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用20年打磨出全美最强民乐团,让真正的中国音乐走向世界

2018-04-19 Beaver INSIGHT视界


最后一个音符落下的时候

现场一片寂静

片刻之后,掌声雷动

这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中国民乐团在2018年3月6日举办的一场演出

也是UCLA中国民乐团成立60周年的纪念演出


弦歌相和的中华雅韵

此时此刻在洛杉矶的上空回荡

每一位听众脸上都充满敬佩

现场座无虚席,一票难求

UCLA中国民乐团正是在这样的美好中

让世界听到了属于中国的雅声正韵





这个民乐团是全美高校系统中

最具规模的民乐团

也是中国特色最浓厚的民乐团

它先后演奏过1000多首曲目

包括昆曲、京剧、经典民乐和原创作品等

深受在校学生喜爱


而乐团之所以能发展壮大至今天

离不开一位灵魂人物——李琦老师

“在UCLA的华人学生中,

恐怕极少有谁没听过李琦教授的名字”



今天主页君带你走进UCLA传奇人物——

李琦教授的故事


诞生于音乐之家

从小与二胡结下不解之缘


李琦的童年是在音乐中度过的

小时候印象中最深刻的是

父亲在一旁摆弄二胡

母亲在一边轻轻地和


因为家庭的影响

李琦接触了很多乐器

比起在外面疯玩到天黑

她更愿意待在家里

静静地拉上两个小时的二胡


在如愿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二胡专业

李琦终于开始了专业的二胡训练

她每天背着二胡穿梭在校园中

在音乐室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

与二胡为伴的那段时光是她最幸福的日子


然而好景不长,文化大革命时

她与其他学员一起被下放到了农村

好在,艰苦的环境并未斩断李琦与民乐的红线

反而让她与戏曲结了缘


当时的文化站站长是从沪剧团来的专家

李琦就每天跟着他学习演唱、演奏、写戏

即使下乡的日子很苦

戏曲的学习一天都没间断过

文革结束之后,她重新回到了校园

继续与二胡为伴



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之后

李琦因为专业的音乐水平和出色的表现

一跃成为中央民族乐团的独奏演员

自此奔波于全国各地演出


中央民乐团是中国第一大民族乐团

而她是其中的二胡独奏家

从民族音乐的角度来说

这在国内已经算是至高的荣耀


但是李琦并没有满足于现状

“中国民乐这么好听,

我为什么不把它带给全世界呢?”

怀揣着这种想法

李琦开始将目光放在了国外


让音乐跨越国界

壮大全美高校最强民乐团


1986年,李琦只身来到了美国

开始从事中国音乐的普及和教育

虽然设想过会遇到困难

但是文化差异带给教学的影响

还是让她感到措手不及


“我还在大学的时候

花在练琴上的时间一天要有13个小时

对于勤学苦练的中国学生来说

这种辛苦不在话下

然而她教的美国学生显然不这么想





对他们来说,音乐不是唯一的

除开音乐他们还有很多选择

经常有学生没怎么练习就来上课了

这让李琦非常气恼

“反复练习是掌握乐器的根本

不想好好学的话

别浪费你父母的钱

也别浪费彼此的时间”

一怒之下,李琦把学生们都赶走了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

直到李琦忽然意识到:

自己秉持的这种教育观念

跟弘扬中国文化的初衷是冲突的

即使没有时间练习

但学生们是抱着兴趣来学的

而自己却赶走了这种“兴趣”



李琦重新调整了自己的观念

只要你想学,我都会教

不管有没有时间练习,

有愿望学的都应该得到这个机会”


攒足了教学经验的李琦

1997年来到了UCLA教中国音乐

接任创立中国民乐团的吕振原教授

她成为了民乐团的指导老师

对于一心想发扬中国民乐的李琦来说

这是个绝好的机会




吕振原教授在弹琵琶


但是,太难了

学生只有十几人,还零零散散

不怎么来乐团练习

乐器更加少得可怜

练习的时候得排队挨个儿来

民乐团要发展起来,问题很多

但李琦知难而上,各个击破


名义上,她一周只有乐团合奏的两堂课

但实际上,她一直课余时间免费授课:

昆曲、古琴、舞蹈…

只要有学生想学,她有求必应

在教学生的同时,李琦也在学习新的乐器:

“学生想学,我不会可不行”

琵琶、古琴、阮、笛子、埙…

靠着自学,她硬生生“啃”下了这些乐器

到现在,民乐团所拥有的数十种乐器

她每一样都信手拈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引发兴趣、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

慢慢吸引了更多了学生

李琦其中对一名白人学生的印象尤其深刻

他叫John Leo,数学系的博士生

Leo在演奏阮


音乐学院旁边紧挨着就是数学系

那天Leo来音乐学院,本来是想学钢琴

恰好乐团正在排练

他听到了以往从未见识过的东方旋律

李琦就邀请他坐着听

听着听着Leo问:

“我也能学吗?”


从不缺一堂课,也不缺一场演出

Leo这一学,就学到了毕业

让李琦更感欣慰的是

Leo毕业后去了北加州一所中学教书

在那里他组建了小小的中国民乐团体


“他们说美国就像一个大熔炉,

我觉得中国音乐也应该这样”


这大概就是李琦老师“弘扬中国民乐”真正的样子:

只要有人在教、有人在学

民乐的星火就永远不会熄灭


随着民乐团发展壮大,学生越来越多

李琦在高兴的时候又多了一丝忧虑:

乐器不够了

不过她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

用自己的工资买

几十年坚持用工资买乐器

加上三不五时好友赠与的乐器

就这样,李琦慢慢攒出了一个百人规模乐团的乐器



除了培养民乐团之外

为了推广中国民乐,李琦也不遗余力

音乐学院与UCLA的孔子学院强强联手

策划了许多活动:

“中国民族乐器推广项目”将乐器普及到了高中

“暑期中国民族器乐培训班”在短时间内

训练出了一支完全由美国学生组成的中国民族乐队

并达到了登台演出的水平




指导教师李琦教授致辞


在她执教的二十多年中

UCLA中国民乐团从每学期只有十几名学生

发展壮大汇集了

上百名族裔、背景、国籍各异的学生


这样的民乐团

在UCLA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

即使是从未参加过这个乐团的人

也会在空闲的时间走进Schoenberg音乐大楼

坐在融合着各族裔面孔的教室中

拨弄琵琶、或者拉几下二胡

或者在周末的时候

听一场李琦老师亲自指导的民乐演出



在乐团节目的编导上

李琦也很好地运用了“拿来主义”

将美国的熔炉精神很好的发挥了出来

她将中国古典音乐和西方元素相结合

打造出了新的音乐形式


“本来社会发展就是千姿百态,

不是我们演了新的就要抛弃老的”

李琦老师编导的音乐剧《沁血音诗》

就体现了这一点

她把宋词西方歌剧的咏叹调穿插结合在一起

并运用中国京剧写意戏剧观的理念

让歌唱演员穿上中国传统戏曲服装

通过手势、身段和走步等

展示时间与空间的变化

创造了一个简单而抽象的生活舞台




宋词吟唱


生在这个时代真的很幸运

思想更加开放、大家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更高

中国民乐也是如此

”对我来说交流不需要说话

只用演奏音乐

音乐使我的生命变得不同


在当今西洋音乐的冲击之下

中国传统音乐似乎被逐渐遗忘

但幸好

有像李琦这样的对民乐满怀热爱的人在

民乐才能保持着星星之火不灭

一直传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