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加快第一民生工程步伐 助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

2017-05-18 最后一公里


加快第一民生工程步伐 助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

——我区脱贫攻坚综述


5 月 16 日拍摄的博乐市乌图布拉格镇格尼登新村外景。今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计划完成 135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完善农村饮水、道路、庭院等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双语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图书室、村民服务中心等建设。该项目惠及11万各族农牧民。 新疆图片总汇于苏甫·艾尼摄


3月7日上午,75岁的胡达别尔地·哈吾孜在叶城县明亮的屋子里喝着茶。“我这辈子最想不到的事,就是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去年7月,包括胡达别尔地·哈吾孜家在内的柯克亚乡玉赛斯村全村一百多户人家都从昆仑山深处搬进了县城的楼房里。


2016年,全疆有60余万贫困人口,与胡达别尔地·哈吾孜一样告别了贫困,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谋划推进,全区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举措,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和重要进展,对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加快全面小康进程形成有力助推和支撑作用。

贫困程度明显缓解贫困群众的钱包鼓起来

托云村,是乌恰县托云乡的贫困村。


2011年以前,全村317户居民有一多半为贫困户。


几年来,政府实施安居富民、定居兴牧、草原生态奖补等一系列惠民富民政策,让托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安居富民房盖起来了,学校、卫生所建起来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清澈的自来水……


买买提努尔·吾肉孜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2016年,他领到了8只扶贫羊,加上自家的羊,总数达到50只。凭借政府的帮扶和自己的努力,买买提努尔家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他计划扩大养殖规模,争取今年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


2013至2016年,全疆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261万人(“十三五”脱贫攻坚建档立卡数)减少到2016年底的122万人,其中,35个贫困县累计减少138.55万人,南疆四地州累计减少136.88万人。全区贫困基数和贫困程度大幅降低。到2016年底,35个贫困县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55元,相比2012年5090元,4年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2965元,贫困群众的钱包慢慢鼓了起来。


不但如此,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也在快速改善,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2014年至2016年,全区139万贫困人口脱贫,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超过3026元,安全住房和饮水有保障,无适龄儿童辍学情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达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


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6年,全区有60多万贫困人口、810个贫困村、5个贫困县通过了贫困退出验收核查,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55元,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步伐加快,区域性整体贫困有效递减,实现了首战告捷。

完善脱贫规划政策打“组合拳”形成合力

为了完成自治区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全疆上下着眼“一盘棋”,编制完成自治区《“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片区、贫困县、贫困村分级编制相应规划,形成“四级”规划体系。围绕规划实施,围绕贫困退出、区内协作、援疆扶贫、成效考核、督查巡查等“1+N”工作体系,自治区制定特色产业带动、转移就业等“十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初步建立了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推进脱贫攻坚的浩大声势和良好局面。


“经过几年的脱贫攻坚,新疆贫困人口规模进一步减少,但剩下的大多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攻坚难度更大。”自治区扶贫办总经济师陈雷表示,南疆四地州和边境地区、高寒山区贫困人口分布集中,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的难度比较大。


陈雷说,2017年自治区确定树牢“一个总目标”,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作为总纲、核心任务、着眼点和着力点,统领新疆脱贫攻坚工作;完成“三项任务”,确保实现59万人脱贫、800个贫困村退出、10个贫困县摘帽的年度任务;瞄准“一个主战场”,推动南疆四地州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加快解决南疆四地州区域性整体贫困进程。


“要把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旅游开发、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相结合,就必须综合施策,才能实现搬一户脱贫一户。”陈雷说,除此之外,还应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用地、人才、资产收益等政策,打捆使用各项扶贫资金,确保形成脱贫合力。


自治区党委提出,要推广实施“先富帮后富、北疆帮南疆、兵团帮地方”“千企帮千村”“访惠聚”驻村贴心扶贫等脱贫攻坚新途径,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全社会集中帮扶的工作格局。


多方集智下,各类适合当地具体情况的扶贫模式在天山南北四处开花,结出了累累硕果。轻点鼠标,喀什杏干就被几千公里之外的内地买家下了订单。对此,喀什市郊区的74岁农民吐迪·马木提老人感慨地说:“我活了70多岁,第一次听说在网上可以卖杏干,更想不到还卖得这么好。”

落实“六个精准”要求“点对点”“一对一”扶贫

2016年是我区扶贫工作“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年”。


全区建立“责任在县、重点在乡、关键在村”的落实机制,按照“一出一进一实”的原则,完善建档立卡工作,深入开展“回头看”、挤“水分”,通过“六大数据平台”对检索出的信息异常人员和关联家庭人口进行核实和清理,对农村无户籍新落户人员依规按程序进行贫困识别,把不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人口识别出来,将真正的贫困人口纳进来,使扶贫对象更加精准。同时,我区建立建档立卡核查评估制度,在地州、县市自查基础上,开展南北疆交叉检查,组织第三方评估,确保扶贫对象精准。


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全区各地坚持因村精准派人,针对每个贫困户,每个贫困地区的具体状况,开展极富针对性的脱贫行动。以“一户一法”“一人一策”为基本要求,制定具体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力求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功夫,坚决防止虚假脱贫、数字脱贫。


72岁的柯尔克孜族大妈吐尔干比·买买提是乌恰县黑孜苇乡也克铁热克村独居老人,乌恰县针对像吐尔干比老人这样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行“五个一批”社会保障兜底扶贫,加大医疗、慈善救助的帮扶力度;2016年,青河县阿热勒托别镇针对各村的贫困农牧民具体情况,投入150万元建创业基地,使3个村12户贫困户实现就业。计划完成易地搬迁213户820人,同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过一系列“点对点”“一对一”的帮扶、救助,让贫困户逐步脱贫致富。


自治区扶贫办主任马成说,今后,我们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贯彻落实、消除“棚架”、精准落地上,按照中央的部署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自治区将多管齐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记者 李行)


|来源:新疆日报|

-End-

目前10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推荐阅读

“一起飞向辽阔的蓝天” 习近平主席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纪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