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 • 26”重要讲话和关于“学哲学用哲学”的重要指示精神,重温《实践论》《矛盾论》,进一步增强学哲学用哲学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主持会议。他强调,要以纪念《实践论》《矛盾论》发表80周年为契机,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 • 26”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学习贯彻,准确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更好地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本期课程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
主笔:黄新平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
马列教研室 副教授
今年是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发表80周年。《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是毛泽东哲学论著中两部重要的代表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
“两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毛泽东创作“两论”为我们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树立了榜样,因此,是当前领导干部进行学哲学、用哲学的必读范本。读“两论”,既可以学习哲学道理的学术阐释,又可以学习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气魄和精神。
时间已经过去了80年,但历史的年轮并没有磨灭“两论”的理论光辉。
认真学习《矛盾论》与《实践论》,体会其精神实质,是领导干部学哲学、用哲学的必读书目,也是加强党员干部理论修养、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一课。
“两论”的写作目的
“两论”最初是毛泽东同志在抗日军政大学的讲演稿,讲演时间为1937年的7、8月间,成稿则略早。
当时正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刚刚结束,抗日战争已经爆发之际。毛泽东于此时讲这两个问题,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要从哲学上对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特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进行总结,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武装广大干部,以迎接抗日战争新阶段的到来。
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最重要的是要找出导致革命遭受挫折的根本原因。
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受挫,问题主要都出在党内,特别是出在党的领导层。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是导致两次革命受挫的元凶。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虽在政治上表现不同,但在思想路线上有其共同点,这就是理论脱离实际、主观背离客观,因而提出了与中国国情不符、混淆社会矛盾的路线、方针、政策。针对两次国内革命战争受挫的共同的认识根源和思想基础,毛泽东从哲学上展开了对实践和矛盾问题的深入分析,并由此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结论,使广大干部受到了一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深刻教育。
“两论”写作的历史背景
“两论”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并非偶然,其产生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既无充分的理论准备,又无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对中国革命的许多基本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而且对于革命斗争中敌我友诸多方面错综复杂的关系及扑朔迷离的变化势态也缺乏正确的策略和应变能力。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出现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惨重的损失。
面对新的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共产党如果不着手批判过去的错误路线,从思想上对其进行彻底的清算,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左”右倾机会主义的不良影响,那么,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很好地去迎接抗日战争这场新的更加严峻的革命形势。
《实践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写成于1937年7月。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思想,使中国共产党在两次国内革命战争中遭受极大的损失。《实践论》就是毛泽东为了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而写的。
该著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其他一切活动;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
社会实践有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其中阶级斗争给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更是认识的目的。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认识外界的真理性的标准,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因此,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最显著的特点。
4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人们的认识运动,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经历了两次飞跃的过程。人的认识过程反复经过这两次飞跃,人类认识发展的全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毛泽东还深刻地指出,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是“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认识论根源。
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实践论》是以实践为基础,从认识论上揭露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根源。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充分发挥了列宁关于两种发展观的思想。指出了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是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而且指出形而上学是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
书中还阐明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全面论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原理,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指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该书从5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矛盾特殊性的理论,明确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结又相互转化 。并提出了" 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的论断。
论证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方面的原理,认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客观依据,规定了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定义,说明了找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方面的方法论意义,并论述了矛盾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根据和条件。
具体地阐明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对立的互相排斥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分析了矛盾斗争的两种基本形式即对抗性的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指出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论》是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阐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强调矛盾的特殊性,从方法论上批判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全面说明和发挥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全疆党校系统精品课与精品课优秀教师评选
黄新平老师主讲的本课程被评为精品课
其被评为精品课优秀教师
自治区党委党校 新疆新媒体中心 制作
|来源:天山网|
-End-
责任编辑 / 付瑞雪
主 编 / 段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