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飞碟爱好者贾樟柯和瓶装水爱好者赵涛

顾家男 读书看电影 2018-12-31

《江湖儿女》比《山河故人》还要好,是典型的贾樟柯电影,把人放在一个大时代之中,放在命运之下,令人伤感唏嘘,但是真实。


像《山河故人》里梁子一样,斌斌(廖凡)也没能逃脱命运之手,《山河故人》里,想当然的影视剧情节应该是梁子衣锦还乡,让当初分手的初恋遇人不淑之后后悔,可事实却是他外出打工得了尘肺,灰头土脸的回到家,绝望的死在冰冷的土炕。


同样《江湖儿女》里,斌斌也没能『三十年河西』回来报仇雪恨,而是拖着残病之躯,勉强维护着自己『昔日大哥』的尊严,狼狈的活着,到最后不知所终。监控显示器低像素的画面里投出巧巧模糊落寞的脸。


这么安排情节并非故作高深而是高度写实,人生才是最大的戏剧化。


如一位朋友所言:


『最佩服贾科长的一点,他似乎是硕果仅存地在观察和描摹(不论成功与否)着当下国人的心态与世界的导演了。 其他人,不是萎/伪了,就是颓了,再么就是飘了,或者兼而有之。 可惜。 每个时代都该有自己的记录者的』。


贾樟柯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录者,最近金庸去世,很多八零后贴上去集体怀念自己的青春,其实金庸的武侠世界只是80后们的精神梦想罢了,如美颜过的自拍一样美好,但自己都不会相信。


贾樟柯镜头下才是我们真实的生活,从关刀领西装阔腿喇叭裤双卡录音机的《站台》到一身红绸缎黑皮鞋唱《多少爱可以重来》的街头表演,绿皮火车上徐峥吹的牛逼(不要问我是国营还是私人,我们都是宇宙的囚徒!),坟头跳国标舞的老大,吃饭前还要祷告的基督徒小偷,煤矿广播站里巧巧父亲满口毛时代的语言,这一切都非常真实,形象,珍贵无比。


贾樟柯敏感的感触,细腻用心的镜头叙事,粗砺的画面质感,迅速将我们带入中国三十年的山河变幻,世事变迁。把《江湖儿女》理解成老一代江湖人士对黄金岁月的怀旧伤感,对江湖秩序的执着我觉得未免看的太小了。贾樟柯讲的还是人类共同的困境:情与义的选择,太大而无以为报的情,形势大于人的无奈,宁为玉碎不愿偷生的遗憾。相信这是贾樟柯电影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原因,东西文化迥异但人类情感却是相同的,这是一切大师成为大师的起点。


斌斌挨打时巧巧知道收藏枪支是大罪,并且自认不是江湖人,仍然出手相救,并且不顾五年牢狱之灾一人承担。为何她出狱时斌斌没有去接她?后来奉节县夜雨里的简陋旅馆里,斌斌眼角的一滴泪,一切尽在不言中。


五年的牢狱生涯把巧巧从一个江湖之外的小女孩儿变成了『江湖』中人。她为什么把斌斌接回来放在身边,为什么斌斌最终还是选择离开,不知所终(他选择真的离开后才发了语音留言给她)。贾樟柯电影里,甚至如梦如幻,亦假亦真的飞碟科幻,一语双关的『云中站』都不会让人觉得突兀,这段横空插入的太空片段像《三峡好人》里突然拔地而起的火箭一样,将周围的真实衬托的更加荒诞。


巧巧出狱后乘船南下,走进船舱,镜头从她眼光投出,投降模糊的船舱的窗,见到斌斌之前她的未来一片茫然,正如影片结尾她出现在监控录像低像素的画面里,一片模糊。


贾樟柯的镜头语言是非常诗意的,同时,他的编剧能力也是一流。访谈里他说,江湖主要的挑战是要表现一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其实表现复杂的人际关系非常考验功力。


在他十年前的电影《世界》里有个场景,赵涛乡下的前男友梁子突然来北京找她,她带他去小饭馆吃饭,他说,办了护照,要出国(其实是去蒙古打工),她很好奇的看了他的护照,现男友(园区保安)迅速赶到饭馆,这场戏,是自《红楼梦》以降,中国人的人情世故里,和世界相通的部分,必须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并细心的观察体会才能明白,不是一个90后通过学习能拍出来的。


在这个场景里,简单的几句对白把前因后果侧面表达出来,首先赵涛和前男友分手是因为男方母亲干预,想来她曾经伤心,离开故土,来到北京,历尽艰苦,总算站住脚。所以她上来就是一句:你妈说的没错,我们分手后你也好了,我也不错。这句话充满了自信以及对男方母亲的嘲讽,男的还是对她有情,所以,看了她一眼,什么也没说。这一眼和脸上的表情,满含了爱,后悔,软弱,以及一点点的这个年纪的男孩儿应有的自尊。


接着赵涛现男友出场,人未到声先闻,把饭馆里的食客和老板招呼了一遍,显得他在这儿罩得住。最后才转到赵涛和前男友的桌子,从旁坐下,挑衅的问候前男友, 前男友不出声,打量这个人。二人是第一次见面,狭路相逢,坐在自己喜欢的女孩儿面前。赵涛作为一个女孩儿,此刻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但为了澄清,不等前男友出声,她就说:他要出国了。这一句既解了围又衬托了自己的地位(我前男友也不差哦)。现男友不甘示弱:我有车,我开车送你去车站吧;前男友这时才反应过来:不用不用,我坐国际列车。(国际列车也得先到车站啊,兄弟) 最终他还是开车送他去车站了,一路上三人各怀心事,都没说话。


我2000年初看贾樟柯电影时和十几岁初看《红楼梦》差不多,懵懵懂懂,感受乡愁,觉得厉害,但不明白为什么。多年后重看才明白这里的细微末节。贾樟柯少年时代也见识接触过本地的黑社会,去电影学院时,是个超龄学生(这部电影就是根据他少时的两个大哥的故事改编的),加上专业的修养,这种技法自然而然就成形了。


贾樟柯的叙事里,充满了这种自《红楼梦》以降,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智慧。所以才敢动手拍他认为表现复杂人际关系的『江湖』。


贾樟柯总能把我们身边一些看似不相干的小事连缀起来,表达感情上升到人类困境的哲学高度,而且他是唯一一个把流行金曲(注:这里是金曲,指那些已经过去了的流行曲)用的出神入化的导演--对此我佩服的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流行金曲本来是大俗,贾樟柯总能点石成金,化为大雅。


《站台》里 『永远在等待』『寂寞的等待』『漫长的等待』和戏中的一群青年心境多么契合,而《江湖儿女》里,巧巧为了斌斌坐了五年牢,出狱后他却不敢面对他,缩在房间,让现(金钱关系)的女友来说明情变的事实,伤心失落的巧巧,愤然离开,漫无目的的游荡在即将因为三峡工程搬迁的码头城镇,街头表演的乐队五音不全的唱起了《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

命运如此安排,总叫人无奈

这些年过得不好不坏

只是少了一个人存在

。。。。。。

当爱情已经桑田沧海

是否还有勇气去爱

。。。。。。


实在找不出比这更水乳交融的表达了,那一刻,从没觉得这首吵耳朵的歌这么好听,对照着前情后续,竟然让人想要落泪。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贾樟柯却排除万难,搭景化妆,尽最大努力把我们从梦中拉回到现实,这样的导演在今天的中国弥足珍贵。这部戏里每个演员都演的非常好,主演都有突破,不再细说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