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每天5点起床走77公里学英语,只为不跟丢美国留学的儿子

2017-12-26 麦尔 INSIGHT视界 INSIGHT视界


毋庸置疑,留学的我们很忙。 


在这个留学已成常态,成千上万人出国深造的年代,我们不敢闲下来,也闲不下来。小到图书馆赶due,大到异国求生,我们鞭笞自己,一刻不停。 


尤其身处二十出头的年纪,正是脱离原生家庭,开始塑造自我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在国外处处take in,精心打造自己的社交圈,甚至得在异国另起炉灶,去经营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 


然而,你可曾好奇过,突然没了子女要抚养的父母,在国内是如何面对一个空荡荡的家,去调整自己fit in的呢? 



在北京西城区的一所老年大学里,就有这样一群父母,为了填补子女远在海外的空巢期,不给子女找麻烦,也为了跟上子女的步伐,多制造一些共同话题,他们开始学起了英语。 


“我学了英语,以后出国,他(儿子)上班的时候就不会惦记我了。” 


的确,我们的懂事让人欣慰,而父母的懂事让人心疼。 



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感受你不一定能领会,但父母挑战空巢期、为了爱你而改变的勇气,却值得你了解,尊重,学习。


为了对抗空巢期,父母组团撸英语


12月21日,博主透明人GlassMan发布了一段主题为《老年大学》的视频,展示了一群生活在出国留学潮下的年迈父母奋发学习,积极应对孤独的一面。 


视频一经发出立刻引发大家关注,目前播放量已到达861万。 



“九点上课,五点多钟就得起床,从平谷赶车过来。”


这是英语刘老师爆出的学员情况,学员年纪虽大,学习劲头却很足,班级上每天五六点起床赶课的人不在少数。 



在老年大学的众多课程中,刘老师的英语课最为火爆,许多家长要排两个学期才能等到一个空位,但这依然阻挡不了源源不断的学员大流。 



来这里学英语的学员多是退休人员(刘老师自己也是退休人员),年纪从50到80不等。学习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补回当年没能学到手的知识,二是为了减少子女在海外无人陪伴的孤独感。 


众多学员中,年纪最大的要数袁大爷(化名),84岁高龄,曾参加抗美援朝战役,属于战功赫赫的一位老兵。不过,他学英语的原因却有些逗儿:“有时候碰到老外,咱也能说上两句儿~”  



"Anytime" "keep in touch" "Thank You", 袁大爷话音刚落就秀起了一口标准的中式英语,小本本上还记满笔记,英文红字,中文黑字,秀完不好意思的嘿嘿笑起来:“保持联系,谢谢,呃,大概就这个意思吧~”  


“不过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教起来还真和年轻人不太一样。” 刘老师也坦言,对于这群特殊的学员,一般都是先理解后记忆,而且要花很长时间记忆才行,所以大家打得都是攻坚战。 



说到攻坚战,蔡大妈(化名)简直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典范”:老年大学上了十年!不过到底是功夫深,不仅笔记记了一本又一本,还有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做题+复习。 


一说到学英语心得,俨然一位专业人士:“十大词类,时态都学了,虽然忘得快,但日积月累吧,总是能记住点东西的~” 大概说完觉得自己也挺牛的,蔡大妈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许阿姨(化名)是一个十足的学霸,除了在班上学英语,还拿下了影视后期,视频、图片的制作通通不在话下。 


说到这些成就,小眼神儿里透着一股傲娇:“嗨,也不能说完全掌握了吧,但反正是都学了,我跟进的也很快~” 



为了展示一下学习成果,可爱的成员们还纷纷登上讲台,一人秀一句英语。 


 句子虽然简单,但真要对着镜头,每个人都有些小紧张。 


一上台,耿直的吐槽:“Today,it is cold.” (天儿真冷啊~) 



还有直抒胸臆的:“Today I’m very happy.” (咱今儿个真高兴~) 



以及表达对自己这个大集体的热爱:“I love our school.” (我爱老年大学~) 



不得不在此问一句,小伙伴们,隔着屏幕,你们感受到了这些老年学员的霸气了吗?


为了对抗空巢期,父母组团撸英语


刘老师透露,除了好学,自己班上的学员还有一个共同点——大多数人的孩子都在国外。 


因此,孤独是这批学员的常态,但好在,他们并不消极颓废,而是主动出击用知识武装自己,用这种方式去亲近自己的孩子——既不打扰,也不纠缠


“他们前来学英语,都是为了去国外好交流,不给孩子添麻烦。” 



张阿姨(化名)的儿子在芝加哥读书,15年她奔赴国外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却因为不会英语,不敢单独出门。回国后,张阿姨就来到了刘老师的班上,开始学起了英语。 



今年,儿子在美国上班了,张阿姨再次探亲,显然自信多了。 


“白天儿子不在,我自己买了地铁票就出门了,去各个博物馆参观展览,就连走错路坐过站,也硬是靠自己找回了家门。” 


说到这里,张阿姨无比得意。 



也许是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找回了自我,也许是爱上了自己身处的学习大集体,张阿姨再也没有了儿子刚出国时的那股无所适从,似乎很是享受当下的状态。 


当被问及未来是否会搬去美国和儿子一起住时,她并没有表现的很急切,只是坦然的回答“还不清楚,再说吧~” 



对这一点,刘老师颇有感触:


“很多学员形式上是学英语,但他处在学习群体之中,也就不再孤独了。”   


孤独感是每一个人都将在自己老去时面临的情感状态。尤其在这个年代,年轻人愿意拼搏,喜欢在自己的学习或工作中出彩,甚至纷纷远赴大洋彼岸,一个人自力更生。 


而当一个人越独立,他与原生家庭剥离得就越远,因此,父母的孤独感就越重。 



所以啊,远在他乡的子女,不时想一想家中垂垂老去的父母,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你们,爱着你们,因为太爱,甚至愿意一把年纪重入学堂,去学习你们学习的知识,感受你们感受的氛围。 


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融进你们的世界,默默地守护着你们,安静而不打扰。


孩子在国外,学点儿英语好交流


主页君经常看到后台有小伙伴留言,出了国以后,和爸妈的隔阂越来越深,聊什么都聊不到一块儿去,感觉认知、价值观都不在一个层面了,甚至还有小伙伴吐槽,父母因为承受不了孤独而屡次三番叫自己回国,这不是新时代的小农意识是什么?! 


对此,主页君不好统一评价,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有一点主页君是绝对能够肯定的,那就是父母对你们的爱。无论你们之间出现过什么样的冲突,矛盾,不外乎一个爱字。 


而有了爱,没什么事是你们解决不了的。 


你在国外,见识了父母不曾见识过的世界,学会了父母不曾学到的为人处事之法,那么你是不是可以在每一次的冲突中站出来,做那个引领局面,循循善诱的人,将你学到的宽容、理解和包容用在父母身上? 



这当然不容易,因为你可能得因此降低姿态,多花心思去组织每一次的语言,多花时间去站在父母立场上琢磨什么是他们能接受的说话方式,但你是更能和这个新时代、新理念接轨的人,你是那个第一个跳出原生家庭被新时代改变的人。 


这就意味着,你有责任去做一个更有担当,更能处理家庭矛盾,更能帮助父母完成这个过渡阶段的人。而你也确实应该这样做,因为本质上,你爱他们,你也需要他们的理解和关怀。 



所以,如果你觉得父母跟不上这个时代,跟不上你,不要把全部的问题归结到他们身上,想想,自己在这其中又扮演过什么积极的角色? 


而对于子女远在海外的父母,主页君也有话要说。含辛茹苦十几年养育大的孩子,突然有朝一日离开家,奔向了那个你不了解也不熟悉的国度,从此以后,那里的风土人情将会持续影响、塑造他的三观,直到每一次他回来,你都会愈发感到从前在他身上的你们的痕迹,越来越淡。 


你当然会觉得失落,甚至无所适从,但你要知道,这些摧毁不掉你曾经抚育他的成就感,他变得越独立自主,就越能面对这个世界的凶险,这其实也是成就感的一部分。 


而这种独立也并不意味着他离开了你,他只是长大了,如果你还想在他长大后的世界继续陪伴着,那么,就请尊重他的认知,聆听他的想法,换一种支持、理解的方式守着他。 



还有,孩子虽永远是你世界里最重要的存在,但他们并不是唯一,你还有你自己。你可以像那些老年大学里的父母一样,通过学习、交友,顺利渡过这一段空巢期,找回自我。 


孩子飞向了更高远的世界,有了他的天地,你也一样值得拥有你自己的天地。 



是一群生活在出国留学潮下的父母,更是千千万万个留学家庭的父母缩影,从他们身上,我们明白了:爱是尊重,是能量;爱不是捆绑,更不是武器。


正如张阿姨的表达:My dear son, thanks for your growth. Thanks for your love. 



亲爱的儿子,谢谢你这些年的成长,谢谢你对我们的爱。    

视频来源:透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