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据说沙漠边缘上的这个村非同一般……

2016-11-22 最后一公里


以“访惠聚”之星、第一书记、草根宣讲达人、精准扶贫案例、美丽乡村故事为主要内容的“五个100”新作为展示活动已经开始,今日推出新一期美丽乡村故事。

拜什铁热克村:“塞外江南”的最美乡村


阿克苏地区乌什县素有“塞外江南”的美誉,拥有“半城山色半城泉”的风光,被授予“国家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中国核桃之乡”称号。依麻木镇拜什铁热克村因村里70%以上的耕地为核桃园,被确定为自治区 “美丽乡村示范点”。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工作队驻村以来,发挥自身优势,发动依靠群众,努力使该村名副其实,成为真正的美丽乡村。


争取项目  打造“环境美”


来到拜什铁热克村,最漂亮的建筑当属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的村委会了。自治区要求的基层阵地建设目标在该村已全部实现,容纳600多人的文化大礼堂成为群众参加文化活动、交流交融的中心,5个村民小组均建起文化活动室,并配备基础设施,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方便的活动、娱乐。


工作队还积极争取各类民生项目,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村容村貌。通过协调有关部门为村里新建了道路、改造了防渗渠,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里的生产生活环境亮化美化了,群众生活出行方便了。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村里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工作队在村里建设200米葡萄文化长廊,种植葡萄800株,设置68块宣传展板,不断更新宣传内容,使文化长廊成为村里人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同时,按照增收美观便利的原则,下大气力开展庭院改造。据统计,通过现场观摩、示范引领、以点带面、以奖代补,目前村里已完成庭院改造158户,计划完成300户,并通过建设暖圈、拱棚、葡萄架等庭院改造措施,让村民每家每户的庭院布局更加科学美观,有利于促进增收致富。


老党员吐尔迪·苏里坦说:“拜什铁热克村这几年变化太大了,越来越干净、漂亮、方便,儿子叫我去城里住我都不想去,我就喜欢在村里生活。”


教育宣讲  打造“人文美”


拜什铁热克村过去受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宗教氛围浓厚。工作队会同村党支部,坚持从宣讲抓起,每月1号和每周一在村委会举行升国旗仪式,并结合不同主题开展国旗下的宣讲,组织工作队队员、村干部、老党员、爱国宗教人士、致富能手、返乡学生等,通过唱红歌、朗诵诗、谈体会、话感恩等形式,现在村里自觉听党话、跟党走的群众越来越多了,宗教极端思想也没了落脚之地。


工作队还利用重要节日和节庆的契机,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表彰优秀、树立典型,引导村民爱国守法、勤劳致富,破除陈规陋习,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工作队和村“两委”支持村文艺队排练红歌、江南舞曲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活动,并组织开展扶贫物资捐赠活动,激励广大村民铭记党的恩情。


拜什铁热克村有一所小学,工作队把教育孩子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远离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先后为村小学引进供暖设施改造、操场平整等项目改善教学环境;建立了每两周到村小学上一堂国学课制度,培养其爱国情操;为学校捐赠儿童读物500余册,给考上大学、内初班的孩子设立奖学金,激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能为社会贡献才智。


在工作队的教育引导下,拜什铁热克村群众法治意识日渐增强,尊重科学、崇尚文明氛围日益浓厚,幸福感和获得感也越来越高。


工作引领  打造“队伍美”


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坚强的基层组织和一支过硬的队伍。工作队结合村“两委”换届,通过“星级化”创建,狠抓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坚持每天晨会、每周总结会等会议制度,定期与“两委”班子成员谈话,增强班子和成员抓自身建设的责任意识;狠抓村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坚持每周五政治学习,选派优秀干部赴区内外培训,增长知识见识,提升工作水平;注重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激发其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今年,拜什铁热克村党支部被乌什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工作队还严格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制度,通过10项制度抓班子带队伍,转变工作作风,推进村级事务民主管理。针对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建立了《来电来访登记簿》《入户发现问题登记簿》,已登记82例,引导村“两委”认真研究解决,回应群众关切。村民库尔班·艾买提坦率地说:“现在我们向村干部反映问题,他们很重视,会尽量帮助我们解决或者给我们解释,不再像以前那样没有回音了。”


如今,拜什铁热克村村干部变了,变得越来越为群众着想;乡村面貌变了,变得越来越漂亮有吸引力;村民的生活也变得更有尊严、更有盼头、更加幸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驻乌什县依麻木镇拜什铁热克村工作队)


巴什布拉克:沙漠边缘村焕发新生机


和田地区皮山县巴什布拉克村临近沙漠边缘,是皮山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以前是一派荒芜萧条的景象,如今却充满勃勃生机。红的枣、绿的核桃、粉色的桃、紫色的葡萄,这些丰收的果实如同俏皮的精灵点缀在道路两旁的林带里、田间地头的树丛中、农家庭院的廊架下,让整个村庄洋溢出丰收的喜悦。巴什布拉克村群众说,如今村里的变化,离不开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的真情帮扶。


改善民生  让百姓多得实惠


巴什布拉克村距离皮山县城近50公里,临近沙漠边缘。为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工作队驻村后,从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协调了20吨水泥以及标准钢化玻璃篮球架、羽毛球架等设施,将破旧的村委会大院改造成水泥地面,并扩建了篮球场、活动场、会场等传播现代文化和正能量的文化广场。


工作队还想方设法争取资金190万元,将村里5.4公里泥土路修成了柏油路,改变了昔日出门尘土飞扬的景象;争取60万元专项资金,硬化了巴什拉克小学学生活动场地,争取自治区青少年出版社和自治区图书馆捐赠图书、书架等设施,改变了孩子们活动无场地、没有图书室的现状,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村里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协调资金 465万元实施土地平整项目,提高土地使用率;修建灌溉渠工程,解决群众灌溉用水不便的问题,受到群众好评。




这些惠民工程的实施,使巴什布拉克村改变了穷村僻壤的颓废景象,正朝着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转变。


倾力扶贫 让小康充满希望


巴什布拉克村人多地少,群众多靠天吃饭,全村有重点贫困户48户346人。工作队下大功夫做好精准扶贫这篇文章,让群众坚定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工作队发挥当地农民养羊热情高、技能熟的优势,利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拨付的扶贫资金实施“产权羊”养殖项目,精挑细选了70余只母羊分发到14户贫困户家里,并建立 “产羔还羊”的制度,帮扶贫困户提高增收致富能力。目前已有10余只小羊顺利降生,扶贫初见成效。


与县民宗委积极对接,50万的标准化羊圈建设项目已经完成,首批25户贫困家庭已从中受益。从自治区相关部门争取到的7万多元烘干房项目也已落户艾合买提霍加的家里,这位有技术的汉子为配套设施支付了2.3万元,但对于周边盛产瓜果的巴什布拉克村来讲前景非常乐观。


为解决村里就业难、增收难、致富难的老大难问题,工作队还做好产业扶贫文章。目前,引资1000万元筹建的“皮山县百合提亚服装有限公司”已正式投产,待公司全部建成后可年产服装30万套,解决本村300名村民就业。届时,就业村民除每月拿到1160元的保底工资外,还能再按计件拿提成。另外,村委会每年可享受5万元至16万元的集体收入。


今年24岁的村民阿依仙古丽·艾合买提谈起今后的生活,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今后我们不用出村就可以上班挣工资了,感谢工作队,让我们脱贫致富有希望!”


搞好宣教  让乡村文明和谐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今年巴什布拉克村成立了皮山县首支女子篮球队。村里年轻妇女们身上漂亮的头花代替了往日的大头巾,时髦的运动服代替了长长的裙子,她们在赛场上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让村里乡亲们津津乐道,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 


“年轻妇女就该充满活力。体育比赛可以锻炼她们、凝聚她们,教育她们守纪律、讲团结,推动她们形成甘于奉献、奋发向上的精神。如果村里的妇女和年轻人都有这样的精神面貌,不愁甩不掉贫困的‘帽子’,更不怕极端思想的破坏渗透。”村党支部书记艾合买提托乎提·伊斯拉木说。




工作队还开展了“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吸引了乡亲们竞相参与。文明风尚、尊法守法、尊老爱幼、学知识学文化、勤劳致富等观念,激励着广大村民以营造良好的家居环境为荣,争做新时代的好村民、好公民,不断向世俗化和现代化迈进。每周一和传统、重大节日,工作队、村党支部组织全村村民在村委会举行升国旗唱国歌仪式,让“五个认同”、爱国感恩、团结向上的正能量深入民心。群众性文化演出、宣讲报告活动,使得文明、法治、团结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大家擦亮了眼睛,明辨了是非,产生了共鸣。


美丽的巴什布拉克村如今正变得越来越充满活力,越来越充满活现代气息。村民们坚信,在党的好政策的指引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巴什布拉克村的明天会更美好!(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驻皮山县乔达乡巴什布拉克村工作队)


巴什吐古其村:昆仑山下的美丽乡村


“核桃大树古风悠,虬干苍皮绿叶稠。” 走进被誉为核桃之村的喀什地区叶城县巴什吐古其乡巴什吐古其村,能感受到诗一般的魅力。自喀什地委政法委工作队驻村以来,帮扶巴什吐古其村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使这里的群众物质生活得到提高,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成为昆仑山下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文化引领  转变群众观念


走进巴什吐古其村,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这得益于工作队驻村以来,结合本村实际,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草根化、接地气”的办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效促进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和文明的村风。


驻村后,工作队针对群众对党的各项政策知晓率低的现状,采取因人施教、分类推进的方式,突出青少年、流动人口、妇女儿童等群体,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开展“微宣讲”,帮助村民转变思想观念,改变陋习,形成爱祖国、爱家乡,勤劳互助、团结奉献的意识。在全村各个重要路口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制作宣传栏,印制党的好政策、民族团结等内容的大宣讲材料,推动村民爱祖国、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工作队还协助村党支部组织开展了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漂亮脸蛋露出来、美丽长发飘起来”的长辫子比赛和“双语”口语比赛等活动,让群众自觉参与其中得到文化熏陶;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小学生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民族团结好故事,挖掘身边的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形成人人重视民族团结、人人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汉族村民徐海对核桃种植管护、机械修理、蔬菜种植等技术十分熟悉,他发挥精通“双语”的优势,利用掌握的技术经常帮助维吾尔族村民解决各种困难,与村民打成一片,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民族团结,赢得了广大村民的高度赞誉,大家都自发的称他为“热心哥”。


党建领跑  促进政治和谐


俗话说得好,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工作队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村“两委”班子理思路、教方法、出主意,结合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抓牢争创“双十星”任务,探索推行党员“星级化管理”,努力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双强”目标,促进了村里政治和谐。


针对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干部作用发挥不明显的现状,工作队从建强村党支部入手,认真落实村规民约、“三会一课”“三册一簿”“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等制度,以“阳光”村务推进基层干部改进作风,提升村级治理能力。同时,工作队协助村党支部积极推行发展党员政治审查、跟踪培养等机制,严把考察、表决、公示等各个环节,从优秀青年、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6名,发展党员达40名,选派2名后备干部到县委党校培训,为村“两委”班子补充、蓄积能量,输送“新鲜血液”;还广泛开展“一帮一”互学语言活动,搭建“农民夜校”“法治大讲堂”“支书论坛”“党员讲坛”等平台,加大村组干部及全村党员培训力度,为党员干部铸魂补钙,让其在干中学、学中干,增长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村党支部书记艾麦尔·阿不都卡德尔动情地说:“如今村‘两委’班子成员能力提升了一大步,这一切都归结于工作队的传帮带,我们从内心深处感谢他们!”


精准帮扶   改变乡村面貌


“我从没想到会住上这么漂亮的新房,感谢你们为我们争取安居富民房项目、规划庭院建设!”村民亚森·卡斯木亲自登门向工作队表示感谢。


工作队驻村后,从改善村容村貌入手,精准帮扶村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巴什吐古其村虽然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但村民生活区缺少照明设施,工作队多次与电力部门协调,及时解决了部分村民生活区照明设施,让大家享受到了与城镇居民一样的生活环境。


工作队按照贫困村“九通九有九能”的标准,对照叶城县委提出的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和因地制宜“十个一”目标,争取自来水入户、修防渗渠、铺柏油路、建农资超市、村级卫生室建设、设立垃圾收集点、路灯安装和成立手工地毯编织厂等12项16个民生项目。截至目前,为全村安装路灯20盏、沟渠清淤3.6公里、完成村级道路硬化8公里、水利沟渠硬化2公里、设立垃圾站点5个、完成自来水管网改造1.2公里。


工作队还帮助贫困户科学合理规划庭院,并筹措帮扶资金为无经济收入、贫困程度较深的11户贫困户各补助2000元,为生活困难的44户各补助1000元。单位全体帮扶干部也按照各户3000元的标准给予帮扶对象实施帮助,用实际行动帮助贫困户建设安居富民房和改造庭院。


如今,错落有致的房屋、平坦宽阔的道路、宜人宜居的生活环境……巴什吐古其村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新农村,它犹如一位神仙玉骨的女神安静的依偎在昆仑山下,呈现着独特的美。(喀什地区政法委驻叶城县吐古其乡巴什吐古其村工作队)


巴依阔恰社区:葡萄架下故事多


葡萄架上硕果累累,葡萄架下欢声笑语,这是伊犁州伊宁市伊犁河街道巴依阔恰社区的真实写照。该社区常住居民714户,其中600多户居民家中都有葡萄架。伊宁市财政局工作队驻社区以来,以葡萄架为载体,组织引导当地居民在葡萄架下话民族团结、话增收致富、话社区管理,演绎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葡萄架下建讲堂


“维吾尔族有句谚语:没有当过流浪汉的人,不知在故乡的幸福……”今年8月18日,在葱郁的葡萄架下,68岁的社区居民古丽苏木·吾守尔正在给居民宣讲民族团结知识,她生动的讲解赢得现场居民的阵阵掌声。


工作队驻社区后,充分利用维吾尔族居民家家平房院落的葡萄架下有茶棚、有炕头的民俗特点,以网格为单位,每个网格选取一户居民的院落,在每个院落标配一组乐器、一处读书角、一个文化讲堂、一组民族团结教育宣传墙,共设置了4个宣教文化大院,在绿荫浓郁的葡萄架下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营造出了“书籍读起来、歌曲唱起来、乐器响起来、场地用起来、居民乐起来”的浓厚氛围。




古丽苏木·吾守尔是巴依阔恰社区有名的“草根”宣讲达人,她家就是社区文化大院之一。她曾任伊宁市妇联主席,是名老党员,如今虽然退休了,却依然在发挥余热,做民族团结的践行者、宣传者,调解邻里纠纷、为社区妇女们作讲座……葡萄架下的文化大院里,总少不了她的身影。


自葡萄架文化讲堂设立以来,巴依阔恰社区的居民一有空闲,就往文化大院里跑。居民们聚集在葡萄架下,有滋有味地听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教身边人,在谈笑中、聊天中、宣讲中传播着正能量。“我们通过群众推荐、网格测评、社区评审,为每个大院培养3名‘草根’宣讲员,一支‘草根’艺人队伍,每逢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组织开展政策宣传、文化活动等,让大院成为群众展示才艺,享受文化大餐的好去处。”工作队布哈里切木·苏里堂说。


葡萄架下助增收


巴依阔恰社区平房多,家家有院落,为发展庭院经济提供了条件。今年工作队结合精准扶贫工作,通过引资源、带技术,引导辖区贫困户开展奶牛养殖、土鸡养殖等庭院式养殖,发展庭院冰激凌、面肺子等作坊式食品加工。


“多亏工作队帮我申请了小额担保贷款,我现在自己做冰激凌卖,一个月能挣好几千元。”社区居民米如拉·木扎帕尔说。


米如拉高考失利后在家待业,父亲木扎帕尔·阿吉看着儿子天天闲在家里特别发愁,虽然家里有冰激凌制作的传统手艺,却没有资金做投入。工作队了解这个情况后,多方协调,帮他解决了几万元小额贷款。今年6月,米如拉用贷款购买了生产设备,不仅在自家院子里做起了冰激凌,还开起了“亚克西提来克”(维吾尔语,“好愿望”的意思)冰激凌店,每天的营业额有三、四百元。看着儿子米如拉能挣钱了,木扎帕尔主动申请退出低保户。


布哈里切木介绍,社区还通过引进网络技术发展电商、培养庭院经济带头人等方式,带领居民搞活庭院经济,增加居民收入,目前已培养出首批庭院经济带头人5名。


葡萄架下组队伍


“院门口的果树是我们自己的,为什么要让社区干部来帮我们刷石灰?我们自己有手有脚,这样子做,我们不羞吗?”前不久,在居民热孜万古丽·克热马洪家的文化大院里,几名社区居民经过讨论,提议自家的树自己刷石灰,减轻社区的工作负担。


为了增强居民的自我管理意识,工作队引导社区成立了巷道管理员队伍,从居民“十户长”、巷道长中挑选政治立场坚定、群众威望高、综合素质高的居民代表担任网格、巷道管理员,组织居民定期召开网格议事会,商议义务巡逻,收集民生热点难点的解决办法,为社区召开民情恳谈会提供议事依据。




社区还组建了志愿者队伍,调动辖区党员、团员、妇女、青年“四支”队伍,协助社区联合党支部积极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技能、送温暖服务,做好党团员示范引领教育,针对辖区16户贫困家庭、就业困难家庭,开展扶贫解困等结对子活动,帮助居民解决生活、就业难题。


“我们还组建了义务监督员队伍,对社区的各项管理进行监督,使居民从过去的葡萄架下聊‘小家’,变成现在的议‘大家’,让葡萄架下成为居民们议事的会议室。”布哈里切木说。


巴依阔恰的葡萄熟了,巴依阔恰的居民笑了。一份情怀、一份责任、一份收获,成功的喜悦洋溢在每一名驻社区干部的脸上……(伊犁州伊宁市财政局驻伊犁河街道巴依阔恰社区工作队)


阿克加尔村:“白色崖子”蜕变成“彩色寨子”


“阿克加尔”,哈萨克语意为“白色崖子”。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窝依莫克镇阿克加尔村因位于白色山崖上而得名,昔日这里是一个尘土飞扬、发展落后的穷山村。在阿勒泰地区民宗委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如今的阿克加尔村,红顶的安居富民房整齐有序,黑色的柏油马路平坦通畅,绿色的田野里硕果累累……村里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展露出七彩之色,让“白色崖子”华丽变身为“彩色寨子”。


推动发展  群众增收有信心


阿克加尔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工作队驻村后与村“两委”班子团结一心,按照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着眼于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生态、经济型新农村示范村的目标,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2014年,工作队采取政府招商引资的方式,推动村里的4825亩土地对外流转,按照每亩地400元的价格对外承包,一户三口之家就可以得到土地承包费1.5万元;2015年,为125户村民购置了扶贫畜,每户10只羊;2016年为68户发放了怀羔羊408只,鼓励村民发展畜牧生产。今年还实施了自来水改造项目,解决了村民长期吃水难的问题,使群众切实受益。村民于斯甫说:“党和政府的政策就是好,当年分家的时候父母也没给我们这么多的牲畜呀。”


工作队还帮扶村里成立了一个畜牧合作社和两个刺绣合作社,为当地群众致富增收开拓新路子。年轻的经济带头人热合木感慨地说:“我们阿克加尔村得到政府的关怀太多了,现在自己不用种地每年都拿承包费,夏天还可以外出打工挣钱,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滋润,越过越有信心!”


促进团结  共谱和谐新篇章


为切实维护阿克加尔村良好的社会秩序,在工作队的支持下,《阿克加尔村村规民约》今年由村民大会一致通过,并通过村务公开栏张贴施行。


阿克加尔村年轻人比较多,为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工作队协同村“两委”定期举办篮球、足球、踢毽子等娱乐活动。诺肉孜节、古尔邦节、肉孜节期间,大家互相走动,互相拜访,像一家人一样其乐融融。


工作队还把“去极端化”宣传教育作为重点,定期组织开展“人人争做民族团结模范”签名、民族团结知识问答、创建民族团结模范户等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形成了人人讲民族团结的好风尚。近两年来,阿克加尔村无暴力恐怖案件、无宗教极端活动、无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村民之间团结和睦,生活幸福和美。


改善村容  打造美丽新农村


在工作队的帮扶下,阿克加尔村规划科学合理,民居建筑富有民族特色,水电路合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配套健全,已成为安居富民示范建设村。




这几年,该村又实施了硬化、亮化、美化等民心工程,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的条件,逐步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农村。村中道路整洁,两侧是蓝白相间的铁艺栏杆,房屋是民族特色的建筑,路两旁设置了垃圾箱,由专人负责公共设施的维护和服务;夜晚路灯通明,当夜幕时分灯光笼罩,温暖着整个村庄。村委会委员别解别克说:“我们终于告别了那种一到春天化雪时,就满脚稀泥的日子了。”


如今的阿克加尔村再也找不到传说中的“白色崖子”的感觉,已经华丽蜕变为一个现代化的“彩色寨子”,全村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阿勒泰地区民宗委驻布尔津县窝依莫克镇阿克加尔村工作队)

-End-

编 辑/ 翟 薇

目前10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推荐阅读

村民心中的好书记是啥样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