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要在美国出版的「方方日记」到底为什么让很多人如此厌恶?

INSIGHT视界 2020-09-0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为你写一个故事 Author 雷斯林

文 | 雷斯林

From 为你写一个故事

微信号:raistlin2017


01


方方,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她是谁了。

如果不知道的话,可以去搜索一下,她的百度百科上这样写:

方方,本名汪芳,女。汉族。  1955年5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成长于湖北省武汉市。1974年高中毕业后在武汉当过装卸工,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  毕业后分配至湖北电视台工作。
曾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省文学创作系列高评委会主任,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一级作家。 2020年正月初一开始,身在武汉的作家方方以日记的方式,记录封城后她在这座城市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武汉日记”一经发布,迅速流传网络。支持者认为她仗义执言;非议者认为她“传播负能量”。


简单的说,方方是湖北一个比较有名的作家。在武汉封城后,她通过自己的网络平台,每天发一些和武汉相关,和疫情相关的“日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这些所见所闻中,显然带着些刺,带着对政府的批评。


在中国,无论你什么立场,只要你和政治沾边,参与到公共讨论中去,基本就会被喷。有时候是五毛喷你,有时候是公知喷你,有时候则是两边一起喷你。


方方整个武汉日记,全都在参与政治讨论,所以不被喷是不可能的


其实就我个人的观察而言,时间往回倒一个月,我们互联网还是支持方方的占大多数,你去翻翻方方那会儿的微博评论,下面基本是清一色的支持



后来出现“一个高中生致方方的一封信”,也在网上被批得体无完肤,大V网友纷纷支持方方。


就连近来爱国情绪非常强烈的知乎平台,下面都是骂那个高中生的答案:



其实很好理解。


方方长年在武汉,看的是武汉写的是武汉,而疫情发生后,武汉乃至湖北确实发生了许多让人匪夷所思的魔幻事件。


如果你们回忆回忆一个月乃至两个月前自己是什么情绪,就完全能理解公众对方方的追捧。


每天是不是难过得想哭?


是不是恨得牙痒痒?


是不是希望有个人出来,帮你把你想说的话给说了?


这就是方方日记在那段时间扮演的角色。


说实话,相比那会儿绝大部分刷屏文章,方方的文字已经是相对理性克制的了。里面没有太夸张的谣言也没有太渲染情绪的文字——那会儿我们是需要这样的文字的。


一方面,方方曾经是作协主席,而湖北省作协主席是厅级干部,她的批评比别人的有用。


另一方面,公众也需要一个情绪出口,需要有人帮他们把话说出来。


所以那会儿,大部分人认为方方勇敢,支持方方。


02


但如果你现在再去看方方的微博,会发现虽然一直有骂人的评论在被删掉,但前排的评论,依然全部都是在骂她的



有的是直接骂,有的是阴阳怪气,而无论哪种,基本都是上万乃至数万的点赞。


还有更多网友,并不只是嘴臭。


他们恨不得方方死。


比如有人说方方早前说自己的日记是约稿,就证明了整个日记都是反华人士出钱请方方写的。



这我可以帮她反驳,因为方方早就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了,这是《收货》杂志主编约的稿。



现在又有网友扒出方方有六套房子,住的是别墅:



方方自己回应说“我们法庭上见”,也转发了对自己有利的解释。



我不是做地产法的,没办法判断这件事,对簿公堂肯定是把事情搞清楚的最佳方式。


但照现在这个趋势,揪方方的小辫子这一运动会持续下去,一直到真的揪出来为止


方方从很多人口中的“英雄,应该感谢的人”,一下变成了全民公敌,人人喊打,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为什么?


这当然和现在国内抗疫形势转好有关。昨天武汉正式解封,就是标志。


但真正的导火索,还是一则新闻:


方方日记的英文版已经翻译好准备出版,在亚马逊预售了。



德语版也已经上架在预售了:



我正好懂一点德语,这上面写着的是:


“被禁止的日记,来自新冠危机开始的城市”


而在介绍方方日记的外媒文章里,则赫然写着:



这显然不是事实。


无论是“被封禁的日记”还是“监禁生活”,都带着一种浓浓的政治迫害意味,但事实上我们知道方方老师还住在自己家里,每天发微博,现在武汉解封了也和别人一样出去玩,和“迫害”实在沾不上边


而且这日记,从写就,到翻译再到出版也实在太快了点。


她的日记一共有近60篇,超过20万字,从3月25日最后一篇日记到现在,也就十几天时间。


十几天时间翻译、洽谈、签合同、出版,是一个很夸张的速度,一个类比是刘慈欣的《三体》花了近六年的时间处理这些事务。方方这个速度,实在是快得有点过分了。


一方面是书籍介绍字里行间对中国的抹黑,对“政治迫害”的暗示。


另一方面,则是美国出版商几乎是以抢新闻的状态在把《武汉日记》光速出版。


所以很多人会心生反感。


03


况且,就算抛开动机只谈内容,其实方方日记也不是一本适合集结成册,出版成书,甚至翻译成多国语言的书。


因为它说到底是日记,日记有时效性,在写就的时候因为当时的种种限制,会有很多谬误在里面。


因为方方说到底不是一线抗疫人员,并不因为她在武汉,知道的就比我们多多少。况且她的文章里,充满了“一个朋友告诉我”、“一个朋友给我发来视频”、“一个朋友给我发来照片”。


方方自己也承认,她的信息源并不多,主要就是几个医生朋友,或者同事同学邻居,做不到全面也不需要全面。



但就这样在家里写作,她还是把“殡仪馆满地的手机没人收拾”、“已经去世但其实还在抢救的护士”当作事实写了出来。


还是像下面这样,写出了许多可怕的句子。



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样无限放大微观悲剧是主流,因为每个人都害怕自己被忽视,都害怕自己成为那个“家人都死光了被拖走的人”,害怕自己成为那个“死在医院过道上没人管”的人,所以类似这样的文章备受追捧。


这样的描写是对是错,我不评论。退一万步讲,就算如某些人说的,那其中有些夸张性描写,在当时反而能倒逼政府更高效的工作。


但也仅限于当时的环境的下,是有时效性的。


大家在看到公众号的时候,也会理解这时那会儿写的,不会把它当成全部的事实。


就像知乎博主李劼写得:


我也在武汉,我们确实很惨。


但关键其实不在方方们有没有造谣,而在于他们只说了部分事实


他们只会写医院没有床位收治病人,但不会写各大医院已经满负荷,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应收尽收应测尽测,没有医院就尽快造一个出来。


他们只允许自己写悲惨,但不允许别人写悲壮。


作为日记,只写当下民间疾苦,只写国家做得不好的地方情有可原,因为那会儿大环境就是那样。


但如果作为介绍武汉抗疫的日记,出版成书被介绍到了国外去,就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外国人没经历过我们这两个月,看不到这两个月人民的努力,企业的担当,政府的努力,所以会觉得中国真的没为抗疫做努力,中国真的放任疫情往外扩散。


虽然不能说方方在给反中产业生产子弹,因为子弹还是湖北政府某些官员生产的,但这也等于在附和他们。


正好现在国外有很强烈的声音,说“china must pay”,中国人必须付出代价,这本书,会变成国际反中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看对错,这是错的。


如果看利弊,这是对中国不利的。


所以很多人会心生反感。


04


两个月前,我们为武汉抗疫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愤怒,反思这到底是不是“体制问题”。


但当疫情真的蔓延到全球以后,大家发现。


在中国乃至WHO早就确定这次疫情不简单,人传人且无症状感染者众多的情况下,欧美发达国家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不当一回事。


还有那些患者最多的国家比如意大利、英国、德国,也开始对轻状患者不检测。用我们那会的话,是不是也是“放他们在家里等死?”


甚至法国派来中国取口罩的飞行员,都没被检测出病毒,还是在中国被检测了出来。



真的是中国漏报瞒报吗?


那些患者爆炸的城市,比如纽约,医疗工作者的防护服也不够用,医疗工作者也崩溃,也用垃圾袋当防护服:



然后再看看国外飞涨的病例,比如美国今天已经确诊超过43万了,远远把中国甩在了身后:



中国真的抗疫不力吗?


我们当时归咎为“体制问题”的,有多少是人类面对重大疫情的“实在没办法”呢?


我平时也经常写一些针砭时弊的文章,但在抗疫这件事上,我真心觉得中国能做到现在这样了不起。


要感谢国家决策的果断,更要感谢中国这些自觉自愿有集体意识且热心肠的人民。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的看法是一样的。


在中国抗疫的这两个月里,我们看到了社会的阴暗面,看到了尸位素餐,但也看到了中国的高效,果断以及中国人民的勇气。


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人类的伟大是勇气的伟大。


方方老师在微博上把骂她的都称为“极左分子”,把不支持她都打成“文革欲孽”,说都是不理解她的人。


但问题是,方方们何时又尝试着理解过那些反对她的人呢?


最后给方方老师提一个建议。


如果日记的出版已经签了合同,无法挽回,那请一定一定给日记当时的许多文字,加上足够的注解。


这样对所有人都好,也传递了真相。


不是吗?

本文系授权发布,作者雷斯林,欢迎关注他的新号“为你写一个故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


关注INSIGHT视界回复关键词【病毒主页君为你疫情的最新进展
微信公众号又双叒叕改版了…为了让大家第一时间看到优质的海外内容千万!千万!千万!记得【星标】或【置顶】INSIGHT视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