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故乡,我的援疆情
周华兰今年50岁,是第九批泰州援建昭苏干部人才中年龄最大的一位,现在的她是昭苏县泰州高级中学的一名英语老师。
《最后一公里》(ID:MqMsMx)通讯员 李文武报道
1959年,周华兰的父母从江苏支边来到新疆若羌县,周华兰生在新疆、长在新疆,直到1990年周华兰随哥哥去江苏工作才离开家乡。20多年来周华兰因为思念亲人多次回若羌看望父母,她日夜思念着家乡,想为家乡做一些事情。
2011年,江苏泰州市对口援疆昭苏县,周华兰听说全市正在选拔优秀老师前往昭苏援教时,她立刻报名参加。遗憾的是当时没有高中英语老师名额,周华兰与回到家乡的机会擦身而过。
一晃5年过去了,援疆的念头始终在她的脑海里挥之不去。2016年泰州再次选拔援疆老师,周华兰得到了丈夫和女儿积极支持,豪不犹豫报名了。她也因为过硬的教学经验顺利通过市里和省里的层层选拔考试,终于在3月初顺利到达昭苏。
为了援疆,她放下家里80岁的婆婆,大学没毕业的女儿……所有家里的琐事都丢给了周华兰的爱人。周华兰说:“表面看是我一个人在援疆,其实是全家在参与,大家都在付出。”
来到昭苏后,由于当地海拔较高,援疆干部们不同程度出现了头晕、嘴里起水泡、嗓子疼等高原反应。周华兰作为老大姐,一边照顾大家按时吃药好好休息,一边鼓励大家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树立坚强的自信心。一周以后,大家陆续适应了昭苏的气候环境,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
周华兰在昭苏泰州实验中学教授高一(2)英语,通过一周的相处,她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她带来的英语互动教学法深受孩子们的喜欢,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只有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大家才喜欢学习,这就实现了学好英语的第一步。”周华兰信心满满地说。
谈到如何开展好援疆工作时,周华兰说:“在教好学科的同时,我们还要在老师们中开展‘传帮带’工作,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重点包括把握教学大纲、把关教案编制、驾驭课堂、课件制作和教学管理、课题研究、教师培训等方面的知识,只有在学校培育建设一支能力型、学者型、留得住的骨干教师队伍,我们才算对得起援疆工作。”
作为一员江苏泰州市的援疆教师,周华兰继承父母的支边精神,以满腔的援疆情怀和她的热忱,为自己的第二故乡——美丽的昭苏贡献自己力量,发挥自己的才智,在这片热土上书写动人的篇章。
最后一公里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 辑/于 程
目前10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