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5%的留学生都有抑郁症,这怎么破?别让心理压力终结你的留学梦

2016-12-16 INSIGHT CHINA

留学生独在异乡,难免会有情绪上的波动。迫于文化冲突和学业压力,每年都有中国留学生,特别是低龄留学生总是会出现抑郁症、精神疾病等问题。而身处大洋彼岸的亲人朋友也只能干着急。表面看起来光鲜的留学生生活,实际上压力重重。或许只有亲自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心酸…那么该如何调节情绪使自己不再陷入抑郁,主页君这就来帮你。

文|贝琪

From 易课教育

微信号:easy-ke


前几天微博头条是一个叫做陈怡馨的妹子因患了重度抑郁而退出演艺圈。很多人不解:为什么妹子看起来那么开朗会是重度抑郁?为什么年纪轻轻会抑郁?



抑郁症的阴霾其实从未消散。


什么是抑郁症?

  

在精神障碍诊断中,抑郁障碍有6个主要分类,而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悲哀、空虚和易激惹的心境。这些通常被我们称作“不开心”或者“低落”的情绪,在人群中是非常普遍的——正如心理学研究所显示的那样,抑郁是一种发作频繁且广泛的心境障碍。



据研究者估计,19%的成人患有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 其实。留学生也是抑郁的高发人群,随着留学生群体的不断壮大,留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这其中尤以抑郁症最引人注意。据悉,65%留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一个个令人痛心的消息值得我们每一个留学生重视和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终结了我们原本美好的留学梦




表面看起来光鲜的留学生生活,实际上压力重重。或许只有亲自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心酸。陌生的国度、从零开始的社交圈、功课和将来就业的双重压力、文化冲击,这些因素让留学生被称为罹患抑郁症的“高危人群”。


压力一:学业繁重



很多父母以为送孩子出国留学,就可以逃离中国高考的压力,殊不知,国外的大学都是“宽进严出”,如果不是申请名校,入学并不会十分困难,但毕业却是要下狠功夫,且国外学习更加讲究自律性,很多都需要靠自己去自学。在国内应付不了高考的孩子, 到国外上学,也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压力二:语言沟通不畅,难以融入本地文化



很多在国内雅思考了高分,满满自信出来留学的孩子,到了真正上课的时候,也会感到无比沮丧:老师、同学来自世界各地,各种口音很难听懂。而且“教科书式英语”和实际生活中体验的英语也有很大的差别。很多自认为英语底子还不错的孩子,在初次上课后崩溃大哭。 即使语言极佳,由于成长背景不同,中国孩子也很难和当地孩子真正打成一片,基本还是只喜欢和同样来自中国的朋友生活在一个小圈子里。而性格内向的孩子,即使在中国圈子里也很难交到知心的新朋友,有什么事也只能默默承受,久了很让很容易造成心理抑郁。


压力三:不想辜负父母的投资


大部分在外留学的同学,带着父母的血汗钱,挤在狭小的空间。有些孩子心理负担比较重,觉得父母给自己投资了这么多,如果自己没学业有成、出人头地,会辜负父母的期望。若是有些“完美主义”特性的孩子,则更容易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一旦最后一根稻草压上来,整个人皆崩溃。


压力四:来自其他留学生的压力


现在的时代都不是曾经80年代,要出去餐馆洗盘子打工赚取生活费了,大部分留学生出国,生活费和学费基本上自己不用太担心。但攀比在哪里都会存在,如果一个家境一般又敏感的孩子,生活在一群家境优越的留学生圈子里,看到别人唾手可得的一些东西,自己则可能要奋斗苦读才可能获得和他们同样的职位或是社会地位,难免产生一些心理上的不平衡,时间久了性格容易变得沮丧阴暗。




知友Appcell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了建议: “有比较长时间的病史,其中严重到影响生命的经历主要有两次。第一次是高中时,当时不知道这是一种病,解决方法:


1. 看书

读了很多书,大大拓宽了姿势面,慢慢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个很重要


当时给我帮助比较大的是:鲁迅,芥川龙之介,茨威格。后两位都自杀了,鲁迅也有过抑郁倾向。抑郁症发作的时候,大概是我最理解鲁迅作品的时候了,尤其是魏连殳这个角色给了我很多启发。 此外我也初步接触了一些哲学家的著作,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叔本华和尼采。现在回想起来一个高中理科生每天窝在保健室看这种书真是挺中二,我当时无法完全理解他们的著作,但在反复阅读之后,其中的很多思想已经给我造成了深刻影响。 总而言之,这些巨人们给了我很多精神慰藉。


2. 记笔记

其实写笔记这件事本身并没让我好受多少,但总归是一个可以做的事。因为抑郁的时候别人无法理解,只能自己写写、多理解自己。藉由记录,我强迫自己理性地思考、找出问题所在,而非一味沉湎于抑郁之中。这样虽然写的时候很痛苦,但写完后我就可以翻阅书籍、寻找前人的答案。感谢巨人的肩膀,让我还算差不多地度过了这次危险。 这事的一个副作用是:我开始探讨写作,发掘文艺潜能。第一次写作的结果就让我和某个文学网站签了约,现在想想还是蛮自豪的…但后来病情实在不允许我写下去了,我于是很快放弃了往文学道路发展的打算。


3. 翘课

当时课业是我的主要压力来源,必须要先把它放在一边。老师已经发现我神思恍惚,在多次言语劝说无效之后不敢做出什么使我情绪激动的事,于是放任我成天在医务室躺着… 总结:尽力理性地自我分析,将情感上的抑郁转化为某种可以深入探讨的问题,藉由这种形而上的探讨来强迫自己摆脱抑郁情绪。第一次严重发作的后果:我对一些事情慢慢看开了,对大多人懒得搭理,性格开始变得高冷…


第二次是大学时,当时已经知道这是病了,立刻跑去医院检查。解决方法:


1. 正规治疗



关于药物:吃药的时候感觉不到它的作用,停药了就会跪得很惨烈。所以千万别擅自停药。关于住院:一定要遵医嘱去住院!!!!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和亲朋好友待在一起!!!家人朋友是最亲近的人,但抑郁发作的时候没人会理解。如果和最亲近的人相处却无法互相理解,那种绝望感可以把脆弱的病人直接逼到自杀。


2. 远离压力源


可以去某个很远很远、完全没有熟人的地方。


我发作的时候,先住院一段时间,好转之后不顾家人反对跑去一个没熟人的地方实习。逃避的感觉好爽啊,以至于从工作地回去的时候感觉像被天堂踢出来了,真是满心血泪…在工位上哭得昏天暗地…


3. 找到一个可以自我表达的爱好


对于我来说,因为有了前期的伪文青经验,我在情况稍微好转(有力气打字)的时候就立刻开始写作。内容主要还是关于抑郁时会思考的一些奇怪问题,例如生存意义、抑郁的深层次原因等等的探讨。其中大部分是记录,记录得差不多之后我又将它们整理起来并归纳要点。尽管里面的思考还很稚嫩,但由于足够真实、直接来源于我自己,它们成了我至今仍十分自豪的一件人生财富。 是这个爱好以及它背后的表达欲真正使我摆脱险境。有过病史的人都知道药物价格高、起效慢且副作用大,而呆在医院里真的是件蛮恐怖的事情(对我个人而言)。真正要从生无可恋的状态里走出来,靠的还是自己的努力。 一个典型案例是,在还有力气自杀的时候,我随身带着一个小本本。一次准备自杀的路上我意识到自己要死了,虽然记录对当时的我来说已经很困难,我还是掏出本子开始详细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动…不为别的,只是单纯因为这种体验很少有,我本能地感到不该浪费。结果记着记着,我就慢慢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时间长了,我开始意识到表达欲于我的重要性,并因此重新找到了存在的价值。


4. 接受自我,接受现实



在自我表达过程中,我筛选笔记中的要点,将其上升到对自身现状的思考。抑郁症改变了我的很多观念,尽管它使我痛苦,但我能感到自己变得更加深刻——不论这种深刻是好是坏,它都是独特的体验,对我有着极大价值。 意识到这种独特之后,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开始接受自己是个抑郁症患者、抑郁将成为我人格一部分的现实。我仍然有许多不开心、时常陷入极度焦虑或消沉,但即使在焦虑和消沉时,我的内心也有一部分是喜悦的:如此极端的情绪充实了我的情感体验,能有这种境遇,从某些角度来说真是太幸运了! 我越发详细地记录、分析它们,并练习将观察结果融入到小说当中。如今我的练习已初见成效,而我也终于不再为抑郁本身而不安。这是个双赢的结果。 我当然没有摆脱抑郁,正相反,周期性发作的时候,我每天总有那么二十几个小时感到生无可恋。但既然一定要戴着抑郁的枷锁生活,不如赋予这种枷锁一个意义。在抑郁之后,尽管痛苦,我也因此学着专注于生活中真正需要在乎的事。”


文章的最后分享一句英国诗人John Milton曾说过的话:


“The mind is its own place, and in itself can make a heaven of hell, a hell of heaven.”


心自有其所在。 它本身就能把天堂变成地狱,地狱变成天堂。

本文系授权发布,By 贝琪,From 易课教育,微信号:easy-ke,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 CHINA 诚意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