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纪念|2016,那些逝去的背影

2016-12-26 中国社会科学报 学术汇

从草色遥看的丙申早春,到山冻不流云的腊月隆冬,时光飞逝,物换星移又一载。站在岁末年尾的节点,新旧交替的留恋与期冀,使我们总要拂去岁月的尘埃与心中的感伤去寻看那昨夜的星河,追忆那陨落的星辰。哲人其逝,学界共惜!

云山苍苍,流水泱泱。哲人之风,山高水长。他们满腹珠玑,著述等身,引领风气;他们虚怀若谷,就正有道,三人之行有其师;他们甘做人梯,提拔后学,导夫先路;他们开拓新域,筚路蓝缕。其言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其德其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他们永离了这个时代,但却又久留于这个时代。逝者永逝,却并未远去!


郭冬乐(经济学家)

郭冬乐

1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1939年11月生,江西吉安人,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财贸经济》副主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市场学会常务副会长等职。著有《中国居民商品需求》(专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主编)等。

治学严谨,勤奋尽责;为人低调,朴实无华;注重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任、研究员 荆林波


甘惜分(新闻理论家、教育家)

甘惜分

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1916年4月生,四川邻水人,新中国新闻学主要奠基人之一,新中国舆论学理论研究和舆情调查的开拓者,中国人民大学资深教授。从事新闻教育工作多年,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理论。著有《新闻理论基础》《新闻论争三十年》等。

深刻地揭示真相,真挚地追求真理,热忱地培育弟子,无私地奉献社会——这就是恩师甘公的文论风骨和人格魅力。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 喻国明


贾芝(文学研究家)

贾芝

1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1913年12月生,山西襄汾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文联第八届荣誉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发展的开拓者、领导者之一。在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学术领域著述颇丰、成就巨大,在学科建设上作出了重要贡献。著有《民间文学论集》《新园集》《贾芝诗选》等。

贾芝富真知,赤心雕龙凤;贾芝是灵芝,民间活生生。

呕心复沥血,雷电兼霜风;草根传文脉,沃土见精魂!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白庚胜


傅璇琮(古代文学研究家)

傅璇琮

1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1933年生,浙江宁波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华书局总编辑,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副组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唐代诗人丛考》《唐代科举与文学》《唐翰林学士传论》《唐诗论学丛稿》《学林清话》《濡沫集》等。

究古籍扬弃乾嘉陈规丰标卓立,研唐音成就学术新功实至名归。

——中华书局编审 柴剑虹


沈关宝(社会学家)

沈关宝

1月29日在三亚逝世,享年67岁

1949年2月生,上海松江人,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杂志原主编,中国社会学恢复以后第一位社会学专业的博士生,为我国社会学学科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著有《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社会统计》《泊下的记忆——利物浦老上海海员口述史》等。

先生为人真诚,积极扶持后进,七年扎根江村,献身社区研究,既谙统计分析,又精口述实证,学问承前启后,终成一代大师。

——《社会》杂志原编辑部主任 路英浩


李文如(古籍修复专家)

李文如

2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1924年3月生,河北枣强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其修复的音乐研究所馆藏书谱、手稿、期刊等达数万册,为音乐研究所的资料收集、整理和保存作出了重要贡献。曾发表《谈谈中国旧书装订修补法》(合),合编《中国音乐期刊目录》《华文音乐期刊篇目资料汇编1950—2000 年》《二十世纪中国音乐期刊篇目汇编》。

他的收藏成就了中国音乐研究所图书馆“中国音乐杂志最全收藏地”的业界声誉,也成就了他300万字的《二十世纪中国音乐期刊篇目汇编》的工具书地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图书馆原馆长 张振涛


宁树藩(新闻史学家)

宁树藩

3月6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

1920年出生,安徽青阳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合作编著中国第一部新闻学辞书《新闻学词典》和《新闻学基础》,《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多卷本)副主编、《新闻学大辞典》副主编。

问道如赤子,滋兰奉丹心。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院长、教授 芮必峰


谷书堂(经济学家)

谷书堂

3月27日在天津逝世, 享年91岁

1925年10月生,山东威海人,南开大学荣誉教授。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在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价值理论、分配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并卓有建树。著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合著)、《社会主义经济学新论》(合著)等。

他是“过渡经济学”的拓路先锋。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 陈宗胜


杨镰(文学研究家)

杨镰

3月31日在新疆逝世, 享年69岁

1947年2月生,辽宁辽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元代文学与文献、西域人文地理,在元代文学特别是元代诗歌文献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著有《元诗史》《元代文学编年史》《元西域诗人群体研究》等。

热爱学术,不计名利;热爱新疆,献出生命。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施爱东


吴汝祚(考古学家)

吴汝祚

4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1921年生,浙江嘉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史前研究室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史前史。独著有《炎黄汇典(考古卷)》,合著有《长江文化史》《黄河文化史》《胶县三里河》等,并在《考古学报》《考古》和《文物》等杂志上发表《中国史前时期稻作农业的起源、发展及其问题的探讨》《中华古代文明与巫》等论文数十篇。

吴汝祚是“马家浜文化”第一人——率先提出“马家浜文化”,只这一点他的贡献就不容忽视。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王明达


肖东发(编辑出版学家、图书馆学家)

肖东发

4月15日在海南病逝,享年67岁

1949年11月生,天津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在中国书史、中国藏书史、中国出版史和年鉴学研究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著有《中国图书》《中国书史》《中国编辑出版史》等。

掠未名湖与博雅塔之灵气,集编辑家并教育家于一身。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 郝振省


杨鸿勋(建筑史学家、建筑考古学家)

杨鸿勋

4月17日在北京逝世, 享年85岁

1931年12月生,河北蟸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前理事长,俄罗斯国家建筑遗产科学院院士。其代表作《建筑考古论文集》《中国园林艺术研究——江南园林论》《宫殿考古通论》等,是建筑历史研究的重要学术遗产。

杨鸿勋先生学养深厚,在考古建筑复原领域屡建鸿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何驽


何鹏(法学家)

何鹏

4月22日在长春逝世, 享年92岁

1924年7月生,辽宁沈阳人,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时期中国刑法学主要开拓者之一、吉林大学刑法学科奠基人和引领者。著有《外国刑法简论》《外国刑法学》《外国刑事法选论》《现代日本刑法专题研究》《中外罪犯改造制度比较研究》等。

他的足迹、他的功绩、他的品格,已经镌刻在中国刑法学和吉林大学刑法学科前进与发展的里程碑上。

——吉林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 李洪明


陈炎(美学家)

陈炎

5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1957年11月生,北京人,山东大学原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美学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兼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探讨。著有《积淀与突破》《陈炎自选集》《反理性思潮的反思——现代西方哲学美学述评》《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中西比较美学大纲》(合著)、《美学与社会犯罪》(合著)等。

中西美学任驰骋,古今儒论随剪裁。文明三型已立说,文章千古未尽才。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程相占


方珊(美学家)

方珊

5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1949年11月生,湖南岳阳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期从事美学原理、西方文论和美育理论研究,尤其在俄罗斯美学研究方面成就卓著。著有《美学的开端:走进古希腊罗马美学》《形式主义文论》《美育新论》,译著有《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旷野呼告:克尔凯廓尔与存在哲学》《开端与终结》《舍斯托夫集》等。

先生与人为善,与物为春;其言蔼如,其行也谦。良师益友,风范永在。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刘成纪


杨绛(作家、翻译家)

杨绛

5月25日在北京逝世, 享年105岁

笔名杨绛,1911年7月生,江苏无锡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著名作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小说《洗澡》《洗澡之后》,散文《干校六记》《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等,翻译作品有《堂吉诃德》《小癞子》《吉尔·布拉斯》等。

她在历史前行中始终保持的高贵尊严,她在文化上、思想上的责任感,她做学问甘于冷寂的态度,都是后辈学者的楷模。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 党圣元


胡绳武(历史学家)

胡绳武

6月1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3岁

1923年10月生,山东枣庄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著有《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形成》《清末民初历史与社会》等,合著有《论清末立宪运动》《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辛亥革命史稿》(四卷本)、《孙中山》《二十世纪全史》等。

胡绳武先生学识广博,为人谦和,一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成就斐然。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邹兆辰


曾令良(法学家)

曾令良

7月8日在武汉逝世,享年60岁

1956年生,湖北麻城人,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期从事国际法教学与研究工作,是我国世界贸易组织法学和欧洲联盟法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率先提出“主权辩证法”、“WTO法自成体系”等重要学术观点,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为推动中国涉外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参与国际法律事务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作有专著《世界贸易组织法》《欧洲共同体与现代国际法》等。

曾教授一生有四个“热爱”值得我们学习:对武汉大学、法学院充满热爱;对学术、学问充满热爱;对学生充满热爱;对生活充满热爱。

——武汉大学副校长、法学院教授 周叶中


刘成瑞(经济学家)

刘成瑞

7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1932年8月生,山东菏泽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国民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决策与调控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论新型计划管理》《宏观经济管理学》《经济大辞典·计划卷》等著作奠定了他在全国国民经济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他对待工作负责仔细,对待师生宽厚关心,对待学问严谨认真。他言谈不多但掷地有声,淡泊名利但执着追求。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陆谷孙(文学研究家、翻译家)

陆谷孙

7月28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6岁

1940年生,浙江余姚人,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文学的教学、研究和翻译工作,专于莎士比亚研究和英汉辞典编纂。编著有《英汉大词典》《外国文学:莎士比亚专辑》,译著有《幼狮》《毛姆短篇小说精选集》等。他独特的师德师风赢得了学生与同行的尊重,据说他上课,学生爆满,如同盛会。

陆老师从来没有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是我们生活中“零距离”的大师。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 高永伟


王侃(法学家)

王侃

8月10日在长春逝世,享年92岁

1925年1月8日生,辽宁昌图人,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著名法律史学家、新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术功底深厚,史料占有颇为丰富,被誉为“史料库”、“活字典”,代表作有两部《中国法制史》教材。他一生献身于中国法制史教学与研究,甚至离休后仍坚持多年给研究生开课,坚持收集资料搞科研,笔耕不辍。

严于律己,宽厚待人;为人师表,勤于奉献。哲人其萎,德风长存!

——吉林大学法学院


步平(历史学家)

步平

8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

1948年7月生,北京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长,在中俄关系史、日本侵华史、中日关系史等诸多领域有重要贡献,为建立跨越国际的历史认识与促进东亚三国的友好合作作出了不懈努力。著有《阴魂萦绕的祭场——靖国神社与日本的军国主义》《中、日、韩三国东亚近现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化学战》《东北近百年史讲话》及《日本在东北的移民》(译著)等。

步平先生是连接中国与日本研究者的桥梁。

——早稻田大学教授 毛里和子


张静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共党史研究家)

张静如

8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1933年生,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是新时期中共党史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为党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作出卓越贡献。代表作《李大钊同志革命思想的发展》是国内学者研究李大钊革命思想的首创之作,《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学》被认为是中共历史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最有价值的成果”。

先生的教学非常口语化、通俗化,深入浅出,受益匪浅。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王树荫


饶杰腾(语言学家)

饶杰腾

8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1937年生,广东潮州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任教50年来,对语文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文言文教学的科学化研究,是文言文教学科学化探索的第一人。他穷十年精力编制的“初、高中文言词语表”,是探索文言文教学科学化的道路上重要的里程碑,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代表作有《语文教学系统方法论纲》《常用文言词典》等。

永为吾师,风范长存。

——北京教育科学院基教研究中心语文教研员 刘宇新


杨敬年(经济学家、翻译家)

杨敬年

9月4日在天津逝世,享年108岁

1908年11月生,湖南泊罗人,南开大学资深教授,是我国最早引入和讲授发展经济学的学者,代表作有译著《经济分析史》《经济核算制原理》《英国议会》《不稳定的经济》等。他一生笔耕不辍,逾百岁高龄时仍坚持工作,曾翻译完成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07岁时获牛津大学圣体学院荣誉院士。

杨先生一生非常淡泊、平和,有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总是希望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社会做事情。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教授 关永强


魏振瀛(法学家)

魏振瀛

9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1933年生,河北威县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毕生从事民法学的教学研究工作,为当代中国民法学的重建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曾参与多部重要法律的起草工作。2012年被中国法学会授予“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主编有《民法通则》《民商法原理与实务》,合著《民法原理》。

先生渊博的学识、儒雅的风度、宽容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一位有古君子之风的长者!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王轶


叶秀山(哲学家)

叶秀山

9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1935年6月生,江苏镇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专长为西方哲学,兼及美学、中国传统哲学,艺术修养深厚,喜好书法、戏曲及西洋音乐。代表作有《我们心目中的哲学》《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美的哲学》等,主编《西方哲学史(学术版)》(8卷本)等。

思风越千年,读书求自由,学问在知己;心尺跨万里,希腊有深海,中国有秀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赵汀阳


谢百三(金融证券专家)

谢百三

10月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68岁

1948年生,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产业与证券投资、中国当代经济政策,代表作有《中国市场上的国债、股票、基金和美元》《中国当代经济政策及其理论》《证券市场的国际比较》等。

我与百三一见如故。百三率真、正直、执着,我们彼此尊重相惜。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吴晓球


冯亚东(法学家)

冯亚东

10月21日在成都逝世,享年63岁

1953年生,四川成都人,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刑法基础理论、法哲学及文化比较,被学界称为“西南刑法学界的一面旗帜”,专著有《理性主义与刑法模式》《罪与刑的探索之道》等,论文有《罪刑关系的反思与重构》等。在患病期间,他一直很乐观,并坚持指导学生,最终不幸离世。

冯亚东把生命和事业联系在了一起。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 王建平


赵芝荃(考古学家)

赵芝荃

10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1928年1月生,北京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毕生致力于夏、商、周三代都邑,尤其是二里头遗址和偃师商城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在他的主持下,建立起了两大都邑遗址可靠的文化分期框架,其研究成果结集为《赵芝荃考古文集》,主编有《偃师二里头(1959年—1978年考古发掘报告)》等。

赵芝荃先生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原地区古代文明的发掘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许宏


裘宗舜(会计学家、审计学家)

裘宗舜

11月10日在南昌逝世,享年95岁

1921年生,江西新建人,江西财经大学会计系教授,会计信息论奠基人之一,主要从事财务会计学研究,兼及财经和一般经济问题的探讨,专于会计理论,为我国《会计法》的出台作出了巨大贡献,主编有《基础会计学》《基础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

豫章英才,会计奇缘;创效益论,奠会计法;开信息论,建言改革;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会计宗师,风范长存。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韩洪灵 韩洪灵


赵文润(历史学家)

赵文润

11月13日在西安逝世,享年81岁

1936年2月生,辽宁大连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主要为隋唐历史文化和武则天,是国内著名的武则天研究专家。他退休后仍笔耕不辍,著有《汉唐人物述评》《武则天》《武则天与唐高宗新探》,主编《隋唐文化史》《中国古代史新编》《两唐书辞典》等。

赵文润教授为人忠厚,生活朴素,是一位耐得住寂寞的、一心做学问的学者。

——陕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韦效基


麦英豪(考古学家)

麦英豪

11月28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8岁

1929年7月生,广州番禹人,从事田野考古一线工作长达30余年,参与发掘秦汉至明代墓葬700多座,包括主持秦代造船遗址、南越文王墓等重要遗址的发掘,参与和推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的建设。在研究方面,他将考古资料与文献史料相结合来研究广州古代史,其编著的《广州汉墓》为岭南地区两汉墓葬的断代和分期研究树立了重要标尺。

麦老是我最敬重的老师之一,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风范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广州博物馆原馆长 程存洁


庄福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庄福龄

11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1929年1月生,江苏镇江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的建立和完善。参与策划主编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参与策划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八卷本)、《马克思主义史》(四卷本)等。

庄教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发展史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逝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重大损失。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哲学组组长 陈先达


汪熙 (历史学家)

汪熙

12月26日凌晨去世,享年97岁

1920年出生于安徽休宁县。194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系,1947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工商管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汪熙先生先后在上海社科院和复旦大学工作,从事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美关系史、国际经济关系等跨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他所主编的《中美关系史丛书》极大地推进了当代中国的中美关系史研究的进展,享誉海内外。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