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叔说】把“43斤女大学生”的悲情当生意,可耻!
贴标签,是许多搞传播的人讳于说却经常做的事。对于贵州女孩吴花燕来说,她的标签就是“43斤女大学生”。
关于吴花燕的报道,几个细节就能让人落泪:她的身高只有1.35米,体重只有43斤,2020年1月13日去世时才24岁;父母双亡,有两个弟弟,一个失去联系,一个身患重病;为了给弟弟治病,她曾1天只花2块钱,吃了5年的辣椒拌饭,导致长期营养不良。
如果事情只能归结为“吴花燕太可怜了”这样的慨叹,那岛叔也无需赘言;但偏偏其中有一些如鲠在喉的东西,噎得人不吐不快。
一个是报道偏颇,一个是捐助失衡。
吴花燕
一
之前说了,贴标签是最容易让受众接收你传播内容的一种方式。尤其在快节奏的社会里,几个扎眼的词语,就能在你头脑中留下一个颠扑不破的形象。
吴花燕,在一些极端渲染性报道下,形成了这样的舆论形象:一个长期吃不饱饭、营养极度不良,却还背负着整个家庭重担的弱女子;好心人都在网络上,她周围的人则从未伸出过援手,她是孤独的。
先不说这么塑造她的形象的目的,就说效果,读者泪目了,捐助了,帮没帮上另说,反正自己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救赎。
可惜,这个形象是背离真实的。即便没生活在吴花燕附近,也能看到不合理之处:你我身边如果有这样的同学、同事,会不闻不问吗?大家轮流帮衬一下,也不会让人整整吃了5年的辣椒拌饭吧?
她就读的学校是所民办高校,但校方不至于完全弃之不管。另外,她所在的街道呢?社区呢?民政部门呢?“兜底”体系破产了?
事实上,吴花燕得到了很多来自身边的帮助。她的同学背她去看病,帮她求助;当地政府给她家上了低保,还给了一套装修好的二室一厅的房子;学校提供资助金,同时也有很多好心人给她现金捐助。
而吴花燕比较差的身体状况,主要是因为疾病的折磨——她此前已患上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而非单纯的饥饿与营养不良。这一点在传播中也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岛叔这么辨析不是要把吴花燕说成家有余财、不需要募捐,而是要说明,真实,是任何报道都需要遵循的底线;对同胞的关心、救助应该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不能是编造出来的,否则就会透支社会的善念,磨损你我的良知。
毕竟,铁石心肠很少是先天的,更多是后天被无数谎言、假象蒙蔽之后,产生的自我保护性防御。
吴花燕及校方对极端报道的回应
二
吴花燕的事被报道后,很多人通过网络捐助平台给她捐款。有一家慈善组织,通过网络平台一下筹集了80多万元。让人觉得世间如此温暖。
但随后的事情让人气愤,也给吴花燕本人造成许多困扰。
比如,某短视频账号打着吴花燕的名义筹集了45万元,在她并未收到这笔钱的情况下,却宣称“已将爱心亲自交至吴花燕手上”。
再比如,一个名叫“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的慈善机构在吴花燕和家属不知情的情况下,用两个筹款平台分别筹款;随后又未经吴花燕本人及家属同意,开通一期、二期筹款,多筹集了40万元,其中还明确标明要收取6%的手续费。“善款”最终给没给到吴花燕,同样不得而知。
相关筹款项目公开信息
有哪些人为她捐了款,捐了多少钱,他们来自哪里,吴花燕全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
按照《慈善法》的规定,慈善机构在筹集善款时,应公布负责人个人信息、联系方式以及办公地址。但声称帮助吴花燕的慈善机构,并没有公布相关信息。
这种情况下,让人不能不怀疑,有人、有机构在消费吴花燕的悲剧,在浑水摸鱼,在中饱私囊。这种行为,鲁迅先生曾有个说法:吃人血馒头。
类似吴花燕的境遇是需要社会救助的,这无需质疑;但在网上钻空子诈捐的,也不在少数。
网上来网上去的捐助,所有信任最终都基于“透明”。如果这一点不能保证,那对社会公益的打击将是持久而深远的。不可不察。
相关筹款平台的声明中,承认只转给吴花燕两万元用于治疗
三
吴花燕是个特别好的女孩。
虽然家中贫困,自己身体不好,但吴花燕在大学期间还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为山区孩子支教。在得到众多陌生人的关心与帮助后,她多次提到如果自己不幸离世,希望能够捐献遗体和器官。
她的离开是不幸的。就像她的诗里写的那样,我们希望此后能“有一艘丰衣足食的小船,带着她驶向远方”。作为旁观者,岛叔也觉得应该从此事中明白两个道理:
一个就是关心真相,追问真相,不人云亦云。否则就会像刀尔登在《中国好人》中说的那样:“道德下降的第一个迹象,就是不关心事实……容易的办法还是把自己从这一负担解脱,让别人来告诉我谁是‘坏人’,我只负责吃掉他。”
再一个就是,保持善心,不管这世界带来多少伤害。
这不是鸡汤,而是最经济的做法。唯有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才会大大减少。
文/田获三狐
编辑/点苍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