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克苏“两河”流域治理生态经济双丰收

2018-01-01 最后一公里



编前语: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新疆各族群众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奋力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明的前景。


《最后一公里》开设“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专栏,多路记者深入基层蹲点采访,从民生改善、民族团结、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基层基础、改革发展六个方面展现新时代下,新疆各族群众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


温宿县阿热勒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林业工作管理站站长艾尔肯·米吉提在托什干河边上向记者介绍情况。


阿克苏因水得名,自阿克苏河、渭干河流域两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实施后,由阿克苏河、渭干河滋养的地区,不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沿线百姓也成了这项生态工程的受益者。


植树造林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温宿县境内的托什干河,维吾尔语意为“野兔子河”,是阿克苏河的支流。


为何意为“野兔子河”?因为每到夏秋之际,这只“野兔子”就开始撒野了——洪水常将村民的庄稼淹没。


阿热勒镇夏合吐尔村就位于托什干河边上。今年74岁的尼亚孜·依明是夏合吐尔村的村民,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在家门口的托什干河岸种树,一干就是一辈子。


“我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爸爸种树,小时候托什干河洪水频发,种树是为了守住这一片家园,洪水大的时候,有的房子还会被冲垮……”12月26日,尼亚孜·依明回忆着过去的日子,心生触动。


其实,尼亚孜·依明家并不富裕,家中只有6亩多水稻田,除了种田外,他需靠酿酒维持生计,一年加起来能挣6万多元。


而这些钱,尼亚孜·依明大多用在了种树上,从1996年起,他种树共花费25万余元,种植了近2500多棵树。


2015年,阿克苏地区启动阿克苏河、渭干河流域两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作为阿克苏河支流的托什干河,也在治理范围内。


如今,随着工程的实施,阿克苏农区外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盐碱化现象得到明显缓解,城区风沙危害明显下降。


据阿克苏地区气象局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发生区域性沙尘天气同比减少了20余次,地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60%以上,阿克苏河、多浪河等11条河流水质优良比例达98.7%,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地区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随着这一工程的实施,种了一辈子树的尼亚孜·依明不再孤单,今后将有成千上万的人同他一起植树。


“只要我能干得动,我就会一直种树,树多了,各种鸟也多了,环境就好了,我们的家园就保住了。”尼亚孜·依明说。


温宿县托什干河的野生鸟儿。


绿化又富农 生态经济双丰收

“两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实施后,不仅让温宿县的生态变好了,也让我们的林果产业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冯荣果说。


冯荣果是阿克苏市依干其乡托万克巴里当村果农,也是阿克苏河生态建设工程的一名受益者。


冯荣果告诉记者,他栽种了120亩红枣、核桃,今年核桃、红枣刚刚挂满枝头,就已被内地来的干果经销商收购一空。


而事实上,对于“收购一空”这件事,在以前,冯荣果并不敢想。


“我的果园周围以前都是戈壁滩,因连年遭受沙尘等灾害天气影响,效益不佳,这两年,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程,在果园周围的戈壁滩上栽种了杨树、胡杨等生态林,等于筑起了一道屏障,灾害减少了,我们的收成也好了。”冯荣果说。


“今年红枣和核桃收益还不错,现在我的核桃一亩地可产150多公斤,红枣可产600多公斤,今年收入可达40余万元,我打算明年多种一些。”冯荣果满怀期待地计划着。


“昔日戈壁荒漠,如今绿色果园。”这一生态缩影在阿克苏地区几乎处处体现。


以往沙尘一起,满嘴泥沙,一年收入仅够吃饱肚子的日子让刘永春难以忘记。


刘永春是温宿县柯柯牙镇绿化新村的果农,2006年,他借助温宿县开展柯柯牙工程四期的契机,承包了120亩地种植核桃,到了2016年,他家的核桃收入达到50多万元,在城里有了楼房,还购置了小轿车。


对于这样的变化,刘永春开心不已,他激动地说:“这得归功于政府的生态工程,你看,植树造林后绿色多了,风沙少了,生活好了,以后日子就更加有奔头了!”


温宿县林业局局长邓浩介绍,林果业是温宿县最主要的产业之一,2017年,全县果树挂果面积达102万亩,果品产量39万吨,这几年,全县植树造林的区域,很多都选用了经济生态兼用树种,以此达到既绿化又富农的目的。


生态+旅游 触发城市新经济

在渭干河流域百万亩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中,沙雅县面积占43.02万亩,是阿克苏地区东四县面积最大的县。


记者了解到,沙雅县依托渭干河流域百万亩生态林建设工程,将省道210线两侧万亩绿化工程作为全县义务植树的长期基地。


“仅封沙育林面积就达33.2万亩,因此,我们采取封育围栏、新建引洪渠、培育苗木和病虫害防治的办法恢复生态环境,县里共投资2800多万元。”沙雅县林管站副站长秦新伟说。


如今,沙雅县正积极申报防沙治沙工程项目资金,采取多元投入立体发展的方式,把工程区打造为金色胡杨摄影游服务区、沙漠探险游接待区、有机特色烧烤体验区、绿色果品采摘交易区、沙漠民俗观赏游览区等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无独有偶,在渭干河生态工程建设规划中,新和县也正积极通过在核心区造林、建设农家乐,发展观光休闲、沙漠野营体验、水上游乐、体验式农业等产业,将核心区打造成集生态保护与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建设示范区。


新和县水利局局长王勇说:“渭干河生态工程核心区建设包括占地总面积3056亩的沙漠公园,新和县沙漠公园建成后将起到改善生态环境、防风固沙的作用。”


每天晚饭后,居住在拜城县环湖广场附近小区的居民纷纷走出家门,来到环湖广场休闲、散步。


这两年,拜城县也正通过实施“引水入城”和“留水驻城”建设,让各族居民更加接近自然,享受生活。


拜城县拜城镇热斯坦社区居民库尔班·司马义说:“晚饭后到广场上散散步、聊聊天、看看风景,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唱唱跳跳,一天的疲劳顿时消失了,生态环境好,老百姓的生活才会好。”


记者手记

2015年,阿克苏地委、行署决定大力弘扬“柯柯牙精神”,实施《阿克苏地区生态林工程建设规划》,启动阿克苏河、渭干河流域两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并以自然生态保护、人工造林与退化林分修复、林果产业发展与革新、生态宜居、旅游休闲为主要任务,着力破解生态脆弱难题,建设南疆重要的生态治理先行区、特色产业优势区、生态涵养功能示范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工程也是阿克苏有史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造福工程。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阿克苏地区将以强劲的发展势头,不断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实现“百姓富”、“生态美”同频共振。(记者赵敏、崔导胜)

-End-

责任编辑 / 翟薇

主 编 / 段清宇

推荐阅读

塔河之水:让记忆重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