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台湾女星用绝对的溺爱和控制,把美国留学的儿子送进了监狱....

2018-04-26 Beaver INSIGHT视界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近一个月前,美国台湾交换生孙安佐在寄宿家庭中被搜出1600发子弹的案子?


事发后孙安佐立刻被警方逮捕,预计4月25日开启预庭审。如果确认定罪,他将面临最重10年的刑期。




光是听“孙安佐”这个名字,你可能会感到有些陌生,但当时这条新闻震惊了台湾的娱乐圈。因为这名学生的父母都是台湾娱乐圈的知名人物。


他的妈妈狄莺是《康熙来了》的常客,早年因出演《包青天》《何日君再来》为人熟知。




《包青天》中狄莺的扮相


他的爸爸孙鹏则是《国光帮帮忙》的三位主持人之一。





孙安佐的妈妈狄莺在节目上曾经说过,绝对不会让儿子成为一个败类,然而如今她的儿子却以扬言恐袭的方式出了名。





就在昨天,这起案件的预庭审结束了。庭审简短,只有十分钟左右,得出的结论总结如下:


1、出于推进结案进程和减少孙安佐所持罪名的目的,律师罗伯特·凯勒主张放弃审前听证的权利,以交换检方同意撤销他非法持有武器的罪名。


因此,目前孙安佐的罪名只剩下恐怖威胁这一项。


2、这起案件将于5月23日再次开庭。律师凯勒表示,将致力于与检方达成无控罪协议,并说孙安佐是一个好青年,现在感到非常后悔。


也就是说,预计他能在不久的将来平安回家。


早在事发前5天,孙安佐已经被宾州百年名校天普大学的犯罪学相关科系录取,如今因为涉及刑事案件,入学名单中已将他剔除。而案发后,孙就读的邦纳和普伦德加斯特天主教高中(Bonner and Prendergast Catholic High School)立即将他开除了。





令主页君感到错愕的是,面对着失学、遣返以及可能的牢狱之灾,被关押29天后在预庭审上首度露面的孙安佐,神态却轻松自若,嘴角似乎还有淡淡的微笑。当媒体询问他此刻心情的时候,他答道:


“我想看动漫!”





当庭审结束,孙安佐被带出法庭后,又有记者追问:“安佐,你为什么要买手枪?你买手枪做什么用?”


他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但就在即将坐车离开的时候,孙安佐突然说道:“我是很感谢支持我的朋友,之后的事情你们自己解决。”





听到他说“你们自己解决”,在场记者们一片愕然。


害怕、悔恨、反省……无论是哪种情绪,在这名仍旧背负着恐怖威胁罪名的18岁少年身上,都丝毫看不到。


反而是神态自若、微笑、感谢……孙安佐,你当这是粉丝见面会吗?


“5月1日别来学校,因为我要开枪。”


18岁的孙安佐来自台湾,作为高中交换生就读于德雷赛尔山(Drexel Hill)的邦纳和普伦德加斯特天主教高中(Bonner and Prendergast Catholic High School)。


“5月1日别来学校,因为我要开枪。”孙安佐对同学这么说。


虽然立即改口说是“开玩笑”,但由于他曾经向校友们询问过如何购买枪支,担心的同学立即通报了老师,老师随后报警。


3月27日,孙安佐以涉嫌恐吓威胁罪被警方逮捕。在孙的寄宿家庭里搜查的时候,警方找到了一件军用马甲、一把高威力十字弓和数只弓箭、一个装有AK-47和AR-15子弹的弹匣,以及一个被称为“扼杀设备”的绞刑器。





4月2日,警方又有了进一步的搜查结果:在住宿家庭搜出1600多发子弹,包括425发攻击性步枪AK-47的子弹、295发AR-15子弹、225发散弹枪子弹。





以及一把9厘米手枪与663发手枪子弹!





孙安佐拥有的子弹是上网自行购买的,枪支也是自己买零件进行组装的。在枪弹合法的美国,这个量正常吗?


负责这起案件、有着54年从业经的奇伍德警长说:“我从来没见过一个18岁青少年,拥有这么多武器。





并且,虽然美国法律规定18岁可以买枪,但只是打猎用的长步枪(并且需要打猎执照),手枪购买年龄则是21岁。


也就是说,持枪这件事对于一个18岁的少年来说,本身就是违法的,再加上他拥有的千余发子弹,已经是“恐怖”级别的场景了,不是一句“开玩笑”就能搪塞的事情。


这不禁让人想问:这精心准备的1600发子弹,孙安佐本来打算将它们射向何方?


18岁的他,并没有

把自己划进“成年人”的范畴


在孙安佐看来,非法持枪、拥有一千多发子弹、尚未成形的枪击计划,都可以用一句“玩笑”来打发。


这俨然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才有的认知,孩子不懂事,与当父母的有很大关系。


孙安佐的父母在知道自己的儿子因为恐怖威胁罪名被逮捕,第一反应不是后怕、反省自己和认错,而是顺了儿子的口径帮他开脱:“儿子非常善良,并没有恶意,只是跟同学开玩笑而已。”





但是美国警方却不认为这是一句“玩笑话”


美国最近频繁发生枪击案,加上在孙安佐住处搜出的枪支子弹,以及对他社交网络、购买枪支记录的分析,基于这些无可辩驳的事实,美国警方认定他有意图对学校实施枪击。


在美国法律看来,他已经是个成年人,要为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现在仍被关押在德拉瓦郡监狱的孙安佐已经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但是他有真正意识到自己持枪的危险性吗?真的反省过自己的行为吗?真的忏悔并就此改过吗?


回想起预庭审结束后他面对媒体时的表现,那若无其事的态度和微笑,主页君感到不寒而栗。





子不教,父母之过


美国作家、在野教育家Dorothy Law Nolte在1954年曾发表过这样一的篇作品,《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种什么因就会得什么果


在这次孙安佐的事件中,他父母对他的教育也被拿出来细细考量。


就在孙被逮捕后不久,就有豆瓣网友发帖说,“狄莺的教育方式这么快就显示出恶果了”。


那么,狄莺到底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可以概括成这两点:绝对控制和溺爱


吃饭要控制:


儿子才11岁,狄莺就要求他必须每天吃下去一个成人的饭量,要是吃不下,她就一直陪他坐着,直到吃完。





儿子吃得慢,她愿意一天耗7个小时跟他进行吃饭“拉锯战”……最终的成果很显著:小孩一个暑假被喂胖了五公斤。





之所以这么做,理由之一是“我儿子将来是要当栋梁的”。





理由之二是狄莺和丈夫个子都不高,怕儿子没有充足的营养,也长不高。





而且吃饭的时候只能看一档节目,就是日本的大胃王吃播。





对于自己这种喂(tian)养(ya)孩子的方式,狄莺本人还是觉得挺满意的:11岁长到了148公分。


学习要控制:


曾经有嘉宾在《康熙来了》爆料,狄莺要求儿子每次考试都要进前十名。





狄莺自己也说,会要求儿子要考出合适她心意的分数,不然就要把儿子“打到屁股开花”。











而狄莺之所以对儿子的学习要求这么严格,是因为她自己吃过没文化的苦:她家境贫寒,从小学唱歌仔戏,字也不认识几个,进入演艺圈签合同的时候都不会签名。所以她决心要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


人身自由要控制:


在狄莺的计划里,18岁之前,孙安佐不能拥有个人的行为自由,不能一个人逛街,也不能拥有手机。





那狄莺对儿子又有多溺爱呢?


2004年狄莺上《康熙来了》的时候描述过这样一个细节:五岁的儿子只要碰剪刀菜刀之类的东西,她就会紧张到崩溃。





如果这部分担心是出于怕儿子被刀刃划伤,还可以理解,那接下来这种行为可就有点过分了。


儿子一岁去游乐园的时候和别的小朋友抢玩具被打了一巴掌,狄莺马上冲过去就把那个小孩推倒了。要知道,那个孩子也是1岁啊……





这是一种“目中无人”的爱,在她的这份爱里,除了自己的儿子孙安佐,再也容不下其他人。


高强度的控制和溺爱,让儿子对她也十分地依赖。11岁还要妈妈抱着才能睡着……





直到儿子步入青春期,狄莺才意识到,不能再和儿子一起睡了……


在此之前,狄莺和儿子就像连体人一样生活,他们同一个作息:一起睡觉,一起醒来。






在妈妈这样控制欲极强、过分溺爱,对儿子极度纠缠的养育下,孙安佐内心非常幼稚,甚至也有可能病态。





而父亲对他有着“潜在暴力倾向”的行为,不是适当引导和阻止,反而是更进一步促进他往危险方向发展。


孙安佐自己的Facebook,有穿军服的照片:





有组装枪支的照片:





还购买过教授制作火焰喷射器的书籍。






这些爱好就要说到孙安佐的爸爸孙鹏了。生存游戏、打漆弹之类的刺激活动都是孙鹏的爱好,孙安佐受到了父亲影响,从小学就开始痴迷


在孙安佐小的时候,孙鹏还提议说他未来可以做军火商,从而培养出了儿子的兴趣。





所以孙安佐初中时期就会带同学去自己家看军事收藏,跟人斗嘴还会说“我要去你家里开枪”之类的话,因为常常说这种话,所以听多了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了。





虽然父亲孙鹏知道儿子有这样的爱好,但并没有加以正确的引导。孙安佐的“爱好”就这样一发不可收拾,以致于差点走上了枪杀同学的道路。


为人父母很难,最难的在于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对还不自知,狄莺和孙鹏就是这样。只是按照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一味严格地管控,从考试到吃饭都抓得细致入微,觉得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就已经足够负责。


但在儿子的社会危害意识方面,他们却从来都看不到问题。“喜欢枪没什么大不了的嘛”,对于儿子爱好没有加以正确引导。以至于本来就极度依赖父母言行举止,以规划自己人生的孙安佐,从出发点开始就有了偏差。


即使是在孙安佐已经有明确犯罪事实的现在,作为父母的他们还辩称是“玩笑”,没有丝毫反省之意。


孙安佐说的是不是玩笑话,未可知。


但即便没有这个事件,也无法保证一个自制火焰喷射枪、私藏这么多弹药武器、随口把“扫射学校”挂在嘴边的人,未来会不会对别人造成人身安全威胁。


孙安佐是计划枪击的加害者,也是父母畸形教育下的受害者。


这起事件中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那1600发子弹在没有上膛之前就被拦截,避免了可能会发生的血色阴霾。


父母畸形的教育,并非个例


主页君还记得前不久的一个事件,曾经的高考理科状元,本科北大的留美研究生王猛(化名)12年不回家过春节,6年前,他与父母决裂,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并写下万字书信控诉父母的“罪行”。





“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的是出类拔萃的模范!”


王猛说过的这句话,主页君至今还记忆犹新。虽然王猛和父母决裂的行为有些偏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父母高强度的控制下,孩子的痛苦


父母自以为是的爱,其实是控制,最可怕的是,父母本身从来却意识不到,这是错误教育造成的悲剧。


王猛的父母是,孙安佐的父母也是。


真心希望父母能够意识到这些问题,多和孩子沟通,在引导的同时也能尊重孩子的意愿,让这样类似的悲剧越来越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