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局】“暗杀”间谍、“生化袭击”?英美四国围怼俄罗斯大戏拉开

2018-03-16 千里岩 侠客岛


3月18日,俄罗斯即将迎来大选。在这个当口,他们也遇上了不少事情——比如前几天,乌克兰一名高官表示北约将承认乌克兰的"申请国"地位;美国则对俄罗斯展开新一轮制裁,理由是“干预2016年大选”。


当然,最大的事儿,当属“俄罗斯前间谍在英国被下毒”事件的发酵。


为何这么说?看看吧:英国14日下达驱逐令,驱逐俄在英的23名外交人员;昨天,英法美德发表了一份联合申明称,“俄罗斯很有可能是这一事件的幕后黑手,此举是对英国领土完整的侵犯。”对此,俄罗斯回应称,这是“挑衅行为”,“我们不害怕制裁,我们有导弹”。


为什么战斗民族这一轮“摊上事”?


事件


先来简单回顾一下事件。


3月4日,一位英国老人及其女儿在英国一个购物中心外离奇陷入昏迷。被送人医院诊断后才知道,二人系某种神经毒剂中毒。而最先到场跟他们发生身体接触的两名警察,也很快出现了一些特殊症状。


此举立即引起了英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迅速将此事列入了“恐怖袭击”,并且派出大批反恐警察和防化部队封锁了与两人相关的场所。最后,英国警方很快得出结论:这是一次暗杀行动,而所用的毒剂则是苏联末年研制的一种二元化学武器,其威力远超大名鼎鼎的VX神经毒气


接下来的事情我们在导语中已经说了,它迅速发酵成俄英关系、乃至欧洲与俄罗斯关系之间的新风暴


为什么一个看似很小的中毒事件,就能引发这么大的震动?


因为老人的身份实在不简单——他曾经是前克格勃(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位上校,苏联解体后又转入俄联邦安全局工作了一段时间。苏联解体的混乱时期,他又悄悄找到了一个新的雇主——英国秘密情报局MI6,从普京的同事变成了007的同事。


说得直白点,他是个“双面间谍”。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位双面间谍最终被抓了一个正着,锒铛入狱。好在他命不错,很快英国和俄罗斯之间达成了一个“间谍俘虏”交换的协议,他被著名的美女间谍安娜查普曼换回了英国。


“双面间谍”及其女儿


分析


那么,谁下的毒?


按照正常人的逻辑,受过他伤害的、最恨他的俄罗斯肯定是最大的嫌疑人。这也是英国和其他几个西方国家的逻辑。他们中,已经有人对俄罗斯采取了制裁措施。


对此,俄罗斯的说法是:人人都知道他对我们干过啥,那么有心人来个杀人栽赃也不是没有可能。你问原因?那肯定是找个名正言顺的借口欺负我们呗。


毕竟,在间谍和特工这个风云波诡的地下世界里,啥阴谋诡计都不稀奇。


客观来说,两方的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一方面,情报活动哪个国家都得搞,不然没法活;另一方面从历史上看,由于情报活动高度隐蔽,从对方情报机关里拉人,往往是对付敌方最有效的做法。


也正是因为如此,情报机关里的“叛徒”,就显得更加“可恨”。对于一国情报机关来说,如果无法一下子揪出所有的内部叛徒,那么,让叛徒“不得好死”、“制裁”叛徒,则是一种很有效的“杀鸡儆猴”的手段


这不是岛叔在杜撰。比如上世纪80年代,台湾曾经发生过轰动一时的“江南命案”。几十年后,策划此事的曾任台湾情报局局长的汪希苓就称,他们当时就是认定了受害者刘宜良是“三面间谍”,可以视作台湾情报系统的“叛徒”,所以最终策划和执行了“制裁”。


而在欧洲的历史上,俄罗斯除了1814年因为打败拿破仑被当做过一阵子救世主之外,大部分时候是被视为“野蛮人”的。面对大家组团挤兑他,俄罗斯虽然表面上十分强硬,但是内心其实很不安。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的情报人员还被对方拉过去,俄罗斯有多怕,又有多恨,可以想象。


更为重要的是,历史上,克格勃里确实存在一种叫做“旅行刽子手”的行当,实施过不少类似的案例。不了解相关情况的岛友,可以百度一下“保格丹·斯塔申斯基,斯捷潘·班达拉”,还可以了解一下“保加利亚伞”。


更蹊跷的是,最近这几年好多俄罗斯不喜欢的人物都在英国表演了花式离奇死亡的桥段,比如别列佐夫斯基(前流亡俄罗斯寡头)、利特维年科(前克格勃叛逃特工,放射性元素中毒)等等。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在这件事情上,俄罗斯的确值得怀疑。


话又说回来,即便是地下情报领域,各国做事情时也都是暗自使力,很少公开搞出人命。毕竟,杀人在哪个国家也都不是一件小事,双方死磕起来,以后就麻烦了。


这次,英国虽然气急败坏、言之凿凿,但他们除了毒剂品种、人员的身份相关性、作案动机等,并没有拿出十足实锤的证据,证明此举是俄罗斯所为,梅姨只能说“高度疑似俄罗斯所为”;


相反,俄罗斯的解释听上去也不乏道理:当年设立在乌兹别克的实验室,最后是美国人去拆除的,他们拿走了一切资料,当然知道怎么造。另外,苏联解体后,那些参与研制的人员不少还移民西方了呢!甚至,俄罗斯态度还很强硬地表示自己一无所知,认为此举是新一波西方反俄阴谋的开始。


从历史上看,这类案件往往需要超长的破案时间,甚至有可能成为悬案;这一次结果如何,目前还不得而知。



发酵


虽然结果还没出来,双方的怒气倒已显而易见。


英国搬出了马上要分家的欧盟小伙伴当救兵。大家都觉得,要是俄罗斯敢动用化学武器这么搞暗杀,那不是在我们地盘上搞“生化恐怖主义”了嘛?于是,分家这事儿先放一边,在美国老大哥的带领下,法、德等都纷纷站出来力挺英国。英国底气也随之越来越粗,话也越来越狠——梅姨直接放话:限期俄罗斯把说清楚,不然有好看的


请注意,在外交语言中,“限期对方做点啥,不然如何如何”有个专门的名词——最后通牒。


对此,作为外交上的行家,“战斗民族”俄罗斯当然听得明明白白,于是立马拿出压箱底的“铁棍子”,强硬回复:“不要威胁核大国!


此话一出,英国立即宣布驱逐一大票俄罗斯外交官,称他们本来都是间谍;俄罗斯很快还以颜色,也宣布将驱逐英国若干外交官。


一般来说,两国之间闹到了互相驱逐外交官这一步,就很难看了。


昨天,梅姨又在下院演说里用了一大堆硬词,比如回应俄罗斯必须“robust”(强硬),因为俄罗斯能在英国搞恐怖袭击就是个“hostile”(敌对)国家,如果俄罗斯还不服软,往下有更多的制裁,等等


俄罗斯驻英大使


审视


事情闹到这份上,对各方来说,恐怕都不是什么好事儿。


本来,因为乌克兰东部问题,美欧等西方国家对其制裁一点都没有松缓。前面已经提到,美国前两天还因为所谓“俄罗斯干预大选”问题,对其发动了新的一轮制裁。欧洲国家由于在能源方面有求于俄罗斯,所以态度没有特别积极,但小打小闹也一直存在。


未来,围绕此事,一旦态势继续恶化,欧盟方面将不可避免地向美国靠拢,这种倾向则会让俄罗斯本来就不妙的处境更加艰难。


但倒向美国,对欧盟来说也不一定完全是好事。今天的美国早不是以前的美国,过去做美国的盟友,要么是经济上、要么是安全上有好处;现在美国自顾不暇,安全上不仅不肯多出力,还要让盟友掏钱强化自身武装,经济上则是毫不客气地对着盟友剪羊毛。如果欧盟因为担心来自俄罗斯的安全威胁加大而屈从美国,那就得准备大把的真金白银了。


简而言之,这事儿闹下去,对欧盟和俄罗斯都是个双输的局面。即便是正在研究脱欧的英国也得仔细想想,安全合作靠北约可以,但这次的事情已经证明,有其他事儿,还得靠着欧盟伙伴帮衬一把,这个脱欧谈判是不是该让着点了?


帝俄时代的外交圈曾经有过这样一句名言:“外交上表现强硬很容易,用一封措辞更激烈的照会回应一封措辞激烈的照会,双方无限升级下去,最后直到大炮在战场上轰鸣。”真正高明的外交艺术,体现在手段高明的“不战屈人之兵”,而不仅仅是嘴皮子上逞快。如果事事都需要将军们去从战场上拿来,要谈判桌何用?


讲真,考验俄英双方外交艺术的时候了。


文/千里岩

编辑/雪山小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