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知网单篇被引次数最多的论文是如何炼成的
记者检索发现,截至2021年1月31日,一篇题为《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2004年《心理学报》)的论文被引达9236次,下载超6万次,单篇被引次数全网第一。
这篇论文的作者是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温忠麟。他的另一篇论文《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2005年《心理学报》)被6209篇论文引用,在中国知网排在第7位(不计非论文文献)。
那么,温忠麟的研究何以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还要从他的研究历程说起。
温忠麟本科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研究生毕业于云南大学数学系,之后从事数理统计研究和教学。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育学院拿到教育文凭后,他转行从事教育研究。新千年开始,他又转到了心理系,随即到澳大利亚进修心理学,之后从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系获得博士学位。
从统计学到教育学再到心理学,温忠麟走的是一条跨学科的科研长途。这种经历使他知道研究者需要什么工具,而且有能力选择甚至创造工具。
温忠麟用明、暗两条线解释他的研究方向。明的一条线是心理计量方法研究。上述被引排名第一的论文,正是一篇研究心理计量方法的论文。对于变量之间的关系,早前多是研究一个变量是否会影响另一个变量,后来进一步想知道是如何影响的,这就需要中介效应分析。他的这篇论文在国内首次以研究方法的角度讨论中介效应的估计和检验,在归纳、比较国际上当时存在的十几种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后,提出了一个中介效应检验程序,比当时的方法都好用。从此,该文被国内心理、行为、管理、教育等领域的论文大量引用。但近年更多引用的是他关于中介效应的升级版论文《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2014年《心理科学进展》),该文已被引4580次。
暗的一条线是高考评分计分方法的研究,温忠麟是香港2012年开始的中学文凭考试(即香港高考)评分计分定级方法的主要设计者。
温忠麟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转行了两次,他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能都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一个人可能无法选择环境,但是可以去适应环境。“现在的职业边界逐渐变得模糊了,许多职业被人工智能不断淘汰,很多年轻职员频繁换工作,因此在现代社会训练自己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就变得很重要。”
虽然经历多次转行,变换研究方向,但温忠麟认为,不管转到哪个方向,都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就如“一万小时定律”所说,一个人要成为专才,需要经过上万小时的有效训练。
对于如何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温忠麟用采蘑菇做了生动的比喻:“做研究就好比上山采蘑菇,能否采到蘑菇,有运气的成分。但什么朝向的山坡有蘑菇、什么植被的山头长蘑菇,需要靠自己的知识和阅历去判断。”
是的,一篇论文高被引可能有运气的成分,但多篇论文被几千篇论文引用,相信阅历、能力和毅力起到了作用,“有的路可能很窄,甚至可能要爬着才能过去。人生路上也可能会遇到困难、瓶颈,咬咬牙努力一下往往就过去了。”
一个月前,温忠麟荣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这是学界对他研究工作的充分肯定。
春节假期,法律人必看的53部电影(教材级,豆瓣评分≥8.0,更新至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