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宣讲达人”第一批5人事迹公布,速来围观~
距离自治区“访惠聚”工作启动,已过去两年多。新疆千千万万的干部们扑下身子,扎根基层,了解群众冷暖、基层实际情况,也通过努力,让村里的老百姓慢慢过上了好日子。这两年多,基层中涌现了不少优秀的“访惠聚”典型,那些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各族群众的赞誉。
由自治区“访惠聚”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最后一公里》协办的以“访惠聚”之星、第一书记风采、草根宣讲达人、精准扶贫案例、美丽乡村故事等为主要内容的“五个100”新作为展示活动已经推出。
今天《最后一公里》推出——“草根宣讲达人”第一期,跟公里君一起来看看,这些草根宣讲达人的风采吧~~
曾在村里当过12年计划生育宣传员、7年妇代会主任的她,是党的理论宣传员,是村民眼中的热心肠,她就是沙湾县安集海镇王家渠村的共产党员冯菊芹。
她善于利用自身文艺特长,通过文化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从2014年至今,在安集海镇宣讲63场次,在全县巡回宣讲24场次,代表沙湾县参加地区宣讲12场次,出色地完成了作为一名草根宣讲员的光荣任务。
爱阅读的宣讲员
冯菊芹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她喜欢看书、善于学习。村里有个阅览室,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她就一头扎进去,一看就是一天。
多年的阅读,为她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宣讲经验。2014年正赶上全县范围内公开遴选优秀宣讲员,冯菊芹凭借过硬的理论素质和宣讲水平,脱颖而出。
冯菊芹善于学以致用,结合农村实际,想着法儿把党的这些政策宣传到村民当中。
群众眼中的草根宣讲明星
冯菊芹爱说、爱跳、爱唱,表演小品、说相声、跳民族舞样样都行。她时常组织大家义务演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倡导文明快乐的生活方式。她还善于通过文化活动,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取得了独特的效果。
2016年1月5日在沙湾县大泉乡杨家庄村冯菊芹和乌苏宣讲团十佳宣讲员同台竞级
2014年,在参加镇里组织的文化活动中,激发了她创作小品的灵感,冯菊芹将生活中的人物原形,进行艺术创作,搬上舞台。她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党的政策就是好》,一演就是一年多,荣获县里评比第三名,她被评为沙湾县十佳宣讲员、塔城地区十佳宣讲员。
2016年3月,冯菊芹根据村上的真人真事改编的小品《我们就是亲姐妹》,参加了自治区第二届基层宣讲员宣讲比赛,获得第一名。她被安集海镇广大群众亲切地称为“草根宣讲明星”。
从“人民教师”到“宣讲达人”
现在,在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胜利路街道,几乎没人不认识安尼瓦尔·热合曼,但比起克拉玛依市委党校心理学兼教育学老师的身份,安尼瓦尔·热合曼更让人熟悉的身份是“宣讲达人”。
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今年年初,安尼瓦尔主动向组织提出参加“访惠聚”活动,成为胜利路街道“去极端化”教育转化工作组成员。
刚到不久,听说街道党工委要在辖区内选派一名草根宣讲员,开展对流动人口“去极端化”宣讲,安尼瓦尔主动报名挑起重担。
克服了幻灯片制作的难题,安尼瓦尔·热合曼完成了以“坚持现代文明为引领 远离宗教极端思想”为主题的课件,开始了第一场讲座。讲座结束后,台下的听众对他的讲座交口称赞。
从“大水漫灌”到“因材施教”
安尼瓦尔因材施教,分类宣讲,针对少数民族学生,主要讲城市的巨大变化,教育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鼓励他们争做祖国优秀接班人;针对少数民族妇女,鼓励她们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学校教育,让他们远离宗教极端思想······
他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讲,深得居民喜爱。
安尼瓦尔·热合曼在八一社区针对克拉玛依市“流动人口”进行“去极端化”宣讲
从“渐入佳境”到“游刃有余”
安尼瓦尔还结合街道工作实际,开办了多期维吾尔语口语学习班,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社区各项工作开展中。
宣讲中,安尼瓦尔·热合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介绍克拉玛依石油城的发展过程;通过今非昔比的变化对比,让这些“新市民”感受“戈壁明珠”的美丽;以少数民族模范人物事迹为正能量,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鼓励他们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等等。
安尼瓦尔·热合曼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感情赢得了居民们对他的认可。
哈密市五堡镇博斯坦村是拉甫却克古城所在地,于学然和他的家人就住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里。和所有村里的兄弟姐妹一样,于学然热爱着养育他的这块土地,也热爱村里的维吾尔族乡亲。
“小讲堂”宣出大团结
今年62岁的于学然,是村里的一名普通党员。他在自己家开办了宣讲“小讲堂”,每次宣讲开始时,他家便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他将动听的木卡姆曲子一支接着一支地演奏,伴随着大家的欢笑声,将党的好声音传遍乡村每个角落。
如今,在宣传“小讲堂”的影响下,村民的思想悄悄发生着改变,街坊邻里交流多了,参加劳动技能培训班的人多了,外出打工增收的人多了。
共同弹唱一曲木卡姆
自5岁跟随父母从河北老家来到这里,于学然已经在此生活了57年,他的举手投足间,都体现出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民族风俗。
于学然很喜欢维吾尔族的音乐和舞蹈,经过多年熏陶学习,他也算得上是村里能歌善弹的一把好手。闲暇时间,他总会约上三五个好友,一起组织大家在村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歌舞活动。
像馓子一样紧紧连在一起
在于学然家里,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当地维吾尔族人家无异。他们全家人平时交流也都是用维吾尔语交流。
于学然一家在博斯坦村生活得很快乐,少数民族朋友经常到他家聊天、唱歌、跳舞。谁家有红白事,少数名族朋友都会叫上他,逢年过节,他们更是往来频繁,互送羊肉、馓子等。
于学然深情地说:“维吾尔族邻居每年过节都会给我们送馓子,一层层,一根根焦黄透亮的馓子就像是各民族之间心连心,紧密相连在一起。五堡镇就是我们各族人民的大家庭。”
-End-
编 辑/栾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