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被评为“美丽乡村”的地方究竟美在哪里
自治区“访惠聚”活动开展已经两年多了,新疆千千万万的干部们扑下身子,扎根基层,了解群众冷暖、基层实际情况,也通过努力,让村里的老百姓慢慢过上了好日子。这两年多,基层中涌现了不少优秀的“访惠聚”典型,那些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各族群众的赞誉。
由自治区“访惠聚”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最后一公里》协办的以“访惠聚”之星、第一书记风采、草根宣讲达人、精准扶贫案例、美丽乡村故事等为主要内容的“五个100”新作为展示活动启动已经推出。
今天《最后一公里》推出——“美丽乡村故事”第三期,跟公里君一起来看看,这些美丽的乡村中,都发生了哪些动人的故事~~
多浪河畔的依尔玛村,处处花团锦簇、绿树成荫。绿化围栏中,桃李盛开、杏花飘香、桑葚挂满枝头;农家庭院里,绿油油的蔬菜地、咩咩欢叫的羊儿……这就是阿克苏市一颗熠熠闪光的星——依干其乡依尔玛村。
依尔玛村的乡间大道
在阿克苏地区村级组织“星级化”管理中,依尔玛村被授予最高的“八颗星”,依尔玛村和村党支部还先后荣获地区“四位一体”示范村、民族团结优秀党支部、五好村支部等多项殊荣。2015年,依尔玛村集体经济收入13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8万元。
为民服务零距离
阿克苏地区行政服务中心“访惠聚”工作组住依尔玛村两年多来,接力传递,手把手帮带,村“两委”班子变管理为服务,在点滴中赢得民心。为树立“为民服务零距离”的观念,依尔玛村建立村级便民服务站试点,这一举措现在已经推广到全乡20个村。
村里的篮球赛
便民服务站采取“一个窗口办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代办”的工作机制,分类办理业务。“村里建立服务站后,我们办事方便多了,也不用去乡里了,什么事情都在这里办。”村民艾买尔江·居曼说。便民服务站设立以来,原来要去三、四个部门,5、6天办完的事,在这里3天左右就可办结。
远亲不如近邻
69岁的村民吴万福,38年前从内地来疆,举目无亲。在依尔玛村,是维吾尔族邻里帮他渡过了那段艰难岁月。如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他,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乡邻。
他家开了个小商店,每天早上开门,他总会准备一把糖果,给上学过路的维吾尔族小朋友发上一些。久而久之,孩子们都亲切的称他为“糖伯伯”。他还有一门绝活,接骨术。但凡村里有人受了伤,骨骼错了位,都找他帮忙。“乡亲们帮过我,现在有条件了,就要回报他们。我们民族一家亲的传统,要代代相传。”
现在老吴年纪大了,他的女婿冯俊昌接过了班。冯俊昌有一手修理农机的技能,为村里修好了不计其数的农用机械,他还带出了几个维吾尔族青年,为他们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集体婚礼
在依尔玛村,民族团结已经渗透到村民们每一天的劳动和生活,他们说,这么多年在一起,互相帮衬就像吃饭喝水那样自然和需要。
跟着时代增收致富
对依尔玛村的村民来说,最新鲜的事,就是村里成立了电子商务服务站。在这里,很多村民第一次知道了网上买卖东西的好处,现在,村子里最热闹的地方就是这儿了。
村民吐尔逊·肉孜有30亩苹果园,去年产了120吨苹果,卖了100多吨,还有15吨苹果留在库房里。天气渐渐热了,怕苹果卖不出去会烂掉,吐尔逊·肉孜开车来到电子商务服务站,想通过网络把苹果卖出去。“以前我们卖苹果都是通过中间人,现在到电商服务站来卖,提高了收入。而且电子商务服务站还是免费服务,真的给我们提供了实惠。”
庭院经济
借富民安居工程的东风,近年来依尔玛村还大力推动庭院改造,发展绿色生态庭院经济,既美化了环境,又富了口袋。
走进农家小院,“三区分离”式的民居井然有序。种植区里,瓜果飘香,长势喜人。村民吾斯曼·买买提极力邀请工作组成员参观他家的蔬菜大棚:“这行是西红柿,这行是辣子……家里的菜嘛,自己吃不完。拿到城里去卖嘛,一公斤西红柿4元钱,一公斤辣椒6元钱,有钱赚嘛,美得很!”今年四月,仅靠一亩菜地他就收入了4000多元。(阿克苏地区行政服务中心住阿克苏市依干其乡依尔玛村工作组 供稿)
洛浦县拜什托格拉克乡伊斯勒克墩村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现如今,由于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伊斯勒克墩村已成为和田地区农村发展的一个标杆。2015年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村” 荣誉称号,2014年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09年获“自治区级文明村”、“发展民营经济先进村”、“平安创建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科技助力 勤劳致富
伊斯勒克墩村近年来依靠人们的辛勤劳作和聪明才智,以先进的科技助推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红枣产业。
实行产业化规模经营管理模式,实行支部+协会+农户模式,把枣园作为基地,统一指导农户按标准生产,发挥协会的作用,采取订单收购。
大力推广红枣新品种,推广和田大枣、南疆红、灰枣等优质品牌的种植。
制定科学的标准,红枣的栽培、保鲜、制干(储藏)、深加工趋于完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生产。
充分发挥大户带动小户的模式,逐渐实现土地流转,将枣树卖给或租给一个或几个大户,签订长期合同,实行红枣的集约化管理。
好枣进行挑选分级
现在伊斯勒克墩村成为和田地区规模较大的绿色生态红枣产业基地,2015年全村户均纯收入高达2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更是突破5万元,村里没有一户贫困户。
美化环境 文明生活
村民的生活富裕了,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提高了。住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大力开展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的整治工作,仅2015年就投入37.9万元,修整村内渠道2000米,对全村2200米围墙粉刷一新并绘制200副农民宣传画,完成农户庭院美化、硬化、亮化;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全村卫生大评比,做好垃圾清运和处理,做到居住环境整洁优美,同时,加大村文化室、活动室、图书室、广播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安居富民保障房建设。
伊斯勒克墩村街景
住村工作组协助村“两委”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通过“星级文明户”和“十个好村民”创评树立文明典型;开办“道德讲堂”和“农家讲堂”讲述身边好人好事,营造文明社会风尚;开展“村规民约”、“遵规守约承诺书”入户活动,倡导群众知法、守法、用法;组织村民深入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破除陈规陋习,提倡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现在的伊斯勒克墩村充满了文明和谐之风。每到夜幕降临村委会跳广场舞的、唱歌的、锻炼的人群络绎不绝 。村民们的生活其乐融融,幸福感那是满满的。
民族团结 邻里守望
由于伊斯勒克墩村以汉族村民为主体,工作组与村“两委”通过开展“手拉手、结对子”系列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组织村里43户最富裕的家庭与相邻的巴格艾日克村43户贫困户“结对子、交朋友”助推精准扶贫,力争在2016年底全部实现脱贫。
伊斯勒克墩村党支部书记李德振帮扶巴格艾日克村孤寡老人依明托合提·依明尼亚孜,给他家里打地坪,购买家电用品,得知他常年有病没有钱看,自己亲自驾车到市里最好的医院给他看病,依明托合提·依明尼亚孜拉着李德振的手激动地说:我有个汉族好儿子。
一家亲
现在,不仅本村的邻里之间和谐相处,伊斯勒克墩村的群众与各村的民族群众关系处的也非常的融洽。伊斯勒克墩村要举办活动,附近村的维吾尔族群众踊跃参加,民族村要举办什么活动,伊斯勒克墩村的汉族群众也是积极响应。如今村里成立了100名各族群众组成的社火队,日常加强培训,节假日进行表演,成为拜什托格拉克乡最亮丽的风景线。村里还把历年来民族团结成果的照片收集集中,在村里建立了民族团结展览馆,今后着重发挥展览馆的作用,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和田地区洛浦县拜什托格拉克乡政府住伊斯勒克墩村工作组 供稿)
以前坎坷不平的乡村小道如今已经硬化成柏油路,乡亲们再也不担心出行不方便;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出行都是小汽车、摩托车;主干道两侧正在建设60户富民安居房,整齐的规划,特色的设计,让村民充满期待。走进工地,就看得出村民们的积极性,吃住都在工地,不怕脏不怕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建设美丽乡村、铸就崭新居所”。
这就是泽普县波斯喀木乡帕依纳甫村,一个有着绚丽的色彩、淳朴的民风,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地方。
团结稳定和谐美
随着“访惠聚”活动的开展,泽普县供销社工作组入住帕依纳甫村,两年多的住村生活,村民和住村干部间的友谊越来深厚,村民们的思想观念也变得开放多了。尤其村里小伙结婚,会邀请村干部和工作组参加,新娘穿着现代服饰与大家一起跳舞、唱歌,新娘还主动要求和大家一起拍照留念。
学“双语”的孩子
每周五晚上村里图书馆是最热闹的时候,村民们主动去学习知识。而每周六则是村里乡村大舞台最热闹的时候,村民利用平时学习的知识,演绎着各种积极向上的小品、话剧。闲暇时工作组和村民一起种植农作物,给村民传播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宣传科学精神和法治精神。
村民们都说:“这些东西用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里,好处大得很。”
干部亲民风气美
在帕依纳甫村,村干部始终坚持朴实、勤劳的作风。帕依纳甫村今天的发展成就,就是村干部带领全体村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帕依纳甫村党支部得到了上级部门和村民的认可,获得了泽普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党支部”的荣誉。
住村干部和孩子们一起玩
在田间就是朴实的农民,在岗位上就是铮铮铁骨的干部,村民们相信,有这样的好干部美丽家园梦想一定会早日实现。
创业发展致富美
帕依纳甫村已经获得了泽普县颁发的“九星级”荣誉,还差一个“脱贫致富星”!今年对帕依纳甫村村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恰逢上级党委实施脱贫攻坚任务,村民个个激动不已,要趁着机会大干一场,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
村民家的新羊圈
由于帕依纳甫村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缺乏致富的途径。在工作组的努力下,村里建起了60座棚圈,发展生态无污染养殖,村民干劲十足,预计年底人均收入将在5000元以上。听说今年村里要改造中低产田581亩,种植高效经济作物,村民们更是积极主动要求学习先进种植技术。
帕依纳甫村人正在努力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他们说:“我们有真心帮助我们的工作组,有好的村干部,还有我们自己勤劳致富的心,我们的乡村一定会越来越美好。”(喀什地区泽普县供销社住波斯喀木乡帕依纳甫村工作组 供稿)
“达西”维吾尔语意为“盐碱地”,昔日的巴州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碱地白花花,庄稼歉收日子苦。大人饿着肚子唱歌,巴郎子露着光屁股。苦日子啥时到尽头,盼望甜蜜的日子来。”而如今的达西村,集体经济实力雄厚,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文明村”、“全国十佳小康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50多项殊荣。
达西村别墅区
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奥秘是什么?村民们说,好的带头人和民族团结是兴村法宝。
“红色达西”照亮前行路
来到达西村,错落有致、红白相间的别墅排列在宽敞笔直的柏油路旁;地里、厂里、家里,处处是村民们幸福、满足的笑脸。“达西人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多亏了好班子和好班长!”村民包尔汗·阿西木大叔说。
完善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全面开展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同时创新激励机制,建立村干部报酬增长机制,推行“民评官”制度,建立村干部绩效考核管理机制……
达西村纺织品有限公司组织尉犁县七乡一镇村民就业培训
达西村村民吐尔逊·艾山说,村党支部就是群众心中的“红太阳”。
“像沙漠里的胡杨”根连着根
村民刘存河说:“达西村能有今天的发展,民族团结是根本。”
传统节日在达西就是“邻里节”。春节邻里串门走亲戚互相拜年,中秋节民汉一家坐在葡萄架下,吃月饼赏月亮;诺鲁孜节大家一起唱歌跳舞迎新春,古尔邦节时,村民们吃着手抓肉,一起参加欢快的麦西来甫……每年民族团结月,达西村都要召开村民结对帮扶大会,结对双方在会上相互带红花,兑现民族团结奖励金,使结对双方成为全村人羡慕的对象。
融情饭
达西村规定,凡在民族团结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得到群众认可的农户,可按家庭实有人口每月每人领取200元的奖励金。从1991年活动至今,已连续表彰了25年,表彰民族团结模范近3000人次,累计发放奖金达230余万元。
为了营造民族团结氛围,达西村还以本村的人为主体,编印《达西村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在村委会精心制作民族团结笑脸墙。工作组倡议的“让村民上书上画”,更是增加了村民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自己的“互联网+”高速快车
如今,戈壁上建起的达西工业发展园区生机无限,众多企业慕名而来牵手达西村。2015年6月,达西村与华西村签订结对共建框架协议,投资60亿元的新能源、金融租赁合作项目已达成一致,正在有序推进。
达西电子商务创业基地
达西村又搭上互联网快车,大搞电子商务,开创了新疆县域电商数项先河。2015年,尉犁县达西电子商务协会正式成立, 住村工作组积极协助,1月15日,电子商务协会与淘宝网合作,推出首款上线产品达西罗布羊,3天销售羊肉1吨多。2015年5月1日,3000平方米的达西电子商务创业基地正式营业。目前创业基地已吸引了76家企业及个人入驻,基地电商企业月销售额均超过百万元。
坐落在孔雀河畔的这个老典型始终焕发着活力,各族群众正用智慧与双手打造欣欣向荣的达西村。(巴州尉犁县委组织部、县电视台兴平乡达西村工作组 供稿)
曾经的昌吉州吉木萨尔县三台镇羊圈台子村,是全镇的“落后村”。集体经济薄弱,人均收入很低,经济发展滞后,全村人心惶惶,村“两委”工作难以开展。
而如今,羊圈台子村已是昌吉州的“州级文明村”、“州级文化特色村”、“州级环境卫生整治先进村”、新“两委”班子也是“州级五好村党支部”, 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近1.8万元。这些变化,从基层组织建设开始。
羊圈台子村
村班子领着我们致富
针对羊圈台子村曾经的问题,如今的村“两委”班子上任伊始,就把“党政主导、部门协作、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机制作为开展工作的主导思想。在吉木萨尔县经信委住村工作组的帮助下,通过党员干部带头,调动农牧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始终把农牧民的最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让乡村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农牧民。
新班子建成后,班子成员经过走访调研,决定对全村的土地进行平整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村“两委”班子还围绕现有的主导产业做文章,与河南两家公司签订玉米制种协议,发展玉米制种产业,每亩地增收2500元左右。村民富了,对村班子也“服了”。
羊圈台子村楼房全景
今年,为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羊圈台子村“两委”班子和工作组通过协商,设立了“村党委扶贫基金会”,资金从党员中募集,作为新一年的扶贫启动资金。在“村党委扶贫基金会”成立的当天,就收到大部分党员、工作组成员和慕名前来捐款的群众捐出的4200多元。目前扶贫基金会已帮助贫困家庭12户。
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不是梦
2014年,依托自治区美丽乡村试点建设项目资金的新村工程完工,村民们全部搬进了和城里一样的住宅小区。
农民住进了楼房,大型机械和牲畜却不能搬进楼房,镇上又在小区附近建了一个农机大院和4个畜禽养殖小区。并利用国家资金,建成智能化沼气池工程,年产沼气2000立方米,整个小区住户都能用上沼气,万亩示范田全部用上沼液,实现综合利用,良性循环。
为逐渐完善小区功能,工作组和村“两委”每年春、秋季节组织村民义务植树,还修建了“现代文化小游园”,建成了全镇唯一的“乡村大舞台”,不但丰富了本村居民的生活,也吸引着邻村来这里举办活动,2015年在“乡村大舞台”共举办20多场次文艺演出。
乡村大舞台
幸福生活如花儿处处绽放
近年来,羊圈台子村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整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和私搭乱建住宅,复耕土地2000亩以上。复耕土地通过合作社管理或土地流转每亩增加收入300元,村集体收入每年至少增加60万元。
目前,羊圈台子村90%以上的耕地已完成了高效节水改造,打造万亩高标准示范区,建立种植合作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先后成立了农业专业土地流转合作社、养殖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深加工合作社、劳动力转移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以5个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促进产业提升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目前农民入社率达90%。
如今,羊圈台子村农民住的是楼房,做饭用沼气,种地上沼渣肥,实践着绿色环保生态的发展模式。一个 “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现代美丽乡村正在蓬勃发展。(昌吉州吉木萨尔县经信委住三台镇羊圈台子村工作组 供稿)
-End-
编 辑/栾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