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21年2月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一个可能具有颠覆性的社交媒体——Clubhouse

Chairman Rabbit tuzhuxi 2021-02-08


兔主席 20210208



 目      录


一、这两天Clubhouse的使用体验


二、对Clubhouse这个社交媒体的一些观察分析


1、每次传播的广度有限,但影响更有深度

2、语言/语音对人的打动力更直接、更强

3、语音的即时性、即兴性带来的问题:感性优于理性,情绪盖过事实

4、可验证性(verifiability)、问责性(accountability)与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5、信息交互密度更高、情感密度更高、频度更高的互动

6、赋权、赋能、民主化、去中心化

7、作为一种社交工具,能够显著提高社会组织与动员的效率和效力

8、非常难以约束、监管及问责

9、将进一步消解传统信息来源及媒介的权威性

10、将不可避免地成为重要的政治及社会组织工具


三、在中文圈及中国内地的发展展望


 


      一、这两天Clubhouse的使用体验


连续几天使用了在中文圈非常火爆的Clubhouse,都是在晚上。前天(2月6日)在深夜和李斯璇老师误开了个room,结果马上很多网友进来就发散议题聊了半天;昨天(2月7日),在晚上和几个朋友组织了一个叫“茶馆”的活动,与“西西弗评论”的老C(公众号如下):

立雯及主持张三洗等几位朋友一起与网友进行了交流,涉及了许多话题——包括Clubhouse与新形式的社交媒体、中国的体制、政治与政策;中美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国际上涌现的反华情绪;围绕中国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的话题;美国政治;中国的内宣与外宣;互联网与信息管制;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新疆问题。高峰期有1,300人,也算是Clubhouse华语圈昨晚一个重要的活动吧。


目前Clubhouse只能通过推荐码加入(每个新用户可以获得两个推荐码),只能在苹果设备商使用(安卓还在开发),只有英文界面,不能在中国内地的苹果店上下载(需要海外ID)。这就使得华人注册者主要为海归、港澳台同胞(包括在港的港漂及内地背景人士)、各种海外华人等等。


Clubhouse是在Elon Musk参与之后“出圈”的,在华语圈火爆起来也就是过去几天的事,用户却是快速增长,成为一个不小的现象,并引起了外媒的关注。在内地背景人士里,最早可能是投资界、互联网圈的人使用,然后开始逐步扩大人群。搜一搜发现,在淘宝上也可以买到推荐码。


马上进入春节,我估计未来几天人群还会有大规模增长——虽然由于前述限制,总体而言来自中国大陆的用户基数还是会很小的。但这部分注册了Clubhouse的人群可能会发现,他们春节的很大一部分流量和时间都会投放到Clubhouse上。


Clubhouse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社交媒体”(social media),强调的是用户互动及社群(community)构建。Clubhouse强调的是语音交流,并且这个平台是专注做“减法”的:与各种会议通信软件不同,Clubhouse并不支持分享其他数据和文件(譬如表情、文字、图片、PPT之类),你只能使用语音与其他用户交流——当然你也可以保持沉默,那就是选择被动聆听其他人的语音。


Elon Musk带这个平台“出圈”,但这个平台和COVID-19疫情是些有关系的:很多人出行及社交活动受限,在家呆着,就会选择新的社交方式。昨天听了一个日本人组建的音乐家room,一群日本、牙买加及世界各地音乐家在上面演奏歌唱。一个人唱,其他人开了麦即兴伴奏伴唱。通过一个平台把全世界各地的人聚合在一起创造音乐,也是一个网络上的奇景了。确实,全球各地的人都受到疫情影响。这个app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社交及获取知识的方式,这是疫情改变生活习惯的一个小小例子。


美国人有听podcast(纯语音但无视频)的习惯。这个app有点像live podcast,与podcast的区别在于传播是即时的,而非录播的,对话者需要即时做出反应,因此有很大的“真实性”。另外,如果活动出现大咖,普通听众还有机会举手与大咖讲演者即时语音互动,是个很好的社交机会。另外,由于这个app只允许语音,不需要观看视像,就适合在各种闲时使用——譬如开车、吃饭、健身、散步等等场景,十分方便。


语音的本质就是不会留下痕迹,因此,人们的口头聊天也是没有记录的——除非专门用设备去录制,这也使得Clubhouse有“阅后即焚”的意思:想到什么说什么,不用有太多的负担,提供了比较大的自由度。当然可以遇见,后续如果有人用设备把发言者的讲话录制下来传播到网络上的其他平台,并给发言人造成了麻烦(譬如观点和言论造成争议),那就有可能影响到Clubhouse社区的生态:人们会对发言更加谨慎小心。但就目前而言,由于圈子还比较小,还是存在互信度,大多时候人们敢于发表言论。


对于社交媒体app来说,其实做“减法”也挺好的。坚持简单、简约、坚持有限的功能,反而会比功能全的app更有吸引力。做加法,功能过多了,使用繁杂了,人们在平台上的选择分散了,反而有可能会扣分。(在功能简单 vs 复杂 这方面,twitter和微博是一个典型对比)


以下就不再具体介绍Clubhouse了,有兴趣的可以在网络上搜索文章。现在分享一下我对Clubhouse这个平台的一些观察。这几天在Clubhouse的聊天里,我也口头表达了这些观点。



     二、对Clubhouse这个社交媒体的一些观察分析



1、每次传播的广度有限,但影响更有深度


每次参加语音交流的可以有数十、数百或上千、数千人不等。大部分的聊天房间可能就是几十人。对参与聊天的发言者来说,讲话就是语音直播,传播范围是有限的,可能就是面向几十人到几百人,每次传播的对象也仅限于同时参加聊天的人,过期了也没有录音可以追寻,因此,传播的广度会显著低于一切基于录播的平台。如果要基于Clubhouse去传播,需要反复不断地做,每次话题可能会有所重复,但可能针对的是不同的人群,通过重复讲演来提高覆盖人群及影响广泛度。这和录制可传播的podcast或短视频是完全不同的。


但由于传播是即时的,具有很强的互动性、真实性,对话者之间的距离更近,所以从“一对一”和“一对多”的角度来讲,传播的效果会更好,影响更有深度。


2、语言/语音对人的打动力更直接、更强


文字通过视觉呈现,更加的理性,更有距离,相比之下,语音更直接,更真实,更感性,更贴近人的情绪,同时也不需要听众有特别高的教育和阅读能力水平。


人类在漫长历史里是没有书写和文字的。书写和文字是人类社会比较晚期才出现,且其出现本身具有偶然性的一个产物。许多民族和文化自始至终没有形成过文字。在人类发展繁衍的历史长河里,都是通过语音来沟通的。是人类的自然属性。


西方政治里有个坏词叫“demagogue”——(民粹)政治煽动家。Demagogue是不能仅靠写文章和发twitter的:Demogagoue一定要出来讲演,通过讲演来触达人的内心,调动情绪,煽动情绪。大众能够自然、即时响应的是声音(其中包括语音和音乐),而不是文字。


只要演说者有一定的技巧,能够运用一些基本的演讲技巧——空间、停顿、排比、节奏、韵律,再结合逻辑、层次、情绪带入,就能比书写更加直接的触及听众内心,更能挖掘人们基础的、内核的情感与情绪。


这就是Clubhouse的核心所在:通过把传播方式限定为即时声音,大大提升了社交中的情感和情绪维度。


3、语音的即时性、即兴性带来的问题:感性优于理性,情绪盖过事实


如果是文字交锋,那么双方需要拿出理论依据,交流的素材是形成的文字和图画。文字和图画必然是可以被流转、反复琢磨,如果有错误的话,可以很容易被发现和纠正。


但辩论就不同了,辩论基于语音,是即时进行的。辩论更加重视的是观点输出的技巧,包括逻辑,韵律、节奏、气势。辩论者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论据,这些论据能够帮助提升辩论的可信性,反方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是无法当场发现和反驳的。但辩论结果会立见分晓:辩论结束之后就会产生赢者。


我们看美国总统大选的辩论就是这样:主要讲的是一个气势和观感。谁给人感觉好,谁就赢得了辩论。感性成分是大于理性成分的。


这就是就Clubhouse:大家在做语音沟通和说服的时候,会更加接近辩论场景,这里,感性就会优于理性,情绪会盖过事实。人们在语音聊天时所提的论据可能非常主观、个人、个别的、不具代表性和普遍性,甚至可能是虚构的,但也不妨碍这些论据发挥作用,由于知识储备和反应速度所限,人们很可能无法当场反驳和证伪一个讲演者提供的论据。由于语音聊天是碎片化的、随机的,没有文本记录,大多情况下也不会被录制下来,因此无法在事后寻求验证/证伪/纠正,所以,说过就说过了,沟通的效果是即时的。


如果是基于录制和文本的平台,观众可以在下面留言评论(问题只在于发布者和平台是否会删除这些留言评论)。如果是视频直播,人们也可以在线上直接留言、弹幕。在Clubhouse这些都是做不到的。


再者,如果是线下面对面交流,那么如果讨论一方或台下听众发现讲演者犯了错误,不仅可以当众举手要求发言,还可以喊出来,主持、讲演者、讨论一方无法对此做出物理限制。但在Clubhouse这是做不到的:在Clubhouse的直播房间里,只有主持(moderator)和发言人(speaker)能够发言,剩下的人要举手且被邀请授权才能发言。线上网友发现讲演者讲错了,是不能想出来纠正就纠正的。


当然有人说,你可以立即到隔壁自己开个房间去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但你能邀请到同样的听众人群么?这些人能够同时上线么?实际情况是,你无法复制上一个房间的传播场景的。


所以,这个基于语音的社交媒体平台,是把话语权最大程度留给了发言者,沟通即时产生效果,但极其难验证与纠偏。


这就是我要表达的:Clubhouse基于声音,真正触及、直指人类的感官,但从提供事实、保证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的角度来说,距离“事实”会更远。


4、可验证性(verifiability)、问责性(accountability)与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进一步的分析。


用语音聊个天,不会形成文字记录,别人没事也不会给你录音,很难也不会去真的证伪你,另外也认为你就是随便聊聊,聊天嘛,毕竟和写文章不同,不可能逻辑完整、论据准确,总会犯错误的呀。犯了错误也是可以理解的嘛。有了这样的开脱,那你就更可以随便说了。简单地说,只要不太过离谱,你可以在上面严肃地“胡说八道”。Clubhouse的特性,使得人们不需要对自己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负责,而提供了错误信息也很难或不会被追责,这就是使得这个平台上传播的信息,在准确性上缺乏可验证性(verifiability)以及问责性(accountability)。


同时,由于讨论基于语音,言说者会更加关注如何提升语音的效果:如何改变对话场景和氛围,如何触及对方的情感和情绪,如何影响和说服对方。这个时候,再结合上述的可验证性及问责性问题,会使得人们更加愿意为了说服而适当偏离乃至牺牲事实与准确性。这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moral hazard)问题。


我们不能说平台上所有的人都会这么做,但一定会有人这么做。而对此,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管和约束。


我们再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你刚好是一个专业的真假参半(half-truths)/错误信息(misinformation)/假新闻的传播者,一个旨在带动情感、带动节奏、煽动情绪的传播者或demagogue,譬如说,你是Donald Trump,那你会发现,Clubhouse是一个空前理想的平台。


5、信息交互密度更高、情感密度更高、频度更高的互动


语音互动比文字互动的节奏和频率高得多。人们可以在短短半小时、一小时内做很多的讨论和互动,其间的信息交互量远远超过文字互动。信息交互量是指触达对方的信息量,并不代表信息是准确的(质量)。另外,语音交互不仅仅包括信息(information),还有情绪与情感——更大的情感密度(emotional intensity)


有人可能会问,多人实时视频聊天是否会比Clubhouse更有效?笔者以为,语音优于视频,因为语音对场景的要求更低、门槛更低。说得直白一点,你在马桶上、澡盆里可以用语音和人讨论,没人知道你的颜值及所处的环境。大部分人其实并不愿意视频对话——尤其不愿与陌生人视频对话。Clubhouse为陌生人之间发生高频、高信息量、高情感密度的互动提供了最简单、最直接、最方便、最可取的解决方案。


我们再设想,如果你是一个搞专业传销的,商业传销也好,政治传销(组织政治运动)也好,宗教传销也好,或者其他的知识与理念传销也好,会发现Clubhouse是一个绝佳的平台。


6、赋权、赋能、民主化、去中心化


组织文字书写是有一定门槛的,要求一定的教育水平和文字组织及运用能力。


但语音聊天就不同了:谁都可以出来聊聊。大白话谁都可以说,话糙可以理不糙嘛。很多人不一定能够在短时间内组织几段有逻辑的文字,但随时能够说出大段话来。口语毕竟对逻辑、严谨度、完整性的要求更低。


我们看现在Clubhouse上讨论的许多话题是比较大的问题,很多人没有时间去通过文字沟通这些大问题、抽象问题,要么写不出来,要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写。但聊聊总是可以的嘛。


再回到我们前面说的问题:语音是流动的,转瞬即逝的、动态的,具有时间性(temporal)。而文本是把语言/语音的“石化”:它是静态的、固定的,可以打破时间性带来的约束。文字可以流传,可以被不断地研究、学习、引证、改善。人类社会的知识发展离不开文字:依靠口传口不可能让一个社会形成庞大的知识积累。没有文字就无从构建伟大的文明和科技。


文字带来知识。知识带来权威。自打有了文字以后,人类社会的向下赋能和授权就在于让更多人学习文字。


但无论如何,组织和运用文字的门槛更高,需要更强的文字能力、知识、时间及精力。


而语言/语音对人类来说才是真正“自然的”:语音不分年龄、阶层、教育,是每个人每天都必须使用的,并且能够更好的表达情感、触及情绪。


从这个角度来说,Clubhouse又是“赋权”(enfranchising)、“赋能”(empowering),民主化的(democratizing)、去中心化的(decentralizing),它降低了知识和信息交流的门槛,给了更多人参与和表达的机会。


7、作为一种社交工具,能够显著提高社会组织与动员的效率和效力


接着分析。我们前面总结了Clubhouse的各种特性,它基于语音的,能够触及低层感官、提供情感密度、更加高频、对参与者的门槛和场景要求都很低,具有赋权赋能去中心民主化的特征,能够帮助构建文化和社区,因此,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社会组织工具。


它可以用来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运动:范围没有边界:可以是一般的兴趣小组、相亲、饭圈、吐槽、娱乐,也可以用来组织社会活动、社会运动、宗教组织、宗教运动、政治组织、政治运动。它可以更快、更高效的把相关人员组织起来。


在西方社会,Clubhouse并不需要取代传统的社交媒体,只需要做一个额外的补充。但未来人们可能发现,这个补充是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


我们把场景切换到美国,各种社会组织、政治组织、宗教组织,是否可以用这个工具来组织活动、运动,是否可以用这个工具来增加社区构建及团体认同?


在一场即时的、带有即兴性的活动里,包括去年的各种BLM/antifa左翼对抗活动,以及Trump支持者在1月6日冲击美国国会大厦的运动,乃至印度和俄罗斯的抗议者们,如果他们有Clubhouse这样的即时通讯工具作为补充——其实也并不一定是Clubhouse,可以是任何基于语音的社交媒体工具——那么活动组织是否会比用Facebook或Telegram等传统平台组织得更加有效?笔者认为是很有可能的。


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社交媒体,其能力和影响恐怕会超出创立者的预想。


在出圈之后,Clubhouse被社会组织、政治组织、宗教组织更大范围的应用将只是时间问题。


8、非常难以约束、监管及问责


在每个文化里,言论自由都是有边界的。美国的文化和价值体系关注限制种族主义、歧视性言论及仇恨言论(hate speech)等。2020年许多主流社交媒体增加了对极右翼言论及阴谋论的限制。当代德国关注的是限制纳粹及反犹主义;传统宗教国家关注的是对主导宗教价值的挑战(不能渎神,以及维护一些核心价值)。中国关注的则是对核心政治秩序的挑战。


互联网世界充满了数据与信息传播,这些数据与信息如果涉及到言论自由的边界,就要受到约束和监管。而只要这些信息与数据能够形成可浏览和流转的文本、图片或视频,都是相对容易发现和监管的:Twitter可以删帖删号,Facebook可以删帖删号封群,Reddit可以移除整个群组;Youtubte可以下线视频和限制用户。传统的BBS、网页论坛、门户网站都可以删帖。不同的平台只在标准、流程及处理方式上存在差异。但只要有信息和数据,都可以加以约束和监管。


同时,只要有了可以流转的信息和数据,就可以找到问责的抓手:譬如找平台,或者平台上相关版面或频道的维护者,同时还能找到发布者和传播者本身。这时,要去约束、限制、问责是很容易的。


Clubhouse是基于语音的,语音是流动的,时间性的,难以捕捉。实际上,一切实时语音或视频聊天都很难约束和监管——这实际上包括更传统的形式,比如skype、电话等。同时,在一个Clubhouse房间里,有人发表了不当言论,按理说应该由言论发布者自己负责,不可能要求主持人或平台去负责。比如说我开了一个聊美食的房间,有人突然来发表了一堆种族主义仇恨言论,总不能让我去负责吧。我不是问责的抓手。


Clubhouse目前是一个小的社群,一旦扩大,用户群体一繁杂,之前的文化和标准就很难再约束了。在美国文化的场景下,仇恨言论、歧视言论等政治不正确言论就成为了问题。人们如果在房间里发表极端言论,也不易被抓住和问责。


还有通过跨国来逾越文化约束及监管限制的问题。Clubhouse在德国很火爆,理论上,新纳粹可以利用Clubhouse进行传播。美国的社区标准对纳粹的限制程度肯定低于德国,这一跨国,就可以实现监管“套利”。


中国更是如此,中国关注的是挑战政治秩序。来到Clubhouse的人就抓住机会进行各种各样的讨论和突破。


这样的例子可以无穷举下去。我相信,对于所有国家而言,Clubhouse(或类似的语音平台)未来都会对监管构成一个新的、前所未见的难题。


真的实施监管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实时监控(我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语音数据技术),或者将所有对话录音,事后有人举报,经验证后再对言论发布者进行处罚。(如果没有对话录音的话,那就会出现恶意举报,可以有好几个人捏造事实去中伤一个发布者,要求平台对其处罚)。


显而易见,这不仅仅是言论自由问题,还涉及到了隐私问题,已经完全违背了Clubhouse设立的初衷及构想的文化。如果这样去约束和监管,则用户马上会跑光,会转移到没有监控和录音的平台上。


这就是矛盾所在。语音平台本质和魅力所在就是它对社会成规和监管的挑战。


9、一种进一步消解传统信息来源及媒介的权威性


过去几十年是互联网时代,我们看到的是各种新形式的新媒体在取代和消解传统媒体(主流新闻)。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商业驱动的社交媒体的涌现进一步加剧了这个进程。


信息来源不断的分散化、去中心化、扁平化、碎片化。人们从一起看全国性的报纸或电视节目,发展到在不同的社交媒体上关注不同的、与自己偏好、立场、利益更契合的信息来源,并将它视为真相。人们不相信主流媒体的报道,而选择在Facebook或Telegram关于QAnon的阴谋论。


在美国,假新闻(fake news)理念的出现及普及,与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媒体(大量运用大数据算法)的崛起是完全关联的。


从心理学上看,人类(或说大多数人)似乎并不需要真相,而是需要相信自己相信的,与持有观点一致的人在一起并构建社区(community)、部落(tribe)、小泡泡(bubble),在这里找到归宿感、安全、心理安慰,避免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和冲突。


其实宗教是一样的东西,人们希望相信上帝和超自然力,是因为这能够带来安全感。现实的真相太过残酷,大多其实是无法接受的。人类在漫长进化中形成的心理是相信非理性和神秘主义因素。


宗教的地位不断下降,即便有信仰,也不足以解释世界万物。人们还需要其他的抚慰。这都是现代社会进入一个后真相(post-truth)世界的背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媒体提供了必要的工具与平台,并加速了这个进程。


在美国,这个情况特别有意思和具有讽刺意味:信息科技,反而使得人口中相当比例的人群进入了反科技和反智的陷阱。


这时我们再看Clubhouse:相比传统媒介,它信息准确性更差、更难问责、更易出现道德风险、更难约束及监管,更能瓦解构建在可视文字及数据基础上的知识权威,更加诉诸人的情感而非理智。这是对本来已经不断削弱、离散的传统知识及信息来源的进一步瓦解。


而且,潜在的,与错误信息(misinformation)乃至假新闻更进一步。


笔者认为人们如果观点不同是无从对话的,最后会抱团取暖,形成小的部落。Clubhouse里面最后会形成许许多多的小部落。长期来看,它不会帮助人们加强融合和共识,而是帮助人以类聚,加速社会的分离。这也是社交媒体们一直扮演的角色。


10、将不可避免地成为重要的政治及社会组织工具


Clubhouse有一个“出圈”的过程,即使用群体逐步不断的扩大,覆盖更广泛的人群。


本文前面已经分析介绍了关于这个平台的许多独特特性,这些特性一定会被各种社会组织和政治组织发现及利用,成为一项新的、重要的、不可取代的工具。Clubhouse被政治化将是一个时间问题。在社会组织与运动、政治组织与运动领域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平台和工具。



      三、在中文圈及中国内地的发展展望



所有的国家和政府未来都要面对如何监管Clubhouse的问题。Clubhouse会带来空前的挑战,其影响远远超出创立者所想。


中国是有互联网管制、强调信息主权和安全的。笔者分析了上述十条以后,大家可以发现,Clubhouse目前与我们的监管框架相去甚远。



以下是几个预判,完全是个人看法:


1、Clubhouse不会在中国内地的苹果app上架;


2、是否会被屏蔽,需要穿墙访问?笔者认为极大概率会被屏蔽,只是时间问题。


3、Clubhouse上的华语圈构成将主要为海外/港澳台华人。一些有海外联系、能够注册账户且能“翻墙”的内地使用者仍然会使用,但不太可能成为华语生态圈的主流。这与其他社交媒体一致。翻译一下:中国内地会选择“主动放弃”这个平台。


4、笔者已经介绍了这个平台的独特优势特点,使得它可以很好的成为政治和社会组织及宣传工具。只要这些组织发现了这个平台的优势,就会开始介入和应用。


5、然后,逐步的,这个平台上的舆论就会偏向反共反中等意识形态,与其他主流的美国社交媒体平台一致。另外,如果Clubhouse能够采取某种方式加强监管(虽然可能有难度),我估计其对中国大陆的取态和其他硅谷科技公司也是一样的,不用抱有幻想。


6、中国自己的语音交互平台会不会发展壮大?有可能接着Clubhouse这股风就起来了,因为这样的平台确实有好玩的地方。但是其一,里面的场景是不同的,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讨论,她觉得相亲这个场景就不错,具有中国特色。还有比如学习、培训,以及其他场景,但一定是非政治的、专注生活、娱乐、学习和教育的。其二、对这样的平台一定会找到办法给予严格监管。


已经够长了,就不再总结了。全文结束。


如喜欢本文,欢迎点击下方关注及打赏,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