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气候危机,这些城市的拯救模式值得学习
主编:丹尼尔 | ID:MRDANIEL777
编辑:La rose | 图:Google
转载请在后台输入授权
多年来,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焦点,一直集中在各个国家身上,希望督促国家遵守协议,采取行动,节能减排,缓解气候变化。但事实证明,当聚焦于具体国家时,大而泛化的后果是效果不显著,行动不明确,大多以失败告终。
而气候变化方面的科学家却发现,相较于宽泛的国家概念而言,具象的城市才是应对气候危机的第一站。
比如,为应对洪水频繁的危害,武汉深度践行海绵城市理念,通过使用可渗透的绿色基础设施,达到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的目的。而广泛创建的河滨公园,不仅避免内涝和促进雨水排放,还提高了城市绿化率和有效减少热岛效应。
由于城市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以上,未来几十年,城市对基础设施的选择,包括建筑、交通和能源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期特别分享在环保方面别出匠心的10座城市。它们的创造性措施,或许能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波哥大自行车道建设热潮
Bogotá is going on a
bike-lane-building spree
波哥大,是哥伦比亚的首都,也是哥伦比亚最大的城市,以及拉丁美洲最大最现代化,南美洲发展最快的都市之一。
波哥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图书之都」的称号。城内景色秀丽,四季如春,名胜古迹众多,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被誉为「南美的雅典」。
疫情在蔓延的时候,为了减少公共交通的拥挤,防止病毒的传播,以及改善空气质量,波哥大兴起了自行车车道建设热潮,以帮助市民培养自行车出行的习惯。
市长 Claudia López 表示:波哥大正面临空气质量差、季节性呼吸道疾病,以及现在的冠状病毒的「三重威胁」,这给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
自行车作为一种个人交通工具,是预防病毒最卫生的替代交通工具之一,尤其是在避免人群众多产生密切接触的情况下。
事实上,让波哥大贯彻自行车车道建设,打造600多公里全市自行车网络,构建自行车天堂的根本原因,最初并不是完全出于疫情防控考量。而是因为波哥大一直深陷交通拥堵的漩涡,多次被授予「世界上最拥堵的城市」称号。
2020年的一项数据显示,每位公民平均每年,在交通拥堵中停留的时间为133小时。市长 Claudia 是一位自行车骑行爱好者,于是创建了84公里的临时自行车车道,让公民以保持社交距离的方式出行。
按照波哥大的计划,到2024年,将实现280公里自行车车道建设的目标,并实现自行车和踏板车出行率,占其他交通出行工具 50% 的比率。
对于这座隐藏在安第斯山脉高处的城市来说,提倡自行车出行既是对私家车泛滥的反击,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它没有地铁系统,所以出行只能依赖地面公交系统,以及大部分通勤者依赖的私家车出行。
这导致波哥大,不仅在世界上最拥挤的城市中名列前茅,车辆排放的空气污染也在拉美首都中排名第四。
对于其他交通系统没有如此恶劣的城市来说,或许不需要采取如此激进的举措,但完善自行车车道和公交地铁系统,提倡和鼓励绿色出行,确实能有效改善城市环境。
巴塞罗那禁止汽车
进入「超级街区」
Barcelona is banning cars
from entire「superblocks」
自195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的城市规划,往往越来越关注汽车,而不是人。
汽车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占主导地位,很多城市也优先考虑交通和停车位,这样做的后果是,虽然提高了出行效率,人的生存和生活空间却不断被车辆压缩。
这些泛滥的车辆,不仅排放各种污染物,降低空气指数,导致肺部疾病和呼吸系统问题,还增加了交通事故,以及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肇事者之一。
为此,巴塞罗那开展了一项新的活动:将汽车赶出社区。
一个多世纪前,城市规划师 Ildefons Cerdà ,负责将巴塞罗那改造成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当时,蓬勃发展的人口,挤在城市的中世纪城墙内,导致流行病不断。
因此,Cerdà 设计了一种网格状的社区,有宽阔的林荫大道,被称为「Eixample 社区」。它将居民聚集在一起,有点类似唐长安城那种豆腐块状的街衢与坊里。
而随着城市的密集和车辆的泛滥,私家车开始越来越多的占据社区资源,包括不断增长的停车位,以及令人难以忍受的噪音和空气污染。
为此,市长 Ada Colau 提出了「superilla Eixample」(超级街区)的概念,其中包括将几个街区组合在一起,打造更多的广场和绿地空间,并抑制车辆进入社区内,只在外围构建停车位等计划。
起初人们还保持怀疑,但伴随着巴塞罗那已经创建了五个超级街区,取消了3500个停车位,整个城市成为低排放区后,社区居民越来越拥抱这项城市规划。
人们很开心社区内,建造了更多的广场和休闲地带,以及打造了更多娱乐和绿化设施。当孩子可以自由在游乐场玩耍,老人可以在休闲区晒太阳,居民们随时可以聚在一起聊天时,没有人愿意回到过去拥挤的状态。
将汽车赶出社区,不仅将公共空间还给了居民,还降低了环境污染和减少了噪音,极大的保障了社区内居民的安全,和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负责城市规划的副市长,珍妮特 • 桑兹(Janet Sanz)表示:公共空间是我们共存的地方,是社会形成的基本单位。这个想法的初衷是:将汽车从主角变成客人,将街道还给人民,让公共空间真正服务于居民。
米兰城市森林计划
Milan is being transformed into
an urban forest
米兰也许以工业强国,和全球时尚中心而闻名。但如今,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它开始着手创建真正的绿色城市和环保城市。
按照米兰市的规划,截止到2030年以前,该市打算种植300万棵树,并创建真正的「Forestami」(森林城市)。
所谓的「Forestami」计划,不仅指的是完成300万棵树的指标,还意味着最大限度的利用城市空间,提高植物覆盖率,以及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包括在建筑空间上种植植物等。
尽管 「Forestami」 的活动正在顺利进行,它也面临着另一个挑战:教育米兰公民重新造林的重要性。大多数人会同意世界需要更多的树,但占据居民的个人空间时,就会引发抗议。
所以,「Forestami」的项目总监
Maria Chiara Pastore
表示:我们不仅需要改变空间,还需要改变人们的观念。人们需要意识到,我们需要种植更多的树,就意味着我们为其他东西留下更少的空间。这是一个选择题,考虑到全球气候变暖,似乎没有其他出路。
米兰的「Forestami」城市森林计划,也影响了世界其他城市,洛杉矶、丹佛、纽约和上海等城市,都承诺种植一百万棵新树。瑞士洛桑、荷兰乌得勒支,以及中国南京和柳州等城市,也都开始着手建设「垂直森林」等绿色建筑。
对于城市来说,植树是抵消碳排放的最简便方法。不仅如此,树木还可以净化空气、改善生物多样性、提供遮荫和遮盖物,并降低道路和建筑物的吸热特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等。
对于未来城市而言,绿化程度也将成为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
巴黎市中心无车提案
Paris is going car-free
(in the centre, at least)
为了进一步减少首都的交通拥堵问题,巴黎市政厅宣布计划到2022年,在市中心建立一个「低交通区」,也就是「Paris Respire - zone appaisée」(巴黎呼吸-休息区)提案。
根据这个提案,大多数车辆将被禁止进入该市四个重要的中央区,包括塞纳河上的两个岛屿,圣罗伊斯和十特岛;玛黑区蜿蜒的街道;以及巴黎圣母院和卢浮宫等主要地标。
目前「低交通区」还在继续扩展,慢慢延申至历史悠久的左岸,以及圣日耳曼德佩区的大部分地区。
「低交通区」不意味着禁止交通,公共汽车、残疾人车辆、出租车等仍然可以进入。「低交通区」只是通过增设自行车车道,有效减少机动车进入,来降低市中心的噪音污染和废气污染。
除此之外,巴黎还设置了「无车日」,每月举行一次。在这一天,巴黎最著名的八条车道上,将清除所有车辆,尤其是雷鸣般的摩托车和汽车。只有自行车和滑板车等,可以自由出入。
「无车日是象征性的,它是关于给人们一个梦想,向我们展示一个没有汽车的城市会是什么样子,一种乌托邦。
但我们需要走得更远,有更多更大的自行车道,更好的自行车停车位,更慢的限速,更多的绿植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作为巴黎市长,伊达尔戈执意要减少汽车使用量,消除柴油的使用,发展清洁能源,以及扩大塞纳河沿岸的无车区。
但该项决议在具体实施时,依然障碍重重。因为巴黎这样大的城市,怎么可能没有车辆来往呢?对于很多人而言,这更多是一个激励,鼓励人们尽可能减少汽车使用。
塔林公共交通免费
Tallinn has made all public
transport free
对许多人来说,免费公共交通,听起来像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梦想。但在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从2013年开始,公共交通就实现了全部免费,无论是搭乘公共汽车、有轨电车或火车,乘客都不需要付费。
塔林是世界上第一个这样做的首都城市,但最初这项措施不是出于环保考虑,而是为了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流动性,解决他们的外出问题。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很多不太富裕的家庭,无法负担庞大的公共交通费用,于是打造便利快捷且免费的公共出行系统,成为了塔林当时的重点项目。
但没想到,该政策不仅解决了出行难题,抑制了汽车和私家车的使用量,还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和降低了污染水平。
「2014年,我们的乘客量比2012年增加了6.5%。从那时起,几乎每年稳定增长1%。免费的公共交通,实现了它应该做的事情:让更多的人使用它。」
巴塞尔绿色屋顶革命
Basel is planting wildflowers
on every flat roof
在巴塞尔的每一个平屋顶上,无论新旧,你都会发现一片欣欣向荣,充满生机和蓬勃生命力的野生花园。这就是巴塞尔著名的绿色屋顶革命。
在过去的十年里,巴塞尔的市政府要求所有房屋,无论办公室还是个人房屋,都要用多样化的绿色植物,覆盖住空旷的屋顶空间。这项活动,极大地促进了绿化和环保工作,也带来了其他很多好处。
比如,在冬季,绿色植物层起着保温作用,可以将热量保存在室内。到了夏季,绿色植物层可以有效阻隔阳光,将室内温度降低五度左右。冬暖夏凉的天然调温功能,又可以有效减少空调的使用量,进一步降低了能源费用,减少了碳排放。
除此之外,绿色屋顶可以储存雨水,减轻下水道系统的压力,保护屋顶膜,降低噪音,过滤污染物,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等。
对于巴塞尔的居民来说,种植多样化的屋顶,不仅没有成为负担,还激发了居民的竞争和斗志,人们以拥有漂亮的屋顶而自豪。
不过,随着巴塞尔的绿色屋顶革命,在其他地方蔓延,很多城市有望通过努力赶超巴塞尔。
比如斯图加特,创造了超过三十万平方米的屋顶植物覆盖面积,正在争夺欧洲大陆绿色屋顶之都的称号。
德国城市林茨紧随巴塞尔,每个居民拥有三平方米的绿色空间。与此同时,米兰也在引进类似的屋顶花园计划,为了不占用地上空间,竞争已经挪到了空中了。
阿姆斯特丹甜甜圈经济模式
Amsterdam is embracing
a funny-named economic model
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政府和环保活动人士联合起来,打算践行所谓的「甜甜圈」经济模式。
该模式由英国经济学家 Kate Raworth 开发,是一种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甜甜圈的内圈,代表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低生活标准。这意味着政府要为居民提供,可以茁壮成长所需的基本必需品,包括安全的食物,清洁的水源,适足的住房,和性别平等的社会环境等。
根据模型,任何人都不应该掉进甜甜圈中心的洞里,这意味着他们没有足够的钱来满足基本需求。而甜甜圈的外圈代表了地球的生态极限,从生物多样性丧失,到空气污染和气候崩溃。阿姆斯特丹希望保持在内环和外环之间。
Kate
Raworth 表示:我们的经济将供需、效率、理性和经济增长作为最终目标。这是因为20世纪的经济概念,完全将生命与经济分离,在这种世界观中,环境问题归结为经济学家所说的 —— 外部性问题。
在21世纪,当生命正在因这种经济模式而死亡时,除非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否则经济发展将成为一种终极荒谬,这就像是我们目睹癌症在体内生长,而不加以干预和治疗。
负责可持续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副市长,Marieke
van Doorninck
表示:疫情增加了紧迫性,让我们重新思考现有的经济模式。最好的世界,是不会让人陷入贫困的经济体系,同时也生活在可持续的环境中。
根据这个经济模式,阿姆斯特丹制定了一系列经济循环发展战略。从减少碳排放,回收再利用材料,到制定建筑可循环的材料标准等,阿姆斯特丹希望通过生活方式的根本性改变,为未来发展留有空间。
这是大城市第一次尝试在地方层面,将甜甜圈理论付诸实践,但阿姆斯特丹并不孤单。哥本哈根市决定效仿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地区和新西兰达尼丁小城,以及哥伦比亚省纳奈莫市也是如此。
著名的英国博物学家大卫·阿滕伯勒爵士,在他的最新著作《我们星球上的生活》中,专门为甜甜圈经济模式写了一章,称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布宜诺斯艾利斯用垃圾供电
Buenos Aires is powering homes
with landfill
每天晚上,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居民,都会将垃圾留在路边,城市的卡车每晚都会轮流收集垃圾。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拥有300万人口,每天产生6000吨垃圾。百分之九十的废物最终进入周边省份的垃圾填埋场。
然而,垃圾填埋场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已经成为困扰当地的一个严重问题。甲烷作为最强大的温室气体之一,在短期内造成的变暖影响,是二氧化碳的80多倍。
为此,布宜诺斯艾利斯政府决定,将垃圾转化为能源,利用甲烷供暖和照明。不仅解决了废料污染问题,还能变废为宝。
政府表示:城市需要严格的垃圾分类,一手抓可回收垃圾,一手抓不可回收垃圾。那些不可回收的垃圾里,有些湿垃圾用于堆肥,还有些则用于能源生产。
弗莱堡用在设计解决环保
Freiburg is leading the way on
eco-friendly design
弗莱堡坐落在德国西南角,被美丽的黑森林环绕,气候温和,历史悠久,是德国的瑰宝,也是世界上最具前瞻性、创新性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之一。
它被誉为欧洲的「太阳城」,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保障了当地的电力和网络,是德国能源转型成功的光辉典范。
那里的大多数家庭,都以屋顶光伏面板的形式,生产日常需要的电能。一些家庭甚至会将多余的电力,卖给国家市政电网。
除了使用太阳能作为主要能源之外,弗莱堡还使用生物能源,来满足城市能源需求。比如,当地大部分地区由林地、绿地和农田组成,城市周围有超过5000公顷的森林。
这些农林废物资源、工业废物资源、城市垃圾资源,都可以用于能源再生产。
哥本哈根种植自己的食物
Copenhagen is urging locals
to grow their own food
在过去的十年里,哥本哈根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在2021年的一项调查中,这座城市被誉为是欧洲最绿色城市。
该市承诺到2025年,将实现「碳中和」,也就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为此,哥本哈根从城市农业的开创,到创建超本地循环经济模式,可谓全方位发力,形成积极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比如,这座城市鼓励居民自己种植食物,无论是绿化带,还是居民社区的空地。政府提倡居民种植有机食物,发展生物多样性,以及开展绿色餐厅和有机农业等。
混凝土、鹅卵石、废弃街道,都在为有机水果和蔬菜腾出空间。人们在屋顶、后院、甚至海港盆地,种植任何可以耕种和食用的东西,让哥本哈根成为一座充满农业餐厅,以及随处可以觅食的绿色城市。
居民可以种植花卉、药草和蔬菜,整个城市都是花园的一部分。居民拿着这些农作物,可以交由专门的绿色餐厅烹饪。
既享受绿色新鲜风味,体验做农夫的快乐,又能有效减少食物开支。这项环保活动因此非常受市民追捧。
© Copyright
丹尼尔主编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授权
MATTENAI 玛缇奈
香水级家居香氛礼盒
一秒改变你家的品味
还能安抚焦躁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