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女儿留学嫁老外,卖了房的父母崩溃:我们老了谁来照顾?

2017-04-18 船长 007 INSIGHT CHINA

如果说过去的海归身份就意味着出人头地,那么现在的国外大学文凭真的相当于一纸空文。随着留学后回国学生人数上升,很多人卖点房子花了几百万留学,最终可能只找到了一个“普通”的工作。还有留学后嫁给了老外令父母崩溃不已,这让很多人疑惑,我到底该不该出国?今天主页君跟你聊聊。


我一早就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对老夫妻卖房送女儿出国留学,女儿毕业后却选择留在国外,这让父母很痛心,感叹自己此生即将老无所依...... 10年前,张勇和妻子为了给女儿凑到美国的留学费用,咬牙把家中110平方米的房子卖了,换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两房。因为女儿到国外留学是全自费的,每年大约花费30万元,对于出于普通工薪阶层、家庭收入不算太宽裕的张勇来说,是一笔巨资。


但是为了圆女儿的出国梦,老两口也是豁出去了。


对于即将赴身国外的女儿,夫妻俩并不十分放心。出国前,两夫妻不止一次的叮嘱女儿:在美国晚上不要一个人走夜路,不要参加示威游行之类的聚众活动。受张勇的“委托”,妻子朱静还一本正经地对女儿进行了一番性教育,要求张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或婚姻观。


保险起见,朱静给女儿划了几条红线:不准找外国人当男友,不能当未婚妈妈,不能和学校的老师搞师生恋。 女儿离开的前两个月,朱静总是失眠。“我原本以为自己准备好了,但实际上并没准备好。从女儿离开家门时,我就像掉了魂似的。我心里知道,女儿出国留学是好事,但还是忍不住直掉眼泪。女儿刚去国外的一个星期,我一天要给她打3个电话。” 可是女儿出国后,与家里联系并不多。2015年底毕业后,她对父母称要留美工作,嫁个老外,这让已退休的老两口难以接受。 张勇说:“子女有自己梦想是好事,但也要考虑父母感受啊...我俩根本不具备在美国生活的条件和技能,也生活不习惯,现在想来,这辈子最错误的决定,就是送女儿出国读书。”


为了让女儿回心转意,一年来,张勇一直在做女儿的工作,劝她回国,甚至拿“断绝父女关系”作为要挟,但效果不大。 张勇和女儿的关系更是跌到了冰点。据悉,父女两人已经有两个星期没通过话了。

思念女儿时,张勇会拿出女儿年幼时的照片看看


“我现在的感觉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为别人培养了一个女儿。” 如今张勇最犯愁的是:如果和唯一的女儿失去了来往,这剩下的几十年可怎么过?“将来我们老两口老了谁来照顾?”

文|肖欢欢

来源|广州日报


这个故事一经发出,有人为父母感到委屈,斥责女儿自私、忘恩负义:


@瑾夏Mu:她留学的钱是父母卖房的钱,享受着中国父母的付出又想要西方孩子的自由,咋不上天?!


@YIHAO_10456:他女儿应该也要为父母想想,不能忘恩负义


@从前fan:她留学花的是谁的钱?到底谁是巨婴?最讨厌这种一味只知道索取而不会回报的人。


@Berning贲儿:有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选择固然值得提倡,但完全不考虑父母这tm不叫思想前卫,这叫自私。


@Won德Fau:父母可以说不求回报之类的话,但是作为一个有正常思维的人,不能真的就因为父母的无私奉献而弃之不顾。


@窦东昌Cin:这女儿养了有何用,父母在不远游。


也有人认为是父亲自私,“养儿防老”的观念应该改变,不应该道德绑架自己的孩子:

@南瓜mum:子女因你而来,不是为你而来。


@sisijun叫我太邪恶:养儿就为防老这个观点什么时候能改改,改不了真就别生了,一出生就带着目的性对孩子就公平?老人无依无靠可怜,但对这种“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你居然不回报我”的行为非常反感,完全物化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菠萝豆少爷:看到一句话,很有感触:“如果养儿是为了防老,你也别说母爱有多伟大。”


@小海芋很懒:养孩子不是为了回报,只是因为爱他 ,但是我相信如果父母教育的好 ,他的孩子肯定会因为被爱而反馈爱。


@悠悠偌离:既然父母把养育当成是投资,那亏本也很正常,父母也不是瘫了,聋了,他们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女儿也可以经常回来看他们,我觉得他父母自私,女儿一点都不自私。


这篇文章在网上引起了不少讨论,也把留学后该不该回国的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这个问题上,因为观念上的不同,父母和子女往往抱有不一样的见解,加上相隔万里沟通不便,稍不注意就会产生矛盾——都想让对方认可自己的观点,却又没人愿意退让,这样僵持不下,难免会给双方都带来一些伤害。尽管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不是有意伤害对方


那么,父母和子女在“该不该回国发展”这个问题上,到底都抱有哪些观点呢? 我搜集整理了一翻,大致分为下面几类: 首先,说一说留学生不想回国或者说,不看好在国内生活的原因:


国外钱多环境好


@肉多多:本人澳洲留学两年工作四年,我选择留在这里,主要是因为制度上对员工的保护比国内好太多(非政治偏向,纯属个人经验)。由于澳洲的福利与劳工制度,公司与雇员的关系基本平等。如果公司违反法律,员工可以向fair  trading 申诉。根据本人经验基本可以100%追回正当利益。


@猫塔:工作好。在日本我工作第一年就拿着比整个日本上班族平均还高的工资,回国了实在不知道能找个啥样的工作。日本大学或大学院毕业的人,找工作起薪都在一个范围里面,差别不会太大,而国内毕业生哪怕在大城市,起薪都能天差地别,有种不安的感觉。(这条是我自己的情况,我能力差,回国了找不着好工作,本来这答案就是只谈我自己不回国的理由,有不同情况的人存在是很正常的)


@lynn: 普通家庭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因为回来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匿名用户:感觉国内生活节奏很快,就像巴黎的上班族,总是没有时间的。


@唐菲菲:如果我是一个在国内日常生活就不太好的人,出了国之后真的会更想留在国外。我就说一点,因为生活更容易了。

人情世故不简单啊


@killua:情商低,不会玩儿心眼只会闷头干活,被虐得很惨……(对,我是战五渣,混得并不好)以后并不想在这方面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而是把时间放在自己的兴趣上。


@苏菲:当一个人不必惧怕不好好学习就去扫大街,做个扫大街的也能吃到像样的午餐时,这个社会很多东西都会不一样。一个最普通平庸的人,没有人脉,不会来事,不必事事计较上心,也能安心正常生活的地方。我想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


@提提:不用把人生一多半的精力消耗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勾心斗角中。


@猫塔:自由。天高皇帝远,爱干嘛干嘛。没人催这个嫌那个,没人管东管西。想玩就玩,想躺就躺,想吃就吃,家里脏乱差也不会被妈妈嫌弃。对我这个年龄早已超过国内晚婚标准并且仍然没有结婚的想法的懒人来说,国外简直太美好了…...


@Hannibal Lecter:人一辈子真的不长,我们花了一辈子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时间漂泊万里学点本领,谁不爱国?谁想媚外?谁不想留取丹心照汗青?谁又想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是回来你面对着个别混子,对你挑三拣四,剥削歧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除开北上广,有些小地方,你有本事,有想法?算个屁,你没有爹,没有路子,没有靠山,人家分分钟让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你喜欢干?好嘛黑锅有的是让你背。


国内素质不敢恭维


@killua:我刚回来是每天笑眯眯上街的一个人,车上也会让让座,觉得人家有困难也可以帮一下。结果在国内生活了一年,挤地铁的时候被推搡,在车上被乞讨的老太太纠缠,走在路上有人挡路,出去吃饭也遇到各种不道德情况让人生气……想跟人吵架……感觉自己整个人戾气很重,这样子长远看,也不利于自己身心发展。


@匿名用户: 在法国时信用卡被盗,但是法国这边警方看不懂中文材料,只能趁着回国报警,结果回国后,无论工商银行还是公安局,态度都很“大爷”很“官腔”。在法国,我觉得除了Prefecture这个傲娇部门外,无论警察局、医院、市政厅、法院、调解局的政府工作人员都很礼貌,有的还很热情!


@匿名用户:我接触的优秀法国人(大多是医生、律师、工程师、教授、政府官员、著名大厨)都很热情,或者,最起码懂得如何尊重。至于在国内,别人一看我是小年轻,总是对我发号施令或者开一些很随便的玩笑。诚然,无论在哪里都要尊敬长辈,但是年轻不代表就比你差。


@匿名用户:每次去政府机关办事几乎都能碰见这种表情。



Hold不住国内的高房价


@提提:在国外赚10年美元,也怕是赶不上国内北京房价呼呼呼上涨的速度。在美国能按揭买一栋喜欢的house,如果回北京我妥妥的homeless了,买不起房子。美国只要待够两年以上,credit比较好,贷款买房子首付可以付很低,一套30-40万美元的带车库前后院的独立屋对于中产收入来说完全没问题。


@康石石:令人嗔目结舌的是房价,不可思议的房价。虽然出国留学的同学家庭条件一般来说还是不错的,但大多数同学还是有自尊心的,觉得既然工作了,理应自己谋生。但在美国,一般设计专业的学生最多工作5—7年也就拥有了自己的住房。可如果回国呢,在北京买上与洛杉矶同样的住房,再降低一下标准就是四环边上的国内的两室一厅,也至少20年,这还得不考虑将来孩子的培养成本和牺牲最起码的生活要求。


@匿名用户:房价旧金山湾区算是全美房价最高的地方了,200万也基本上够你在最热门的地区买个小黑屋了。如果你不在意学区,不是非要在离公司开车10分钟范围内买房,100万以内足够你买一栋有前后院的小别墅了。国内?呵呵呵……(别拿二三线城市和湾区比,湾区比的就是北上广深)


@猫塔:房价低。这个是相对收入来说的。比如同样100平方的房子,上海的平均年收入和上海的平均房价比起来,可能要15-20年不吃不喝才能买。而东京只需要10年左右,我自己的工资和我所在的千叶房价比起来6年左右就够了。具体数字我懒得查了,反正就是这么个意思。


@饭团小浣熊:大城市房价高不可攀,而且就算买下一所大城市的房子,想要维持在美国的居住环境仍然不可能。我们目前住在距离世贸中心一小时的地方(开车或者轨道交通),小区安静优美,住房宽敞,学区不错,距离超市医院幼儿园邮局都在十几分钟车程内。小区内200平米的房子带院子大约三百多万人民币。北上广同等位置大小和附加设施的房子我想都不敢想。


实在不想回国“服雾”


@提提:雾霾太严重,天天看北京朋友发的雾霾朋友圈,在美帝的我看了都抑郁了。


@匿名用户:国内对于青年科研人员待遇太低。中科院博士毕业助理研究员待遇税后7000多,属于月光。好在之前有副业,不然真的要靠喝西北风。现在在美国每年攒下的钱,比之前在中科院的年纯收入要高。


@匿名用户:国内北京或者山东等华北、华东等地冬天污染严重且很冷,华北春天还有风沙,夏天炎热,气候比法国(除了法国北部)差多了。


@匿名用户:作为土生土长的老北京,在北京生活的那些年一直面对雾霾、拥堵这两个问题。雾霾涉及非常重要的身体健康,能规避就规避。拥堵方面,早晚高峰出门简直是灾难,而且限行、没地方停车这两个问题给我造成很大的困扰。我希望能够兼得「大都市+空气质量和拥堵在忍受范围内」这两件事情,这在北京、上海不好实现。


@思南:前两天路过公园,闲着没事,就在草坪上躺着睡了一觉。醒来那一刻,觉得什么国内发展机会好啊,有人情味啊。都比不上随时可以看到的蓝天,不用带口罩的空气,想躺就趟的草坪。



对于不想回国的原因,留学生们是各抒己见,但,无奈的是父母考虑的方向和留学生有一些不同:


@城市隐者:我们只是太想念儿子,我们老了,想要孩子陪在身边,在国外说不定一年都见不到一次面。


@zx1344:如果子女孝顺,还是和子女在一起好,躺在床上动不了也有人知道,也不至于死在床上臭了才被发现,毕竞中国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


@匿名用户:我最近正面临着这一问题,和男友在国外生活了三年,我找到工作,他在找工作,父母以不给他生活费,要挟自杀等方式让他回国,因为他们太想念他了。父母二人基本没有工作,妈妈更是家庭主妇,觉得上海的工作也很好,而且特别好找。一个月一万块很多了。。。


@zhu20045:我在中国的退休金,一年是四万多人民币,平均每月三千多。我们有住房,有医保。我与先生主要的日常开支是水煤电与吃饭,大约二千元。我剩余的钱与先生的工资,我们可以做很多事,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或外出旅游,都没问题。但如果换算成美元,我的退休金每月仅四、五百美元,一下子变成了穷人。也许有人会说,还有子女呢。


但你仔细想一想:一个人依靠自己的收入生活是心安理得的,而依靠他人的钱来生活,那味道,就不言而喻了。再说,子女们在美国生活得也不容易,也要拼搏呀! 显而易见,大多数的父母不愿子女留在国外,无非是两个原因,老了没人照顾,要是去了国外,自己一把年纪,很难适应那边的生活。无论是哪一方,双方的想法都是可以理解的。


双方之所以会出现争执,最主要问题还是出在观念和沟通上。


在外留学生活的是我们,不是我们的父母,我们能清楚的感受到自己的不同和变化。但对于交流沟通受限的父母,他们对我们的印象有可能一直停留在当年那个在机场出发大厅攥着行李和父母挥手告别的傻孩子。 


留学的经历给我们打开了全新未知的世界。各种新鲜的想法、各种先进的理念一股脑地涌了进来。


但在父母看来,我们在留学中产生的各种变化可能让他们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甚至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而我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比我们的父母要强很多。很多时候,我们往往错误估计了父母接受新事物的速率。在交流过程中,我们自以为有理有据的表达很多时候却被父母曲解和误读。


另外,父母投入了很多的情感能量在我们身上,当留学后的我们不在身边时,会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失落感,甚至感觉到被拒绝。我们应该多体谅和理解父母,这样,也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


所以有时间,给父母打通电话拨个视频,平心静气地好好和父母交流,谈谈在美国的生活,谈谈在美国的生活,聊聊在美国的饮食,说说自己疲劳的备考,讲讲电子产品的使用。


多给父母一些了解我们的机会,这样才可能打开沟通交流的大门,在留学毕业后的去留上达成共识,获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本文系原创稿件,欢迎更多有想法的出国党小伙伴们向主页君的邮箱:weinsight@163.com 投稿,主页君每天都会查看的哦!欢迎分享到朋友圈INSIGHT CHINA 诚意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