来对他说:这都是资本主义闹的,资本家剥削了你,令你活在今天的田地。他一听,犹如瞌睡碰到枕头,立马就变成了共产主义者,自己的失败,终于有了宏大而高尚的借口。


另外就是贵族的坏是不透明的,普通人不知道,只看到表面光鲜,资本家的『坏』(吝啬,刻薄,赚尽每一分)却是透明的,人人可见,尤其令人憎恶。普通人短视,脑子不清楚才会认为社会主义可以拯救他们,殊不知社会主义只会把他们推向深渊,这一点已经在苏联和许多其它社会主义国家验证过了。


即便在资本家富二代里,也会有这样的人群,资本家通常会把家业传给后代里比较勤奋和有管理能力的一个(兄长),其它的则从家族中分享财富,其它的兄弟里,有的虽然没有领导力但是善良,热爱艺术,于是将分到的财富用于资助艺术家,科研,也随人类社会做出贡献,但是,有一类兄弟,没有被父亲选中(因为不够能力),耿耿于怀,觉得自己分得的财富没有兄长多,认为不公平,受到社会主义者的鼓励,就会投身社会主义阵营,带着无产者造兄长的反。


艺术工作者,好莱坞演员投身社会主义则是由于危机感(今天红,明天可能就不红了)。


而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的厌恶主要来自于德行和品位,在此,米塞斯无意中黑了一下美国,他说美国的资本家群体的社交活动是拒绝知识分子加入的,他们的Party和Club里都是自己的同类,喝着红酒抽着雪茄谈生意,他们玩牌时就聊聊好莱坞电影娱乐新闻啥的,去TMD艺术。也不怎么看书。欧洲就不同了,欧洲是知识分子沙龙也欢迎企业家加入,企业家也愿意附庸风雅,这样的交流非常不错,知识分子把他们的发现传递给资本家,资本家变成商机或者吸收了这种思想,整个社会的精英阶层一起进步。


但是,知识分子无论学问多么优秀,道德多么高尚,品位如何高雅,都不可能比资本家有钱的,因此,有些脑子不清楚的知识分子就心怀怨恨,觉得社会不公平,这种怨气就发泄在资本主义身上。


而事实上,这是个人选择的结果,而且赚钱和德行以及人生的价值,没有必然关系。纯粹是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就德行而言,普通人里的人渣并不比资本家里的人渣少,只是因为资本家的曝光率更高,大家发现的更多罢了。


米塞斯对知识分子同行说:


『如果你想发财,那么,就得想法拿出廉价而又为人喜欢的东西来满足大众需求,例如做个比可口可乐卖的更多的糖水,在一个未经政府干扰的市场中,如果你不能胜过巧克力大王电影明星,拳击手,拿就是你自己不行;但是,如果你宁可吟风弄月或者研究哲学追求知识的快意而不屑于去开服装店或者做个拳击手而致富,这是你的自由。这样你赚的钱当然不能像那些为大众服务的人所赚的钱一样多。』


我觉得这一段非常精准的打击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又想做××又想立××的当代许多知识分子。非常值得那些吃人血馒头的公号反思,骂咪蒙很容易,持续写十万加不容易。无论从资本还是道德角度,咪蒙的公号都像可口可乐,如果你们下那么大功夫骂咪蒙,也不能放过可口可乐。否则就是欺软怕硬犯红眼病。


当然这是抛开道德和人生价值,但从市场角度看。而道德,人生价值和经济学理论是没法分开的。但是,言论自由在一切之上,就算你恨不能咪蒙的公号立刻爆炸掉,也不能利用权力封杀她的号。


米塞斯分析了为何侦探小说会大行其道。因为侦探小说的情节结构非常简单:一个资本家,做了见不得人的事,聪明的逃过了法律,结果被侦探巧妙的发现了,最后邪恶的资本家绳之以法。因为它提供给广大劳动人民精神慰藉。这一点,如今已经被黄色小报,娱乐新闻取代了,劳动人民喜欢看八卦新闻,争产风波,富商的各房争宠,总觉得其实富人的生活很狗血啊,不如我们平平安安和和美美。任何时代,人民都需要这种精神鸦片,咪蒙就满足了这种精神鸦片。


米塞斯已经意识到,满足最广大人群的商品未必是好的,肯定不是精品,例如可口可乐(他举了另一个当时流行的糖水名字),例如好莱坞低俗的色情电影(票房是最高的),但这是人性,大量人喜欢的,肯定不是精品,在物质产品领域倒还罢了,在精神文化领域就比较尴尬,当时米塞斯用富二代供养艺术来保持小众高水准艺术的发展,从而平民化,推动大众艺术的发展作乐观的开脱。但在今天,物质产品(必须品)已经非常丰富的时代,精神产品(高层次需求)几乎是主要的商品,在哗众取宠的公号文章,怪力乱神的黄色小报横行,电子设备主宰人类的时代,确实很难乐观。


生活在香港读米塞斯的感受特别冰火两重天。香港是连续多年被各经济研究机构评为全球最自由的自由市场,可生活其中,普通人会发现米塞斯这个模型简直像他极力反对的马克思的模型一样是毫无意义的幻想。


首先,资本主义产生垄断,而垄断是另一种形式对自由的阻碍,垄断阻碍自由思想,阻碍言论自由,可以阻碍一切自由,甚至比政府还彻底,还让人无话可说,政府不好可以选掉它,垄断却攻不破。


今天的香港,垄断资本主义主宰着一切。在香港,一碗牛肉面50块,其中25块是店租,一个两平米多的鱼蛋档,要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卖出成千上万串鱼蛋才能维持基本生计,书店,被逼到楼上之后接着被逼破产倒闭,毫无发展空间,房地产已经阻碍了所有行业的发展。但这一切都是自由市场下的必然结果。


上个月美国几家公司联合控告Google垄断互联网市场,很多生意只要Google做了,别的创业人不可能再有机会。这都是自由市场必然会发生的不自由。而这种不自由一定会阻碍人类社会的蓬勃发展,米塞斯并未深入探讨。


基于当时社会情况,米塞斯对自由市场的吹捧有许多可以商榷之处,但对于社会主义和马克思的批判却拳拳到肉,一针见血,简直不能同意更多,多次令人拍案叫绝,恍然大悟。左派社会主义的失败和邪恶,对生产力的破坏,对言论自由的摧残,对艺术和文化的践踏,是你我的亲身经历,我就不展开论述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