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娱乐生活

半升洞,“圣”好!--半升洞来历小议

徐跃 海天佛国户外 2022-10-24

       前几天是农历九月十九,观世音菩萨的出家圣日,我去了一趟普陀山,行脚近30公里。此次去普陀山,坐的是沈家门半升洞码头复航后的班船。

       很多外地朋友来沈家门,去普陀山坐半升洞码头班船时,总会问起半升洞“为什么叫半升洞”时,当地人却总是讲不出个所以然。

      作为土生土长的沈家门荷外人,其实对于讲清楚半升洞的来历,于我而言,非不能,实不为也,实有其特殊的传奇性。

       我们徐家,几代人世居舟山沈家门荷外,但我们的祖堂却在勾山舵岙,即现在的城北徐家村,堂号“树德”,宗谱排行 “世有维新继,方能显祖谋,朝廷遴孝义,必向我宗求”,我为“朝”字辈。

       有明一代,倭寇作乱,朝廷在永乐七年(1409)建立沈家门水寨,驻水师防守,而舵岙为把总守。

       明嘉靖年间,徐氏有名为徐樾者,(名和我音同字不同),曾师从王阳明,得心学真谛。

       徐樾有真传弟子,名为颜钧。1556年,在浙江剿倭的总督胡宗宪邀请颜钧到前线,颜钧前往。不久,颜钧担任一支剿倭部队的指挥官,在舟山之役中杀死一千多名倭寇,创造了当时中国军队消灭倭寇数量的最高纪录。 

       为什么颜钧能有如此战功,实得益于其师祖阳明先生与我们舟山,与我们沈家门的一段缘渊。

       明史记载,王阳明得罪大太监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

       在王阳明离开京城之后,刘瑾心有不甘,于是暗派锦衣卫杀手,伺机加害王阳明。当时王阳明察觉到有刺客跟踪,就假装没有发现他们,天天做出一副生而无乐的颓废样子,有一天却趁夜溜出杭州城,到钱塘江边,把自己的衣帽脱了放在岸上,留绝命诗一首,诗中有 “自信孤忠悬日月,岂论遗骨葬江鱼 ”两句,表明已投江自尽。本来这么做不见得能糊弄过杀手,但王阳明的弟弟王守章跑到江边伤心哭祭,惊动了杭州知府也去祭奠,同时杭州城内的书生名士们纷纷去祭奠,络绎不绝,刺客看这么热闹以为阳明先生已死, 就回京去了。

       其实王阳明已搭乘商船去往舟山了。

       王阳明为绍兴府余姚人,曾授兵部主事,对明初设立的沈家门水寨是有所了解的,入舟后他就暂居在好友为统领的沈家门水寨,期间阳明先生对舟山本岛及诸岛进行考察,他考察所得后来为颜钧所用,用于抗倭。

       沈家门人为纪念王阳明的功绩,在他成圣后,就把王阳明常用以悟道明理,位于沈家门水寨后,现青龙山最东端的一个山洞称为“半圣洞”。

       为什么叫半圣,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两个圣人,孔子,孔圣人;孟子,孟圣人,半个圣人即为阳明先生。

       后来,满清入关,文字狱大起,沈家门人为避祸,改其名“半升洞”。而半圣洞之名来历,则在我徐家传了下来。

        众所周知,沈家门有一著名地标,即青龙山上普陀气象站测候台-沈家门人称为“风雨表/标”,其始建于1936年5月,由上海汪森记承造,当时称为“定海测候所”,正式成立于1937年1月1日。1939年6月日军侵占舟山前夕,测候所工作中止,1946年10月恢复,1947年升格为气象台,1950年5月17日舟山解放后,几经调整改名,成为普陀气象局。

      据老人们说,他们是看着青龙山上的大风球长大的,并把气象站称之为“风雨表/标”。其实刚开始时,“定海测候所”选址不在现在的位置,而是在今天的半升洞。

       1934年5、6月间,当时的浙江省国民政府为复兴农村经济召开全省生产会议,会上议决定海县设立测候所。会后省政府派建设厅水利局的李锋前往岱山、高亭、沈家门各地视察。李锋视察之后认为,“岱山渔汛,不过四五月一季,该季暴风,事实上不能发现,最宜地点,莫如沈家门荷外乡之半圣洞……”这个半圣洞,即现在的半升洞,当时建有灯塔一座,灯塔附近有块旷地,李锋认为该处最适合建测候所。

       时任中央研究院气象所所长竺可桢派气象研究所研究员吕炯,会同李锋、定海县政府建设科吴品福等再到沈家门重勘测候所所址。吕炯等人在沈家门查勘了几处,其中有半圣洞、鹤龄泉、荷叶湾天主堂后龙眼山(即今青龙山),最后否定了半圣洞灯塔附近旷地的原有方案,首选鹤龄泉,次则为龙眼山。在与渔业界代表刘寄亭协商后,认为龙眼山山顶“前临大海,渔舟云集,地势高耸,可以远瞩”,更为适宜,于是决定把测候所所址设在该处。

        1939年日军占领舟山后,半圣洞是日军杀害抗日志士的刑场,时人为避祸,复称之为“半升洞”,民国之时,“半升洞”亦为刑场,以至于后来,因为半升洞前风高浪激,又曾为刑场,沈家门荷外人吓唬小孩常用“半夜送侬去半升洞”。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再过几年,半升洞码头改造完成后,将显真正的“圣”好时光。

      半圣洞,“圣”好!

         注:关于“风雨表”选址引用了 胡瑞琪的“你们可知舟山普陀青龙山上“风雨表”的故事?”相关内容 ,在此感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