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石头在,基层重如山
“水流了,石头还在”,这是一句很朴素的维吾尔族谚语,但是,如何让石头变得更硬,这是广大住村干部日夜思考的问题,这也是访惠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年访惠聚结束后,如果不能达到张春贤书记提出的‘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的要求,这将是我们住村干部一辈子的遗憾。”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第三批住村工作组总领队张明说。
《最后一公里》(ID:MqMsMx)记者何超 喀什报道
“能力不行可以培养,人不正,坚决淘汰”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真正使基层组织强起来,选配一个好干部十分重要,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选优配强村干部,把“四强三力”干部选配到最重要的岗位,着力提高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自“访惠聚”工作开展以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工作组所住8个村,部分村的村支书进行了调整。
短短两年多时间,为什么村支书要进行调整?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与村民进行了座谈。
座谈中村民介绍说,村支书虽然都是选举产生,但个别村支书背后依托的是强大的家族关系。有的村支书虽然号召力强、威信高、组织能力强,但是在任职期间违规违纪行为也时有发生。
为此,如何培养“五好”村党支部书记?如何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个问题便是工作组住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聚焦到张明所在的村子来说,“住村干部退居幕后,功与名全部留给村干部”,这是张明所在村的住村工作宗旨之一。
“我们从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普惠的民生项目实施,乃至组织活动、爱心捐助、慰问孤寡,都是由住村工作组进行协调,最后所有的工作成果让村‘两委’成为代言人,目的就是加强村‘两委’在村民中的威信,同时通过我们手把手的促扶引,提升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张明说。
图为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住村工作组
“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我们三批访惠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关系到水流走了,石头还在不在?石头有没有变得更硬的问题”,张明说,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工作组就达不到张春贤书记“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的要求,更对不起自治区党委和村民对住村工作组的殷切希望!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15名研究生进村开展支教
“如果你对美好生活连向往都没有,今天的脱贫很可能在明天就复贫。”张明说。
深刻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联合新疆师范大学,开展了教育扶贫专项行动——由新疆师范大学选派15名维吾尔语专业研究生,前往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住村工作组的8个村进行支教。
陈艺灵有幸成为了支教生中的一名,回忆起2013年同在南疆村落支教的经历,他认为如今最大的改变在于:村民形成了尊重知识的氛围。
陈艺灵回忆,2013年支教时,一到农忙,很多孩子就不来上学了;家长也不支持孩子上学,认为孩子上学不如在家多干点活;老师也是应付教学,一节课讲个20多分钟就下课了......
“现在变化真的太大了”,陈艺灵激动地说:“我们学校326名学生没有一个迟到早退、更别说逃学了;放学后,我们开办了补习小课堂,基本每天都做得满满的,很多家长主动送孩子来小课堂补习;老师们为了孩子考内初班,主动帮孩子们办理各项报考手续......”
一旁同为支教生的曹媛接过话茬,“有一个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时流着眼泪说,高考分数可以上大学,但是因为家庭原因,被迫辍学,这成了她一辈子的遗憾,她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再走她的路,我当时都感动哭了。”
图为陈艺灵正在给孩子们辅导功课。
图为住村干部张明给孩子们展示照片。
支教生们认为,在当地县委县政府和住村工作组的共同努力下,现在的村民已经形成了渴望知识、尊重知识的氛围。
内初班考试临近,陈艺灵更是加强了对孩子们的学习辅导,“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我们班的孩子能考上内初班。”陈艺灵说。
一户一策、对症下药
“精准是扶贫切实有效的先决条件”
第三批工作组开展住村工作仅仅两个多月,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住村干部们便开始了搭建务工平台、成立合作社、发展能人经济等一系列的措施。
“会不会太快?”面对记者的疑问,张明说,“三年访惠聚一定是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这些举措放在这个大背景下,就一点都不快了。”
张明认为,正是因为前两批工作组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切实找到了村民致贫的根本原因,“我们在前两批工作组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就顺理成章了。”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住村工作组将村民自身情况分为:拥有专业技能的能人、无技能但拥有劳动力、丧失劳动力等几种情况,“能够集中扶贫的集中扶贫,情况特殊的一户一策。”张明说。
“比如我们村有一个村民,致贫原因是高位截瘫,但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这个村民喜欢维修小家电,我们征求了他的意见后,计划对他的家电维修技术进行再培训,通过技术扶贫,变输血为造血,这种情况就是精准扶贫一户一策。”住村干部冯虎说。
情况相似的村民如何进行集中扶贫?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住村工作组想出了搭建务工平台、成立合作社等多种方式。
“我们组建利民施工队,将村里的闲散劳动力集中起来参与工程建设;利用交通系统自身的用工需求,我们搭建务工平台,组织外出务工;召集村里能人瓦匠组建建工合作社,集体承揽一些工程项目;根据村民自身情况,将一部分农民碎片化的土地整合起来,通过农业专家论证,调整种植结构,进行机械化耕种......”住村干部陈发明说。
三年访惠聚留下了什么?
“三年访惠聚留下了什么?带走了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张明思考了很久。
自2014年自治区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以来,当地党委政府和住村干部共同发力,为每一个村子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来我们出门就是一脚土,现在马路都快修到家门口了。”
“原来我们很少有娱乐活动,现在篮球场、便民活动中心设施齐全,我们还有很多的集体活动,生活丰富多彩了。”
“原来我不愿让孩子上学,想让他在家干活,现在不光孩子天天上学,我也开始努力学习技术了。”
......
“一开始工作组来的时候,我一直在观望,并不十分信任他们,现在我完全信任他们,也完全信任村‘两委’了,我真的感觉像一家人一样。”祖丽坤·亚森的回答,引来村民的一片赞同。
听到这个答案,一直微笑的张明突然眼圈泛红,他平抑了一会儿自己的情绪说,“这就是我们三批工作组留下的东西,这也是我们认为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
张明认为,三年访惠聚工作,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便是提升了党和政府在最基层群众心中的形象和权威,凝聚了党和政府在基层群众当中的民心。
面对“带走了什么”的问题,一旁的年轻住村干部候健抢过了话题,“我觉得带走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增加了我们对于基层现状和基层工作的了解,让我们感悟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含义。”
候健认为,没有参加访惠聚工作之前,他所理解的“为人民服务”就是仔细耐心、笑脸迎人、高效便捷地完成好本职工作。
“到了这里我才真正感悟到,任何工作的开展,首先要站到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用自己的真情、真心为民办事。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它就时时刻刻的体现在我们干的每一件小事当中。”
-End-
郑言江,政说新疆,微信ID:zheng_yanjiang,欢迎您的关注!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郑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