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头条 |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孙来斌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3-07-31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推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对于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力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作的重大部署,坚持了我们党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党内集中教育的宝贵经验,反映了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

弘扬我们党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是其他方面先进性的思想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了共产党人出类拔萃的理论特质——“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注重理论学习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开展党内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是提升党员干部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从着眼于加速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角度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我们党在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过程中,注重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及时组织开展党内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用以统一思想、坚定意志、协调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特别引用前述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并且强调指出:“这个任务,今天依然很现实地摆在我们党面前。”他在多个场合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加强全党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为此,我们党先后在全党范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实践表明,这些党内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有力地提高了广大党员的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毫无疑问,这次主题教育弘扬了我们党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

体现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的宝贵经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能”“好”“行”之间的内在逻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致力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正因如此,它才能够保持先进性、赢得人民支持,才能够战无不胜、勇往直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价值追求,又结合了中国具体实际、体现了时代特色,因而具有独特魅力和显著优势。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我们党在党内集中教育方面形成的宝贵经验。党的历次集中教育活动,都以思想教育打头,着力解决学习不深入、思想不统一、行动跟不上的问题,既绵绵用力又集中发力,推动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当前,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摆在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面前的重大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经了10年的发展历程,伴随着这一历程,我们也推动全党学习了10年,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理论武装的任务仍然艰巨。”一方面,在真学真信真用、学懂弄通做实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对理论学习不重视,把自学变不学;有的想起来就学一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拿学习来装门面,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有的学习碎片化、随意化,感兴趣的就学、不感兴趣的就不学;不少年轻干部理论功底还不扎实、理想信念还不够坚定。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还需要下更大气力。另一方面,党的创新理论在不断发展,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重大观点。党的二十大以来在阐述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又提出了一些新观点,特别是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方面的学习贯彻才刚刚开始。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地告诫全党同志:“与时俱进不要当口号喊,要真正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不能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

反映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对于党员干部而言,理论修养是其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看家本领”“必修课”,是一种形象的表达。学会了这门必修课、掌握了这种看家本领,我们就心明眼亮,就有了洞察宇宙的望远镜、观察事物的显微镜,就能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增强预见性、把握规律性。新时代以来,我们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关键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要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党中央确定在全党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主要考量。”

整体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着力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髓要义。党的理论创新过程是一个总结经验、探求未知、发现真理的过程,就是一个把握事物之间内在联系、揭示客观规律、预见事物发展必然趋势的过程,由此形成的理论成果自然是一个科学系统、逻辑严密、有机统一的整体。”我们可以从不同视角来认识和把握这一整体性理论成果。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视角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依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同时,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与马克思生活的那个时代相比,毕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而,“21世纪的马克思几乎必然不同于20世纪的马克思”(霍布斯鲍姆语),也必然不同于19世纪的马克思。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思想理论的时代,也是一个产生思想理论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要求,结合新的实际,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凝结着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一思想,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等各方面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战略指引。这一科学体系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许多新话,彰显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从主要内容和精髓要义视角看,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提出“六个必须坚持”,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其中,“十个明确”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拓展而来。它是支撑这一思想理论大厦的主体部分,构成了这一思想的“四梁八柱”。“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这一思想的实践要求。“十三个方面成就”全景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理念、成就和经验,重点体现了新时代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的结果,又以一系列重要原创性成果丰富发展了这一重要思想。“六个必须坚持”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和阐述的六个方面,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充分体现了“两个结合”,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融合、创新的重要成果。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六个必须坚持”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只有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才能更好领会这一思想的精髓要义。

“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内在贯通、有机统一,凝结着我们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宝贵经验和重大成果,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我们要整体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做到融会贯通。对各领域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都要放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来认识和把握,避免碎片化、片面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我们认真学习、力求精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也全在于应用。

推动全党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武器改造主观世界。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就是要推动全党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武器改造主观世界。在这次主题教育中,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把自己的思想摆进去,学习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的一系列要求,包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胸怀“国之大者”,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等等,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对“以学铸魂”进行深刻阐释,强调:“要做好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达到这一要求,特别是要把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武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做好深化、内化、转化工作,才能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个中道理在于,真学方能真知,深思方能坚信,运用方能践行。这是思想认同与信仰选择、理性认识与社会实践的辩证法则。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对此提出明确要求,强调:“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现实需要的程度,理论作用发挥的效度取决于理论见诸实践的深度。”“只有把自己的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才能真切感悟到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具体而言,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首先要将学思想与新时代的生动实践联系起来。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记住一些概念和提法。新时代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十分生动的,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生动的。要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联系这些年来我们走过的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历程,联系我们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具体实践,联系国际环境深刻变化,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其次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理论联系实际的切入点。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看,问题导向也就是实践导向。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问题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问题既是认识产生的逻辑起点,也是认识发展的重要动力。问题恰恰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切入点、基础、中介,实际中的问题有待理论上的回答,理论上的问题需要实际中的解决。因此,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基层,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学习的效果不仅要体现在主观世界的改造上,而且要体现在客观世界的改造上。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顺利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这一思想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当前,要扎实贯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项部署,着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未来5年是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全党要聚焦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完成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项任务中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作者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