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岛妹说】只要学会它,50万拿回家

2017-04-17 夜下长川 侠客岛

话题开始前,先来看个动画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392fbdudv&width=500&height=375&auto=0


所以,这期的话题就是,抓间谍。不过你知道抓间谍还能赚钱吗?


几天前,北京市国家安全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制定的《公民举报间谍行为线索奖励办法》正式公布并开始实施。《办法》明确,“对防范、制止间谍行为或侦破间谍案件发挥特别重大作用,贡献特别突出的线索,给予10万至50万元奖金。”


50万,这数字不少。关键是,目标给出了,怎么挣到这最高50万的奖励呢?奖励办法似乎并没有给太清晰的姿势。只能看不能吃,岂不吊人胃口?


岛妹最近梳理发现,不少省份如广东省、海南省都在4月15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这天,举行了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里面的不少案例堪称获得间谍“赏金”的现成模板。大家学起来,一则可以避免自己误入歧途,二来还能学学抓间谍的真姿势,顺便发家致富。


潜入


想想英国经典谍战片中的邦德先生,饰演者从肖恩·康纳利到丹尼尔·克雷格,无不是西服革履、英气逼人,再想想美式谍战片中力比多爆棚如阿汤哥者,也是妥妥的肌肉傍身。但是,梦想照进现实之时,现实却略干瘪,现实生活中的间谍,不仅帅气人设崩塌,更可能是落入人群看不见的平凡样貌。所以,区别于影视剧,间谍就如扫地神僧般,潜伏在日常生活中。



正如顶着考古学家、探险家头衔,却在上世纪20年代大肆盗取敦煌文物的兰登·华尔纳一样,不少外国间谍正是打着探险、勘探的幌子入境侦查,实际窃取我国地理信息、水文、土壤等情报。


比如,南方某城市的导游老张就遭遇了这样的间谍行动。


2016年3月一天,一名中年妇女找到老张租车。当时正值旅游淡季,双方很快就在价格上达成了一致。当天下午2时,老张按约定到某酒店接了六七个人上车。半时后,老张的面包车行驶至山顶的一片空地处,看到一辆已经停在那里的大货车才停车。面包车上的人开始从大货车上卸货。据货车司机描述,现场大大小小的箱子共有20多个。


队伍中的外国人更引起了老张的注意,尽管对方称在山里勘测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地热资源,但老张却并不认可。作为本地人,温泉资源老张没听说过,专门运送军用物资的铁路倒是有一条,而且距离这里1公里左右,还有一个军事基地。由于每年的导游岗位培训都包含安全教育的内容,老张心里更多了一丝警惕。


在留意了对方一系列可疑行为的情况下, 老张拨打国家安全机关12339举报电话,向接线民警详细讲述了自己所发现的疑点。后经过国家安全机关调查确认,老张提供的线索属实:这支所谓的“勘探队”,涉嫌窃取我国重要军事秘密。对于老张在这件事情上的突出表现,国家安全机关为他颁发了奖状,并奖励人民币1.5万元。


只是在山里逛逛,为什么就说这些人是间谍呢?其实,细思极恐。以地理测量数据来说,现代武器的制导系统需要详细的数据,必须输入精确坐标才能够完成精准打击,这也是对方想方设法在我国进行测量的目的。


在这个案例中,境外间谍人员通过隐藏身份入境开展间谍活动,实地窃取情报,这种获取情报方式尚属传统。同样传统的方式还有包括以军事目标区为重点,以酒店、宾馆为掩护,实地观察我国军事目标情况。另外,在高度信息化的当下,不少境外情报机关的潜入往往悄无声息,即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采用黑客方式,窃取我国机密。最近美民主党和共和党闹得沸沸扬扬的“通俄门“,部分就源于大选期间对俄罗斯情报部门入侵美国政府网络的质疑。都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别国的教训,咱们也得牢记。



策反


007们“以身犯险“,但是很多时候,间谍们更愿意通过”策反“的方式培养人员,为其所用。说到这些策反手段,老套的很,无怪乎是动之以情,如施展美人计、拉拢亲朋好友;赠之以钱,如给予高额报酬等。在渠道方面,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经常通过网上发帖、网络兼职等吸纳人员。上钩的往往是没有国家安全意识的人群,如经济不充裕的在校学生、赴外留学从商人员、贪图蝇头小利的国家公职人员。


比如,在校大学生小徐就遭遇了这样的网络钓鱼。作为一名军事发烧友,小徐在军迷圈里小有名气。同样是在2016年3月,由于全国两会召开,有人通过群聊找到小徐,希望小徐能提供一些“两会”的资料。随后,小徐把自己掌握的资料归纳分析发给对方。没想到,对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转给小徐150元钱。


由此,小徐走上了为该方提供信息的道路,而所搜集信息多为军事方面的资料。随着所需信息内容愈加详尽,对方给小徐的报酬也水涨船高,达一次高达1.5万。一次,对方要求小徐提供关于军事基地方面的材料和飞机信息。为了让自己提供的资料看上去更加真实,他用图片编辑软件加上机密字样的图案,模拟成机密文件的样式,打印出来发给对方。然而,这一招被对方识破,“他们那方面的人说,那上面有些机型都已经不存在或者改名了。”


至此,小徐意识到自己可能遇上间谍了。然而,前有金钱的诱惑,后有遭打击报复的担心,反复思量之后,小徐拨打了国家安全机关电话,及时纠正了自己的行为。像小徐这样悬崖勒马的学生值得庆幸,不少在校学生尽管开始并不知情,但部分人在觉察对方身份后,仍因贪利而持续配合,直至被逮住。


升级


境外间谍人员利用在校学生的获取信息,所构成的威胁尚在可控范围,毕竟学生掌握的机密信息有限。更需警惕的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对高知密专家、高级领导干部、军事人员和有发展前途的专家学者更感兴趣。在对待这些人员方面,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往往开展多种方式的威逼利诱,最终达到为其所用的目的。



特朗普的前外交政策顾问卡特·佩奇可是在这上吃尽了“苦头”,他因被曝在特朗普竞选期间,于莫斯科密会普京核心圈子人士,而备受通俄嫌疑。2015年,俄罗斯驻纽约联合国三名工作人员,被指控于2013年从事间谍活动,招募一名美国人为间谍。然而,政府从未透露谁是该案的“男一号”。4月4日,前川普竞选团队幕僚卡特·佩奇向CNN承认,他就是该间谍案中的“男一号”。


将佩奇视为俄罗斯招募的目标,CNN援引FBI文件细节,分析了俄罗斯招募间谍的惯常套路,这些被看做境外情报部门对“接近机密信息”人士的策反策略,对中国国情同样适用。一起来看看情报机构的花招都有哪些。


第一步:建立联系。这些联系往往要基于目标人士的性格、身份地位。据悉,俄罗斯情报部门通过一次能源座谈会的契机,与卡特·佩奇取得了电邮联系,随后情报人员使出惯用做法:通过随意的聊天来刺探目标人员能否提供信息。


第二步:确定目标。2004年至2007年,佩奇作为美国投资银行美林的投资经理人在莫斯科工作,而且佩奇经常出现在俄罗斯电视台,被称为是“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据FBI文件透露,基于对佩奇的职业野心判断,俄罗斯情报部门很快锁定佩奇为目标。


第三部:套取情报。在此阶段,外国间谍往往利用目标人士的背景或动之以情,或通过提供好处、钱财引诱目标认识。当然,敬酒不吃吃罚酒,不少外国情报机构还通过勒索等方式迫使目标人士屈服。尽管FBI认为佩奇的间谍行为并不成立,但是本案的三名被告均以未知会司法部而进行情报活动被控。


从老张、小徐,到卡特·佩奇,从平民到政治明星,一旦疏忽,都可能落入境外间谍势力的陷阱。不过,反其道而观之,了解了间谍的套路,岛友们都可以上演《碟中谍》,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拿下赏金50万,不是梦。


文/夜下长川

本文部分综合CNN、广州日报、法治日报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