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历史

【历史】以色列的前生今世(精简)

张远来牧师 灵修伴侣 2023-11-18

【历史】以色列的前生今世(精简)

张远来,2023年11月7日星期二动笔


以色列国土面积只有台湾的69%,人口也只有930多万,只相当于中国海南省的人口,其中20%是阿拉伯裔。但犹太人在许多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和贡献,比如:自1895年建立诺贝尔奖以来,犹太人将22%的奖项收入囊中,进入本世纪,犹太裔获奖人数比重更是上升到28%[1]。犹太人在化学、经济学、物理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奖等领域都有获奖者[2]

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民主国家。其高新技术产业在许多领域都具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特别是在军事科技、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工程、农业、航空、电子监控系统和无人飞机等领域。

以色列在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超过80家,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以色列在生命科学、医疗器械领域是全球公认的领头羊,共有317家生物科技和制药公司,285家医疗信息化和数字健康公司,共有725家医疗器械公司,是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供应国。

不过最让人称奇的是,900多万的以色列人去面对着超过20.18亿的直接敌人,占全球总人口的25%以上。间接的敌人就更多了。在以色列人几乎每天都有战争,他们的铁穹和弓箭系统几乎每天都要拦击来自敌国的火箭弹。但他们却依旧能在东西方的狭缝中,在那个狭小的,干燥的,到处都是沙漠的地方生存下来了。而且还是一个世界重要的花卉和粮食出口国家。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以色列的前身今世如何?上帝对他们有何命定?我们当如何看待这个曾经杀害了基督,逼迫了教会,但却建立了世界第一间教会,迄今依旧对教会不太友好的国家?我将分三个部分来分享这些话题。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以色列的前生今世!我将根据以色列人发展的十几个时代逐一介绍:

一、先祖时代(四代人)

以色列的历史发端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先祖时代。

当时以色列人的先祖亚伯兰住在人类文明最早发祥地的吾珥,即巴比伦附近,有一天受到天召,离开了发达的吾珥,从两河流域的最东端去到两河流域的最西端,即当时的迦南地。从此开始了一个全新的信仰、民族和文化。即以色列民族的开始。

亚伯兰在迦南地购买了永久的墓园,这也标志着以色列人正式定居在迦南地,即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区了。

[3]

亚伯拉罕到达迦南地以后,被称为希伯来人。

这个称谓有两层意思:

第一是地域和种族上的意义,同样包括了两个概念:

1、地域上,因为他们是从今天的巴比伦,即两河流域的东端迁徙到西端的迦南地,迦南地人就叫他们希伯来人,意思是从大河那边过来的人。

2、种族上,传说希伯来人源自挪亚的儿子闪的后裔希伯,故他们就叫做希伯来人。

笔者以为这两个说法是可以统一起来的,两河流域西部的人把亚伯拉罕的族裔叫做希伯来人,可以同时包括他们的种族渊源和地域来源。

第二、希伯来的称谓还有宗教概念

在亚伯拉罕以前,巴比伦和整个中东世界都是多神论的。从亚伯拉罕开始创立了一神论。故,希伯来一词代表了纯粹的一神论的信仰。所以,后世特别强调自己是希伯来人,就是在强调他们是继承了亚伯拉罕之信仰的一神论者。

以色列人就开始于由亚伯拉罕,他们的种族最早就叫做希伯来人。

亚伯拉罕总共有八个儿子,但只有以撒是继承人。

以撒生了以扫和雅各,但雅各才是以色列人的祖先。

后来的以扫的后代基本同化在以色列人民族之中了。比如希律时代四代统治犹太人的希律家族其实是以扫的后代,但在马加比王朝的时候归服了犹太信仰。

雅各生下12个儿子,他们就成了以色列12个支派的先祖。

所以,“亚伯拉罕-以撒-雅各-12支派”就被称为以色列的先祖时代。

[4]

先祖时代的历史大约是公元前2000年到1800年左右。

[5]

二、埃及为奴时代(400年,1846-1446)

雅各一家70人下埃及(公元前1846?)

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公元前1446-1406年)

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生了12个儿子,其中只有约瑟鹤立鸡群。雅各对约瑟宠爱有加。他就预备了约瑟作为家族的族长来治理以色列家族。

但约瑟的哥哥们十分嫉妒约瑟,便想了一条毒计,将约瑟卖作了奴隶。

但上帝与约瑟同在,几经苦练以后,约瑟竟然在埃及做了宰相。将风雨飘摇的埃及从大饥荒中拯救了出来,并将埃及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强国。

大约在公元前的1876-1846年间,以色列人居住的迦南地遭遇大饥荒。以色列人的先祖雅各不得已就带领一家人到了埃及投奔作埃及宰相的约瑟。

起初埃及人因为约瑟对他们做出的卓越的贡献,而十分优待这个被他们称为希伯来人的族裔。但随着埃及希克索斯王朝衰落,图特摩斯王朝崛起,他们对有超强生育能力的希伯来人变得越来越忌惮了。埃及人开始奴役希伯来人,极尽所能地压榨希伯来人,奴役了他们四百年。

[6]

大约是公元前1446年,这群大约两百万的希伯来人在民族英雄摩西的带领下,获准离开了埃及,组成了一个自由民的以色列社会。从此脱离了埃及人的奴役,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7]

这段大约从公元前1870年左右进入埃及,到主前1446年出埃及的430年,史称埃及为奴的400年。

三、旷野时期(40年,1446-1046BC)

公元前1446年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走出了埃及。他们不是沿着今天的加萨走廊,即地中海岸直接去应许之地,而是先到旷野构建以色列人的社会制度与法律体系。

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进入了西奈旷野居住了一年之久,也就是今天的西奈半岛的西奈山脚下,给以色列人颁布了世界最早的法典。这个法典比汉谟拉比法典晚一点,但绝对是最人性的法典,其精神影响至今。摩西十诫的伦理部分也成了普世价值的准则。

随后,以色列人在旷野流荡了整整40年,最终被训练成了一个有制度,有伦理规范,有组织纪律,有文化根基的民族了。而且全民皆兵,成了能征善战的民族。

(圣光圣经地理网授权使用)

上图:从红海到西奈山,大部分的道路都沿着红海附近,比较平坦,到了西奈的旷野才进入高原丘陵地区。但从西奈的旷野到巴兰的旷野,一路沟壑纵横、崎岖不平,比从红海到西奈山的道路更难走,被称为「大而可怕的旷野」(申一18)。[8]

(資料來源:城市宣培中心)[9]

四、士师时代(大约400年,1406-1045BC)

公元前1406年摩西死在茫茫的旷野尼波山上,享年120岁。他未能将以色列人领进迦南美地。

同年1406年,在摩西的接班人约书亚的带领下,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也就是400年前,他们的祖先在迦南地购买和居住的土地。并且赶走了迦南七族的居民,建立了一个以色列国家。

不过,刚刚立国的以色列还算不上是体制健全的国家。只是自由联盟的神权政治的政体,叫做士师时代。

士师这个词汇源自中国的士官概念。英语就叫做Judge。他们不是国王,只是德高望重的地方绅士,被推选出来主持社会正义,带领以色列抵抗外敌入侵的人。士师大多数都是不受薪的人,没有有形的政府,甚至算不上官员。因此当时人民也不用缴税。

士师时代之所以能够维持,是因为以色列当时还是有社会的一套治理系统的:

首先、他们有摩西律法

摩西律法在祭司的教导下,已经深入人心了。人们了解摩西律法,是一个永远不可更改的律法准则。包括了宗教、伦理和社会生活原则。

其次、他们有祭司阶层

祭司是固定的亚伦的后代组成的,他们教导律法,主持祭祀,以及一般性的社会事务。

第三、他们有先知阶层

他们是上帝随着自己的意识拣选的人,他们被上帝启示预知未来,及时纠正社会问题,归正人民的行为,警示社会在每个当下该改革和需要做出的决策。

最后、他们有民间长老

民间长老是在一个地方因为得到社群的信任而自然形成的地方有话事威望的人。维持一般的社会秩序,规劝、审判、调节社会矛盾,帮助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

在这些之上,人民会推举一个士师来做行政性的审判及领导的工作。维持了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祭司、先知、民间长老、士师等的治理模式构成了士师时代的社会根基。

如果人人真的遵守摩西律法,士师时代的社会体制其实是不错的,有点类似中国的周朝制度。自由、民主、无赋税。但问题是人性是自私的,没有行政政府的约束力,仅靠个人的道德自觉是不足以维持整个社会运作的。因为政府存在的目的之一是维持一个社会共识的伦理规范。当人人都不遵守其共识的伦理规范,或者律法的时候,自觉,或者自律型的社会就一定会十分混乱:不遵守公共契约式的律法了,社会混乱没有人管,人人任意而行,社会羸弱,被外族欺凌……这就是近四百年士师时代的情景。

因此,有罪性的,按照罪欲生活的人,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一个政府来维持社会的伦理与运作了。

五、统一王国时代(1045-930BC)

[10]

士师时代本质上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因为没有王,人人都任意而行。

无信仰就无伦理,无伦理就道德,无道德就社会混乱,社会混乱就必然羸弱,羸弱就会被欺凌。因此,士师时代大多数时候是被外族欺凌的。

这个时候人心渴望有个强有力的国王来治理他们,好对抗外族的入侵,特别是非利士人。

到了BC1045年左右,以色列各个支派在当时的最后一任士师、兼祭司与先知的撒母耳的主持下,就选出了他们的第一任国王扫罗(Saul,1045-1005 BC)。

扫罗一开始是一位谦逊而有魄力的国王,他征服了周围大多数欺凌以色列的国家,带给了以色列人一段繁荣和富强的日子。

但他只是一个过度性的国王,面对时代巨变,他分不清代表自己的角色,僭越了以色列民族上不可触碰的祭司阶层的特权,一直不清晰一位国王当有的使命和责任,而且他有一些致命的弱点,比如:好面子,嫉妒比他强的下属,也不善于利用以色列人的信仰凝聚民族力量。最终扫罗手下像大卫那样的能人被他赶走了。结果在一场面对强敌的战争中和他的儿子们全都命丧疆场。最后以色列国的王位就旁落到扫罗的女婿大卫的肩头上了。

统一王国时代第二位国王是大卫。大卫是以色列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David,1005 - 970/965 BC)。

大卫出生社会底层,祖母就是迦南土著,因此,大卫了解这种文化渊源,和以色列的信仰原理。而且大卫在扫罗手下担任国千夫长和护卫长,深刻地反思了扫罗失败的根源,避免了自己犯同样的错误,他还找到了治国的根本。他强调了律法的本质核心。建构了以色列的文化系统。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军事管理。以及税收制度。在他的治理下以色列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

大卫的治理深得民心,短短几十年就将以色列打造成了中东最强大,最富有,最安全的国家。并且消灭了以色列人最强大的仇敌非利士人。

统一王国的第三代国王:大卫的继任者是被称为最有智慧的所罗门(Solomon,970-930 BC)。

所罗门不是父亲的长子,(排行老四:暗嫩-亚多尼雅-押沙龙-所罗门),但因为其睿智和宽广的心胸赢得了大卫和众朝臣的青睐,被膏立为大卫的继承人。

所罗门做王开始就困难重重,不少兄弟都觊觎他的王位。但他获得了天赐空前绝后的大智慧,将以色列治理为中东最富有和强盛的大国。一时间万国来朝。

可是随着国位稳定,富甲天下,万邦臣服,每天都生活在鲜花掌声中,所罗门就开始安逸了!人一旦安逸了便越来越骄奢淫逸。他竟然公然违背了摩西律法,否定了其父亲大卫建立的治国系统,按照摩西律法,君王不可以多娶妻妾,他却娶了各国公主作妃嫔达1000个女人。这些女人彻底地盅惑了所罗门纯洁的心灵。让他只顾贪图享乐,纵情声色。导致社会道德一落万丈。同时为了维持奢靡的生活,所罗门也让人民的赋税劳役苦不堪言。这个时候人们对所罗门家族的治理已经很失望了。这就留下了以色列分裂的危机。

六、分裂王国时期(930-722BC)

分裂王国时期(北国称以色列,包括10个支派,都城撒马利亚;南国称为犹大由犹大和便雅悯两个支派组成,都城耶路撒冷)[11]

所罗门死后他的帝国立刻分裂为南北两个国家。

北国叫做以色列,彻底脱离了大卫后代的治理。他们从BC930年分裂,到722BC亡于亚述。期间差不多210年没有一个好王。因为他们失去了自己的信仰,渐渐地便彻底地被中东各个民族同化了。史称失落的十个支派。

南国犹大,即大卫自己所属的支派和便雅悯因为地域关系还归顺大卫的后代治理。称之为南国。两个国家从分裂开始打仗,一直到北国灭亡。

但北国祸事不断,谋杀篡位不断,可是每个王朝一个比一个邪恶。因此,北国的十个支派多有迁徙到南国犹大的。当南北国灭亡后,那些已经定居到南国犹大的军民,其实包括了所有以色列后裔12个支派的人民了。当南国也灭亡被掳后,他们也随着被掳。当南国回归的时候,12个支派的后裔也都得有人回归,因此,今天的以色列人其实包括了以色列12个支派的后裔。

南国的国王也是坏多好少,最终导致南国犹大的灭亡。公元前605年犹大被巴比伦攻破了犹太人的国都耶路撒冷,社会精英系数被掳到巴比伦。但依旧留下犹大自治,们与巴比伦立约臣服于巴比伦,巴比伦要求只要他们臣服巴比伦,就可以保留他们自己的国家。

但南国犹大言而无信,多次背叛巴比伦。公元前586年在一次次糊涂的决策后,屡屡背叛巴比伦的南国犹大彻底激怒了巴比伦,结果被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彻底灭亡。他们焚毁了以色列人的文化和信仰的中心,即所罗门圣殿。将他们的精英、平民和财富彻底掳掠到巴比伦的两河流域,即当年亚伯拉罕的老家。

到此,王国时代结束了,以色列进入了一个被掳时期。

七、被掳时代(722,605-536BC)

主前722年北国以色列人亡于亚述,亚述人将他们掳掠到今天的土耳其一带居住,意在同化他们,虽然他们中间有些人后来获准回到故土生活,但因为丢失了自己的信仰和民族纯洁性,跟各个民族通婚杂居而被同化了,未能恢复成为一个有统一信仰的国家而流失了。史称流散的十个支派。

公元前605年南国犹大第一次被巴比伦攻破侵入,双方立约,犹大臣服巴比伦。

但稍后他们就背叛巴比伦,主权597年,巴比伦再次侵入犹大。掳走了以西结等社会人士。南国犹大再次表示臣服巴比伦。但稍有他们又再次背叛巴比伦。

被激怒的巴比伦于主前586年,再次入侵耶路撒冷。这一次南国犹大彻底亡于巴比伦。这一次他们焚毁了圣殿,拆毁了耶路撒冷的城墙。将犹大国类稍微有点活力的人都掳掠到了巴比伦。犹大国随即灭亡。

公元605-536年,以色列人在巴比伦被囚的70年,史称被掳时期。

[12]

但70年之后,即公元前537年,波斯灭亡了巴比伦。在波斯人消灭巴比伦,成为世界第二任霸主的时候,他们优待犹大人,鼓励他们回国,犹太人又恢复了国家。不过估计被掳的至少两百万人,但回归的不过6万人而已。顺便说一下,时至今日,伊拉克依旧生活着一大批当年没有回归的犹太人的后代,不过他们的生活一般都相当凄苦。

[13]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巴比伦被掳事件对以色列人产生了历史性的深远影响。比如:

1、在宗教方面,他们彻底断绝了偶像崇拜

过去他们总想偷偷学习多神崇拜,即制造偶像代替一神论信仰。因为多神论敬拜必然伴随着行贿、放纵和道德堕落,因此,偶像崇拜让以色列人变得羸弱不堪。经过巴比伦被囚以后,以色列人做了彻底的反思,从而基本杜绝了偶像崇拜。

2、其次、圣殿被焚毁后,以色列人开始了苦学他们的律法。形成了专门研究律法的文士阶层。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让希伯来人的古代文献和律法,即圣经等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并且深入了犹太人的心灵。

3、会堂制度的兴起

被掳时期的犹太人失去了圣殿,他们开始在各地建立犹太人的会堂。以会堂的社区管理模式取代了圣殿的祭祀。后来的基督教在各处建立教堂,伊斯兰建立清真寺,都是受到会堂制度的启发。而且后来基督教的传播就是从会堂开始的。所以说,会堂制度为基督教的传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顺便解释以下会堂的问题。会堂是在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期间(公元前6世纪)兴起的,因为他们不能去耶路撒冷的圣殿敬拜[14]。根据犹太教的传统,一个会堂的设立需要至少有十个成年男性的参与,这被称为米尼安(Minyan)。这是因为犹太人认为,神的荣耀只能在十个或以上的人的集体中显现。因此,如果一个社区有十个或以上的犹太成年男人,他们就可以设立一个会堂[15]。从此以后,伴随着犹太人在世界各地的迁徙,会堂就成了犹太人的活动中心,延续了他们的信仰、文化和启蒙教育。

1世纪的会堂:此透视图重现1世纪迦姆拉(加马拉)犹太会堂的样貌,迦姆拉位于加利利海东北方约10公里处。这张图可以让人更加了解古代的会堂。[16]

《犹太百科全书》(英语)解释:“这些被掳到国外的人失去圣殿,他们处于痛苦之中,很需要安慰,所以他们可能会在安息日的时候聚集起来,朗读经文。”犹太人重获自由后,很可能依旧聚在一起祷告和朗读经文。他们在哪里定居,就在哪里设立会堂。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教授李·莱文说:“会堂是学习、吃圣餐、审理案件、捐款的场所,也作政治和社交集会之用。当然,会堂的用途还是以宗教活动为主。”我们从这位教授的话可以看出,为什么耶稣常去会堂教导人。(马可福音1:21;6:2;路加福音4:16)他在那里教导听众,给他们劝告,并鼓励他们。基督徒会众成立后,使徒保罗也像耶稣一样,经常在会堂教导人。许多想更认识上帝的人会聚集在会堂里,因此保罗每到一个城市,通常都会先前往会堂向人传道。(使徒行传17:1,2;18:4)[17]

有人将被掳事件产生的犹太社会的改变总结为8个方面:[18]

偶像绝迹-从此未再拜偶像,一神观念坚强

会堂创立-成为信仰、教育和社会福利中心

宗教改观-信仰渐趋个人化

重视律法-忠心护卫律法,甚至为律法牺牲生命

事业转变-由农业转为商业

语言改变-从希伯来语转变为亚兰语

民族团结-患难与共,抗拒一切分化势力

觉悟使命-以宣扬旧约信仰为己任

八、被掳回归时代(波斯时期,主前536-331年)

公元前537年已经年逾60的波斯王古列攻入骄奢淫逸的巴比伦城,仅仅只处死了巴比伦王伯沙撒,便兵不血刃地消灭了不可一世的巴比伦帝国。从此进入了波斯时代。536年,波斯王古列恩准犹太人可以回国,同时还颁布诏令允许犹太人带回当年被巴比伦掳掠的金银文物,以及圣殿的器皿。

于是以色列人分别在省长所罗巴伯,文士以斯拉,以及省长尼希米的带领下,分三次回归了故土。重建了自己的国家。重建了所罗巴伯圣殿,恢复了犹太人的宗教活动,修建了耶路撒冷城墙。至此,在波斯帝国的支持下,以色列国名义上依旧归属波斯统治,但在实质上等于有了自己的相对自由的自治。


但可惜的是,被掳至巴比伦的至少两百万人,但经过70年在巴比伦的生活,最后愿意回归的只有6万人。今天的以色列人是在这些被掳回归的6万人的后代中建立的。(未完待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